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2018年5月漓江沿岸徒步纪实(兴坪到杨堤)

2018年5月漓江沿岸徒步纪实(兴坪到杨堤)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2018年5月漓江沿岸徒步纪实(兴坪到杨堤)

2018-12-24 21:41:27 9570

漓江徒步,我这里特指兴坪和杨堤之间的这段徒步线路。这条线路名气很大,可以说是漓江徒步的精华段。但几年前政府整治并设立了景区,杨堤码头不让过渡,所以现在没法完全按照原来的线路来走了,必须修改一下。原线路中,从兴坪到杨堤,走法是兴坪-画山-过渡-冷水-全家洲-过渡-浪石村-水岩头-过渡-杨堤,其间要过渡3次,而现在的走法是只过渡1次,到全家洲后,继续往北沿着江边走一段,然后往西翻过一个小山头,走到杨堤乡中南村地界,经该村的南村走到杨堤路口到杨堤码头的公路上,出口处离杨堤码头约3公里。

如果一定要走原线路的话,在全家洲渡口有机会找村民用小船偷渡到对岸,目前政府禁止这个地方过渡,水警沿江巡查时抓到了会罚款。水岩头到杨堤,还能过渡,反之则不行。所以如果要走原线路,从兴坪逆流而上到杨堤是有希望成功的,反之则极有可能在起点就受阻。


Day 0:5月21日,广州->阳朔兴坪

从广州到兴坪,到广州南站坐去阳朔的动车就行,只需2小时多点。有了动车和高铁后,出行是方便不少,回想多年以前去阳朔还得坐6~8个小时汽车过去,周末去玩时为了节省时间还得坐夜车。

我是下午3点半到的阳朔站,这里离兴坪镇只有8公里左右,比离阳朔县城更近。阳朔站有班车开往兴坪镇和阳朔县城,到兴坪镇的班车票价5块钱,车程约15分钟。出站后买票,上班车,到达兴坪汽车站后下车,步行前往之前预订的客栈:老地方国际青年旅舍。途中经过一个游客服务中心兼景区售票处,进去看了下,那地方是对游船服务收费卖票的,并不是针对兴坪古镇。到达客栈时是4点20分。这个青旅是YHA旗下的,来住店的西方人挺多,这帮老外,中文说不了几句就敢在天朝到处跑,令人敬佩。

兴坪那地方的夏天挺热,感觉跟珠三角差不多,5月底时最高气温就将近30度了,还是同样的潮湿闷热气候。好在青旅房间里面有空调,这天气还是待着屋子里面舒服。安置好行李,休息了一会之后就出门了。计划是沿着江边逛逛,去20元人民币观景点看看再回来吹吹空调休整下,日落之前50分钟再出门去老寨山顶观景和拍摄(保守估计半小时登顶,日落前20分钟要上顶,所以得提前50分钟出发)。

手机地图上显示20元人民币观景台离老地方青旅不到1公里远,从兴坪古镇过漓江支流上一座桥之后,沿着漓江干流逆流向上走,没多久就到了。出了大门后,右拐走约100米就是兴坪码头,停靠了不少船只。游客不多,大概还是淡季吧,估计到七八月份就很多人了。

沿着江边走,几分钟后需要过一座桥。

站在桥上拍这条支流的风景。天朗气清,岁月静好。

过桥之后,左拐,回到漓江干流边上。沿江有条公路,公路右侧分布着不少农家乐客栈,左侧则是被树林隔离开的漓江。有些路口有小路可以下到江边,与漓江亲密接触。

在公路上走过时,一路都有电瓶车或三轮车缓慢驶过,大多是空车,看来的确还是淡季。司机招呼着游人坐车,我笑着摆摆手。就这么散着步,很快就看到公路旁边的路牌指示,20元观景处就在前方50米处。到了之后一看,那里是临江处一块没有树木遮挡的空地,还立了块观景台的牌子。旁边有个小哥摆了个摊位,带有电脑和单反相机。看那架势,我以为这观景台拍照要收费,问了他后才知道是免费的,只是让他来拍照是需要付费的。本身就是淡季,如今数码相机和手机拍照又方便,小哥这里没啥生意,看起来没啥精神气。

我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20元人民币,对着看了好一阵,确实非常像,但总觉得山形跟实景稍微有点差异。后来在附近找了几个没被树林完全遮挡住的位置看了看,感觉还是观景台那个地方的视角最好。至于和20元人民币背景的山形差异,我估计当时是在岸边某个山头的山腰处拍的吧。

