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武汉> 请大声叫出川西最高最美海子的名字-亚莫错根
请大声叫出川西最高最美海子的名字-亚莫错根
稀里糊涂的穿越:亚莫措根-央莫龙-相丘切克
“稀里糊涂”的走完这条线路,行程结束了才能准确的叫出川西最高最大最美海子的名字-亚莫错根。
整条线路是从4300多米拥喜柯牧场出发,往上攀爬过5050米厚度垭口后才见到亚莫措根真容,随后围绕着央莫龙雪山,徜徉在典型的川西秋景的沟里,此时平均海拔在4300-4600米,也是本次线路最舒服的一段路;
最后一天翻越夏花垭口,猝不及防的又见识到了相丘切克海子的美貌,随后迅速下至4000多米的门诊村出山。
厚度垭口眺望翠湖和亚莫措根
整个线路是一条亚莫措根-央莫龙-相丘切克的60多公里穿越之路,沿路可见到很多藏民夏牧场的木屋。
亚莫措根近距离围观
近距离围观相丘切克
6月底在新疆的乔尔玛拉拉提巴音布鲁克各草场我见识到羊马成群的夏牧场的一派生机劳作景象,到了十一秋季来到川西,见到的夏牧场基本已是人去门锁的光景,从夏至秋也算有始有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第一次深刻理解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我第一次从武汉高铁到成都,狠狠的坐了9个多小时,下车时头晕脑胀的给留下了心理阴影。
前年去稻城,从丽江拼车坐了9个小时,稻城地处横断山脉,虽在云南四川交接地带,核心区域算在蜀地,如果从成都出发,那可得坐10多个小时大巴起步。
这次线路需要从成都到理塘,再从理塘经巴塘到徒步起点,在不堵车情况下实际上用时10.5小时+4小时,不得不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高桥架起高山,山高水远也变通途
理塘——天空之城,丁真的老家,让我头痛的第一个晚上
沿路从成都经康定到理塘,打开导航,能看到雅安至康定走的是雅叶高速,全程与318国道并行,但遇到大山时,与318国道绕行至山顶再绕下来的路线所不同,雅叶高速直接穿山体隧道而过,到康定之后汽车主要行驶在318国道上,在不堵车情况下,均速在50左右已属畅通了。
回程时堵车,从巴塘到成都的路程,从6点坐到了半夜11点。不得不再次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地图上能看到康定出来的318国道旁边有在建的雅叶高速。雅叶高速G4218,是中国境内连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高速公路,也为川藏南线,目前只有部分路段通车。
网上说:雅叶高速全线桥隧占比高达 80%以上,全线平均海拔 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4500m,穿越整个青藏高原。
不得不再次感叹:蜀道再难,也难不倒基建狂魔。
行程规划
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路线仅供参考,实际行程如下:
Day 1 · 9月28日
大铁门—经幡营地(4440m)
小试牛刀的半天,增加了7公里机耕道(共8公里)
翻过大铁门在一群猴子猴孙的注视下开拔,上包真累,缓口气走起来感觉挺舒服的,天气晴朗,一路便是高原秋高气爽,外加稀薄空气,感觉更加空灵。
走了几公里机耕道,也挺索然无味的,经过拥喜柯牧场,收获到牧民夫妻的“扎西德勒”,并指向过河的木桥方向,唤醒了我的感知。
4点半有乌云小雨,临时在经幡营地扎营。在小雨中扎营,刚扎好营就天晴,收获一个晴天午后闲散时光。
小贝“吃不完”的面,非常好吃
就着小贝面条汤水,我又煮了一碗泡面
本来一切都好,结果7点半刚躺到帐篷就头痛,忍到9点半起来吃了一片止痛药,结果一晚上没有任何效果,断断续续痛了一晚上,估摸着可能就睡了1-2小时。
早上起来手表火速给我睡眠打了个15分。还好起床收帐篷后,精神饱满,问题不大。
第一次背33斤上高原,我最担心的背负反而不是问题,最难的竟是高反头痛。
