社区 > > 山海赴会 风云丽天——辽西走廊傍海道行记之一
山海赴会 风云丽天——辽西走廊傍海道行记之一
相关活动:辽西走廊傍海道
山海赴会 风云丽天
——辽西走廊傍海道行记
选择标准,不是自然标准,而是人文标准。大地上空,有一双特殊的眼睛……这是最原始的领地控制法。
——李零《我们的中国》
十一假期将至,再赴辽西走廊,今年的目标是傍海道。
比较而言,卢龙道、无终道翻山穿谷,呈古道形态;而傍海道为狭长平原,更像走廊,特别是关宁锦防线,是现代狭义范畴的辽西走廊。
第一日长城边关之旅:自然之险 当然之防
于是,行程第一站选定山海关。10月2日凌晨5点,一行人出站,马不停蹄拼车到首山二郎庙。景区还未开门,从电动伸缩门边挤入。

《临榆县志》载,“首山距城西北十里,自北而南,此为诸山之首,上有二郎庙。东建一亭,名乐寿。北揽群山,南瞻大海,为县治胜地。”
二郎指二郎神杨戬,通常形象为额头有天眼,手持三尖两刃刀,身边跟随哮天犬,带领梅山六兄弟,家住灌江口,由治水英雄崇拜衍化而来。首山位于石河(古称渝水)出山口,选址于此建二郎庙,应是取镇水之义。
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吴承恩《西游记》
海雾中探身俯瞰石河水库。石河,古名渝水,其源有二:东源出自马尾岭下,至山神庙会马头岭下诸水,入城子峪,至驻操营西,绕青龙山,至猴儿崖下与西源之水合,入义院口,经石门寨、蟠桃峪,又南流东转为四道河,又南过围春山西为三道河,又南流至洞山下为二道河,又西南出首山下为头道河,南流经回马寨,经山海关城西,南流入于海。《永平府志》说,石河“其石丛积,褰裳可涉,秋潦急涨,险不可厉矣。”大坝合龙后,水道枒杈盘曲,静流深沉,时而狭窄无路,若行三峡,时而豁然开朗,平步**">**。如此仙景,可惜未能免俗,围作燕塞湖景区,自称“北国小三峡”“京郊小桂林”。

山脊连贯,不觉来到狼窝山。《临榆县志》记,“距城北十里,上有朝阳洞,洞中有水,可供一人一日之用。”既然追不上前队,便从垭口回探崖下,披荆斩棘,终于找到洞口遗址,而石碑已漫漶难读了。上古之世,洞为庇护所,中古之世,洞为修真府,而今之世,沦为抛荒地,不亦宜乎。

返回轨迹,前往角山。《山海关志》载,“角山,脉自居庸、古北、喜峰诸山,东迤逶延亘千余里。国朝俱鳞次设关隘,障朵颜诸夷部,至是耸峙面海而长城枕之,控畿甸,界辽沈,郡之镇山也。距城北六里,双峰争向,宛如角立,因名。兹山之北,直抵沙漠,层峦弥望,邈乎不可穷矣。”由此可知,山分两角,东角为主峰大平顶,西角为栖贤寺。
沿西北山脊而下,进入五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停业),万壑耸翠,百水流澌,所谓小天池者。水中央是围春山,《临榆县志》记,“围春山,自洞山入,东五里,山形四合,若环堵然。明萧佥事显筑别墅其中,有围春庄、墨香亭、荫秀亭,今废。”此地有时山腰大雨,而山顶仍是晴空,称为榆关十四景之“山寺雨晴”,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读书消夏之所。题写山海关城楼“天下第一关”的明代书法家萧显,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
景区根据“五佛镇关,太平万年”的民间传说修建,这里地形幽闭,俗谚云:“走进没风峪,小命豁出去”。峡谷乱流,迂绕石门堑;苍崖高峙,唯留一线天,兵家必争地,英雄用武区。在这里,南北朝时设立了“北齐戍”,而当天我们遭遇了骤雨的突袭。山寺雨晴,诚不我欺。
分明身蹑万山巅,满壁晴光梵宇前。
回望黑云迷谷口,始知霖雨遍桑田。
上方花鸟诸天静,绝壑风雷一气填。
指点半山林莽外,湫龙激水下沧烟。
——王朴《山寺雨晴》
长寿山景区工作人员冒大雨骑电动三轮赶到我们前面,锁上了铁门,又看着我们绕过铁门、走进石门。两侧巨型岩壁夹岸而立,气势磅礴,诸多飞湍流瀑垂天而下,蔚为壮观,不愧为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依托悬阳洞而建。《临榆县志》载,“悬阳洞,在角山东,距城二十里。洞顶有穴,日光悬照,然从山上迹之,终莫得其穿漏之处。穴中乳水涓滴不绝,下有石如盆盎,积水其中,俗呼穴为天井、石为地盆。”悬阳洞是穿透式花岗岩洞,洞长117米,呈纺锤形,前后宽阔,中间狭细,如此规模的花岗岩洞在北方实属罕见,“悬洞窥天”是榆关十四景之一。当年前洞建有万仙楼,后洞建有孔庙和地藏王庙,三教一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佛像、庙宇毁坏一尽,只留下洞壁上“清虚凌空”“通天幻境”等十幅刻石,及万历年《悬阳洞诗碑》、**">**年《观音洞碑》、康熙年《造钟碑记》等,胜景难复,如同世事。



