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夏季户外,高温中暑,浅谈一些不一样的预防,实践。

夏季户外,高温中暑,浅谈一些不一样的预防,实践。
没有踩过坑的驴友,不算是合格的驴友!当然,我也不例外!坑,自然也是踩过的!哈哈哈哈哈
今天浅谈户外中暑这件事儿。
关于中暑的知识,预防,大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这里就不再赘述。今天咱们谈一谈关于中暑,不一样的东西。
希望对夏季户外的大家略有帮助。
还是从上周最近的一次中暑,又一个爬山山友的事故说起来。
目前深圳气温日趋升高,经过一个冬季,春节,还有春季,天气渐渐变暖,大家也是按捺不住,蠢蠢欲动,要去户外锻炼。一不留神,就出的去,回不来了…相信这个事故,驴友们已经看到新闻。
今天,我就说说我自身,还有身边一些真实案例,希望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预防中暑,不一样的启发。都是真实故事!
故事一,
我个人亲身经历,话说,报名了打鼓障的清野活动。
路线大概是:盐田路出发♥小三洲♥梅沙尖♥光明顶♥打鼓嶂♥终点。
活动时间:去年的8月6号。
具体气温不记得了。
行程实际全程大概20公里。爬升全程应该900+米
现在回忆起来,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经历“轻度中暑”!
话说,当时8月份,天气应该很热了。当天还偶遇两次短时小雨。走过了小三洲,登顶过了梅沙尖,又爬过了光明顶,下了光明顶,我开始感觉身体说不出的燥热,内心有点烦烦躁躁的,就是感觉身体有火🔥,火🔥出不来,感觉行动似乎比先前有点迟缓,就是顶着烈日在林子里比较机械的迈着步子。因为感觉这就不是歇脚的地方。头倒是不晕,但是身体告诉我,感觉哪里不舒服😔。想降温。(现在回想起来,人在面临危险,感觉会自动启动保护机制。但是,你得听到身体发出来的最早最真实的声音)
于是我就拼命喝水。但是感觉还是不够,心里就想找到冰块才舒服,还有大的水池子,好好洗洗脸。才是觉得舒服。天随人愿!!!后来走过光明顶,整好有卖老冰棍的,我来了三根,两根直接敷在我两边脖子大动脉上,一边敷一边走,一根冰棍嘴里含着!等这三根冰棍感觉都快化了。居然眼前出现一条河,给我开心的,不管了,脱鞋脱袜子,泡脚!洗脸!感觉还不够,我直接把头发整个洗了。这才从头到脚,感觉自己凉爽舒服了许多。似乎回神了很多!后来,到了一处阴凉地,背瓜的人开了西瓜,哈密瓜,吃了点。感觉又好了点了。再爬到打鼓障的亭子上,大家休息,修整不前行了,我也上去亭子吹了很大的山风。感觉先前的轻微中暑,热的火🔥出不来的感觉,早就烟消云散了。
关于轻微中暑我的个人感悟如下:
①实际上,中暑初期症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你的身体就会告诉你,好像哪里不对!
身体总会最诚实第一时间告诉你,危险的来临!所以户外,倾听身体最微弱,最真实的预警信号,很重要!!!不能对身体发出来的声音,因为声音轻微而熟视无睹!
②中暑降温最快的方式:
A大动脉冰敷!(两边颈动脉,腹股沟处,额头处)
B夏天大量冰凉的河水,对于轻微中暑的人,降温速度也是非常迅速!
C有一定空间,高度,大量的山风,降温效果也可观!
D轻微中暑了,喝水有一定效果
③选择有河道,贩卖冰块(实际是冰棍)的路线,中暑风险降低很多
但是,必须在可能中暑的时候,经历河道,拿到冰块(冰棍)
④夏季,长距离,有多处爬升的户外,有中暑风险
理由如下:
A 8月属于深圳高温季节
B 我们全程爬升了三个山头:梅沙尖800+ 光明顶300+ 打鼓障300+
C 长距离,全程大概20公里
高温月份+当天高温+多处爬升+长距离=可能中暑风险!
