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中山> 300M+户外游记【寻找隐藏在深山中的巨蟒🐍眼镜王蛇】

300M+户外游记【寻找隐藏在深山中的巨蟒🐍眼镜王蛇】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300M+户外游记【寻找隐藏在深山中的巨蟒🐍眼镜王蛇】

2023-12-07 07:26:00 1755

【来自一个民间的传说】饭笺石的传说,饭笺石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主峰东面。客家人的饭笺是圆柱体,直径60厘米,高100厘米,顶端有两个木拉手,顶盖用杉木制成的用于蒸饭的器具。传说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很穷,每天天还没亮就饿着肚子上五桂山打柴,把柴挑到市集卖了才能买米回家煲粥。虽然生活困苦,可是他非常勤奋,日复一日地上山砍柴,从不间断。

此事感动了山神,山神就在他路过的地方变了一块大饭笺石。有一天,农夫照常上山砍柴,走到饭笺石附近就闻到一股饭的香味,一走近饭石就看见香喷喷的一盆饭。于是他放开肚皮尽情的享受一顿美餐,然后去砍柴。之后,他每天打柴路过饭笺石都见到一盆香味四溢的饭。

他想:“天天有饭吃饱,何必去砍柴呢。”他开始变懒了,每天来吃饭不砍柴。农夫还不满足,他又想:只有饭吃,没有钱用不行。俗话说有屎就有财,饭笺石里屎也能变黄金。于是,他吃饱饭,就在饭笺石里拉了一堆屎,梦想明天就会变为一堆金子,以后就可以荣华富贵了。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往山上赶,赶到饭笺石一看,香喷喷的饭没有了,只有他昨天拉下的一堆屎。

【悬在心头的故事】饭笺石传说给户外登山带来了故事,寻觅古迹成为了我寻迹访古的一种动力。从最初涉足户外起听闻的“仙人白骨顶”故事到现在,我正着力寻找更多的户外传说与民间故事。包括:曾哥潭凄美的爱情故事;天葬坟动容的忠犬故事;鹞婆石神话般的灵异故事;以及大大小小来自其他民间传说,都触动着我带着寻觅去继续登山的动力。

为了让枯燥无味的登山过程变得更有乐趣,我会用心地去研究山峰历史,甚至会购买或在网上查询更多古香山县山峰的历史,最直接是通过中山市档案局和中山市图书馆查询有关《志书》来求证纪实。《香山县志》是我最爱不惜手的古书,当中包括了:明·嘉靖;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以及民国·续编等历朝历代的版本。

《香山县志》能带来古香山(即中山、珠海、斗门;南沙、顺德部份)的山川叙述。同时,也能带来更多山名的古今对比、位置的坐标所在、拔高的虚实程度等众多凝惑。加大佐证资的收集,成为了进一步辨山识峰的基础。故此,我还购置、阅览、搜集了现代《志书》和其他地图书本地图等。阅读得最多的应该是《五桂山镇志》,这是中山记载着最多山峰的现代《志书》,没有经常“狂刷”这本“天书”的积累,我不会拥有“辨山识峰”的基础能力。


带着知识点和寻求验证去登山是有别于常人登山的另一种乐趣!我渐渐喜欢上“探索发现”模式的登山,有时候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为了“登山”还是为了“寻迹”。阅《地方志》让我发现了很多今山古名,从《标准地名志》的记载上,让我了解更多山名来由。如今的我历经7年,已是一名中山境内的资深登山徒步爱好者,上山早已驾熟就轻,带着寻奇历验是我今后登山的主要目的。

近日,一些户外登山的朋友向我提及到几个与登山相关的话题,其中包括了:鹞婆石、饭笺石和巨蟒石等。这些奇石趣闻早在今年以前在我们“户外闲聊”群上热议过,让懂的人深思刻记,不懂的人在门外看热闹。几名和我一样对登山寻奇执着的考究者,在这些传闻故事的水落石出前,依旧会在闲聊登山话题的特定时期“翻炒”那些未能被揭开迷底的议题。

饭笺石,在五桂山主峰东面,田心水库旁边的山上是被多次提及的探索话题。鹞婆石,在桂南旗溪北边的山上也是另个探索话题。凭借多年户外登山徒步的经验的我,一度狂妄自大地认为,在中山境内的山中,没有我找不到的地方!什么鹞婆石、饭笺石的浮现,只是时间的问题。

