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跨年,步入2025(上)
春秋(日本)航空居然把跨年北京往返东京成田机场的机票价格打到一千零八十,如果不去一次,我会觉得自己亏了,只是,虽然买了机票,但年底事情太多,还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没时间做准备,错过了订房的最佳时机,导致我几乎全程背着大包在路上,街上有不少人推着箱子,相比之下我并不显眼,可体验感降低,算得上是一个教训。
我提前一两周订的住宿,不够明智,新年(正月)对日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明治维新时学习西方,把农历春节挪到了公历一月一日,这时候和国内春节是一样的,全民放假,再加上游客多,住宿紧张,相对来说性价比高的已经被订完了,应该多提前些订,或者到跟前再订,很多住宿一般是入住前一至两天可免费退订。

实际行程:
12月29日 上野公园—秋叶原—神保町;
12月30日 台场(Comic Market)—涩谷;
12月31日 东京站—浅草寺(初诣);
1月1日 新宿—汤河原;
1月2日 十国峠—热海商店街—歌舞伎町(这天原本应该在箱根的);
1月3日 明治神宫—大手町(箱根驿传)。
东京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青旅一晚的价格大都在一百元以上,Booking上资源多一些,但要是赶上Agoda返现活动会更实惠;全日本的交通费都贵,来东京通常会算计一下东京地铁通票,有24、48、72小时日券,还有搭配机场交通和旅游景点的券,可在东京地铁官网(www.tokyometro.jp)或Klook等平台上查询票价和可用线路,购买电子券,然后去售票点换票,部分交通枢纽有旅客咨询中心,也可现场咨询购买,没用过售票机,不知道是否更便利。
地铁通票适合长距离或多次乘车,只能坐东京Metro和都营地铁线,因为不能坐JR,有时需要绕远儿,便捷程度降低,如果一天基本只在一片地方转,住宿订的也不远的情况,通票就不值得买了,所以我没买,不嫌麻烦的话,用换乘案内APP算一下计划路线,对比票价再决定要不要下单。

我在日本用过三种支付方式,Suica卡(苹果钱包)、Visa卡和现金,Suica能应付大部分场景,但超市大多不支持,而超市的东西相对平价,我去的多,一般用Visa或现金,我的Visa是芯片卡,直接插卡就能消费,不需要验证,虽总听说在日本路不拾遗,但最好别弄丢。
现金主要用于街头小吃和一些民宿,能投币的地方也好用,我原以为花现金会更有自制力一些,但现实并非如此,最后现金差不多花完了,我却没算明白都花在哪儿了。
这次还有机会尝试银联支付的,我在优衣库(UNIQLO)买了件衬衫,店里结账是自助式,先选择了银联渠道,屏幕上显示的人民币金额是衣服上日元标价汇率转换后的近两倍,我还是换回了Suica,不确定真用银联支付结果会如何。

我发现自己在日本非常容易对钱产生认知偏差,会觉得100円很便宜,像一两块人民币,但汇率换算过来其实是将近5元,会觉得700円一碗拉面很实惠,但其实是三十多块钱吃了最普通的一小碗面,尽管确实好吃。
东京的餐饮消费水平低到高都有,比如便宜些的定食店和家庭餐厅,贵一些的居酒屋和米其林,不管价格高低,都低不过北京,但味道是有保证的,反正我是没吃到难吃的东西。
日本的校园剧中总会出现学生放学后约在家庭餐厅聚会,我去尝了一下,一家是Saizeriya(萨莉亚),另一家是ガスト(Gusto)。
两个家庭餐厅的连锁店相当多,很明显的意式风格,菜式多样,服务员多为外国人,说英语反而更方便,自助点餐结账,店内有自助饮料吧,记得是不到200円/人,让我惊讶的是里面有果蔬汁,是真的果蔬汁,不是化学品勾兑,还有咖啡机,曾经的我以为咖啡是种挺“小资”的饮品,现在觉得与茶叶相比,除了自然属性外没什么不同,这种餐厅里的自助咖啡,就类似国内餐馆给倒了一壶大麦茶,摩卡就是奶茶,星巴克就是茶馆儿。
话说回来,日本人除了喜欢吃意大利菜,意大利风格的艺术在日本也常见,当然文艺复兴算其中一个因素,有一部国家拟人化的漫画作品《黑塔利亚》,也是以意大利为主角,所以我认为意大利对日本来说是特别的。