前年丽江直接去4000稻城,全程一点高反没有,还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高原,不过回过来想想,其实我还是属于高原敏感型体质,每次到3000基本都会开始头胀症状,而前年那次稻城行程前,我去过大理骑车,又去过虎跳峡徒步,在丽江也待了1天,应该已经提前适应了。
对于高反大家有很多建议,结合自身和其他队友情况总结了几点应对高反方法:
1、高海拔的适应:这次我,小贝,小巍巍,东江都是直接从500米的成都直接坐车到4000米理塘,接着直接进山,在路上,我,小贝,小巍巍头痛比较明显,从理塘,到接下来2天营地我每晚都头痛欲裂,止痛药只在第一晚有效,这严重影响了我的睡眠,营地两天每晚只睡1-2小时,让我感觉我会不会在路上猝死,也萌生过下撤的想法,还好每天早上起来又是一个精神抖擞全新的自己。
而我的头痛似乎只在晚上睡觉平躺时才出现,白天只有过5000米有点头胀,猜测平躺时压力都涌向大脑因此头胀头痛,后面几天睡觉时我也垫高了头部。
2、吃得下饭更重要:本来高海拔热量消耗就很高,如果不吃饭,体力体能都跟不上。途中小巍巍感觉就吃的比较少或者不吃,原本那么厉害的他,加上高反越走越慢,而大胃王的路人,上高原后第三天竟然都不怎么吃东西,我停下来吃口饼干还被他说,叠加他的体重消耗大,走到一半他就开始力竭了。
3、能量补充:葡萄糖、能量胶、可乐都能短时缓解不适,体感会好很多。
Day 2 · 9月29日
经幡营地—翠湖营地(4850m),连续向上翻垭口(7公里,爬升640米)
翠湖营地为下垭口后的第一个营地,海拔高,营地不平整,整个行程体验最差的营地,不过有得地方睡就不错了。
今天的路刚开始不断的爬升,往高处走时,回望来时路,川西秋景就慢慢展现眼前了。相比于昨天,今天的爬升不断增加,但还是在我觉得OK的范围内,近日应该是下雨比较多,好多地方有积水,心里默念还有好多天,尽量不要湿了鞋子。
早上煮面半生不熟,借了小贝的高压锅终于吃上了热干面
慢慢的就攀爬到大石海附近,周围全是黑山,石头多了起来,陆续海子出现在眼前,偶尔停下来歇息拍拍照。
前后队距离开始拉开了,东江大哥一路向前很快没身影了,我,小贝,小巍巍,海天在看得到身影的距离间行进,丛林走走停停,经常等我们,后面就回去等路人和捷达了。
加上丛林这打扮,这张有点异世界的感觉,适合做游戏取景
厚度垭口与大石海
在遇到一个海子需要绕行时,小贝选择没按照计划轨迹走海子的左边,左边好像看起来平缓一些,但不确定后面的路况,我们几个还是跟着丛林走了海子右边,有部分路看着不是很好,不过走过去还行。
记忆最深的还是绕过海子后,开始翻厚度垭口时的大石海,因为参考轨迹,我从右边的石海往上走,小巍巍和海天从左边石头较少的路迹直接往上拔,右边轨迹的路属于绕行看着单位距离的爬升较缓,但全程大石头,走到一半我就后悔了,石头太大,时常需要跳上跳下容易重心不稳且费力,同时有一段石头非常陡,时常感觉石头被踩松后,上面大石头会落下来。第一次边爬边在心里祈求山神保护自己。
都没得心情拍照,找半天就这张照片
登上垭口后本来以为危机解除,可谁能想到,走过去下垭口时又是大石海,轨迹是往左边大石海下,相同的陡坡,由于下坡重心的控制不如上坡重心控制的容易,所以下坡会更难。
我也不清楚这个下坡大石海和上坡是不是同一个级别,反正看到这坡心里拔凉拔凉的。
小巍巍虽今天开始有高反不适,但他毫不犹豫的下坡了,我和海天犹犹豫豫的在后面跟着下,中途海天与已经到营地的东江大哥通话后,又改道从右边石头较少的路迹下去,不过据他说,从左边切过去也很危险,下山的路也没那么容易。
先到的和晚到的 海子颜色不一样.....我当时看了眼颜色都没有拍的欲望了
石海中小小的我
石海中大大的路人
我本来也跟着海天往右边返回去了一段路,后来发现不好走时,又返回到左边大石头下坡,下到一半,突然走到一个没处下脚的地方。
从上石海到下石海一路情绪积累,有点想哭,有点想扔包......于是语音给丛林,说我困在大石海了,可能他忙着接路人和捷达未及时回复。
其实这个时候当我发现没有人能帮自己时只能靠自己时反而没有多余想法,就硬着头皮往下下,当然心里也在不断向山神祈祷保佑......