2023年11月8日,户外友人“无眠追寻”在“香山百峰”学术研究群上发出了一段视频,该视频来自五桂山的一段航拍视频,在茂密的丛林中凸显着一块特殊的巨石,如同一条“眼镜王蛇”抬首注视着前方。说起这段视频,我曾在去年的户外闲聊群聊中作出点评,凭借我对地理环境的熟悉分析了具体的航拍位置,包括标注勾画出前往石头的路线。

部分感兴趣的群友纷纷发表了个人看法,有些翻查资料,有些查看聊天记录,还有的找出寻找“阿哥石”(本人称巨蟒石或眼镜蛇石)未果的轨迹记录。一时间,寻奇石成了热议话题。有话题就会有验证的冲动,一些群友恨不得马上就前往奇石“打卡”。

但冲动归冲动,要想顺利找到奇石,还是要在前期做些准备工作。例如:结合视频和卫星地图的定位分析;线路的规划推测;茂密植被的穿越;测距预算等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据群友收集到别人到达奇石的相片信息中反映,从石平台到奇石还要开路硬闯一段近百米的茂密丛林。对于一处推测出来的奇石位置,想要确定方位及路线,用无人机航拍是最好的办法。

2023年11月25日,300M+第182期登山活动在多次方案调整后,最终把“寻找奇石”作为本期的登山活动。自从确立了攀登“香山百峰”的新目标后,那些从未攀登探索的山峰成为了主要的登山计划,所举办的活动均已围绕未踏足的山峰为主。在登山路线的规划上也是尽量挑选一些从未走过的路线来实施,这样概能达到攀越新峰的目的,又能在我的两步路路网上连结更多轨迹。

由于活动目的地是临时确定的,报名参与者较少,这也是预料中之事。300M+户外经历七年多的运作,成立当初的很多成员因为:结婚、生孩、工作和对登山热情减退等各种原因渐渐减少参加活动,这些都是客观的发展规率,世上没有永恒的团队。受三年多新冠疫情的制约,早已严重打击了国内外经济和影响人员流动的活跃度,现在出席参与活动的大多是零散的新成员。

早上9点,我带上我的小儿子,接乘成员啊强,驱车前往五桂山田心公园与另一名报名成员大米汇合,按设定计划攀登五桂山东麓寻找“隐藏在深山中的巨蟒~眼镜王蛇奇石”。经我和大米、七哥等人的研究推论,眼镜蛇石的位置在五桂山东麓的“五防006”和“五防013”两条防火带交汇处,距离五桂山主峰约1.12公里,距离田心公园约1.5公里,海拔高度在409米上下。

我们能通过放大卫星地图从中找到该奇石,虽然在地图上仅为一个白色点小,但是从资料视频的方位、距离和本人较丰富的地理知识,这个奇石与推测标记的定位偏差应该在5米范围之内。想要证实我们的推断是否准确?待会儿个把小时左右就会有正式结果,我是非常有信心能找到隐藏在五桂山深山中的奇峰异石!

五桂山是中山市最大山脉,也是海拔最高的山峰,方圆超过300平方公里,连绵超过9个山列,约有三百多座山峰(丘陵),在南粤中也算是一座较为出名的山峰。据《中山市标准地名志》记载:五桂山,在中山市中部,跨南朗镇、大涌镇、沙溪镇、板芙镇、东区街道、南区街道、西区街道、石岐街道、中山港共少9个镇政街道局部和五桂山街道全部;属于五桂山山脉。

五桂山因地壳运动而形成,据清·道光版《香山县志》载和民间相传,该山有五峰,产术樨(桂花的一种)、岩桂,故称五桂山。又据清·光绪版《香山县志》及《太平寰宇记》载:“五桂山上多奇花异卉。多产芝章菖蒲,色香俱绝”。“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宋太宗时期(976-997 年)已称今名,沿用至今。

五桂山东起于滨海平原, 南至平岚平原,西至石岐水道,北至北部平原。长26千米,宽15千米,海拔531米,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整个山脉包括9个山列,皆为西南至东北走向:一为卓旗山列,起于大涌叠石,经沙溪镇、南区街道,止于张家边珊洲,最高为卓旗山(海拔164米);二为旗山山列,起于南区街道福涌,止于中山港街道小隐,最高为旗山(海拔189.5米);三为长腰龙山列,起于南区街道北台,经东区街道古香林,止于张家边黎村,最高为长腰龙(海拨258.5米);四为大尖山列,起于板芙镇湖洲,经南区街道、中山港街道,止于横门口,最高为大尖山(海拔391米);五为南台山列,起于五桂山南台山,经南区街道、中山港街道,止于南朗镇榄边,最高为南台山(海拨380米);六为周东坑山列,起于五桂山独松顶,经南区街道,止于南朗镇涌口,最高为周东坑(海拔326.2米);七为白云迳山列,起于五桂山白云迳,止于南朗镇合水山,最高为白云顶(海拔367米)八为五桂山列,起于板芙镇深湾,经三乡镇、五桂山街道,止于南朗镇崖口,横贯市境中部,最高为五桂山(海拔531米);称为全市屋脊;九为飞云洞山列,起于三乡镇雍陌,经田心,止于翠亨村黄牛洞,最高为飞云洞(海拨 392米)。

