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我和风车有个约会—记新兴风车山南环

我和风车有个约会—记新兴风车山南环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我和风车有个约会—记新兴风车山南环

2023-02-03 17:30:12 7707
【浪漫】刚好遇见你

     新兴风车山因山顶建有中广核新兴象窝风电场的46座风力发电塔而被民间俗称为风车山,它是天露山山脉的其中一条支脉。风车山观赏云海,日落日出,星空,露营的最佳点,景色宜人,令人神往。从1号风车至46号风车、全程13.8公里。它们分别座落在天露山脉的双石顶、横樑山、狗公石、水源山、孖山、孖天坳、天堂坪、老罗顶等山峰。

      2023年的1月7日,作为新年首登,我走了新兴风车山的北环线,从双石顶登上风电场,经横樑山、狗公石、孖山到水源山,即从起点的1号走到半程的22号风车,具体可浏览当时的游记《新年首登---新兴风车山转大运》(https://www.2bulu.com/mc/community/detail?id=75479086&type=1)。当我站在孖山顶南望天堂坪、老罗顶的风车阵时,便想着再找时间完成剩下的半程风车山之行,就此有了个约定。

      2023年1月31日,从阳东烂头岭摆烂后转场新兴县太平镇西水村,奔赴与风车山的约会,只为继续寻觅那徜徉在童话世界般风车王国的乐趣。本次行程计划由西水村梅林古道上山,经过孖天坳(海拨970米,23-26号风车)、天堂坪(海拨1150米,27-40号风车)、老罗顶(海拨1160米,41-46号风车)、接马坳顶(海拔1060米),时间允许再走到塔磨石顶(海拔936米),之后原路返回第40号风车,从四驱车越野路下西水村。

      回来后根据轨迹记录,制作了象窝风电场风车分布图,供有兴趣的驴友参考。

      早上7点半到达西水村,把车停党群服务中心,沿水泥路往梅林古道方向走。经过旧村一队,文化广场长着两棵百年古树,可能一棵是榕树,另一棵是樟树。

      穿过村居和菜地,四处一派宁静的田园生活:三两老翁闲话家常,勤劳农妇摘菜洗衣,顽童土狗四处嘻戏。不由想起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就喜欢山野放飞自我这一点来说,陶老先生和我们户外人算是有共通之处。

      梅林古道,历经了多少年的沧桑,又曾经有多少途人留下足迹。曾与友人讨论古道以石铺就的缘由,不外乎是生产力水平和交通运输工具限制吧,古人穿的多是布鞋、草鞋甚至光脚,没有GTX和V底,走在石头上不沾泥水磨损少,一双鞋子可以多穿些时日,出行运输靠马驴骡牛,石头路面不易被牲口踩坏且不长草,省去经常翻修平整之累。

      路上遇到了我见过最科学的牛栏杆,乍一看似乎只能翻过去,但其实横杆都是左右活动的,在合适位置拉开就能弯腰轻松钻过去,实在是巧妙的设计,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记得三甲顶石船顶穿越路上就翻了好些个栏杆,这种栏杆应该在粤西各大山头予以大力推广。

      大概走了500米就出了梅林,再往上就是以杉树林或松树林为主的混合林地带。

      最喜欢穿行于松树林,扑面而来是松香的清新气息,地上的松针铺满了厚厚一层,踩在上面软弹软弹的,就像走在地毯上。

      3公里后,走出树林,来到了山脊开阔地带。海拔已经超过800米,也就是意味着只需再爬升200米,就能到风电场的水泥路了。

     走在开阔地带,吹着清爽的山风,随便抬眼一望就能看到孖山和天堂坪上的风车了。

     再爬一个夺命坡,马上就到了。

     爬上这个大草坪,海拔965米,陡坡就结束了。

     右边天堂坪,前方孖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水泥路边的无敌大草坪,离我上次行程最远端孖山顶只距离不到一公里,22号风车,我们又见面了。

      走上未曾踏足过的道路,向着没有到过的远方,出发!

      孖天坳,望文知义,孖山与天堂坪之间的山坳也。

      回望孖山,在未修风电场之前,上这个坡也是蛮费劲的。

      nice to meet me! 有风车相伴,一个人也不孤单。

     23号风车,本次南环线上的第一个。

    24

     25

      两度回望孖山方向,这个角度还难以看到水源山和狗公石顶。

     26

      一个急弯漂移,27号风车迎面而来,自此进入天堂坪。

       悠闲自在的牛群。在这能清晰看到水源山顶了。

      27号开始,便进入天堂坪风车王国,这里的风车最为密集,置身其中,前后左右都有风车,眼睛简直进了天堂。

      28-30号风车号在天堂坪西北侧,排列起来是自远而近,所以先经过30号。

      29

       回看上山时所经过的一段山脊,卫星地图清晰显示为长长的防火隔离带,正在图片中心。

28

      28号风车后,有一球形千钧巨石,试推一下,就如蚂蚁撼树。假如把它推下山坡,不知会有多大动静,会不会一直滚到山脚下的西水村。

     31

     天堂坪顶有一座瞭望炮楼,是解放后跟踪监视国民党空投**传单气球而建,当年站岗放哨的战士,所看到的山与今天人们看到的风车山,还有几分相似?就如高悬空中的半轮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皆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天堂坪顶上一马平川,极目四顾,北望水源山、孖山和狗公石,南观老罗顶和天露山。

