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上海> 从巍巍太行到云海华山,顺便去西安观俑撸串

从巍巍太行到云海华山,顺便去西安观俑撸串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从巍巍太行到云海华山,顺便去西安观俑撸串

2023-10-17 21:08:43 7105

相关活动:南太行轻装探秋

太行山连绵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盘亘在中华文明腹地,久为古人熟知,一向被视作畏途。李白“将登太行雪满山”的雪落于此,愚公要移的“塞”“迂”且“险”的山也在此。时至今日,太行山沿线,尤其是它的南段,已成为知名且成熟的徒步路线,是今年国庆假期许多驴友(包括我们一行六人)的度假胜地。(人多有人多的热闹,但不少人把垃圾扔在山里,实在大煞风景。我们队员都是自觉带走的,点赞!)

南太行徒步四日三夜,我们累计走了81公里、10万步。

第一日 还没跋山,就得涉水
路线:双底村→马武寨→一线天→抱犊村(以上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从客栈出发不久就到红豆杉大峡谷,眼前的“小壶口瀑布”,名字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说这里水冷如冰,应该不算过分。因无陆路可走,大家只好脱鞋蹚过去,没到半路就冷得发疼,不禁哇哇地叫。疼就对了,不然有什么意思?于是对后面的行程又添了几分期待。

钊哥因为实力太强而经常脱离队伍视线,但是为了救美,也会停下英雄的步伐,递上绅士之手。身为男性的我很怕 dàn téng,走在这条湿滑的独木桥上,心里不断默祷:“不要滑落不要滑落。”

绽放在悬崖峭壁之上的野花,坚强到似乎不需要养分。听一位大姐说这是“高山 yáng bái 菊”(可能指“洋白菊”)。咱太行山的野花为何有个“洋”字?回来一查,是“太行菊”才对(可恶的职业病……),为太行山脉特有种,收入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在马武寨被一棵形状特异的油松树吸引,枝上片叶不留,原来它已经四百多岁,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吹打。

树旁是一座小小的荒凉古庙。真是朴野的乡间,所供神仙都有很接地气的名字,如“疙瘩爷爷”、“送子奶奶”之类。

路过一户农家,耳背的老奶奶叫我们打她家的梨子,实在不好意思多打、白打,给了点钱,硬塞才收。从树上打下来就吃了,洗都没洗。吃完又后悔没有多打,因为很甜,一人一个根本不满足。

沿着几段颇陡的石梯,逐渐下降到窄而深的山谷,仰头只见石壁夹天,中透日光,状如一线,故名“一线天”。几汪水潭点缀谷底,有的颜色绿得发黑,望之有寒意。

第二日 一日看尽绝壁、悬瀑和长崖
路线:抱犊村→八里沟(进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锡崖沟(又回到山西陵川)→张沟(又回到河南辉县)

本日是此行的精华段,经过八里沟(5A级)、锡崖沟(4A级)两个知名景区,太行山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现。群山“身陡”、“顶平”的特点,乍看之下与韶关丹霞山近似,两者也确为中国砂岩地貌的代表,但太行山连绵不断的阶梯状红色长崖是丹霞山所无的,毕竟这里是“八百里太行”。

镜头拉远一点:

页岩在这里很常见,如层层薄片堆积而成,形似书页:

因为纹理规则,有时经过它们构成的山洞,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人为堆砌的:

在看什么?友人A叫我看瀑布。早上从抱犊村客栈出来,很快就到红河瀑布(又名老龙口瀑布),在这里流连了一个小时。镜头拉近一点:

拉远一点是这样的,我们和南太行的大合照:

后面的八里沟也有瀑布:

离开红河瀑布,我们在一个悬崖边拍照,我的手机因此掉下,无法找回。此后没有手机的四天里,固然有诸多不便,但又给我一种轻松感。在一阵焦虑过后,我开始视之为难得的体验:不再发信息、打电话、上网、刷圈,脱离复杂难明的人际关系,看到美景也不再习惯性先掏手机拍照……如今看来似乎一日不可或缺的活动,其实在十几年前是没有或很少的,那时照样能活得不错,甚至更好?

