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波总顶棚梁赏秋








波总和我是大学同学,颇具商业头脑,毕业十年,如今已身家千万,仍热爱运动,坚持运动健身十几年,臂围50+,三大力量项目成绩超过600公斤,天赋满满,对于徒步来说,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大(si)猛(ji)男(rou)!
此次行程,经过一番计划和讨论,我们一路向西,从西安出发到路平沟,结果分岔路修路改道,顶着漆黑,费了大力才找到进村的路。
凌晨2:30进山,月色皎洁,繁星璀璨。无风,林子漆黑一片。


“这路也太操心了”!
爬上几个坡后,波总不住感叹。
“这坡和平路有啥区别?人家不是说,新手友好顶棚梁,有腿就行四方台!”
我一阵戏谑的回应。
“心率150了,歇歇吧,好累好累。强度太大了,跟我跑5公里心率差不多。”坐在路边石头上的波总气喘吁吁。

经过4小时的跋涉,霞光映照,可以摘掉头灯,边走边寻找好的观日位置。

可惜,日出时刚好被云遮挡,等能看到太阳,已横空而立,射出刺目的万丈金光。

“不好,起雾了,不会到顶上喜提大白板吧!”
我对着波总不住叹道。
波总大汗淋漓,正盘坐在地,啃着压缩饼干,满脸疲惫:“没风景那我们回吧,累了”。
“回是不可能回的,你要求一天强度拉满的目标还没有完成呢!”
于是起身,继续开拔。

走着走着,云开雾散,山间秋色初露,层次逐渐明晰。
海拔两千八,有了杉树林,植被风景也有所变化,秋色更浓烈一些了。


不看距离和海拔,来到山上就是拔。很快我来到第一个打卡点——大垭壁。

看到这种风景总让人感觉兴奋,一阵心旷神怡,拍照完毕后,坐着欣赏,阵阵微风,十分惬意,过了约半小时,回望波总,仍不见踪迹,心想:不会放弃返程了吧?
不过转念一想,拥有千万身家的波总应该不是个容易放弃的人。

折返去找,刚下了一个坡,就听见了回应。

看波总还算坚定,也就稍微歇息,继续上路了。


第二个打卡点。对面麦秸岭的云海正精彩,路遇几个年轻人,帮忙拍了照,告诉我顶上云海更壮观,也就没有多做停留,后面路程不远,路况也都比较平缓,打算到顶后安心等波总。

10分钟后,到顶。

云海也算见过不少,这绝对是天花板!只见群山之间,百丈峭壁之下,白色浪潮席卷,不住翻涌,一路绵延到飞机梁之巅,在麦秸岭的侧面渐渐消散。
可惜拍照能力有限,没有设备,难窥全貌,也难记录其壮阔,只是当时震惊的说不出话。

缺个无人机。

缺个帮忙拍照的人,架着手机自拍了一张,机位不好,角度仍然欠佳。
不过此刻,独占梁头,独享风和自由!真好!

约摸过了近一小时,波总到了,这时候云海不复刚才壮观,但仍然有料,我看见波总的疲惫瞬间一扫而光,难掩激动,不住感叹:卧C,牛B!


“是不是跟想象的一样?”我开口问。
“有强度,有风景,这比华山难太多了!”
“你立下豪言5小时上2小时下。现在感觉如何?”
“上来心率太高,慢了点,下山一顿跑,绝对2小时搞定!”
“我觉得上来根本没难度,对你来说难的是下山。”
“下山就是跑,能有啥难度?”
波总露出自信的笑容。
此刻已经10:30,距离出发大概过去了8小时。


此时,波总还如一阵疾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几个缓坡结束,波总步态开始尽显疲软。
“看起来你跑起来有难度呢,波总。”
我言语中带点揶揄。
“我这鸟鞋不行,脚底板疼”。
“这路跑起来比走要省力!”
“太陡了,这就不是人走的路!”
…
“等等我,一个人太害怕了。”
…





秋天的山上有很多野果。我在前面摘了一些,等一等波总。
“看看前面能看到出口不。”
“远着呢,进山的路我记得。”
“啊,不行了,太痛苦了”。
“爬山痛苦是正常的。”
“这也不能叫救援吧?”
“我跑下山去喊几个村民给你抬下去吧!”
“赶紧走吧,我快不行了,出现幻觉了,老眼昏花,口中泛苦。”
“你太累了,再坚持坚持就到了!”
…

波总每次停下来,痛苦的龇牙咧嘴,嘴里不停重复两个字:卧C!
终于,7点钟,我们出山了,这一天走了15个小时,波总猛喝一口水,长舒一口气,瘫坐车旁,半晌不动。
“感觉怎么样?”
“快死了…”
“这次徒步有没有满足你对一天强度拉满的要求?”
我疑惑的再次问到。
“满足,太满足了!再也不来了!”
波总有气无力的回应着。
此时天色暗了下来,波总拿出手机,翻看一阵,眉头舒展,露出白牙,一脸自豪:5万7千步!我也太强了!
“菜就多练!”
我们相视一笑,开车返程。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缺口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