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中山> 300M+户外游记 二十一【长坑水库,小榄水库】

300M+户外游记 二十一【长坑水库,小榄水库】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300M+户外游记 二十一【长坑水库,小榄水库】

2020-05-07 21:28:03 5524
21 Uptown Girl

        【相册视频】

        【小榄水库】(座标113°22’54.87”E,22°23’34.42”N)官方正名为“长坑一级水库”位于五桂山区办事处西南4.8公里,南桥和平村西南1.7公里,以地名冠名。1973年3月建成,集雨面积0.4平方公里,库容13万立方米,配建发电站1座,属三角镇辖管。理应称为“三角水库”,后来管辖权归小榄镇,被中山户外界称之为“小榄水库”。

        小榄水库与长坑水库(官方名称长坑三级水库)属梯级开发第三级水库,因大坝横锁长坑山命名“长坑水库”。而我们常称呼的“小榄水库”位于海拔300米的山上,是上游第一级水库,所以正式名称应该为“长坑一级水库”。而我们今天的活动主要沿着长坑三级水库往上走,直至目的地长坑一级水库。

       【长坑水库】(座标113°24’5.12”E,22°24’35.7”N)位于五桂山区办事处东南4公里的南桥村,1972年冬动工,1974年4月建成。集雨面积5平方公里,总库容154万立方米。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式结构,长110米,宽3米,高19.6米。开敞式溢洪道为于大坝右侧,宽15米,最大泄洪量110.6立方米/秒,建电站1座容量125千瓦。主要对石鼓、龙塘和长命水村作生活供水,年供水量130万立方米。

        2016年9月4日,我们十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达长坑水库,当中有不少新人加入,“沙溪邦”依然占据活动主力。参加今天活动的三百加正式成员有:无欲则刚、浩祥、刘僖、俊樑、海力和君豪,还有炳荣夫妇和“心有多远”,再加上随君豪而来的美女“万人迷”和海力朋友君朴、中耿等人,一共16人参与了此次活动。长坑水库区域是饮用水资源禁地,一般闲杂人员不可入内,要进水库必须绕行翻过铁栅门旁的山坡。绕过山坡下来后是一段2公里的基耕农路,道路平缓顺畅从水库岸边一直延伸至溪涧源头。

        长坑水库建立在狭窄的山谷内,在山谷入口处筑坝蓄水形成一座狭长的水库。不知不觉间,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来到水库源头,这里有处分叉路口,左右去路均可到达小榄水库。进山前有一些告示牌,告诫他人森林防火和禁止一切水上活动,而牌子旁边栽种着很多果树。秋季将至,正是果子开始成熟之时,当中一些“不怀好意”的成员正蠢蠢欲动,悄悄地摘下果实,我只好告诫大家未经许可千万别乱采乱摘。

        长坑水库源头附近的山上有一处小型瀑布,驴友们称之为“长坑瀑布”,其实也就是因地而冠名。严格来说不能叫长坑瀑布,因为它并不在长坑山和长径顶的山脉之上,但水源来自长坑一级水库引水渠和山水,生硬地套上“长坑瀑布”的名字还是说得过去的。近期的雨充沛了让瀑布水流量增大,从山脚上看去能清晰看见花白的水流从高而下,在中山里这种瀑布算是不错的美景了。

        经过瀑布不远处的前方就是上山的路,过去这里建有水库管理区的一些平房,由石块搭建而成。如今以超过四十年之久,但依然屹立不倒,可见过去的建筑并没有偷工减料。通过溪涧小桥,我们稍作休息之后正式开启登山里程。上山的路要比想像中要陡,而且仅够一人通过,队中一名沙溪籍参与者因为太久没有运动出现身体不适,他心率过高喘不过气需要停止运动。我和力哥劝说他应该放弃继续攀爬好好休息调整状态,要清楚生命比任何都重要!为此,我劝告一句“山是不会走的,我们来日再攀”希望借此生动有趣的话语让其知难而退,最终他同意了我的建议决定下山休息。