在锡崖沟留影。钊哥走得太快,老刘走得太慢,我们四人节奏相当,待的时间最久。阿七和友人A是唯二的女队员,貌若娇小,实则彪悍,兜插野花,步走龙蛇。

群山把云雾兜在山谷之间,从东方吹来的湿润气流想要跨过太行山脉进入黄土高原,确实不易。地理课上的知识在这里得到生动的演示。

第三日 乱草丛比石板路好玩多了
路线:张沟→十字岭→天门→王莽岭(又回到山西陵川)→东庙华村

登上南太行的海拔最高点——十字岭,嚣张地说一句:“有点简单。”

本日徒步所经,多为景区铺设的石板路,比野路坚硬得多,沿途都是雷同的绿色山坡,加上羊屎气味扑鼻,不似昨日绝壁长崖引人入胜。友人A说原本想来这里“扫黄”,没想到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对广东人来说,绿色实在太过常见而显得乏味。)大概因为全球变暖,太行山也推迟入秋了吧。

我感受最深的是光线之强,一日暴黑,甚至发红。我原以为这里不是高原,带了防晒霜也不想涂,结果双臂黑白分明,至今未变。

还好傍晚时分在乱草丛中穿行了一个小时,浅浅披荆斩棘一下,算是弥补了白天的无聊。晚上七点半才到客栈吃饭,饿得前胸贴后背。

宝豪此行只带了一支登山杖,走在崎岖不平的乱草丛中很难支撑身体,只好在途中找了一根树枝作为补充。此图似乎说明了装备的重要性。

“望咩啊?未见过本羊啊。”羊的神态都有点冷漠,眼睛好像总是半睁半闭。

结果晚上你就上了餐盘,哈哈哈。南太行之路,也是羊群(shǐ)之路(以及鸦群之路)。

第四日 农民用锤子凿出的奇迹
路线:王莽岭→万仙山郭亮挂壁公路(又回到河南辉县)→西安市

即将出山,有点不舍,集体躺平感受一下大地的温度(其实很硌):

上世纪七十年代,郭亮村的农民为了沟通外界,摆脱贫困,一锤一锤在大山里凿出活命路,路如挂在绝壁之上,故名“挂壁公路”。坚毅的太行山人民,把愚公移山的遥远传说变成触目可见的现实。据说我国挂壁公路共有七条,全部位于南太行,我们走的郭亮挂壁公路是其中最著名者:

按我们的原定计划,南太行徒步结束后就无缝衔接到陕西爬华山。但在前往火车站的路上看到下雨预报,致电华山景区工作人员,他们也给予肯定答复,并说 “鹞子翻身”和“长空栈道”(最刺激的两处)将会关闭。于是钊哥、宝豪回去广州。大老远的来都来了,华山不能去,只剩四人的特种兵队伍决定去古都西安看看。

附上小诗总结南太行之旅:


第五日 初见兵马俑,撸串回民街
路线: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不夜城→回民街)

终于看到举世闻名的兵马俑,确实千人千面,个个栩栩如生:

诸如耳廓、发丝、衣服褶皱、鞋底纹理这类细节,也都一一考究:

沉埋了两千年,他们出土之时几乎无一完好。我们看到的整尊塑像,都是文物工作者从难以计数的碎片中费尽心思复原而成的。

秦始皇陵1号、2号铜车马,古代造型艺术的珍品。

西安接连下了几天秋雨,气温骤降,我们三人冷得瑟瑟发抖。晚上回到酒店添衣并与老刘汇合,再到大唐不夜城逛街。我终于在商场买到新手机。

因为想念昨晚在回民街吃的“白娃烤肉”(我特别喜欢他家的烤鱼),我和友人A又去那里二刷。有点奇怪的是,这家店声明清真禁酒,但又卖鸡蛋牛奶醪糟,还蛮好喝。

友人A和我一样是客家人,但不知为何会把“二”念成“爱”,像《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就连性格也类似,胆子贼大,一肚子古灵精怪,是全队的摆pose指导。对于习惯脸瘫拍照的我来说,当然是自愧弗如的。

第六日 这山雾也太大了吧
路线:西安市→华阴市(华山:玉泉院→北峰→中峰→东峰饭店)

早上一起床就查天气预报:华山今日阴、明日晴!一看就心动了,一商量又行动了。因为友人A今晚要回广州,她的时间只够去省博看看,所以现在队伍只剩下阿七、老刘和我,收拾好行李就打车去华山。

对我们来说,游览古建筑、博物馆之类往往是替补方案,或者留在返程日的上半天走马观花。文物的精美、古人的智慧固然让我们赞叹,但山水的野性气息更符合我们粗犷的脾胃,“哪里刺激去哪里”才是我们行动的方向。(这只是对个人兴趣的客观描述,并无分出高下的意思。)

