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左贡> 他念他翁大米勇——寻找散落在荒芜大地上的翡翠

他念他翁大米勇——寻找散落在荒芜大地上的翡翠
五月初,收到校长相约六月份走他念他翁大米勇的信息,看了一下时间安排,当即决定,走!
他念他翁山属横断山脉,位于藏东南怒江上游与澜沧江上游之间,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最高峰大米勇海拔6324米。

出行前用mb查了一下天气,期间线路营地及垭口温度,最低3、4度,最高14、15度,雷阵雨。决定还是带凯乐石0℃棉睡袋TERNS—2,几天下来感到正合适。虽然轻装,穿的没带多少,100克充绒羽绒服,冲锋衣裤,软壳衣裤,快干衣裤等,但单反和无人机是必带的。
16号中午到白云机场,机场里面空荡荡的,跟平时熙熙攘攘的人流相差太远,工作人员比旅客都多,看到一队队的新安检人员在培训,趁人少的这个时候去练兵,疫情对航空业以及旅游的上下游行业的冲击实在是太大。

傍晚到达丽江,入住菁溪酒店。
17日下午,与在古城里面住的律师,校长,远山,沐青,三半汇合,大家开心聚餐,第一次领略到三半对酒的挚爱。
18日早上,校长,律师,三半,远山,沐青以及早上到达丽江的灰,小杨医生和空白坐一辆车,东张西望和jie两人坐一辆德钦的返程车,分别前往香格里拉。中午到达香格里拉入住金雅仙客客栈。
晚上,大峰以及来自台湾的老赖都到了。
19日一早,悟空终于在大家坐车前往拉岗前赶到金雅仙客,13人的队伍终于到齐。
从香格里拉到拉岗。13人分坐一辆九座,一辆七座车。轻装徒步行李实在是多,再加上公用物资,两辆车所有空间都利用完了,最后来看一下三半高超的上下车技巧,不喝个半斤八两怎么能上得了车?


我们这辆车司机是个新手小伙,经常突然打方向盘,使车辆出现神龙摆尾。除感到坐车非常不舒服外,也使人紧张和担心。
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车,到达西藏盐井检查站,老赖因持大陆居住证被拦截不能进藏,只好坐车返回改去雨崩。
与老赖道别,不一会儿车到达下盐井,来到网红的加佳面店,面随便吃,吃破记录还有大奖。
带不走卓玛、扎西,也带不走50头牦牛,只好灰溜溜地留下30元,继续上车赶路。
拉岗小村在盐井对面的山上,车过桥后,邓珠从拉岗开着摩托来接替司机,这回车坐得放心了。车一路爬坡,中途车的水箱太热,不得不停下来散热,折腾几回,终于八点前到达拉岗,入住向导邓珠家,住加上晚餐和早餐才60元。


晚上,刚走完梅里北坡的傲雪红梅找到我们,加入我们的队伍。
20日,拉岗(海拔3400米)— 一字泵营地(海拔4350米),距离7.5公里,爬升1千米,时间5个半小时。

一早起来吃完早餐,整理好行李,出发前大家纷纷和邓珠可爱的女儿合影。

可爱的美女潇潇医生,是我们全队的医疗安全保障,和先生空白以这次徒步作为新婚之旅,酷!

美女远山若黛和沐青,两位是队伍后勤的功臣,烹饪手艺让每位队员出山后增重。

90后单身帅哥灰,与新婚的空白潇潇夫妻共享一个帐篷,故称灯泡💡灰 ;三半,体力超强,冬鳌的大神,对我们这支轻装队伍,一脸的不屑,这次对三半来说如同旅游逛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特种兵体格的大峰。

专业摄影师悟空,全程背着单反相机和无人机。
先来张悟空的佳作《深情》

当然少不了来个全队的合照。

从左起,潇潇,空白,灰,東张希望,校长,远山若黛,沐青,悟空,jie,大峰,律师,三半,傲雪红梅
邓珠因接下来几天要接待一个40人的大队伍,不能亲自带队,叫了他的亲戚扎西小伙做我们的向导。
天气晴朗,8点半队伍出发,惜别只有七户人家的拉岗小村,沿着机耕路朝大山里走去,对大家来说,是期待,也是一种向往,对未知的探索。

这次50多公里的徒步线路,分六天完成,虽然全程在海拔在4200到5000米之间,翻越四个近5000米的垭口,就算是高海拔,其强度也不大,可以慢摇。有种说法:徒步不是赶路,而是感受路,感受路上遇到的一切。对此我深以为然。

