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三明> 骑行闽赣古关隘邱家隘、里岭隘环线

骑行闽赣古关隘邱家隘、里岭隘环线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骑行闽赣古关隘邱家隘、里岭隘环线

2020-06-28 10:09:03 1099

建宁县和江西省黎川县交界的武夷山脉群山峻岭中,沿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着十几个闽赣古关隘,其中有里岭隘和邱家隘。

里岭隘,也称寨头隘。位于建宁县黄坊乡毛坊村隘上。民国版《建宁县志》卷一《疆域》记载:溪源里岭隘,又名寨头隘,行旅稍次于朝天,亦东乡竹木交通新城之要路。里岭隘过去是建宁与江西黎川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第五次反“围剿”建宁北面红军防卫敌军从黎川进攻建宁的第一道防线的主要隘口之一。

邱家隘,位于建宁县黄坊乡芦岭村。邱家隘过去是建宁与江西黎川的主要交通要道,清代爱国诗人张际亮曾多次经邱家隘往返,并写过三篇以邱家隘为主题的诗。民国版《建宁县志》的北乡舆情图也标注了这个隘口。邱家隘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也是建宁北面红军防卫敌军从黎川进攻建宁的第一道防线的主要隘口之一。


快到将上村,马路两边的紫色马鞭草闪烁着紫色的光芒。

没进芦岭村,从村头直插厂下,田里有村民正在插秧。

吴老师不惧茅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邱家隘隘口处的石砌残迹。

隘口上俯瞰樟溪乡


沿竹山路向下,山路长时间没有修整,茅草繁盛。

到了大坪,大坪已成废村。只有河边茂盛高大的芭蕉告诉我们,曾经这里有木屋青瓦,有炊烟袅袅。

远处绵延的武夷山脉正是闽赣边界。我们就是从前方的高处下来,那里正是福建建宁的方向。邱家隘海拔600米,此处海拔250,下降了三百多米。

还有一小段古道残余

黎川种植了莲子,据村民说莲种来自建宁,“建选17号”?

大坪还有一座寺院,太平古寺。有奇异的光束。

古寺前的桂花,树形甚好看。

鹅卵石铺就的古道,由于地理位置上很近,两边居民通婚、经济来往都非常多,古道在当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说明闽赣两地交往密切,山水相连,风俗相近,语言相通。

过去,芦岭一带的村民前往建宁赶集很远,往往选择徒步来樟村赶集。如今,水泥路四通八达,机动车风驰电掣,很少人再徒步山路,古道早就荒废在茫茫的大山之中。

古道边的古石亭

桐源古村

湾儿村

上源村上源桥,骑车累了,没有到桥屋看看

樟溪乡政府

樟溪中学

双溪廊桥坐落在村中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是一座木质廊桥,最早建于南宋,叫双溪廊桥,现在也被称为老人桥或红军桥。红军桥的名字来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这座桥为红军进出樟溪并通往福建建宁和南丰的必经之桥。现在因为经常有老人们在在此聚会闲聊和乘凉,因此而被村民们亲切地喊为老人桥。

在廊桥边的小饭馆吃过午饭,稍作休整后,返回建宁。

大夏天的正午酷热无比,长达12公里漳黄公路提升三百多米,骑行的过程较为艰苦,骑行一段就必须补水休息。当天骑行81.62公里。

到家后,查找张际亮诗文集《思伯子堂诗文集》,认真阅读诗人笔下的邱家隘,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所处的民不聊生的时代。

卷十一中的《邱家隘》

万绿萧森暗水喧,千盤石磴装蛇蟠。高崖闭谷中无日,深壑霾烟下有村。

倒看天光如釜堕,近闻人语隔云昏。平生险阻真经惯,绝顶萧然契道原。

卷二十三中的《邱家隘》

此岭吾行惯,今来百感存。地荒监利竭,俗弊盗群尊。薄醉闲看日,孤征喜近村。炊烟生际上,回掩数峰错。

茅店征夫倦,炊鵻代夜粮。(去年七月一日宿此,时大饥断炊,乃令主人以鵻为粮)相逢邻老在,因话去年荒。天运闲人事,朝风戒夕霜。冲寒指前路,身世意苍茫。

卷二十八中的《邱家隘》

越峤与章门,山川旷千里。谁知一岭间,下见江海水。

66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wuliangsan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wuliangsan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