     32号风车位于天堂坪顶

      远望34号风车,孤零零的独处一隅,离主路太远,来回得有一公里,又上又下的,偷懒就不过去了。

      曾经是四驱车撒野的胜地,如今管得紧拦得严,只余山坡上道道疮疤。

      风车牛不相及

     33号

     36号

     35号离主路不远

    37号

      风车世界

      测风塔

      38

      39

      望40号

      40号路口,正好将老罗顶上41-46号六兄弟尽收眼底。

        天堂坪与老罗顶之间的山坳没有官方命名,套用孖天坳命名规则的话,似乎该叫天老坳,那么老罗顶与天露山之间岂不是叫老天坳?实际上是叫接马坳,看来也不能想当然。

      回望天堂坪

     回望孖山与狗公石

      风随影动,还是影随风动?都不是,其实是我的心动。

      44号就在老罗顶路口

       43

       望天露山

       42

      回望天堂坪的风车阵

      41

      两山之间的接马坳

     45号

      风车山的老幺46号

      老罗顶最高峰在46号风车前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轨迹显示海拔才1146米,还没有41号风车1154米高,不知道是哪里搞错了。之前一直听说这有面国旗,眼前却不知所踪。

     六兄弟随风起舞

      这是2021年1月23日,我站在天露山顶望向风车山,没想到间隔两年,终于等到了跨越时空的回眸。

     隔空对望孖山、水源山和狗公石

    俯瞰接马坳顶和塔磨石

     接马坳顶很近,下个坡就到。

      接马坳顶**平无奇,也就几块小石头。

      倒是山坡边上立着几块巨石,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值得专程来打个卡。

      看时间到十二点半,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五个小时,也该休息吃午饭了。

      正好接马坳顶下面有个大草坪,美滋滋地躺平休息,顺便把午饭给解决了。

     下面的山头立着几块巨石,看地图又不象是塔磨石顶,犹豫着要不要下去看看。反复思量间,忽然想起今天正月初十,正是传统民俗的石头节,也可以说是石生日,那么过去打个招呼,说声生日快乐也是应该的。

      看时间还早,马上就可以返程了,下午四点钟怎么也能回到西水村,那就下去拜访石兄,也不用背包,拿着手机就行。

      下坡很快,靠近巨石却出乎意料的难。不是说坡有多高多陡,而是看不到——路!山头上长满灌木杂草,牛脚印和牛屎都没有,靠着依稀仿佛好象是路的痕迹,一边踩一边挪,坑坑洼洼磕磕绊绊,好不容易挤到巨石跟前,手背都刮了几个小口子。

      如果我没有走偏的话,那一定是塔磨石下的开平田头岭村建旅游景区,拦住了登山线路,以致长时间没人踏足此间,到接马坳顶就止步了,各种植物借机疯长,山头又恢复了最原始的状态。

      石头兄,为了向你道声生日快乐,我也是拼了呀。

        匆匆忙忙撤退,反攻接马坳顶和老罗顶,又要爬升一百多米,幸好是无包一身轻。突然想起真是老糊涂了,明明还要原路返回天堂坪40号风车路口,当时便卸下部分负重折返再带走多好,又何必背着全部行装来来回回折腾呢?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埋头苦干吧。

         返回44号风车路口,瞥见地上一块红布,细看原来是面国旗。应该就是老罗顶上的红旗,或许风大立不稳,搬到这里绑在牌子上,但还是被吹倒了。来时双眼只顾朝上看风车,自然就忽视了旁边的地面。重新把国旗立好,继续返回天堂坪。

      重新走一遍“天老坳”,又回到40号风车路口。

      路边山坡上一堆巨石,形态各异,适合拍照打卡,一个人就算了,看看就好。

     回望老罗顶

      40号风车,到此就要说再见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叶片。

     挥手转身,从这个路口下山。

      真是一条狂野之路,各种大坑乱石,没玩过四驱越野,难以想象怎么把车开上来。好在,这种路是难不倒开11路车的驴斯基们,上下都不是个事。

      说曹操曹操到,一辆坦克轰轰轰的颠过来了。从梅林古道开始,大半天了,只有风车相伴,如今总算是见到活人了。

        难怪坦克销量可观,作为越野发烧友的大玩具,性价比不错,使劲折腾也不心疼。路虎卫士、奔驰大G、牧马人、陆巡霸道真不舍得这样糟蹋,真越野的还得坦克哈。

      废弃石场

     好路烂路混搭

     石场办公室

     半亩花田,藏于山间无人赏。

     几度春风,散作乾坤万里香。

      山居得幽胜,景物无升沉。峰峦环郛郭,青梅排园林。时时破寂寥,悠悠赖鸣禽。於焉自有得,天籁皆余音。

      下午四点,顺利出山,圆满完成新兴风车山与1-46号风车的约会。把南北环两次的轨迹合并在一起,发现中间有一丢丢没有连接上,算是有点小小的遗憾。

      走完了新兴风车山,感觉风车山还是挺有意思,广东境内风车山众多,下次不妨去探索省内海拔最高的风车山,与那里相比,云盖顶、缺牙山、野猪嶂也就是小弟弟。毕竟疫情影响,好长时间没看到云海了,海拔高机会更大。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等闲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等闲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