一小段机耕路后,沿着河谷往上,开始进入乱石堆的爬升。费鞋费脚力的乱石路,整个他念他翁很多路段都是这种路。

河谷的两边有一些丛林,还有一些绿色的植被。再往上,山体则是一片从上往下倾泻的碎石,
路上遇到了三位来自广东的驴友,是几个俱乐部的领队,他们是重装走大米勇环线。



海拔4千米后,高山杜鹃多了起来。六月,正是高山杜鹃盛开的时候,大花小花,红黄粉紫,在灰褐色苍凉的山体中显得耀眼夺目,冲淡了高海拔荒芜的苍凉。





下午2点,到达营地,扎营喝茶,享受日落的晚霞,大家对高海拔的适应都挺好。远山、大峰为大家做了可口的饭菜。

21日,一字泵(海拔4350米)—龚拉垭口(海拔4900)— 切坛牧场营地(海拔4350),7.6公里爬升500米,下降500米,时间7个半小时。
早上,营地笼罩着一片薄雾,随着太阳的升起,在宽阔的山谷打滚,逐渐腾空散去,又是一个晴天多云的好天气。薄雾给山谷增添了仙气,也是摄影的好场景,云雾对于摄影来说,犹如烹饪美食的盐,少则但寡无味,太多则美味全无。





踩着宽阔河滩的石头一路往前,这一段路,视野开阔,远处的山,在晨光照耀下显得漂亮。从4400米经过短暂的爬升来到了4550米的大平台,地上开满了鲜花,与远处的山峰相映,大家不停地拍拍拍。当然,少不了装X照。










平地的尽头豁然出现一个海子,是这次行程的第一个海子——加米措,大家纷纷放下背包,朝加米措走去,悟空和空白分别放起了飞机。
加米措实际上是相邻的两个海子。从空中看,加米措像两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碧绿通透。在阳光下显露出深浅不一的颜色。






从加米措返回,开始翻越4900米的龚拉垭口,也是这次行程中,翻越的第一个近5000米的垭口。远看垭口周边的山体,碎石从山上像瀑布一样往下倾泻形成的陡坡,樑顶上尖锐利齿,颇为壮观冷峻,尽显大自然的威严。






翻过垭口,一段全是石头的急速的下降后,到达平缓草坡地,过草坡后,是山势急速下降的陡坡,听到远处隆隆的雷声,马上加快了脚步赶往营地,到营地后刚搭起帐篷,雨就下起来了,中间还夹杂有冰雹,匆忙躲进帐篷,一个多小时后,雨终于停了。传来远山的呼唤:吃饭了!原来我们躲雨时,远山却在为大家做饭。真的特别感谢远山,还有大峰,沐青。
重新整理帐篷发现。这营地表面上的草地曾经是河床,下面全是碎石,很难打地钉,还好晚上风不大,一觉睡到天亮才醒,是休息得最好的一天。




远观山体,就像一高墙,顶上布满了利齿



谷底的营地
22日,切坛牧场营地(海拔4350米)— 南加曲隆营地(海拔4380米),距离12.8公里,累计爬升600米,下降600米,时间7个半小时。
晨起,浓雾弥漫,天色阴暗。8:40出发,沿着卡同曲隆河前行,卡同曲隆像一条小溪,水量不大,一会消失在河面的石头下不见踪影,一会儿又从石头下冒出来,流向旦马拉丁措,河谷两边的植被和林木生长得郁郁葱葱,和昨天看到的景色截然不同。不到一小时,到达旦马拉丁措,阴沉的天气令旦马拉丁措黯然失色,毫无光彩。





前行到三岔口后,向右进入南加曲隆河谷上游,南加曲隆河谷的古树、植被,高山杜鹃更为茂盛。



往前不久来到一分叉口, 向左往下则是沿南加曲隆一直通往营地,向右往山顶则可达另一山谷,可看一无名海子。扎西说,这条路他没走过,不愿意前往。
看地图上标有当地人走的小道,但没有任何的网路和轨迹。最后,悟空,大峰,律师,東张希望,jie,远山,潇潇,空白,傲雪红梅9人决定去看海子,扎西带着校长、灰、三半和沐青前往营地。


