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游记之:情遇拉萨 ~ 献给远游客
情遇拉萨
——献给远游客
一、出发
我在广州,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忙碌琐碎,我从未想过什么时候会去圣城拉萨,一直都觉得拉萨在云端天堂,离我无限遥远。但我还是相信缘分的,不经意间的擦肩而过,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或者是心中的一执念,说不定某天就会相遇、重逢,心中的愿望突然就实现了。
去年10月底,因为各种原因,因缘际会,我到达了西藏的江南——林芝。一翻开我随身携带的《Lonely Planet·Tibet》,惊喜地发现拉萨距离林芝只有四百多公里,我觉得我愿望的实现近在咫尺。
但刚上高原,有点高原反应,再加上我患鼻炎,呼吸不是很顺畅,所以我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对这神灵庇佑的高原,我心存十足的敬畏。但是林芝干燥爽朗的空气,温暖多情的阳光,反而让我呼吸自由自在。我想,我已经被这高原接纳了,我可以徜徉在她的怀抱了。在林芝呆了一个多月,习惯并且喜欢上了喝酥油茶,脸颊隐现高原红,且有了藏族朋友给我取的藏文名字之后,应该是时候奔赴我心中的圣地了!





心动就要行动,这是雪域圣地的召唤,不要有任何的犹豫,否则就是对神灵的亵渎和不敬。十二月初,在我的小伙伴们还在做各种攻略狐疑不定的时候,我背起我的行囊,孤身上路了。
在林芝汽车站门口,有很多拉客去拉萨的小型商务车,司机热情地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去拉萨?还强调车子可以马上走。但是我一概谢绝,我只选择坐车站的大巴车,原因只有一个,我喜欢坐在高高的大巴车上,从车窗上看外面的风景惬意的心情,车子快慢都无所谓。当然,坐大巴车要安全得多,万一出了什么事,都还有一份保障,可以给女儿留下一份遗产。
从林芝到工布江达县一段,是已经修好并且通车了的林拉高速公路,也是颜值非常高的一条公路,尼洋河流域一路美景,应接不暇,高速路穿行于宽阔的河面上,那种狂野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是从工布江达县到墨竹工卡县一段,正在修路,只能沿318国道前行,路况复杂。有的路蜿蜒曲折,但是可以看见路基旁奔腾的河水,以及河水里面漂浮的冰块;车子有时突然转一个弯,带来剧烈的颠簸,但是过了这个弯,前方的美景却能带给自己视觉上的冲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之谓也。车子在山谷间颠簸穿行,白云漂浮在上空,河水在脚下咆哮奔腾,蓝天笼盖四野,“眼在天堂,身在地狱”,就是此刻的写照。


车子还在工布江达县境内的时候,还可以看见路旁高低不一的灌木丛,由于是冬季,叶子早已掉光,光秃秃没什么生气。车子到达米拉山口附近的时候,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就看不到什么植物了,满眼都是光秃秃的黄褐色的山。一阵大风吹过,漫天灰尘,只能看见前方几十米的路。
到了墨竹工卡县,高速路直通拉萨,畅通无阻。下午五点多,经过近9个小时的跋山涉水,终于到达拉萨,心安。
二、拉萨、布达拉宫
都说拉萨日光倾城,果然名不虚传。下午快6点到达拉萨的时候,太阳依旧高悬在半空,而此时的广州早就夜幕降临了。阳光笼罩整个拉萨城,地面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城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照见阳光。日光使城市中的各种色彩变得暗淡朦胧,五颜六色被捣得粉碎。