观景台处拍的全景。

下午拍20元人民币背景那片山时是逆光,所以没有多拍,打算明天上午徒步经过时再来拍一次。时间还早,于是继续往前走了一段。前面有一段沿江被铁丝网围住了,我以为这地方是某个收费观景点呢,走到前面后才知道这是个码头。

走到那个码头之后,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往回走。走到20元人民币观景台处,又拍了会。这时候离太阳落山还有1小时多点的时间,光线相对柔和了些。摄影法师们已经就位,他们好拼,机位选到了江心的滩涂,还雇了渔民和鸬鹚当模特。

之后就回青旅。过桥之后,换了另一条路走。去的时候是沿着江边走,回的时候穿过了古街。兴坪古镇很小,古街上与其它古镇并无明显不同之处。靠近码头的这边算是古镇古街的范围,远离码头的那边算是新城吧。我觉得兴坪这地方不错,有山有水,生活恬淡。而且兴坪古镇不收门票,漓江沿岸和老寨山观景也不收门票,收费只针对游船等服务型项目,对比云南省的各个古镇及金沙江虎跳峡等景点的情况,真是好多了。

回到青旅吹了会空调,小休一下,之后按照计划出门,去老寨山看日落。漓江在兴坪古镇这里往东边拐了一个反C形或者说是*形的大拐弯。在古镇周边的山头上,就能看到这个大拐弯。只不过阳朔的山头,山体大多比较陡峭,不好攀爬。兴坪码头边上恰好有一座老寨山,有较为成熟的山路可以上顶。登上山顶即可一览漓江山水风光,视野绝佳。

关于老寨山及那段山路,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在1996年,有一位叫林克之的日本人旅行来到了兴坪镇,看到了漓江边上的老寨山,然后跟着当地向导借助绳索等装备登上了老寨山顶。站在山上,他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决定在兴坪镇定居。为了能让更多人安全地看到如此美景,林克之决定在老寨山修一条通往山顶的山路。但他资金不够买材料和付工人工资,于是找日本游客进行了募捐,最终铺设了1000多级台阶,并在山顶处修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友好亭,希望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之后,他在山腰上也修了个亭子,供游人爬山时歇脚,这个亭子命名为和平亭。林克之还在老寨山脚开了一家小客栈,名为老寨山旅馆,并在中国娶妻生子。目前这家客栈还在营业,但已经被林克之老先生转让给别人了,现在的名字叫老寨山水相依客栈。

我出门之后,循着地图上定位点找上山口,误入了一条巷子,弯弯绕绕走了几分钟到尽头后才发现走到了别人家门口,于是折返回来。改往码头边走,到码头后左拐即是老寨山水相依客栈。到这里后就能看到路标指示,然后开始爬山。

刚开始有些比较平缓的路段,边上还有少许坟墓。越往上面,坡度越大。

上到山腰处,迎面一处铁栏杆,有铁将军把门。上面还挂有通告,告知游客此路危险及封闭的原因。本来以为上顶的路被封闭了呢,其实不然,还有另外一条路。那边要经过一个石砌的门洞,然后有盘山小路,边上有铁索做成的简易围栏。还有几段陡直的铁梯,目测坡度有七八十度,看着都要倒吸一口凉气。但已经到了这里,总不至于下撤吧,何况山顶的视野太吸引人。那几段铁梯走起来有点摇晃,令人提心吊胆。

走过那几段铁梯后,很快就到了山顶的友好亭。但友好亭还不是最高处,也不是最佳观赏点,更上方的信号塔处的乱石堆才是。站在友好亭里,往东边拍兴坪镇的全景,要比乱石堆处好一些,因为后者那个位置往东边看时有树木遮挡。

乱石堆上没有明显的路,不过这些石头比较大,也比较稳固,石堆还比较宽,所以从中间位置攀爬至信号塔下,不算危险。但在乱石堆上观景和拍照时需要小心,因为西面就是悬崖。

到顶后看了下GPS数据,老寨山顶海拔约为350米,从山脚处到山顶里程约为800米,爬高约200米,对比下爬高和里程的数据,就知道坡度的确是比较大。对于经常运动且体能较好的人来说,上山一般需30~40分钟,下山则是15~20分钟。单纯看里程和爬高数据,如果是像珠三角这边郊野公园的山路,肯定不需要这么长时间。但老寨山的坡度和路况相对来说要难不少。事实上,阳朔一带的山头几乎都是这样,我认为更适合攀岩,不适合走山或爬山,它这边都是陡峭的石头山,而我们那边大多是相对平缓的土山。