往上走在山樑上,云层逐渐散开,露出蓝天白云,这段路视野开阔,远看雪山近看花海,令人心旷神怡。律师一马当先,往海子方向走去,能看到无名海子了,大峰和律师开路,往下面的山谷走,一人多高的杜鹃林,每走一步都非常的艰难,其他人见状则在山顶等待。東张西望则按地图标注的虚线找往下通往山谷的路,但发现没有任何路的痕迹,完全被杜鹃林淹没。大峰下到半山腰,觉得继续下行非常困难,律师则打算下到谷底。经沟通,大峰往上返回山樑,与大家返回三叉口然后沿南加曲隆到谷底的沟口等,律师则继续下到谷底,沿小路从沟口横出。大家在往回走的路上,不免为律师感到担心,不知道地图上谷底的小路是否长满了灌木丛林而无路可走。2点大家到达沟口时,停下来等律师。東张西望往沟口的方向找了一下,完全没有路迹。正在这时,大家看到律师从沟里走了出来,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律师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驴,方向感很好。


山顶可见大米勇



通往下面远处无名海子的山坡,全是差不多一人高的杜鹃林。

无名海子1
离开沟口,继续前往营地,一路风景优美,经过火烧林,到达开阔的河谷。这里能看到大米勇,景观很不错,看了一下地图,就是营地的位置,但却不见任何人的踪影,原来校长他们一点钟到达这里,看到时间还早,就把营地往前挪了。
四点到终于达营地,这营地更佳,大米勇的冰川清晰可见,地面长满了像地毯一样绿草,却没想到这是毛毛虫的世界。搭好帐篷,筷子粗,浑身黑色,两只红眼的毛毛虫爬满了帐篷。
期待日落时能看到日照金山,但云雾一直笼罩着大米勇,终未能见。





南加曲隆营地

黄昏日落时的营地
23日,南加曲隆营地(海拔4380米)— 南加拉古垭口(4900米)— 乌格曲隆措(海拔4600米),距离7公里,爬升600米,下降300米,时间6个半小时。
早上又是浓雾,前行不久就好像进入一个大花园,山坡上长满了高山杜鹃,各色的杜鹃盛开,壮观。空白见状,跟東张希望两人放起了飞机。
潇潇是见花就不愿迈腿的“花痴”,常因此而落在队伍的后面,空白大神总是在催促,快点,快点。



一段急速的爬升,眼前出现一无名海子,这是路上见到的第二个无名海子,再往前,又见到第三个无名海子,两个无名海子因浓厚的云层阻挡,无阳光照射而略失光彩。




无名海子2

无名海子3
南加拉古垭口不像龚拉垭口那样陡峭险峻,黄褐色石头而不是龚拉垭口那样的灰黑色,周边的山樑顶也没有犬牙状而是平缓的曲线,缺少龚拉垭口那样的冷峻和气势,但却是最漂亮的垭口,大家登上垭口,享受着眼下的时光,等待云层退去,露出太阳,在上面待了超过半小时。
1点半,大家陆续下垭口,顺着河道往营地走,右边能看到完整的大米勇,但没有在南加曲隆营地所见的有冰川一面的大米勇漂亮。


垭口上回看2个无名海子

垭口上远看乌格曲隆措

大米勇雪山

路途上的一小海子

远处的乌格曲隆措


如绿宝石一样的乌格曲隆措
24日,乌格曲隆措营地(海拔4380米)— 真拉垭口(海拔4950米)— 双湖营地(海拔4700米)。错呷婆、吉措、错浪波。距离9公里,累计爬升500米,下降300米,时间7小时。
早上天边露出了彩霞,又是个好天气。拔营离开乌格曲隆措,大米勇还被一片厚厚的云层笼罩着,不见真容。开始往真拉垭口爬升,一路回看大米勇,是一个绝佳的视角,天气也非常的给力,白云翻滚,大米勇的真容渐渐露出来了。

早晨的乌格曲隆措

壮美的大米勇


真拉垭口

从真拉垭口往前看,可见双湖和左右两个无名海子。

回看真拉垭口
真拉垭口跟南加拉古垭口一样,但略为平凡,垭口上风比较大,没做停留,直接往下走。
下垭口的路上,左右各有一个无名海子,远远地看到右边无名海子的上面坐着个人,那是律师一个人静静地面对无名海子。律师总是喜欢一个人,快速地走在前面,然后,在某处停下来休息等待,静静的感受、欣赏。