后来丛林上到垭口后语音联系了我,不过,我们离得远,同时前面下的时候我也听到捷达在垭口的哭声,丛林还得兼顾他们,而当时已经不是我感受最难的时候了,所以我还是选择自己慢慢往下走。
小贝在下面营地一直远远的望着我们,也在给我指路,可能看我下的太慢了,他就直接上来接我下去了,到营地后还给我水给我饭菜吃,可惜我没胃口留到第二天早上才勉强吃了几口。
这晚,大家都比较累,一半的人都没吃晚饭就睡了,晚上营地一片寂静。
虽然很累,但这晚我依然头痛欲裂睡不着,迷迷糊糊中盘算着第二天下撤去巴塘去干点啥。
半夜窸窸窣窣的在下雪,雪积满后滑过帐篷,迷迷糊糊间以为是小动物过来了。又是一个被手表打15分的夜晚。
这里就要总结一下行程第二难的大石海:
第一次走大石海,难度存在,但更多的是我内心的恐惧。相对于大的爬升,或者说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垭口,对我来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它的完成是确定的;
而对于大石海以及一些非常危险峭壁或者两边悬崖的路,对我来说就是风险很高,是不可控的,内心的恐惧不仅拖慢还会桎梏我的脚步。
当然这次也更深刻体会到一点,与远看一座很陡很难翻阅的山峰一样,只有你走上去了才发现难度并没你看到的那么难,相同的,大石海的路远看觉得无处下脚,但走近发现其实总有可以走的地方。
Day 3 · 9月30日
翠湖营地—亚兔龙牧场群(4480m),几个小爬升加机耕道下至牧场(7.7公里,爬升370米)。
亚兔龙牧场群是整个行程最宽敞最平整营地,海拔低,算整个行程中体验感最好营地。
经过头天的辛苦,加之已经连续三晚没好好睡觉了,头天晚上还在想谁要下撤我跟着一起,结果早上起来,虽然大家情绪不高,但没人提下撤,加上我起来后又感觉精神状态挺不错的,就没提这事了。
雪后天气还不错,今天会近距离的各高度观景台的接近亚莫措根,整体速度被丛林控制的不错,边走边拍照。
说真的,今天的心情都是被丛林感染的,每个高度观景台,都被他吆喝着拍照欣赏海子,心情一路慢慢活跃起来,天气也越来越好。
终于有了第一张合影
路人:大胃王这次竟然没胃口不吃饭了哈哈哈,趁机薅了他不吃的食物
Mable:我,去过几次高原线路,但也是第一次重装33斤,发现竟然还行,高反更难顶
小贝:第一次同行,厨艺好认路好,抱大腿
捷达:第一次高原重装线路,虽一路叫着下撤但都坚持下来了,太厉害了
丛林:领队,群主,“骂是爱”,反正没骂我
东江:一直听说的大佬,起点见终点见,最后一天晚上终于同行了,猜测他怕黑,是个好牌友
海天:第一次同行,磨坊金牌领队,暖男,是个好牌友
小巍巍:这么厉害的小巍巍,在高原竟然被高反折磨
感谢丛林扯着嗓子喊我们到最高点位置欣赏亚莫措根,让我有幸看到一眼最蓝的亚莫措根,从平台走过来第一眼看到时是非常惊艳的,灰蒙蒙的群山间蓝到极致的亚莫措根出现在其中,非常不真实,真如上天在横断山脉间滴落的蓝宝石。
亚兔龙牧场群营地在我心中属于五星级了,海拔不高,晚上还蹭到丛林的火锅,吃饱喝足后,到帐篷后立马睡着了,虽然半夜醒了1-2小时,但睡到早上7点钟,也算是一夜好梦。
Day 4 · 10月1日
亚兔龙牧场群—错那垭口前营地(4700m)
今日路程13.5公里,累计爬升700米。唯一缺点就是营地整体有坡度,晚上多次睡着就往下滑只好起身调整。
除了第一天在拥喜柯远远遇到的牧民夫妇外,这天是我第一次遇到我们8个人之外的人,快到措卓玛营地时看到一群牦牛,再走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赶牛,我呼唤她,非常有性格的小女孩望了一眼我们就继续赶她的牦牛,手上捡起石头,对准一扔,就能精准集中外围的牦牛,然后蹦蹦跳跳的去另外一边继续赶,比牧羊犬还灵活。
今日行程比较简单,路况好,除部分路段爬坡较陡,目标也比较明确。过了措卓玛营地,就是牧场,牧场过了就是牧场牛棚,在到牛棚时突然下了一阵大雨,时间挺长的,大家躲在这小木屋旁笑谈听雨也是一种体验。
考虑到队友身体状态欠佳,过了牛棚爬升100米到垭口前营地扎营,刚搭好帐篷便下雨了,无所事事的,于是在雨声中睡了个下午觉。虽然此处营地海拔有4700米,但经过前几日的适应,这天晚上也算睡了好觉。