爬到乱石堆时,那里有近20人,其中老外就占了差不多一半,有一两个还敢站在悬崖边缘处拍照,胆子真大。偶尔有人离去,还有更多的人上来,大家都在等着看日落。不远处的友好亭里还有10个人左右。

我在乱石堆里寻得一处地方,拿出三脚架,调试好落脚点和长度。再把相机架上去,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设置好参数,开始拍摄延时视频。

在山顶往西望去,漓江在脚下拐了个弯,游船穿梭而过,远处山峦叠嶂。此时此刻,请允许我引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那篇课文来感叹一下:“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主力相机在拍延时的同时,长焦相机也不能闲着。因为方位原因,老寨山上看日落要比日出好一些,此时的景象被称之为兴坪夕照。

主力相机的工作照。

太阳很快就落山了,游人陆续开始下山。我则要等延时视频拍完后再走,日出日落我一般会拍20~30分钟,前后各拍10~15分钟。等我走的时候,山顶只有一个人了,也是摄影爱好者,他说再过几分钟就下山。下山路上我就发现晚一点下山是正确的,因为集中下山的人太多,在狭窄路段会造成阻塞。等我走过那个石头门洞后,就追上了前面的大部队,但因为路段狭窄而无法超车。往下走一会儿到了相对宽阔点的位置,才超了过去。越往下走,天色更晚,再加上树木更多,遮挡了光线,很多人都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来照明。

回到老地方青旅后,把相机等东西放置好,出门吃晚餐。从青旅大门出来,往左拐那一段路上有很多小餐馆,招牌上最多的是啤酒鱼、啤酒鸭和米粉。我就一个人,那就吃米粉喽。本地人好像一般是吃干的米粉,而我则喜欢吃汤粉。吃完饭后就回青旅了,在大厅里碰到了刚才在老寨山顶一起看日落的两个老外,相视而笑,其实不是世界太小,而是兴坪本就不大,我还住在一家YHA青旅里边,不碰到才奇怪呢。

临睡前纠结了下明早要不要去老寨山顶看日出,但那时候早上不到6点就日出了,考虑到摸黑爬老寨山有点险,还有日出的视角不如日落时,想了想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Day 1:5月22日,兴坪->画山-冷水渡口->全家洲->杨堤,漓江沿岸徒步;杨堤->桂林

早上7点半起床,洗漱后出门吃早餐,依然是一碗桂林米粉。吃完早餐后回到青旅,去楼顶天台上逛了下,之后就回房收拾行装并退房。这家青旅的天台正对着漓江,坐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泡壶茶,发发呆,估计挺不错。

出门时是个阴天。与昨天下午一样,到码头后沿着江边走。

过桥之后,很快就到了20元人民币背景观景台。打卡拍照。

过了铁丝网围着的码头后,继续往前。从公路上找地方下到江边,尽量走沿着江边的小道,风景好一些。此时天已放晴,但远处还有些雾气。

回望老寨山方向,用长焦相机拍了几张照。

下图中那个亭子应该就是友好亭。照片中间,亭子右边的信号塔处,就是老寨山顶,也就是昨天观赏和拍摄兴坪夕照的乱石堆处。

沿途还用手机拍了几段小视频。

徒步观赏漓江山水蛮好,坐船亦是不错的游览方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0MTMwMTU2M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沿江漫步,惬意之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0MTMwMjA5M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途中碰到了一位驴友,他在休息和拍照。我就超过去了。此后这一路上基本上就没再碰到过驴友,只有穿休闲装的游客。

路经一片石滩,我停下来吃了点东西,喝了点水,少食多餐嘛。然后就是拍照。在此期间,那个驴友超过了我。

夏日里的小精灵:蜻蜓。

给这两个公仔拍个合影。

继续前行。江边修建有平整的绿道。偶尔有几处被倒下的竹子等树木挡住了,需要攀爬或钻洞才能过去。上面还有公路一直通往画山渡口。没多久后我又赶上了那个驴友,此后基本上是结伴同行,但也不算是组队。这里将其称之为L吧。我们俩聊了下,他从广东云浮而来,今天一早从兴坪徒步,要到杨堤去,但不知道这条徒步路线还能不能走通。我跟他说我之前查过资料,杨堤那边不让走了,需要改成翻山到杨堤去。我还告诉他我有GPS轨迹,跟着走就行。