        从低处往山上距离大约有300米高,相当于攀爬一百层楼,但行走在空气清新的山上不会像楼梯间那样束缚来得辛苦。幸运的是此山坡并不算太高,很快就能到环山路上,路旁还建有早已荒废的引水渠工程。大约还有1/3路程就可以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小榄水库了。

        都说金秋时节是收成收获的季节,队中的那名由君豪介绍参加活动的美女再度“大显身手”,将一路上正当成熟的“山棯子”采摘一空。这种“山棯子”有多种称谓,肉质酸甜与蓝莓有点相近,记得小时候在家乡的上山经常被我们摘来吃。刚才山下是人为栽种的,偷摘并不是很好,现在野生于山上的果子无人栽种,采摘一点对自然生态影响不大,正好达成那句“可以帮助种子传播”的“谎言”。

        到达小榄水库之前会经过一片竹林,在环山径上两旁长满了小竹子,与金钟水库到马岭水库之间那段竹林小道十分相似。我本人很喜欢这种自然生态的景观,是个让人容入自然释放压力的好地方!通过时需要小心注意避免触碰蛇虫鼠蚁,这种优雅的地方往往是蜘蛛结网捕食的地方,走在前方的成员稍不留神会粘上一脸丝网。

        穿过小竹林马上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小榄水库,小榄水库是座海拔300米的山塘水库,三面被高山环绕形成怀抱状,碧绿的潭水像是天上遗留下来的一块翡翠,称它为中山的“天地”一点也不过。在到达水库之时,岸边上早已有访客捷足先登,这是确实是块宝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在少数。我找到岸边上的一棵小松树,在它的支丫上挂起了小队旗,作为纪念证实我们三百加户外团队到此一游。这是继首次航拍后以挂小队旗的形式留下我们的足迹印记。

        旗子在淘宝上印制的,为了能更长久地系在枝杆上,我另外购置了一些有橡皮外套包裹的铁线条,这样旗子就能在风雨飘渺中避免铁线锈蚀,希望在多年以后的再次到来依然能够找到我们的足迹印记。进入雨季近期的天气变得很不稳定,早上还有一丝阳光的阴天到中午却迎来了一场大雨,幸好大家都有所准备携带了雨具。

        大雨滂沱让大家有点儿措手不及,但也丝毫不影响登山者的兴致,在同一地方之上就有几位孩子与家人围成一团,顶着风雨在煮食。看上去他们已经习惯在野外煮食,面对着突然奇来的风雨依然打起伞在煮食。妈妈为爸爸打伞,爸爸为一家人烹制食物,孩子们穿着小雨衣不惧风雨,多么温馨的一个小家庭!以后有机要把他们纳入300M+。

        经过一轮降水,雨势渐渐减下来,大家身上都有不同情度的淋雨,几位沙溪大哥还干脆脱掉衣服下水畅泳了。他们消暑凉快玩得不亦乐乎,却让我这位组织者紧张得不得了!这是山塘水库不是泳池,当中包括水深、水温、水质等太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要是发生什么意外悲剧我可负不起这份组织者责任!我在岸边劝诫他们别往湖中游,泡一泡赶紧上岸,不要跟我开玩笑!

        大家都是理智的中青年人,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懂得分寸没让我担忧为难,在水中没呆多久便上岸了。宁可在水中冒险倒不如在岸上冲泡品茶更好!“沙溪邦”一位大哥把小型功夫茶具背上山,在这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为大家带来一杯可口的香茗。户外山野之上用山泉水泡茶喝确实是种不一样的享受,“来来来,兄弟们干了”!

