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枕山上去吃鸡

从化鸡枕山—从化十登第二高峰,海拔1175米,小环线8公里。 导航到从化鸡怎山农庄,即登山入口,全程耗时约6小时,山下的农庄免费停车,可以结束行程后吃当地的农家菜。

偶遇一队和我们一样来爬鸡枕山的山友, 统一的服装,还戴上了少先队员的红领巾。


**绿的竹海,宛若《卧虎藏龙》中的场景。
一阵风吹来,掀起绿色的波浪,李慕白和玉娇龙踏着竹枝,在竹林里刀光剑影,飞来飞去。


苍**的竹林,似乎可以跟随着光线变换颜色,时而碧绿,时而金黄。


这是大姐最喜欢的一张,碧绿的光影下,姐弟三人慢慢行走在幽静的竹林中,
有说有笑,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照片的色彩和意境都很唯美。

竹海虽美,但不敢驻足停留,
因为刚一停下就有一群一群的蚊子向你飞来,
而且个头贼大。不一会胳膊、腿上就出现了几个大包。

脚下石桥边,一汪碧水,清澈见底。
抬头望去,鸡枕山如一柄长剑,直插云宵,气势恢宏。

越往上,竹林愈加茂密,光线也变得暗了下来。
天气也越加闷热起来,于是加快了登山的脚步。

只要你走的足够快,身边就会有凉风;
只要你走的足够快,蚊子就追不上你;

停下休息,低头的一瞬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小昆虫,你认识吗?
鸡枕山当然要吃鸡喝鸡汤啦,很早就羡慕大神们背着土鸡上山用山泉水煲汤喝,这次终于梦想成真了。

翻过了竹林,上面的植被变成了常绿的乔木,地面也变得湿滑起来。
石头和树上布满了青绿色的苔藓,有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


行到半山腰,可以见识到鸡枕山上的悬崖峭壁,
突出的那块巨石,如雄鹰一样俯视着下方的猎物。
很难想像过一会,我们就会把这段近乎垂直的悬崖踩在脚下。

多哥决定先上鸡枕山卫峰,可以远眺鸡枕山,
如果和刚才的那队人马一起上主峰肯定会拥堵。


鸡枕山的卫峰与主峰遥相呼应,就像一对姐妹在争相媲美。
一阵云雾飘来,给鸡枕山蒙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

云雾散去,又露出她迷人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看去,鸡枕山的矗立在**绿的山体之中,
更像一只昂首挺胸的乌龟,正转动着贼溜溜的小眼睛注视着四方。

圆润的山体上覆盖着绿色,就是它厚厚的龟壳;
竖立起着脑袋,好像饿了很久的样子。


烟雾飘渺中,远处若隐若现的河流,应该就是流溪河吧。
在山顶上路餐,大家竟然都忘记带小刀和筷子。

于是多哥用钥匙切苹果,用树枝当筷子。
户外人就是这样风餐露宿、不拘小节。

爱打架的多哥在山顶上还不忘和我“打”一架。

实在打不过,就偷袭。像周伯通一样的老顽童。
从卫峰下来,看到一株沾有露水的小花,晶莹剔透,仿佛是在眨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

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说得就是这种湿滑的山路吧。
偶有薄雾飘来,对面的山峰愈加清秀了。

突然听到远处飘来的呼喊声,才发现对面山峰上有人影攒动。
这支队伍马上就登顶,在兴奋地向我们招手。


在主峰与卫峰之间的山坳里巧遇一对从广州同和来的小情侣,
小伙子很从容淡定的样子,我可没胆量独自一人带小姑娘上山。

登主峰时迎面下山的队伍中还有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
陡峭的山路,作为大人都要手脚并用,小心前行,何况孩子们。
几个小朋友吓得不知道如何落脚,这种地方还是有点危险,白云山,火龙线应该更适合一些。

好斗的多哥,到了主峰上又要和我再“打”一架,一定要分出个输赢。

不服气的多哥还要和我比“高高”,
那迷离的小眼神,妩媚动人。

据说鸡枕山上经常有人遭到雷击,
胆大的二姐,就是不信邪,非把登山杖举得高高的,看看能不能引雷。

队长也换了个新发型,
看起来就像个鸡屁股。

在国旗面前合影还是要正经、严肃点。
背后白茫茫一片,权当是白色背景墙吧。

在山顶玩够了,准备下山。
还不忘给小姐姐在这里补拍一张。

在一处山坳,追上了刚才那队带着小朋友的山友,他们准备从这里下撤,
队长觉得这样太简单了,于是在两步路APP上选了一条更远的轨迹。

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下午变得格外安静,
整座山上也只有我们几个人的声响,偶尔会看到几株奇异的植物。

多哥带错了一小段路,却意外发现了一棵高大的杨梅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梅子,地上也落满了红艳艳的一片。
正口干舌燥之际,挑了几颗干净的,吹一吹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那个酸爽,口水立马就流了出来。
看来画饼未必能充饥,但望梅止渴却是真的。

野生的杨梅,有很浓郁的果香味,
熟透了还是有点酸,个小、核大、肉少。

接近山底,流水潺潺,清泉石上流,在一片芭蕉林下拍下最后一张合影。
而后又匆匆赶路,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突然豁然开朗,原来是一片三华李园。

三华李节早已过去,树上只剩下一些个头小,或者有虫眼的李子。
一向不挑食的我们怎么会嫌弃呢,于是摘下来吃了个够才恋恋不舍地从果园里出来。

沿着公路走了半小时才回到鸡怎山农庄。
肉质紧实的从化走地鸡,一向是二姐的最爱。

风味独特的山坑螺,只有从化这种山清水秀、无污染的河流里才最正宗,
作为资深吃货的大姐教给我们怎么嘬山坑螺,以前看到这道菜,我都是无从下口,从此爱上了嘬螺。

清脆的竹根我们还是第一次见,更是第一次吃到,
一开始还是以为是黄豆芽,或者花生芽呢。
爽脆中略带一点清甜,从此也是过口难忘,爱上了这一口。


爽脆的竹笋,清甜的青菜当然也是必不可少。
茶足饭饱后,踏着夕阳,启程回家。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若初见🎖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