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224金东第一高峰鸬鹚尖
2018年的12月24日,这一天适逢冬至,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天都是上坟祭奠我们祖先的日子。
这一天,阴雨霏霏,是我们公认的不适合爬山的日子。可是我们还是执着地上了山,因为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必须要去实现。
鸬鹚尖位于曹宅金兰古道东侧,是金华市金东区第一高峰,海拔890米虽不算太高,但周围深壑环绕没有直接上山的捷径,登顶的路比较难走,山陡路滑,荆棘满山,需用刀一路披荆斩棘绕行上山,要想登顶鸬鹚尖必须绕行好几个山头才行。因在金东此山最高,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倒扣的螺蛳,因此本地人都习惯地叫它为“螺蛳尖”。

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个灰暗的年代,日本鬼子的铁蹄踏遍了我中华大地,小鬼子烧杀掳抢无恶不作。在鸬鹚尖上,就修有一个鬼子的炮楼,这个炮楼紧制约着兰溪到浦江的交通要道,鸬鹚尖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战略至高点。
炮楼里常住着3个小鬼子,山下还住着一个鬼子的小队,他们残害百姓,把从八婺大地抢夺来的各种物质通过山下的这条公路运送到日本国内。
有一天,抗日**有一批战略物质需要通过这条兰溪到浦江的公路,怎么办?
虽说鸬鹚尖海拔890米虽不算太高,但周围深壑环绕没有直接上山的捷径,登顶的路比较难走,山陡路滑,荆棘满山。而且鸬鹚尖山顶视野很好,只要有人上山,很快就会被发现。
有一个抗日英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悄悄地摸上了山顶。用默香把3个鬼子熏晕了,然后割下他们的首级,利用这个机会抗日**迅速地把战略物质运送过了这条公路,为抗战的最终胜利赢得了有利条件。
第二天,穷凶恶极的小日本鬼子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对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大规模地杀戮,实行了骇人听闻的屠村行动,鸬鹚山下血流成河……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通过艰苦的8年抗战,最张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小日本无条件地投降了。
今天我们的愿望就是在新年来临的前夕,在鸬鹚尖原炮楼上遗址中,唱响我们的国歌,并换上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让抗日英烈们在新的五星红旗下与祖国一道迎接新的一年。我们相约六六徒步群开展这项换国旗的活动已连续开展有3个年头了。
今天我们驴行的起点就是这个小村“千人安”村,原先这个村子叫“千人坑”,是鸬鹚尖山下的一个村庄,现在的千人安村环境优美,百姓过着富裕的好日子,家家住的都是小洋楼。