一路上都是这样的风景。江水在流动,还有波澜,所以倒影不够清晰。

快到画山渡口时,有一片石滩。这里有几小队游客在拍照,还有小商贩在兜售玉米等食物。下图的右边,江对岸就是冷水渡口。我们要去画山渡口坐船到对面的冷水渡口。

停下来观景时,有个当地老奶奶跟我们说那就是九马画山,还指给我和L看,那是一匹马,那又是一匹…一共九匹。之前做攻略时,我没有仔细研究过各个观景点的情况,只知道大概位置。当时我以为九马画山就是九座像马匹一样的山头并排着。我顺着老奶奶的手指看过去,山头虽然不少,但愣是没看出来哪个山头长得像马。

沿着石滩再往前走点,镜头拉近,对面的冷水渡口倒是看得很清晰。下图右侧就是渡船。

石滩处有当地人带着鸬鹚招揽游客拍照。单拍鸬鹚也得给钱,否则不让拍,小气着呢。我趁她背对着我时偷拍了一张。

我和L兄分别把自己的相机给对方互拍了几张,这样就不用再互相传照片。

上到高处的公路上,走向画山渡口。画山-冷水渡口的渡船比较频繁,当地人过渡是免费的,游客则是单程10元往返15元。

上船后,3~5分钟就到了对岸。岸边有些售卖食物和饮料的小商贩。冷水渡口有公路通往相公山景区及外界的主干道,通过主干道又可到达阳朔县城和桂林市区。游客从兴坪镇而来,有些只是坐船到对岸看一看,有些则是去相公山景区。

上岸之后,我和L继续沿江上溯。这一段是水泥路,离江边有点远。村子的生活条件看起来蛮不错。

过了村子中心后,眼前依然是连绵凸起的山峰。

走到一处地方,看到右侧有小路,于是我和L沿着小路走下去看了下。

下去后是一片草地,隔水相望处有一片绿洲。绿洲的另一侧水面则是漓江的航道,不时有游船驶过。我们这一侧的水面相对平静一些,对面山头的倒影比较清晰。最奇特的是右边那座山,山壁刀劈斧剁般形成了天然的画板,岩石的浅色加上树木的深色,迎面望去就像看到了一幅水墨画。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景就是九马画山,这片草滩就是最佳观景点。

这里作为休闲徒步活动的野餐地点蛮好:景致美,又有水源。大概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吧,只可惜有些人吃完食物后留下了包装袋等垃圾,煞了风景。我们到达这里时才11点过会,吃午餐还太早。四处逛逛拍拍照片,在逗留了10来分钟后,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去追先我几分钟离开的L兄。

追上L后,继续保持相隔不远一前一后的前进方式。没多久,水泥路就结束了,变成了机耕路,沿途的路边还有村民摆着摊子在卖瓜果。再之后就转到江边的小路,它是人工整修成型的绿道,只是不如对岸从兴坪过来时的那段沿江小路宽阔。

之前走完水泥路后,天上就出现了一片片乌云。等走到小路上,开始落些零星的雨滴。继续走着,突然就变成大雨,还好我们刚经过一户人家,于是赶紧折回去,走到房子那里去避雨。

我们从下面的老房子穿到了院子里。老房子挺破,没有住人。院子挺大,有个茶座的上方有遮雨棚,正好就给我们避雨了。这户人家开了个农家乐客栈,里面有游客住着。除了我和L之外,中途还来了位避雨的大哥,看起来像是在附近做工的。当时快到12点,避雨之时正好吃干粮午餐,也不耽误时间。

夏季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大概半小时后,雨基本上就停了。雨大的时候,遮雨棚边缘处的椅子甚至桌面边缘都被斜着飞进来的雨水淋湿了,这会儿似乎又要放晴。雨停了我们就继续上路,走之前跟主人打了招呼,在厨房外面的开水瓶倒了些凉白开。谢了咯。