路右边的无名海子4

路左边的无名海子5
从乌格曲隆措营地到双湖营地,距离五公里不到。不到12点,就到达双湖营地。搭帐休息煮午餐,快2点时开始往错呷婆走去。
错呷婆和双湖营地隔着一个山樑,爬上山樑,在高处能远远地看到错呷婆三个大小不同的海子,以及其他几个小海子。山樑的位置观景非常不错,一边是看错呷婆这边的山谷,另一边则是看双湖营地这边的山谷,双湖营地这边除了看双湖外,还能看到大米勇以及无名海子4。

错呷婆

双湖,其中一个几近干枯,只有少量水。

大米勇、无名海子和双湖



大峰和東张西望在山樑上停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拍延时。四点,看着时间还早,大峰提出去吉措和错浪波 ,两人当即下山樑,朝吉措方向赶去。很快就到达了吉措,吉措是一个小海子,匆匆看了一眼,未作停留,直接就往错浪波方向走,大峰在高处直接横切过去,東张西望在半腰则比较尴尬,要不就是走一个深V,往下到吉措,从吉措沿小路往上爬。要不就是直接从前面松动的碎石坡往上切。最后选择了爬松动的碎石坡,短短的一段路,走得非常的吃力,每一脚下去鞋子都会陷在碎石头里往下滑,爬两步退一步。


吉措

错浪波


错浪波是这线路中,漂亮程度仅次于揉措的海子,从湖边的两山之间,能看到远处的大米勇。
25日,双湖营地(海拔4700米)— 耍拉垭口(海拔4980米)— 地泵(海拔4360米),距离11公里,爬升450米,下降800米,时间7小时。
早上大雾弥漫,向导领着大家一直往前走,看到地泵后,开始靠右往上爬,上到一大草坪,能见前面有一横切的大碎石坡,好像亚丁大转洛克线上的横切大石坡,坡下则是沙措,散出深蓝碧绿不同颜色。走过碎石坡,远远地看到耍拉垭口,满眼所见从脚下到山体全是碎石,寸草不生。




沙措



连日的高海拔行走,虽然每天的强度不大,但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每一米爬升都令人疲惫不堪,急速运动后的过量耗氧使人感到胃口不佳,几天的路餐都没吃什么东西,感到日渐力衰。接近海拔5000米,每爬升一米,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体力,以至于开启数步状态,每走几十步就停下来喘息。前几天一直状态良好的悟空今天突然看上去也不太好,跟前几天判若两人,大家开始下垭口时,他还在艰难地往上爬。但是,最终还是坚持爬上了垭口,并用无人机拍下了视频,大赞👍。
倒是校长,前几天在南加拉古垭口装X一跳,膝盖受伤,一瘸一拐的,今天爬4980米的耍拉垭口却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像打了鸡血,雄赳赳威猛的很。徒步结束后,校长到医院拍了片,半月板3度损伤,关节积液,韧带撕裂,没想到伤得这么严重。


耍拉垭口最后的一段,非常的陡峭,需要翻过耍拉垭口才能看到揉措,揉措的美,号称夺命的美,说的就是耍拉垭口的险。
接近耍拉垭口,玩攀岩的远山选了一条陡峭的路,利索地攀了上去,校长信任地跟在后面,手脚并用向上爬,人却往下滑,马上趴在那不动喊向导,向导见状立马下来在后面推,摆脱了险境。在垭口上发现手机有信号,校长打电话给基友的第一句话:我刚才差点死啦……老子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终于翻上垭口,揉措就在陡峭的碎石坡底,揉措,终于看到了。


揉措


从揉错原路返回到地泵,地泵不是一个常居村,只有一些铁皮房。令人想不到的是地泵还有可乐,啤酒,矿泉水等饮料。看得出来,当地的藏族人很少见到外人,他们一直好奇地看着我们。
四点钟坐车离开地泵往沙多村方向,山路崎岖,车子开得很慢,摇摇晃晃在森林中穿行,沿途见有很多倒伏的树木。司机说,他们只是挖虫草、采松茸的时候才到这个地方来,还遇到过黑熊。这里确实是荒芜、没怎么受外界打扰的地方。
凌晨两点到达芒康县。

蓝色房子的是地泵

这是在坐车回程的路上,看到的大米勇,我们是在山的另一面徒步穿行。
此文啰嗦地记录了愉快而难忘的他念他翁大米勇徒步经历,感谢校长的组织,感谢同行的每一位队友,以及队友们奉献的照片和视频。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東张西望👀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