12月28日 星期六
我忘了提前填日本电子入境申请表了,下午落地成田机场时写了纸质表。
东京天气温和,先去卫生间脱两件衣服,要是大兴机场也有智能马桶的话,亚洲应该没有机场的基础设施能出其右了。
当晚住浅草寺附近的Hide Away,坐Access特急,与比这条线快十多分钟但贵近一倍的Skyliner是同一站台,不过Skyliner车门处有检票员,不会坐错;我每次在日本坐车都很留意列车标识,但后面还是有一次弄错了,只顾看车次信息,没注意到车门上的四叶草标志,即优等席车厢,不用单独买票,在座位上刷Suica卡即可,我上去后发觉是有些不对劲儿,第一次见,没经验,不一会儿一位乘务员过来提醒我,见我是外国人,很善意的把我引导到普通车厢,没让我补票,还特意指给我看车门上贴的绿色四叶草。

青旅是自助入住,东京自助式的东西如此普及,便利店也有自助结账机,如果计划的好,是不是可以不用与人对话就能玩儿一圈东京?
青旅偏日式,每个人有木板分开的独立空间,地上铺个垫子便是床,与走廊间有帘子隔挡,帘子底边距地面有一扎的空隙,我能看到其他人走过,一般这种进室内是要脱鞋的,我见有人穿着鞋走过去了,这让我有点儿不知所措,我的鞋是穿还是不穿。
东京大约是不流行暖气的,我住过的地方都是靠空调和暖风机,房子里有的地方暖和、有的地方凉。

12月29 日 星期日
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来东京,那只有一个原因:东京有秋叶原。
我毫不犹豫的把秋叶原作为第一站,然后就后悔了,后面几天我还得背着包儿,不敢买东西,东京街头和车站有很多自助寄存柜,我只是不想行程被约束,不过东西也确实贵,不买也罢。
步行去秋叶原,中途经过上野公园,这个公园以赏樱闻名,不是樱花的季节本也有几间博物馆值得的,但现在是新年期间,闭馆,偌大的广场上,大人小孩儿悠闲的玩耍,果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全民大放假时出来玩儿,从性价比来说,都会打一些折扣。


东京不管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来说,都是在世界数得上的大都市,走在东京街头,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这里地价昂贵天下皆知,但整个城市给人一种宽松感,特别是居民区,小楼小房居多,虽然也有高楼大厦,但非常分散,不知是地震缘故,还是城市规划如此,总之,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高大的印象,即使是世界三大繁华商业中心之一的银座,也只给人精致的轻松氛围,没有紧张压迫感;再加上东京街道整洁干净,这不止是说没有垃圾,道路平坦规整,路上的东西包括自行车也摆放有序,东京该不会是个宜居的一线城市?



秋叶原的每家店铺里都堆满商品,十分拥挤,过道刚好容一人通过,两人遭遇要错身,碰到有的人正站住浏览商品时,借过的人通常会表示一下歉意,有的店铺即使不限流,也会因为店内站不下而有顾客在门外等。
逛秋叶原给我最大的冲击,是颠覆了我对日本ACG文化的认知,超出我领悟范围的“新世界”吞没了我原来的宇宙观,“变态”程度与通常对日本传统、知礼的印象产生巨大鸿沟,明确写有“十八禁”的区域我都没敢进,这还只是开始;不过这并没有扭曲什么,该有的还是有的,比如Mandarake。

附加的任务是买到Comic Market(同人志即卖会)的门票,CM大约是全球最大的“漫展”吧,虽然可以提前买电子票,但交易有手续费,且仍需现场换入场腕带,现场买票费时费力费钱,线下可在Animate、虎之穴、Melon Books购买,顺手的事。
Animate卖完了,虎之穴大概是停业了,只剩Melon Books了,Melon Books是主营同人商品的店铺,我一进门,目之所及全是男士。
日本有些店铺如果不了解,最好不要随便进,因为很可能他只面向部分群体,尽管没有写明是哪类群体,也不会被劝阻进入,但进去后格格不入,要是语言还不通的话,尴尬不尴尬就得看自己了。
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店里的商品,知道不是我该来的地方,一刻也不想多待,问了店员要排队到收银台买,拿到腕带后,还没找零钱就往外跑,又被店员喊了回去……
事后想想,我是不是紧张过头儿了。


离秋叶原不远有日本最大的书店街——神保町,我一直都认为日本书店是个神奇的存在,无论是新书店还是二手书店,新书店里绝大部分图书没有塑封,可以随便翻阅,即便挺大比例也是“快餐”书籍,文字类的书多为竖版、从右向左读,与现在国内书店的主要区别许是不以教材教辅为主,让我想起以前的西单图书大厦(好多年没再去了),为了给小侄女选个绘本我能逗留两个小时,不过由于语言问题犹豫着最后没有下手。
二手书店里的书保存的相当好,品相至少九五品,神保町的二手书店卖珍藏类书籍居多,大都碰不得。
新年期间,部分书店歇业,如果能赶上神保町的书市,估计热闹程度会超过地坛。
唯一的缺憾是基本看不懂,又很贵,国内的书价也有迎头赶上之势,对比下来,不如秋叶原的Book off好逛。


给七末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