拉萨夜晚来临的时候,由于空气稀薄,能见度极高,整个城市的上空繁星闪烁,星光熠熠。半夜月亮高悬在静若止水的苍穹之上,出现真正的众星拱月。从客栈的房间窗户向外望去,可以看见整个星空。我贪婪留恋这星空,康德说:“头顶星空灿烂,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为此我可以彻夜无眠。
更我让无眠的还是布达拉宫,只有见到了布达拉宫,才算到了拉萨,才算到了雪域圣地。她是整个藏区的中心,具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林芝惬意度日,但没有见到布达拉宫,心中一直空荡无着落的缘由。
计划明天就去布达拉宫朝拜,想想都激动。但是,我足足有半年没有剪头发了,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洗头了,穿过灰尘弥漫的318国道,用蓬首垢面来形容自己一点都不为过。我想我不能以这幅形象去见布达拉宫,我要以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她的面前。吃过早饭后,我就叫理发师把我的头发剪了,终于又见到了我那副略带沧桑又有点桀骜不驯的颜容。
后来才知道,其实是我想多了。从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磕十万等身长头来拉萨朝圣的人们,除了闪亮而执着的眼睛,平静安详的神情外,他们的衣服和鞋子早就磨破了,头发早已是脏乱不堪,但是当他们到达布达拉宫面前的时候,一边念诵经文磕长头,一边止不住地泪水长流,这是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和外表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心中的感情和信仰美好又专一,外表难看哪里值得难过呢?
以前看过很多布达拉宫的照片,美轮美奂,可是没有什么感觉;也知道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修筑了布达拉宫,这是爱情的见证,但是也觉得离我过于遥远。
确实,这是一个让人感觉日益麻木不仁的世界。为了应付这**生活和繁琐无聊的工作,我的心已经蒙上了灰尘,我的知觉早已经生了硬痂,我生活在自己的茧壳之中,将自己的心重重包裹,不想受到外界的一丝伤害,也拒绝绝大多数的人进入我的内心。有的时候,我很得意地享受自己的这一份孤独,可是我也错失了人世间的美好。


当公交车到达龙王潭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布达拉宫,下车凝望布达拉宫,世界上最高的宫堡式宫殿,一种居高临下的飞来之势,俯瞰着这里的一切。但是,在藏族人民的心里,它也护佑着这里的一切。无数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此朝拜的人们,见到布达拉宫的一刻,磕长头于地,泪流不止,这是幸福的泪。就像一个老猎人远行归来,看到家中的篝火之光,孤寂之感终于就此融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再也不会远离自己。
我加入虔诚的转布达拉宫的人流,川流不息,一圈接着一圈,只为心中最为崇高的信仰,所有外在的欲望和牵绊都抵不过那双明亮的眸子;那一刻我所有的感觉、所有的寻觅和苦思冥想,一生的感觉、一生的寻觅和一生的苦思冥想都到眼前来。
在雪域圣城的心脏,我感觉到了雪域脉搏的跳动。转了无数圈之后,我长时间地站在布达拉宫面前,凝望着这圣殿,把我和布达拉宫之间的相互感觉传递、吸引,铭刻于心,永不磨灭。
布达拉宫,意为“观音菩萨居住的地方”,今后无论我在哪里,心里每念一次你的名字,就是为我的善念和善行加持!
三、大昭寺、佛祖
伙伴们到达拉萨后,我就搬离了客栈,住到了大昭寺旁边。
公元631年,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为王妃。尺尊公主美丽聪慧,笃信佛教,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公主时年芳龄十六。尺尊公主入藏,还请来了佛祖释迦牟尼8岁不动金刚等身像。公元641年,在松赞干布的大力支持下,尺尊公主在吐蕃建立了举世闻名的拉萨大昭寺。
但是在哪里建寺才合适呢?尺尊公主得知文成公主善于推算,便派侍女拿一升沙金请文成公主为她推算在何处建立佛殿最好?文成公主遂展开八十种蕃唐图表推算,得知雪域藏地乃罗刹女仰卧像。卧塘之湖为罗刹女之心血,三座山为其心骨。此地位于罗刹女之心上,故应山羊负土填平此湖,在上面建佛殿。
大昭寺建成后,吐蕃臣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和开光仪式。由于大昭寺是用山羊负土填湖而建,而佛殿地面光滑如水,佛殿内的各种彩绘映照其间,松赞干布误以为卧塘湖水再次涌出,因此不敢入内。王妃尺尊公主于是取下戒指抛出去,戒指在地面上如冰上溜石般轻轻滑过。因为藏语中把白山羊叫“惹”,土叫“萨”,因此松赞干布说,佛殿如幻影显现,故而得名“惹萨赤囊”,意为“山羊负土幻变神殿”,这是大昭寺最早的名称。