这段沿江小路虽然路面是人工整修铺成,非常好走,但沿途不少位置却是杂草丛生。如此知名的徒步线路,变成这个样子,肯定是因为最近几年已经没啥人来徒步,而这应该归咎于当地政府的政策:政府要大力推行景区游船漂流,在杨堤那边不让过渡,这条线路已经走不通,所以很多人就不来徒步了,或者只走兴坪镇到画山-冷水渡口这一段。

在这段小路上,碰到了两个跟我们反向而行的推着单车的老外,估计他们是从外面的乡村公路骑行过来的。

走到一片石滩,又能下来与漓江亲密接触,果断留影一张。这时候又是晴天了。

继续前行,远离了江边。

然后就到了全家洲。村子里面有个路口,右拐往江边是去码头,直行则是走新线路。我跟L说,咱们去码头看看情况吧。右拐去往码头,路过几栋房子时碰到有位大姐在外面。我们向她问了全家洲码头的情况,她说现在官方不让过渡了,会有水警巡查,但如果我们想过渡到对岸的话,她可以去叫人来开船,趁着没有水警在时载我们过去。问她坐船得要多少钱,她说她也不知道,但估计每人二三十块钱得要吧,毕竟担了一定风险。跟大姐说我们先去江边看看情况。到江边后,发现岸边停着几艘小船,但没有人。

除了全家洲过渡之外,到对岸后,从水岩头到杨堤的过渡也不确定能不能过。再加上偷渡的费用稍有点高,还有可能被水警抓到,所以我俩决定还是走新线路,翻山出去。于是折回到分岔路口,其间路过刚才那位大姐家时跟她说我俩不坐船,不用她去通知船家。她又建议我们坐车出去,说翻山很累,要好久呢。我俩回复说没事,我们就喜欢走山路。

之后的路段基本上都是土路,是由当地人走出来的路。原来的线路是从全家洲过江,所以前面那段修有石板路,修路这事就说明以前政府是支持这个徒步路线的。后来估计是改了发展规划,毕竟游船生意比徒步行走带来的经济利益更大。但我觉得这两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并存嘛。如果说渡船影响了游船漂流,那就像陆地上搞红绿灯和人行道一样就能解决冲突了嘛,画山-冷水渡口不就一直有渡船存在呢。

这样的土路走起来比政府修的石板路更舒服,更有自然气息。只是沿途树木和杂草较多,如果是穿短裤或短袖,可能会被划伤。

经过一个地方,江中有片绿洲,中间的水面很平,适合拍摄倒影。岸边有石桥通往绿洲。我们时间有限,只在桥面上休息拍摄了一会儿,没有走到绿洲上。

继续往前,在道旁的田地里碰到一位大爷。看我俩的穿着和背包,他应该知道我们是要翻山出去。大爷说让我俩走过去时记得把门关上。后来走到山腰处碰到一个小门,才知道大爷当时是指这个门,可能是用来防止羊或狗跑出去吧。

关于这个新走法,我存有两条GPS轨迹,翻山时走的不同的路。前边某个地方,如果往左上方开始爬坡,好走一些。如果继续直行一段,再爬坡,GPS轨迹标注上说有一两处比较陡,有点险。这两条路在垭口附近会汇合。我们当然是选好走一些的那条,从全家洲去往杨堤,就是选左边那条路。如果是从杨堤去往全家洲,则是右边。

翻山这段路,沿途小树和杂草很多,但路迹比较明显。中午那阵雨下的时间不长,又被太阳晒了好一阵,这时候路面已经干了。如果是持续下雨,走这段路就得多加小心。

烈日之下,爬坡爬得全身汗湿。走到山腰某处,歇息一会。站在高处看到的景致又有不同。这里能看到刚才拍倒影处的地貌,这才知道为啥这片水面那么平静,原来是与江面隔离开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池塘。对岸的村子应该是浪石村。

沿途挂有丝带,仔细看了看,是漓江50公里越野赛的指路丝带。最近几年越野赛事越来越多,很多山野徒步线路都被选为越野赛事的比赛路段了。

从江边爬升了150米左右,到了垭口处。这里海拔很低,翻山路上最高点海拔只有约230米,植被茂密。说是垭口,其实并不像西部山野的垭口那么明显。反正就是差不多不用再爬升了的位置,那地方在树林之下有片空地。我们在空地处休整了一会儿,把上衣脱下来晾晒了下,顺便喝点水吃点东西,然后继续前行。