五桂山9个山列组成北宽(26千米)南狭(15千米)的倒梯形山丘地带,山列间贯流着宫花水,北台河、长命水等3条河流。由钠长石化细粒、中粒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土壤为赤红壤。 主植马尾松、桉树、木麻黄、茶等,野生动物有豹、狸、獭、鹌鹑等。矿产资源有铁矿石、泥炭土、陶土、花岗岩、钾长石、石英石、水晶等。

在这么庞大的五桂山山脉中寻找一座奇石确实不易,但是我们把范围缩小至五桂山主峰内。而且在我们“香山百峰”学术研究群内,寻找、讨论中山境内的山峰,早已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的闲话。相信在某天,我们一定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所有古香山山峰的寻迹研究,为撰写《香山百峰》这部与山峰历史相关的著作奠定基础!

我们在田心公园门口对面马路的停车位停放好车辆后,收拾整理好装备后正式上山。在这里要感谢大米兄提前的到来,并想方设法为我“预留”一个车位,好让我缩短汇合的时间和路程。此次行程是我认识大米近一年来,首次一起登山!他是我从“两步路”平台上认识的,与众多中山户外登山者一样,给我带来了更多登山方面的分享。

通过与大米的交流心得,让我拓宽了登山视野,尤其是对我的关注、支持和鼓励,向我提供了“台湾百岳全集”这部著作,为我撰写属于我们的《香山百峰》这部著作提供了框架参考。为此,我特意在第二次见面一起登山前,提前制作准备好了由我绘画的《南粤香山县百峰图》油画相片版本,作为礼品赠与大米兄。

此油画版《南粤香山县百峰图》还准备了一份给另一名对我很大支持和帮助的“行走的财神”(关于他的介绍不在此篇游记上细述,我在《第五部游记》中第133期【古香林之约】中,有初次认识一起登山的人物介绍)他对我的支持帮助更多体现在实践登山上,而大米更多是在提供书籍图片等资料参考上。与大米兄的初次见面是在300M+户外七周年庆典,以特别嘉宾的身份邀请出席,当天还赠送了大米兄一幅手稿《香山县志》清·道光版“得能都图”和四部“300M+户外游记”。

【得能都图说】记载:五桂山脉来自丫髻山。南为谷都。东南出飞云顶,为上下恭常都。东出震竹山,为四大都。西南属良都,其支另纪。西北为得能都。北折为三十六顿,即青山、凤山、乌岩山。西为马屯山,分一支为大迳,属良字都。东折西陂。北过鸿鹤尖,西分二支,诸山属良都另纪。又北四里为千秋岭,二里为虎迳,西为双合山。分三大支,西一支为柏叶岭、大尖诸山,属良字都另纪。北为龙贡村,东折为长命水,又东过石寮至耙栏桥,而尽于金紫山。东行折北一里,为蟾蜍岭属良都。复东北五里为虎尾。东北分为中心村,北为羊栏、大屏山、陂头、陵冈。由陵冈又东分一支为大岭村,又南分一支为宫花,又东为西丫,为江尾头。陵冈之北为上庵村,左为大村,北为白庙,东为新村、尾山,土名烟筒山。由尾山北分一支为新爱,为泗门,为沙边一支为水洲山。由尾山之东为白石仑山,其南分一支为窕窈,又东为角头,再东为张家边。临海处为茄头山甚秀丽。其南又有大王头山、二洲、三洲山,为得能都与四字都分界处,俱临海。西为平冈,北为三角塘,为紫马岭。右为小鳌街,左为新村、坑尾、库涌。又左为天池庵,为长山面。东一支至先锋庙,折北为卖鱼岭,西为斜东,北为老富头,南为上下员山。东北为濠头,为白沙湾,西为土瓜岭,属得字都。西北行五里即县治。由此可见,得能都地界分别是现今的东区街道和开发区街道部份区域。