⑤提前!定时!定量!补水!预防很重要!要有这种意识!夏季户外!!!这个简单的动作,就是在做预防。
故事一,那我们如何避免这种中暑风险,或者夏季爬山中暑风险?感悟如下,
①夏季,高温,徒步,爬山过程,补水更勤!!!提前补!!!定时补!!!不能不舒服再大量补。
②夏季户外,随身携带冰块(自用或者给他人用。可能路线购买不到冰棍。有一种让冰块持续冰冻融化慢的保鲜包网上可以买到。)
③夏季户外,尽量选择有河道的路线。不管是否中暑,经过可以洗脸洗脚甚至洗头,给身体降温(当然,要注意安全。还有水源是否是饮用水不让洗脸。是否是枯水期。)
④夏季户外,选择设计路线很重要。
A出发时间,是否避开了高温时段前行?
B一天中最高温度时段,身处何处?
C一天中体感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否经过河道?树荫?还是,在暴晒,没有遮挡物的地方?
D整个路线爬升如何安排?全程公里数多少?气温最高的时段,是否是整个行程,体能最弱的时候了?
E路线是否经过水源?
F路线是否可以购买到水?冰块?
故事二,
依旧是个人亲身经历。这次依旧是夏季,七八月,山头是,半天云。山边靠海。山爬升大概也就600+左右。我们接近10.30山脚出发。中午最热时段,在山顶,几乎没有遮挡物。(我们用遮阳布搭建了临时遮阳棚)山顶开火,用餐大概一小时。当时就有人轻度中暑,随行人员处理了。整个山没有补给购买,也没有水源。没有很大的树木作为遮挡。接近完全暴露于阳光下。而且靠海,海边反射阳光非常强。回来还有同行队友晒伤!
而我的自我感觉轻微中暑,是发生在到了休息的集结山脚。
到了山脚,我也没有感觉不舒服😔,但是坐了大概三五分钟,感觉心里不舒服😔,就像降温。脱了鞋袜,当时有水龙头,就给脚步浇水,浇了几大盆!又在山脚小卖部买了有一点点凉的水,喝了一瓶。感觉好了很多。
实际感觉轻微中暑的时候,我的包里还有水我都没有怎么喝。
故事二,个人感悟如下,
①定时补水意识还是不够
②靠海的山,虽然海拔不高,但是因为海水反射,实际上温度更高
③最热时段,在山顶暴露处开火呆了一小时,增加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
④随行人员有人轻微中暑,应该提高防范意识。这件事儿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需要定时补水!!
故事三,
光明马拉松,我参加了欢乐跑。也是夏季,当天温度接近30℃,当时晕倒了很多人,120都跑不过来。我亲眼目睹了一个挺严重的中暑跑者。当时表现,大量出虚汗,面色口唇苍白,站立不稳,随时倒地,异常烦躁,手脚到处乱抓。有一个医务人员,准确判断他中暑,立刻让我们帮忙寻找大量水源,冰块。大量的水直接倒在他的全身,冰块冰敷大动脉(颈动脉,腹股沟,额头),然后拨打120,处理后,人有点能回过神,但是还是站不起来。
故事三,感悟,
①没事可以参加一场夏季马拉松,会直观,形象,记忆深刻的看懂,什么是中暑?中暑的人比较严重,到底是怎样的表现?
②能够安全完赛夏季跑步赛事,对夏季户外,可以培养预防中暑的安全意识!
故事四,
拉胡领队中暑下撤!
是的,你没有听错,是领队中暑下撤,是很多人感觉小菜一碟的拉胡。拉胡特点,暴露强。去过秋季看拉胡芦苇荡的都知道,大多数拉胡路线暴露强。不暴露的,在闷热的林子里拱。所以,秋季拉胡已经有难度,夏季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当天温度30+℃,全程没有补给。
故事四,个人感悟,
①同一个路线,不同季节难度是不同的。秋季≠夏季。
②领队也可能中暑
③没有补给长距离暴露路线+拱树林路线,夏季中暑风险高
故事五
有一年夏天,家里太过闷热,受不了,坐车去爬梧桐山。到山脚大概12点左右,一开始是凉快。最后爬到好汉坡,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天空飘过乌云,天空顷刻间黑暗,一大盆水,从天上倒下来,还伴着闪电雷声。当天还有一个女的山顶卖东西的,说是被雷击中。不过没有性命之忧。
故事五,个人感悟,
①夏季户外,除了防止中暑,防止突然的暴雨,雷阵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炎热,天空云蓄积了很久,随随随地可能变成大暴雨,说下来就下来
②夏季户外,除了防止中暑,防止雷暴雨,还要避雷,下雨很可能打雷闪电
③夏季选择河道的路线,利弊参半!虽然可能经过河边降温防中暑,但是,如果前几日蓄积云太多,变成大暴雨,河道可能涨水,会有涨水危险!!!