大昭寺为楼阁式建筑,共有三层。根据藏文史料记载,大昭寺历时12个月圆满竣工,其中底层仅用了120天,建有8个佛殿。大昭寺的大门朝向西面尼泊尔方向,以示王妃尺尊公主自尼泊尔而来,由此体现吐蕃王朝对王妃尺尊公主的敬重。
尺尊公主请来的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供奉在大昭寺内,而文成公主请来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则供奉在小昭寺内;据说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第二天它自动地就到大昭寺去了;将它请回去,第二天它又出现在大昭寺里。后来就算了,认为它应该属于大昭寺的,以致后来大家就认为大昭寺是文成公主修的。而尺尊公主请来的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则供奉在小昭寺。

无数从不远千里磕等身长头来拉萨朝圣的人们,终点就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藏区的牧民以一生能朝拜一次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为终生愿望。在大家的心目中,见到了佛祖的等身像,就如同见到了2500多年前的佛祖一样,将会给众生和自己带来无尽的福报。磕长头如果不幸在路上去世,同伴会敲下他的一颗牙齿,带到大昭寺,镶嵌在释迦牟尼殿前柱子的缝隙里,表示死者已经到过这里了。按照信徒们的说法,如果死在磕长头的路上,这是最好的超度。
面向不朽的神将使我们欢愉,对心中神的尊奉在于使心灵保持高尚和纯洁。每天转寺和朝拜的人们,祈求的是众生的幸福和一生的安静从容。
而我,很久很久都没有安静和从容了。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多年,受到多次的伤害后,我觉得我的心已经死了,死了好多次。如果没有死,也只是重壳包裹之下的一息尚存。华尔街的名言说:“把自己变成野兽,也就摆脱了做人的痛苦。”从此,我行走于人鬼之间,坠落在无尽的黑暗深渊,历史和哲学的专业知识让我阴谋诡计迭出,处世不无乖戾之处;做事的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鬼神莫测,很多事情做完之后我都觉得心惊肉跳。我得意于从此之后无人敢伤害我,对别人的痛苦我也无动于衷。我的心灵已经不由自己来调节和镇定,我亦从不将自己的想法暴露于阳光之下,曾经的和外在的因素早就将我一分为二了。
但是,我终究是人,我也曾努力地想走出来,在内心最为痛苦的时刻,我就手执《金刚经》,心里默诵一遍,但是终究无法根治内心的痛苦,我不知度过了多少煎熬的夜?
而今在大昭寺,见到了佛祖慈祥的面孔,我一头抵在佛祖的法座下,无言落泪。我风尘仆仆,跨越万水千山,终于见到了我心中不朽的神。我现在明白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寻觅觅,寻找生命的支点,终于在大昭寺佛祖的面前,找到了这个支点。佛祖教义的开篇就教导我们:“怨怨相报,了无终止;以德报怨,怨恨斯已”,也正如许巍在《第三极》里唱的那样:“只愿这颗跳动不停的心,永远有慈爱;好让这世间冰冷的胸膛,如盛开的暖阳。”终于,我慢慢地放下了过往,放下了执着,爬出了人生中的漫漫长夜,内心的硬痂慢慢地打破脱落,我看到了我应有的赤子之心,回归了我应有的信仰,就是热爱我的生活,不抱怨,不怨恨,从容而平静;让善念和善行常伴自己,有了善念和善行,一生才不会感到困惑与烦恼。观照我们的内心,善的源泉就在内心,在神的指引之下,不停地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此后在拉萨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去转寺,我步履轻快,面带微笑,内心从容安静。我获得了新生,我怎能不感谢佛祖呢?