景区外是三道关。《四镇三关志》载,“三道关,洪武年建,正关并东南山墩、桃园、西山墩俱平漫,通单骑,冲,余山险,通步,缓。”关因长城设关三道而得名,两侧山崖陡峭,巨石嵯岈,石砌长城犹如游龙巨蟒从崖顶逶迤而下,直插谷底,又依山背奔腾而上似倒挂于高峰之上,有“倒挂长城”之称。


前方是主峰大平顶,巨石嵯峨,是山海关北侧山峦的最高峰。人们常将长城比作巨龙,称入海处为老龙头,那么,大海便是吞吐的云水,角山是突起的双角,三道关依稀龙纹。由此下山,翻入景区,有如神兵天降。又速穿而出,直奔山海关关城。



楼前风物隔辽西,日暮凭栏望欲迷。
禹贡万年归紫极,秦城千里静雕题。
蓬瀛只在沧波外,宫殿遥瞻北斗齐。
为问青牛能复度,愿从仙吏授刀圭。
——戚继光《山海关城楼》
山海关,素称京津门户,是联系东北与华北的重要枢纽。中古以降,傍海道渐通,隋开皇三年筑渝关关城,关名始见。开皇十八年,汉王杨谅将兵伐高丽,出临渝关,因涨水而还。大业九年,杨玄感起义,李密谓杨玄感曰:“天子出征,远在辽外。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可不战擒也。”大业十年,隋炀帝复议伐高丽,至临渝宫。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高丽,自临渝还。开元二十年,契丹首领可突干叛乱,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屯于渝关外,为可突干所败。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反叛,平卢军节度使刘正臣遣先锋使董秦袭渝关,入北平。天复三年,契丹阿保机遣阿钵寇渝关,刘守光戍平州,诱执之。后梁乾化年间,渝关为契丹所取,薛居正说:“渝关三面皆海,北连陆。自渝关北至进牛口,旧置八防御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轻入。及晋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为节度使,德威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刍牧于营、平二州间,大为边患。”后唐清泰末年,赵德钧镇守卢龙,石敬瑭在太原叛乱,并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许之,其母述律平曰:“若卢龙军北向渝关,亟须引还,太原不可救也。”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名山海关。关内设山海卫,属永平府,其后200余年间陆续修筑关城,形势险要,控扼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谓。山海关周边除关城外还分布着翼城、罗城、瓮城、关隘、敌台、墙台、护城河、烽火台等,彼此呼应,前拱后卫,守望相助,互为犄角,构成一套科学完备的**防御体系。