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会选择从岩后村上山,绕十几个山头后经黄马尖再登顶鸬鹚尖,这条路虽然翻过一山又一山,强度大但却是最近的路。可是今天下着雨,我们只能选择难度较小但路程稍远的金兰古道了,经金兰古道走到兰溪市,然后再从兰溪方向登顶鸬鹚尖。
金兰古道是古代金华府与兰溪县的官道,等级应该至少相当于现在的省道吧,所以路宽且都是石块沿溪流修砌而成,自然景观相当美丽,旅游休闲的人也非常多,大家都亲切地叫这条古道为“金东的九寨沟”,目前曹宅镇政府已准备开发金兰古道风景区了。说过金兰古道先简单讲一个流传在金华北山朱元璋皇帝的传说吧,在金兰古道左手边的武坪殿附近有一个点将台,就是当年朱元璋点将练兵的地方,当时攻下金华城后,缴获金华府的大量金银珠宝,但因大部队还需征战,不便携带。根据军师刘伯温的建议,将城内的金银珠宝悉数搬往北山埋藏,刘伯温当下挑选部分精兵强将,肩挑手扛将缴获的金银珠宝经曹宅古镇搬运到金兰古道。根据军师刘伯温的安排,夜幕降临之时,兵分三队往金兰古道深山进发,每队在古道边设置一具石头棺材为标志,再往周边百余米挖一深洞将所挑珠宝埋藏下去。第一队在金兰古道山口地段时间最充裕,所以这具石棺制作也最精细,石棺也最像,叫“大棺”。第二队沿金兰古道再往大山进发,山高路险,走了约莫三刻时光,也已经很疲劳了,看见路边一块巨石,便也停下开始寻找藏宝之所,随即将路边的巨石打造成棺材,这具石棺离古道有十多米,整具石棺长约六米,朝向溪水一头悬空,也叫“悬棺”。第三队官兵,看看其余两队均已埋藏了,加上肩上担子也重,在离开第二队官兵没多久,就在路上停下寻找藏宝之地,由于路上耽误许多时间,就根据要求草草制作一下,所以现在游人看见这具石棺制作也最是粗糙的,叫“小棺”。三队官兵藏好珠宝之后,刘军师恐日后官兵返回容易寻找,便命所有藏宝之官兵均不得走回头路,按照一条羊肠小道往西直达洪武皇点将台。他估算征战天下尚需时日,恐天长日久了忘却,因而在一块非常显眼的三角石上刻上标志符号,表明了藏宝地方,这块石头就是“藏宝石”。然而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开始了“兔死狗烹”行动,刘伯温早有预料,待将杀刘伯温之时,他已早早逃回了青田老家,隐居在山林之中并传出一句“石头三只角,有藏没人要,寻得藏宝石,宝藏不得了”的民谣。这话在金华北山一带流传很广,几乎是家喻户晓。
这是金兰古道示意图

这是点将台

这是藏宝石。

这个水库就是保存完好的金兰古道之起点,大家来到这里,都会拍个照,风景实在是太美了。


古道入口处,有一个警察的卡通像,其实这个一个自动语音装置,有人来了就会自动播放出注意防火的提示音,同时播放一些注意事项,前面还有人登记进山人的身份信息,今天可能是有雨且时间尚早,登记处竟然没有人。

我们沿着古道一路上行,旁边的山涧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大棺,游人都喜欢合个影,摸摸石棺,讨个“升官发财”的好兆头。

这是悬棺

这是小棺

这个是靠山石,劳动人民真是聪明,以前的货物都是靠人工挑的,这个靠山石可以把担子靠着休息,省去了歇在地上重新挑起的力气了。咱们路过这里,当然也要靠一靠,来年我们就是有靠山的人了,万事都好办,处处很顺利。


这是石桥,是古道上存在上千年,并一起保存完好的石拱桥。

这是原来的龙头庙,现在曹宅镇政府正在原址中重新修建。


到了北山的小园林场,坡度明显上升,这时的雨也下得更大了,大家全身的汗水湿透,一路努力地攀升着。

这是原来的云泉亭,现在已倒塌了,只留下一些残壁,但这个亭在古时是有专人打理的,这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政府办事处,原来的兰溪县官要进金华府汇报工作就必须坐轿子经过这里,到了这就算是进入金华地界了,县官可以在这稍做休息,整理一下自己的汇报思路,然后继续进府面见府尹。所以这个小小的亭子也留下了许多无法考证的传说。
据说有一个时期,父子同朝为官,但儿子是上级领导,任金华府尹,而父亲却是兰溪的县官,父亲的寿诞,儿子从金兰古道去给父亲祝寿,路过云泉亭时,有人问府尹,是府尹大还是县官大?儿子毫不犹豫地提笔在云泉亭写下了“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目前金华是地级市,兰溪是县级市,可是民间永远都这么评价着两个市之间的关系。

先民是非常智慧的,古道永远是从最省力的山凹中穿过的,这样可以少登许多山路,挑担抬轿都会少许多力气。这就是金兰古道的最高点,位于山凹中的“横腊口”,这个横腊口我们驴友都称它是著名的十字路口,虽没有红绿灯,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驴友标注点。继续前行,就是金兰古道的延续,从金华进入了兰溪境内,前方下山就到达了兰溪的村庄“横山塘”,左边上防火道就到达三县界碑,而右边上山,就是今天我们要去的鸬鹚尖。