话归正传,回到登山!停车点后方有一条通往山脊的小山路,由于前往五桂山主峰和田心公园的游客相对较多,很多不满足走公园式的徒步者,会对田心公园附近的山路口产生一种向往的探索精神,这类人员渐渐会从一名循规蹈矩的普通游客转变为初驴。当完成一次履历式的登山后,他们开始会过度为喜欢登山探索未知领域的发烧者。这条小山路和附近的山路就是新老登山客和村民走出来的。

沿着山路进山会经过一条溪流,这条小溪是田心水库上游的主要水源之一,下方筑了一道堤坝形成小山塘水库,这个山塘就是毕坑山塘。山溪是户外消暑的好去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过客到附近纳凉玩水。2021年8月8日,一名体重180斤左右的男子在这溪流附近摔倒,导致大腿骨折,从下午2点45分起,约30人的救援队伍,花了近10个小时才把受伤者转移出山送医院治疗。

现在,毕坑山塘上游溪流依然有很多游人在此蹓达休息,有些人还在这里玩水洗脚等,我们想走到上方小水坝看看却遭到一些人的“善意”提醒,有人正在“方便”请不要过去。对一些乱扔垃圾和随意大小便的不文明行为,已直接影响到下游水库和饮用水资源的安全,看来个别市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有待提高。

《五桂山镇志》记载:毕坑山塘,位于镇政府东南 8.4 公里,桂南旗溪村北。 集雨面积1. 24平方公里,库容4万立方米,石坝高14.5 米。 原配有电站1座,1986 年后报废。2000年经加固达标后转作对桂南村供水用,原属古镇镇管辖,后由五桂山镇接管。山塘东则山上是五防013号“五桂山主峰至北坑库电站”防火带,接下来我们需要沿着这条山脊防火带往上攀爬,隐藏在中山的眼镜蛇巨石就在这条防火带顶端的山脊顶附近。

【远望田心水库】从防火带的半山腰的一处较为开阔的地方,可以俯瞰整座田心水库。据《五桂山镇志》记载:田心水库,在石岐东南17公里,镇政府东南 8.9 公里处。因地处五桂山镇田心村,故名。属三乡镇管理。1957 年冬动工, 1959 年基本建成。集雨面积3. 71平方公里,总库容376 万立方米, 有效库容 213. 5 万立方米。 大坝为均质土结构,坝顶面长260 米,宽
4 米,最大坝高 20.1 米。 溢洪道在大坝左侧,挑鼻式消能,宽10 米,最大泄洪量50.7 立方米/秒。以灌溉为主,兼发电,供水。灌溉面积0.34 万亩。配建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 84 千瓦,设计年发电量 10 万千瓦时。1984 年开始对中山温泉宾馆、乡泉别墅及大布、桂南等地供水,年供水量 100 万立方米。

【半坡出现电塔路】攀爬过半以后,在海拔350米左右的半坡上开始出现混凝土电塔检修路。虽然大部份登山者不喜欢走台阶式硬地,但这对上山的登山者来说并不是件坏事,尤其是对小孩来说,他们脚步跨幅度有限,遇较陡峭的山坡跟本迈不开腿脚,带台阶的电塔路像把任务细分一样,将数十层楼的爬升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这样更能够让孩童一点点续步去完成登顶的挑战。

【五桂山的山涧水源】五桂山是香山山脉之祖,最高的主峰,脉源充沛多水,中山市内多条河流的水源均来自这里。《香山县志》记载:五桂山,在县东南五十五里。《祝志》云,《申志》《阮通志》皆云,八十五里误。岩壑瀑布与罗浮诸胜相埒。山左有大小花园,多异花。其阳产神仙茶。《郝通志》高八十丈,周二百里。《广东舆图》为邑镇山上有五峰,莫能瘦疏其嵝领矣。又有吊钟花、芳兰馨草、佳药山果、异羽奇禽,逢迎岩际。北为青山、凤山、乌岩山。泉流交灌,或潴而为潭,或飞而为瀑。金山石林殷起乎,其间内有田百余亩。四望皆重洋,俯视一邑如片叶泛于巨海中。

按照五桂山(含主峰)地图所示可分出东南西北四支流水系:一是东向的流经逸仙水库,出南朗大溪,汇入伶仃洋。二是南向的利石、田寮、田心坑,汇旗溪入茅湾涌,经坦洲大涌出磨刀门,入西江出南海。三是西向的白银水,汇南坑、梅花水入北台涌(即红旗河),出于海(石岐河)入西江至南海。四是北向的潮坑,经大寮汇长江水库,入宫花水汇小隐涌出于海(横门水道)流出伶仃洋。途经山脊旁的小溪,看见石缝渗涌出的泉水,让人联想起水乃万物之源的概叹!