Day 5 · 10月2日
营地—金地如营地(4415m)
今日路程12.2公里,累计爬升700米,整个行程第二不错营地。
拔营出发便开始翻越措那垭口,不过是比较普通的山地垭口,路况良好,翻过垭口慢慢往下就能看到那马阔牧场群,这是这条线上木屋最多的牧场,下到牧场边小路,偶尔能遇到开摩托车上山的牧民热情招呼交流。
这两天的风景属于川西沟里那种秋景,走在路上,太阳照着,听着旁边的溪水声,偶尔阵阵风拂面......这个时候都能想象夏天时这里是何等的草长莺飞,水土肥沃,马奔牛叫的。
也是在这两天,我们开始遇到牧民,低海拔的草场还有牧民在放牧,也有想做生意的牧民跑到金地如营地和我们闲聊。彪悍藏民面容,蹩脚的普通话加上他们的手脚并用的动作看着非常淳朴可爱。如果想下撤也是这两天比较好找到骑摩托车的牧民帮助下撤。
最后一晚,小贝做了几个爆炒,又美美的吃了一顿,晚上终于玩上牌,打发打发时间,手气还不错
Day 6 · 10月3日
金地如营地—门珍村(出山)
谁能想到这天最后能走到晚上快10点才出山。
美美的休闲了两天后以为行程just so so,结果最后一天给了我一个回旋镖。
这天的体验感拉满,一天时间体验了垭口,石海,过河,半夜穿原始林子.......、
但偶遇到晴天下的相丘切克也是意外的惊喜。在天空和云彩的作用下,相丘切克湖面一会儿是宝石蓝,一会是蒂芙尼蓝,相比于亚莫措根一点也不逊色,美美欣赏了一个小时。
最后一天出发的路包括下垭口林子的路迹不是很清晰,也给我的行程带来了一点难度。
也算是我行程的第三难:路迹不清。
第二天和最后一天,也包括石海的一些路,轨迹就只是参考,路迹也不清晰,其实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大家在户外的方向感和路感的经验。不然就会勿入林子穿来穿去,或者是不断返回或者耗费体力切上切下。这种路况就能看到队伍里谁是有经验的真驴了,反正我每次跟对人就能轻松应对,跟丢了就自己花时间绕来绕去了。
最后一天出发时因路迹不清就一直跟着小贝走。开始爬升时,小贝的速度比我快一些节奏不同,加上当天身体不适,所以前面一度走得比较难受,我也一度让他不管我,但他非常友好的让我按照自己节奏走前面。这里得感谢他的不离不弃,因为后面下山林子的路如果不是跟着他,我可能会绕很多弯路,半夜走在里面的恐惧可想而知。
到夏花垭口前的路走了比较长时间。夏花垭口比厚度垭口难度低一些,石头不多且是正常大小石头。下垭口时我跟着小贝一路绕行冰川那边的下垭口的路,坡度相对较缓,有一段需要横切过去,说句实话,当时真的害怕,也真是“没有后退可言”,只能硬着头皮,既然跟着他走就要充分相信他的判断,还好在比较危险的路段小贝会考虑我的恐惧,走得比较慢。
黑夜中在下山的林子里面快速穿梭时,因为走得快,全身热烘烘的,头也是蒙蒙的,我盯着小贝的身影,周围一片漆黑,只有我们两个人微弱的灯光,当时的体感非常不真实,常常感觉在做梦。他突然给我说一句话时,我又感觉突然梦醒了一下。
最后的感谢与总结
这次天气相当给力:
白天下小雨或晴天,晚上才下雨。看来我确实是个晴天体质。
感觉自己还真有点晴天体质,去年端午去大五台大太阳当空照,今年清明去休婺古道也没淋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暑假去独库公路,偶有飘雨大部分时候也都是晴天当空。
各位领队大人,出行想要好天气,找队友选我就是。
最后感谢大自然的接纳,感谢领队的带领,感谢队友们的补给投喂,成功穿越了亚莫措根-央莫龙-相丘切克,太有成就感了,也收获很多经验。
不愧为川西第一海子的亚莫措根,美得让人难以企及,垭口的大石海差点把我虐哭了,很难忘。
相丘切克海子的美貌加上当天晴天加持,完全不输亚莫措根,林子里下山的路走到半夜9点更让人难忘。
📍亚莫措根—央莫龙—相丘切克穿越
🏞️ 全程约60公里
⛰️ 最高点:厚度垭口 5050m
🏕️ 营地平均海拔:4300–4700m
🚶♀️ 用时:6天5夜
🌤️ 天气:晴多雨少
❤️ 心得:怕是第二次再走,也依然会被震撼。
给周周mable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