单从**防御角度,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关城以山为屏,以水为壕,形成京东内险,严隘塞,退为我守,而以营、蓟、辽阳为外镇,屯重兵,进与之战。关城设四个大门,即东门“镇东门”、西门“迎恩门”、北门“威远门”、南门“望洋门”,东西建罗城、南北建翼城,东门城上有镇东楼、西门城上有迎恩楼、北门城上有威远楼、南门城上有望洋楼、东南城角上有奎光楼、东北城角上有威远堂、东城接东罗城北角处有临闾楼、东城接东罗城南角处有牧营楼、东城上牧营楼南有新楼、城中央有钟鼓楼、东罗城东门上有服远楼、西罗城西门上有拱宸楼。第二层级是以关城为核心、以边墙为依托、以关口为节点,辅以敌台、烽燧的“边墙—关隘—敌台”战线,“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具体关口有十:山海关、南海口关、南水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三道关、寺儿峪关、南水关敌楼、北水关敌楼,而空心敌台二十三,其中,老龙头至山海关七座,山海关至三道关七座,三道关至画皮山九座。第三层次是以锦州为先锋、以宁远为中坚、以山海关为后盾的大纵深关宁锦防线。步步设防的**城堡主要有:山海关城、中前所城、前屯城、沙河中右所城、中后所城、宁远城、松山中左所城、锦州城、大凌河中左所城等。第四层次是全面接应关宁锦防线、深入辽南敌后、加强物资封锁的陆海联防。主要是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左屯卫,下辖包括山海关在内的一关十二墩三十六堡。
一笑囊书出汉关,医闾北镇海东环。
雄边鼓吹腾三辅,奇句弓衣绣百蛮。
夜雪毡庐玄菟郡,夕阳驼背老鸦山。
时危地险思周历,仗剑输君独往还。
——李鸿裔《题吴桐云同年出山海关图·其一》
山海关声名大振,主要起于明清战争,特别是清军入关。书上说李自成败于一片石,翻开地图,却发现一片石位于山海关城30里外的九门口,难道清军入关后又绕到一片石作战?查证史书,李自成进京后,命唐通招降吴三桂,并驻守山海关,吴三桂率兵进京内附。吴三桂行军至永平时,返回山海关,袭击唐通,复夺山海关。于是,李自成亲征山海关,令唐通兵出一片石,迂回山海关外,与李自成军主力夹击山海关。李自成军驻扎山海关城西,与吴三桂军隔石河对峙,唐通却在一片石遭到阻击,多尔衮军则进至山海关东的欢喜岭威远城。于是李自成军与吴三桂军在石河与关城之间决战,突然“风势大作,一阵黄埃自近而远”,多尔衮军乘势发动突袭,李自成军败北。
此后,山海关逐渐失去**防御作用。至清末,庚子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随后抽出部分兵力,兵分三路,一路侵入山西,一路侵入保定,一路侵入山海关。俄国又单独调集兵力17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驻防老龙头的清军不战而退,沿长城撤至九门口,八国联军占领山海关。翌年,《辛丑条约》允许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此后,列强相继建立起营盘,控制防御权。如今,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海关八国联**盘旧址”。
转眼至民国,第二次直奉战争,山海关又成为主战场。直军彭寿莘在山海关以东沿三道关—角山—威远城—姜女庙构筑了一道封山锁海的坚固防线,奉军张学良、郭松龄强攻不下。顿兵坚城之际,奉军姜登选部趁夜翻山越岭,偷袭九门口得手,并进逼石门寨。直军腹背受敌,吴佩孚亲自赶到,堵住石门寨。却后院起火,骑墙观望的冯玉祥投靠奉军,发动兵变,回师北京。直军主力被歼,吴佩孚黯然浮海。
千营月出长城下。沙场醉卧庐龙夜。
吹角接天畿。高风翻大旗。
寒晖千里暝。大汉天垂尽。
胡骑绕渔阳。路长愁更长。
——杨圻《菩萨蛮·其五·甲子九月,吴公与张作霖大战于山海关,冯玉祥倒戈入北京,公败绩,以残军南渡,间关入洛阳,军中从亡作》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步步紧逼,利用辛丑条约,假期在山海关的武装力量。临永警备**兼东北军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认识到,“三十年前,敌已早置攻势据点”,制定了以山海关为警戒、北戴河至界岭口为主阵地的纵深防御计划。1933年元旦夜,日军突然猛攻山海关,何柱国下令抵抗,榆关战役正式爆发,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冀热辽**打下石门寨煤矿,绕道九门口和义院口,越过长城,与苏军一起向拒不投降的日军进攻,收复山海关。有观点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次成规模的战斗。其时,国共双方都在抢占东北。10月,国军进攻山海关,双方在石河、角山、二郎庙正面作战,在城子峪、九门口、义院口侧后作战,最后山东**一部在角山朝阳洞阵地阻击,掩护大部队向东北转移。没有攻不破的关,没有绕不过的山。
此后迄今,山海关未再发生战争。傍晚乘火车离开山海关,去往沟帮子。下车后,只稍停留,便拼车到北镇客运站。
为何要安排沟帮子稍作停留?作为辽东镇总兵驻地的广宁城有怎样的历史?五镇之一的医巫闾山又有怎样的传奇?敬请关注辽西走廊傍海道“第二日崇山名镇之旅:闾山辽迹 北镇屏藩”。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海运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