经过一轮爬升,已到达山脊顶附近,距我们的目的地只剩百米之遥。坡顶上有块椭圆形状的大石,貌似一处地标,发挥联想是那条隐藏在山中的巨蟒所产之蛋,远处正从树丛中昴首监视着路人,一不小心会被巨蛇吞噬。正在大家继步往前的瞬间,留意观察周边事物的我早早发现了“巨蟒奇石”的位置。该石头从远处仅露出很少的部份,需要从树木枝叶间穿视而见,看着该奇石的出现,终于让我兴致起来,这就是我们不借花上个把小时翻山越岭也要找出的目标。

【石平台】中山市出露地层以广泛发育的新生界第四系为主,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出露有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主耍包括寒武系、泥盆系、侏罗系及白垩系等,另外在北部还零星出露有元古界震旦系的古老地层。我们身处的五桂山山体基本结构多来自燕山期花岗岩所组成,燕山三期侵入范围最大、出露面积最广的侵入岩,以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是构成五桂山低山丘陵的主体,称为五桂山岩体。岩体北部侵入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以中粒花岗岩直接与围岩接触。南部侵入寒武系八村群之中,边缘相宽约500米,为细粒斑状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

巨大的石平台是个登高望远的好地方,不仅视野开阔还能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远处的城建和附近的山脉。五桂山南面是飞云洞山列,从东低往西高分别排列着:塔石山、黄牛地洞、大靓头、划船岭、石排山、高子坑、灯心塘顶(飞云洞)、米塔山、禾叉坑顶和黄牛寨(欹头山/大芒山)等,是中山珠海的分界线,山脊南面是珠海北山、锦石、潭井、佛径和双龙等地,古时属香山县恭常都,而山脊北则属四大都和谷都,以南朗的翠亨、石门、张琶企、剑首和五桂山的田心、石井、控虾、担水抗等村落为主。中珠两地有着同气连支的山水血脉情,自古中珠一家亲。

石平台是寻找“眼镜蛇奇石”的重要据点,从群友发布的视频来看,奇石在山中露出的一片石台附近,视频制作者就是从这片开阔的石台上升起无人机航拍的。石台距眼镜蛇约100米范围内,在五防013号防火线的顶端,到达这里就意味着“寻石”成功了一半。现在只需要模仿视频中的拍摄者一样升起无人机,就能进一步分析如何穿越那片丛林找到眼镜蛇石。

自从有了民用便携式无人机,人们的生活就增添了不少的乐趣,特别是在摄影的领域上又多了很多不一样的上帝视角。从天空观察能更直观发现地面的状况,是判继前往奇石的方法之一,能有助于线路的探索。把无人机升起,从两点一线上来回观察拍摄、分析,尽可能找到最接近最优化的线路。

虽然眼镜蛇奇石距平台约100米,距山脊顶约60米,但是短短的路程长满了树木,无论从地表上还是天空上看都显得非常茂密。从航拍镜头传来画面分析,要到达石头的所在位置并非易事,可能要硬闯开路才能从这么茂密的地方通过。此行带上航拍的主要作用是为接下来闯关提供空中支援,充分发挥空中导航指引的优势。

除了无人机以外,还要额外配置一些其他装备来发挥“科技寻路”的效能。为此,我特意配带了三台对讲机作为联络之用。我们可以分为探索组和后台指挥组,通过无人机从上空拍摄,实时撑握探索小组的行进情况,再由后台通过对讲机传达位置消息和指挥下一步行动方向,这样会比无装备只凭经验及运气去寻路要好得多。

由于树木茂密枝叶繁盛,无人机在空中的俯视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走着走着,大米和官强两名队友的身影渐渐被身边的树冠丛林掩盖掉。此时此刻,对讲机的功能作用有效突显,我们可以通过对讲机联系,要求探索人员摇动身边的小树木造成晃动找到他们的位置。接下来的路段,我们也是通过这样配合来解决迷失方向影响前进的题问。