从翻山开始,就与漓江越来越远,快到垭口时再也看不到漓江。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沿着江边走到杨堤去?我也想这样啊,但是没有路呀。这段经典徒步路线为啥要过渡几次呢,就是因为有些路段只有某一边才有路嘛,另一侧的岸边总有好长一段是陡峭的山壁。

下山的路面比上山时平缓一些,还不用费啥力气,走起来比上山时轻松得多。

没多久就下到了山脚。还要继续往前走,去到中南村的南村自然村与公路的交叉路口。

走到机耕路时,应该算是出山了吧。碰到有当地人自驾开车过来玩。

这段路整体上是往西边走,拍照是侧逆光,回头往后拍更好看。

碰到一处溪流,过水处虽然不深,但有点宽,一步跨不过去。我们正琢磨着是不是得脱鞋趟过去呢,看见右边小路处有个像是本村人的大爷,走过去问他有没有桥可以绕过去,大爷说继续往前走一点,就有座小桥可以过去。前边有片阴凉处,我看着时间还早,就跟L兄说咱们在这休息会吧,吃点东西。在这里休整时,那位大爷也走上前来,我们跟他聊了会天。大爷挺健谈,跟我们说以前这里还放羊的,但现在政府不让放了。

过桥之后,再走几分钟就到了路口,也就是我们徒步的终点。看了手机app记录的轨迹数据,今天上午8点25分从兴坪镇出发,下午3点25分到达南村路口,用时7小时整,徒步里程19公里,累计爬高280米,下降200米,途中最高海拔233米。

兴坪到杨堤的漓江沿岸徒步线路在多年之前曾被评为中国十大线路之一,但我们看看名单就知道那个评选结果在如今看来是多么的不靠谱。那个年月国内的户外运动和自助旅行都还没发展起来,最近10~20年西部又有很多风景绝佳的徒步线路被发掘出来。所以尽管这条线路享有盛名,但在来这里之前我对它的期望并不高。我认为国内的极致风光基本上都在藏区和新疆等西部省份。但走下来后感觉还不错,沿途风光虽远不如西部景观之壮丽、雄奇、苍凉,但可称之为秀美。如此美景,通过一条路况良好、强度不大、沿途补给充足的线路就能观赏到,更具有普适性。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漓江的水确实很清,沿岸徒步或坐船漂流的确有点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到路口后找了个遮阴处等班车,这里离杨堤路口(这是个特定的地名,指去往杨堤乡的县级公路与321国道的交汇处)约8.5公里,离杨堤码头约3.5公里。L兄想去杨堤码头看看,他说那边风景不错,打算在那里住一晚。我则是明天早上的航班飞往丽江,今晚必须住在桂林市区。等了一阵还不见班车来,我试着拦了会儿过路的私家车,看能不能碰到好心人给捎到杨堤路口。结果是那些车大多是本地牌照的,根本就不停。其间倒是来了辆敞篷三轮车,等我反应过来背起包时,那车就走远了,没追上。

过了会儿,等车处来了两个本地人,他俩也要去桂林市区。这地方有阳朔县城到杨堤码头的班车会经过,还有杨堤路口到杨堤码头的农村客运面包车。还不见车来,L兄考虑徒步过去,我说这么热的天,走过去估计得要40分钟,坐车估计只用5分钟,你还不如再等等呢,只要半小时内能等到,那就比你走过去还快。那两个本地哥们也说,肯定会有车,一般半小时就有一辆。之后往杨堤码头方向的班车就来了,L兄上车走人。又过了会儿,杨堤码头到阳朔的班车驶过,我们3个人上车。在那里等车等了45分钟,可能是因为现在是淡季,又是非周末,班车车次发得没有那么频繁吧。

15分钟后,班车抵达杨堤路口。去阳朔是左拐往南边走,去桂林则是右拐往北边走,所以我要在路口下车。车费是5块钱,从杨堤码头到路口也是这个价。在321国道上等车等了5分钟,就来了辆去桂林的班车,车费15元。大概50分钟后,到了桂林市区。

这次我去桂林只是经过,我要从桂林飞丽江 ,然后去登哈巴雪山 ,所以顺带着走了下漓江沿岸的徒步线路。对于桂林市区,只是住宿了一晚就走了,主要有两点感受:一是电动车真多,上下班高峰期的街道上就是电动车的海洋;二是市区里面有山有水就有了灵气, 漓江边的绿道上散步或跑步都不错。

112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郭大路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郭大路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