在雨中一路上升,离开了古道,路就没有以前这么好走了,因前几天的一场雪,压断了许多树木,很多地方都需要绕行或是用刀开路。这个地方是这个线路最险的地方,没有路,只能从岩壁上攀登而上,而且几乎没有大的树木,只有岩石上一些小草,无法借力,所以必须务必小心,特别是在这样的雨天。

11点,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我们到达了鸬鹚尖。这里的视野非常开阔,可以把周边的一切一览无余,可是今天因是雨天,我们所看到的只能是美丽的云海,这云海美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18年12月22日 11:09:36

18年12月22日 11:09:36

这个就是在鸬鹚尖上,我们去年换上的国-旗,日晒雨淋,已破旧了。

我们很想能经常上来更换新的,可是这样线路确实很不容易,山顶没有树木,只有矮矮的草,所以夏天上来会非常晒,春天和秋季,因为山边的有水土地肥沃,所以很适合动植物的生长,有许多虫害,长虫当然少不了,这是我们在前年秋天上山时拍的照片,一路全是毛毛虫,走去,毛毛虫一路掉在我们的帽子上,吓着大家只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我们冒雨换上了新的五-星红-旗,这时雨停了


我们打开背上来的便携音响,唱起了我们的国-歌,向五-星红-旗庄严地行注目礼。
这时不仅雨停了,而且开起了很大的大太阳,这太阳只开了5分钟,然后又继续下起了雨,我们说,这5分钟太阳是英烈和在那场战争逝去的百姓,露出的笑脸,与我们一起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换完国-旗,大家肚子饿了,但这个山顶风大,又有雨,无法就餐,只能继续赶路,从另一个方向下山,
在海拔600米的地方,我们发现新修了一条简易的公路,还有挖掘机在上面施工,据说是在这里做一个玻璃观景台,直通到对面的双坑,这个工程不小,但我们驴友看到这样场景还是非常心痛的,毕竟最原生态的环境就这样被无情地破坏了,这都利益惹的祸 。
18年12月22日 11:50:22

18年12月22日 11:50:40


18年12月22日 11:50:44

12点到达一个可以避风的树林,用塑料袋做地垫就地吃起了中饭,真正的驴友都是爱山这人,环保纪律根本不用多说,中饭后整理掉所有的不可降解垃圾放入背包,随身带下山,继续赶路。
18年12月22日 11:53:58

18年12月22日 12:12:42

为了减少在雨中的时间,而且也是为了避开刚修的简单公路的太混泞,土太粘鞋,我们从另一条相对较陡但路程近的路线下山,最后没有从计划设定的邵山下山,而且是直接穿插到了龙头殿,一路跌滑,满身的疲惫,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暖暖的。
18年12月22日 12:12:56

18年12月22日 12:27:52

12月22日 12:27:52

18年12月22日 12:31:10

山下路过一片桔子地,树上挂满了桔子,觉得非常奇怪,因为经过霜冻以后,桔子不收在树上是要冻烂的,问了路过的农民才知道,这是农民不要的了,因为今年的桔子丰收,果商收购的价格只有三毛钱一斤,而这个价格可能雇人采摘的费用都不够,而江浙的农村普遍经济条件都非常好,所以这些桔子就这样被无情的放弃了。我们摘了几个尝尝,每个桔子都有半个冻熟了,朝地的这个方向还是好的,非常甜,比市场上买的要甜多了,毕竟这个是自然熟透的,我们也很奇怪,为什么市区的市场上桔子照样是3元左右一斤呢。

今天由于是雨天,所以参加活动的人数不多,只有10人,为大家的执着和努力点个赞,我也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他(她)们:
摇钱树的钱

小龙人

知心苹果

快速

家 家

笨 笨

琳丽

空调

扬婆

扬子

最后传一个美丽的北山云海视频做为作业的帖的最后结束语吧。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摇钱树的钱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