        品茶过后又迎来一场雨水,闲话茶聊就此打住,午饭时间又到了,赶紧找个地方用餐吧!这山林岸上也没有多少理想营地,考察了周边的环境,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能挂起天幕雨蓬的地方。小榄水库这里是处成熟的露营之地,在这附近不难找到前人搭帐的痕迹。十多人分工合作把今天的午餐给办妥了。

        茶足饭饱之后,我找到了一棵比较高大的松树,准备在此多作一个足迹标记。受到雨水洗礼的树木表皮湿滑难爬,要爬上树杆枝丫是件有风险的事,一不小心就会从树上摔下来。有时候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疯了?凭着偏执和毅力攀爬到超过一层楼的枝丫上方,把三百加小队旗悬挂在松树上。

        事后感觉还是很冒险的,发生意外会拖累整个团队,今后要在安全的范围内行事。小旗帜在微风中飘扬,感谢同行的浩祥同学多次陪同协助我攀爬树木,还帮忙拍照留念。餐后收拾清洁后大家稍作休息,准备回程下山。替换掉刚才湿漉漉的衣服,换上干爽的衣服感觉真好,在离开前与几位三百加队友们拍照留影。

        入镜的除了刘僖、浩祥、俊樑几位同学和海力、君豪外,还有一位大美女:嘉霓,又名佳妮,具体什么名字搞不清楚,名字发音大概就是这样。她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长着倾国倾城的脸蛋,称之“万人迷”不为过。说到这位美女的故事要从7月24日登文笔山活动说当天说起,那天她迟到失约了,从君豪口中传出她是位很漂亮的美女,今天终于正式见到这位传说中的美女,确实闻名不如见面,希望以后有机会招入三百加为队员。

        小榄水库建立在山上位置,是长坑一级水库,依靠婆髻山、乌石顶两座山峰雨水积累和小溪山水汇聚而成的,七十年代初期靠人力聚众夯土堆坝建造而成。由于当时国力物资欠缺,土坝右侧的排洪渠只能用石块铺垫代替混凝土,防止洪涝造成水土流失。这段有特色的水利工程可以算是年代久远的历史产物,记载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山县的水利建设。

        从石砌排洪渠离开小榄水库,我和炳荣研究商议从另一条环山道下山,这样能够游历不同的线路景致,而且也不用绕行多远。后来,就让大家跟着炳荣的脚步从另一条路下山。不同的选择能带来不一样的奇遇,在环山道上慢步游走,遇上了一起奇特的事情。走在前方的队员发现了一棵果树,树上结了不少的果实,大家聚集在一起研究这些究竟是什么果子,从外观看比较象石榴。

【山溪螃蟹视频】

        我对山上的野生果实并不感兴趣,主要担心是否有毒或者对人体肌肤产生过敏反应。果子被摘下来后我们细致掂量了一下,发觉有点儿像是“山竹”又名山竺,学名莽吉柿。用手压挤开表皮后露出果肉(假种皮)呈飘状多汁,白色。炳荣尝试了一个说除了有点涩口外,与市面上的基本一致。我可不敢乱食用免得中毒,谁想吃请自己带出山外后再吃,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长坑水库视频】

        我们绕行到“五防025号”防火线下山,这段路有很从山上洪流冲刷滚落的大型石块,更像是山坑溪流的迹象。虽然我不是地理学者,但这里给我的感觉千百年前这里一定是条山溪水线,应该曾经有条溪涧流经这里。我的设想在百米开外的山坡得到了证实,那里确实存在一条小溪流,在休息时还发现了一只小螃蟹,这是继4月10日在湖洲山之后第二次看到螃蟹在山溪上。

        约半小时后我们顺利下山,来到了长坑三级水库的源头上游,一些同行队友纷纷下水浸泡,“沙溪邦”依旧是主力军。我发现他们很喜欢泡水,在南方处暑还相当炎热,炎日当空之下享受溪水浸泡所带来的消暑降温是种不错的选择。听说之前攀山气喘的那位成员率先发现了这里,并在此处浸泡休息等候我们很久了。部份人员在山溪上戏水诱惑了很多队友,一些不好意思下水的人洗手泡脚,还有的用湿毛巾洗脸擦汗,众人乐在其中完成了一天的行程。

152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無欲則剛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無欲則剛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