四、仓央嘉措
惊喜总是迎面而来,不期而遇。在大昭寺的门前,我见到了被西方学者称为“亚洲最重要的一块碑”——甥舅会盟碑,大唐和吐蕃两大帝国的历史风云在我心中浮现;在八廓街,还参观了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傅清、拉布敦、联豫等一系列风云人物顿时鲜活起来。这对于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我来说,它们就像时光之杵矗立在拉萨,带来了古今时间的连锁,见证历史的变化!
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沿着八廓街转寺,在八廓街的东南角,一幢二层的黄色小楼进入我的视野,与旁边的建筑相比,显得独一无二。二楼的窗户下面,醒目地写着“玛吉阿米,MA-KYE-A-ME”,我心中猛然一动:这不就是六世**喇嘛仓央嘉措与情人相会的地方吗?

第一次遇见仓央嘉措,是在广州的一家书店里,一本书的封面上印着冠以仓央嘉措之名的情诗: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无数人像我一样,只看诗的第一句就被拨动了心弦,然后一冲动就去了西藏,去了拉萨。但是我后来搜寻到了所有仓央嘉措的传记和情歌,令我吃惊的是并没有这一首。后来才知道,这首广泛流传的诗是别人所写。不过,有些东西明明是错的,但是人们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在去纳木措的“那根拉”山口,刻着这一首诗,人们依然相信是仓央嘉措写的,我也相信是他写的。
六世还写有一些更美的情诗,读一遍就再也不会忘记:
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美丽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心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安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因为心中热烈的爱慕,
问伊是否愿做我底亲密伴侣?
伊说:“若非死别,决不生离。”
入夜去会情人,破晓时大雪纷飞,
足迹已印在雪上,保密还有什么用处?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
这些诗太美了,就像雪域高原一样,纯洁无瑕。从此,仓央嘉措的诗传遍雪域高原,传遍中华大地,飞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你,伟大的六世,就是情诗世界里不动的须弥山王,日月星辰都围绕着你转,绝不会转错轨道。
但是,即使仓央嘉措尊贵为**喇嘛,都无法摆脱当时第巴桑结嘉措和拉藏汗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被押赴北京,在青海湖去世,年仅24岁。去世前写给情人的诀别诗,读完后让人潸然泪下:
在这短暂的一生,
多蒙你如此待承!
不知来生少年时,
能不能再次相逢?
在玛吉阿米餐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写下的留言本,厚厚的有几十本之多,这足以说明时光和权力,可以无情地强制任何人的长大、衰老、死亡和荣辱,但是却不能征服爱情。伟大的爱情可以穿越空时,亘古不变。


离开玛吉阿米时,我在留言本上留言:
感谢佛祖保佑,人生中很多不曾想、不敢想的事情,在路上走着走着的时候,突然之间就实现了。感谢六世至美至真至纯的爱情和情诗,让我枯死的心底开出了灿烂之花。
有生之年我一定还会来西藏,来拉萨,来玛吉阿米,我不为寻梦,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五、故乡
呆在拉萨的日子总是那么惬意,那么无忧无虑,那么的自由自在。一泻千里的蓝天,如梦如幻的空气,让我有宾至如归之感。如果不是女儿打电话给我,我都忘记了归期,忘记了故乡。

可是哪里才是故乡呢?虽说在广州生活工作了十多年,但是只要没有先人埋在此地下,我就不属于这个地方,无论呆多久,我永远都是一个过客。只有让自己的心念念不忘的地方,才是故乡。此生我走过很多的地方,唯有拉萨,一直让我朝思暮想,让我的心静如止水,宠辱皆忘。
所以,我一直是游子,但拉萨已经是我的故乡。总有一天,我要回到圣城拉萨的怀抱,再也不离开。
(有两张图片来自网络,完稿于广州白云山南湖)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ཏེའི་ཅྀས་འཕྱིང།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