我们从玉泉院上山,这时已是下午两点左右,连日下雨使岩壁悬瀑、山间流水更大更急,满耳水声,非常舒服。

因为打了很多心理预防针,我们还说凭此一景就算不虚此行了,没想到老天爷准备了更大的惊喜留在后头。

想在同一个地方来张三人合照,但原本作为背景的大山瞬间被云雾掩盖了,这个过程只需十秒钟,让我们哭笑不得。

在“千尺㠉”、“百尺峡”之前有“回心石”,提醒你这时回心转意下山还来得及。然而区区小坡,对强驴阿七来说又算什么,就是散步。

远处地平线有一道浅浅的霞光,大概是落日余晖吧,四舍五入就当作看了日落。

夜爬再加阴雨,完全看不清四周的风景。据说苍龙岭险峻绝美,对此时的我们来说只是脚下可见的寻常道路,这也算一种独特的体验吧。

途经金锁关,景区设置的夜灯有点诡异,有一种王祖贤版《倩女幽魂》里硬闯冥府的氛围。晚上九点半才到东峰饭店住下,这里离东峰观日台最近。

第七日 日出不典型,但云海很仙啊
路线:华阴市(华山:东峰→南峰→西峰→中峰→北峰索道)→上海市

预报六点半日出,我们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很快走到东峰观日台,这时围栏边已经挤满了人。天地一色,难分边界,多日没有出头的太阳,正在努力挣脱浓雾的重围。“加油!”我听见身旁的女生为它打气。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屈原《东君》所写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因为云层实在太厚,我们没能看到从漆黑一片到霞光初露再到红轮跳升的典型日出。直到天色逐渐变亮,太阳还是时隐时现。陆续有人失望离开,但我们继续等待。

来了来了!当太阳升到一定高度,就势如破竹一般驱散阴霾。云海在它的照耀下由灰变蓝,再变得金黄,终至于雪白。美是需要耐心等待的。

老刘表示这云海日出很OK,还说要减肥,为了以后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

看完日出,就去东峰附近的鹞子翻身,它和后面的长空栈道是华山最好玩的两个项目,要额外付费(租用保护绳)。鹞子翻身的刺激在于坡面近乎垂直,岩壁甚至是往里凹陷的,有时很难找到落脚点。

从鹞子翻身到下棋亭的这段路程和时间,是本日观看云海的最佳时机。阿七敏捷地爬上一块大石远眺,老刘因为恐高,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姿势。(但他还是玩了鹞子翻身,掌声鼓励。)

这一座山峰刚刚露出顶部,那一座就隐没在云雾之中,甚至同一座山也被分成可见和不可见的两半。

阿七说这就像乘飞机时看到的云海。

长空栈道在南峰东侧山腰。相传由华山派第一代宗师贺志真在绝壁上嵌石钉、搭木椽而成,选择这样一个危险地点,是为了远离人世,静修成仙,如今则是需要排队的勇者的游戏。

从长空栈道凝视下方,百尺深渊为仙气缭绕,旭日照顶,风吹云动,恍如置身天宫。

从长空栈道出来已是中午十二点左右,这时浓雾又占了上风。据说西峰景色最美,我和阿七去到那里只见白茫茫一片。因为要赶下午四点的高铁,我们原定的徒步下山计划只好放弃,匆匆奔至北峰乘索道下山。路上屡次听到游客抱怨花了大几百但什么也没看到,心里庆幸咱们运气真好。

华山属于典型的峰林状花岗岩地貌,山体或峭直,或浑圆,形状硕大,纹理简约,有气势磅礴之美。

附上小诗总结华山之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约1600年前陶渊明裸辞后发出的感叹,仍然能引起在高楼之间通勤、电脑桌前工作的社畜的共鸣。当然,“返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户外的条件往往比较艰苦。住的房间可能是这样的:

蹲的厕所可能是这样的:

衣服可能是这样晾的:

但会体验到柳暗花明之后的意外之喜、饥肠辘辘之后的大快朵颐、腿酸背疼之后的倒头即睡,这大概是一种花钱买罪受、越虐越上头的乐趣吧。

随着年龄增长,很矫情地陷入“精神危机”,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意义,哪怕是自己曾经的热爱,开始担心活得越来越没劲。但至少目前,我又在期待下一趟远行。下次再约。

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龙伟业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龙伟业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