闯林开道是件存在较大风险的事情,为了确保安全顺利,我们还为开道准备了“开荒工具”。在茂密的丛林中穿越举步维艰,不仅会受到枝叶树木的阻拦,还会面临各类蛇虫鼠蚁带来潜在风险。任何活动,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为了对自己负责和各自家庭的负责,我们的户外活动必须尽可能确保安全,闯林探路是件风险极高的事,所以在出发前必须准备充分计划好,才能避免或降底出现重大意外等事故。

经过空中支援和地面保障,我们的探索小分队终于传来好消息,找到“隐藏在深山的巨蟒~眼镜王蛇”奇石。从前方传来的消息可以得知,该奇石高约9米(三丈)含底座,径宽3米以上,厚实如钟,稳坐山脊之上。从外观上看石头分三层,底部嵌在泥土和树木丛中,如巨蟒盘龙盘踞地上。中段宽宏厚实,如王蛇抬首顶天立地。顶层如宝盖般,力压山河,昂首虎视着前方。细致的探索者官强甚至发现了顶部石块下方有两个类似蛇口獠牙的凹洞,只不过没有实体“牙石”而已。

此翻站立在奇石下方和航拍视角,认证了那句“三分形象,七分想象,越想越像”的话语。我们在想,此石除了形象眼镜王蛇昂首蓬勃以外,会不会是五桂山民间传说中的“饭笺石”呢?而且,据较早前寻石者“2BL用户zs18060025”在今年2月11月上传的寻石轨迹线路名去分析,称此石为“阿哥石”究竟是为什呢?是当地居民客家方言的发音还是另有所指?恐轨迹上传者才知晓。

严格来说,眼镜蛇奇石只有从一定的外观视角上才与昂首的眼镜相像,主要突显在正东偏南的15°有一定远距离的仰角视角上,其余视角没哪么的神似,包括站在石头的旁边,也感受不了有什么地方相似。由于石头高耸无法攀爬,出于安全考虑两名队友并没有勉强攀爬上顶,这就是一名合格登山者应具有的沉着冷静!

在户外,大多数发生意外的人员有两类,一类是“天涯孤客”式独行俠,遇上极端天气、环境和变化,呈强自负的人容易成为发生意外的高危人群。另一类是“敢死队员”,该类人同样拥有自以为是的心态,喜欢挑战自我或超越众人的心态严重影响了自身安全,也是濒临伤亡的高危人群。还有一类是“爱之初体验”类形人员,他们懵懂无知,不知天高地厚,头脑一热会突然想起来场“说走就走”的户外旅行。在没有充分准备计划下牟然出发,当缺水、天黑、迷路、受伤等特发情况出现后,等待他们的只有求助、待援和失落、伤亡。

完成寻奇后,我们撤返回归。为保障下山安全,计划从五防006号防火林带转往主峰通道下山。作为活动组织策划者、领队(不管带领多少人,甚至“自编自导自演”式的独行者)及一名带着小孩的父亲,这些安全可靠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成熟稳重和随心所欲是区分人与人之间衡量可靠的一道标准,道德品行也是一名领队需要具有的重要参素,以上两缺失将引你误入歧途。

五防006是一段从“五桂山主峰”至“南朗交界”的生物防火林带,长度为730米(与本人的生日数字凑合)。我一度认为这是机缘巧合,在中山的最高山峰,在最高的位置附近有一段长度和自己有关的特定数字(据),这是对我在家乡登山的“最大荣誉”和“支撑鼓励”!当我站在家乡最高峰前,我的感慨就如唐·杜甫《登高》诗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海到无边天作岸:“意指海洋辽阔无边,仿佛海的尽头就是天的边界。这里的海洋象征着广阔的世界,无边无际的可能性。而天作岸则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就在不远处,只要努力奋斗,就能达到”。
山登绝顶我为峰:“意指登上山的顶峰,我就是最高峰。这里的山象征着艰难险阻、困难挑战。而我为峰则表达了个人的自信和自豪感,意味着自己已经克服了困难,成为最顶尖的人物”。

这句诗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超越自我,成为最出色的人。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人生中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应该怀揣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今天也一样,我和我的小儿子、登山友人一行四人,同样抱着“寻奇石”和“攀高峰”的抱负,用小半天的时间来完成目标。人生就是这样,要有希望更要有上进心,完成不了大目标就向小目标发起挑战,当一个个小目标完成以后,再以丰富的基楚为支撑,逐步完成一个又一个大目标!同样我也相信,在自己刻苦钻研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帮助下,可以渐撰完成《香山百峰》这部和山峰历史有关的游历印记。

27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無欲則剛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無欲則剛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