甚至原定路线变大河水,无法通行。
最最最严重的,水大到可能冲走大型树木牲畜,包括人类
故事六
驴友重装,就赶到大暴雨。领队当即决定扎营。后来有人差点失温。
故事六,个人感悟,
①夏季防止中暑,但是赶到大暴雨,可能走的本来汗流浃背的身体,突然经历大暴雨,经历的可能是失温(好在驴友是重装,搭了帐篷避雨处理)
故事七
跟故事五,同一天的一件事。当天突然降落大暴雨。我认识的另外一个驴友,在泰山涧,汗流浃背没有避雨处,直接被淋湿,据他后来描述。有轻度失温的感觉。拨打救援,说雨势太大,一时半会也过不去。让他们找个地方避雨。
故事七,个人感悟,
①当日往返的高温夏季户外,你以为预防的是中暑,可是因为前几日高温,突然大暴雨,预防的居然是失温…
故事八
每年深圳三水比赛,总有人抽筋。除了爬升强度大,体能分配不合理。跟天气炎热大量出汗,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也有很大关系。
故事八,个人感悟
中暑脱水的同时,通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常见表现是大,小腿抽筋!
故事九
记得去年最最炎热的中午午休后,大概三四点。我亲眼看见我们门口的消防救援大队的蓝朋友们,一个个顶着烈日,特意围着街边跑圈!
故事九,个人感悟
消防员因为职业特殊性,他们虽然穿着耐高温的防火服。但是个人体质,也必须经过训练,有耐热的能力。特意选择夏季高温时候跑圈,就是锻炼耐热!抗热!
而我本人也试过。训练跟不训练耐高温,确实进入炎热户外,对炎热的适应性,训练过耐高温的,更能很好的忍受炎热。
这就是传说的,冬天练三九,夏天练三伏吧!
(不过普通人训练耐热,还是安全第一,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甚至不可挽回的自我伤害。)
综上所述,个人夏季户外关于预防中暑的一些个人感悟
①提前!定时!定量!补水!预防很重要!要有这种意识!夏季户外!!!这个简单的动作,就是在做预防。
夏季,高温,徒步,爬山过程,补水更勤!!!提前补!!!定时补!!!不能不舒服再大量补
②增加中暑风险的情况:
A高温月份+当天高温+多处爬升+长距离=可能有中暑风险!
B靠海的山(虽海拔不高,但海水反射,实际温度更高)+最热时段,在山顶长时间暴露+同行人员已经有人出现轻微中暑(应该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及时补水,留意自身身体情况)(比如半天云)
C没有补给的长距离暴露路线+拱树林路线+多处爬升=夏季中暑风险高(比如大家熟悉的三水)
D长时间没有及时补水(比如夏季马拉松补水,不及时,不定时,晕倒的例子)
E秋季舒服的路线,夏季走,可能就是不舒服(比如拉胡)
③降低中暑风险的方式
A提前!定时!定量!补水!预防
B随身携带冰块
C选择有购买冰块,水的路线
D选择有水源,树荫(是高大树荫,不是低矮的需要拱的闷热的小树林。树荫阴凉,而小树林闷热!截然不同!)经过的路段行进
E降低难度,爬升,距离
F选择避开高温时段前行,比如有些人坐车到山脚,就开始拱,天越来越亮,走了大部分行程,太阳最大之前已经。(前提,这种夜爬,下车开干的,必须有相当的体能,熟悉轨迹的经验丰富的老驴友,路段安全,而且大家体能相当。所以,其实普通驴友是非常不推荐的避暑爬山方式!!!)
G每年夏天,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务必保证个人生命,身体安全的第一前提下,进行一些耐热训练。
④亲眼看过(比如马拉松现场,或者其他爬山现场),甚至亲身经历轻微中暑(不推荐!!!)只要一次,就铁定记住,而且知道怎么处理!
⑤预防伴随中暑的其他风险,
A大暴雨
B大暴雨后的失温
C伴随大暴雨的雷击
D伴随大暴雨的泥石流,山洪
E伴随大暴雨的树木倒塌的道路中断,改道
F大,小腿抽筋
⑤直接取消行程
A温度过高
B温度偏高,行程有难度(爬升多,里程长,林子多,无补给,有山洪,泥石流,雷击,失温,道路中断等风险)
C前几日温度居高不下,近期有雷雨预报,出行当天天气不稳定,或者异常闷热(异常闷热很可能是大暴雨的低气压)
⑥中暑降温最快的方式:
A大动脉冰敷!(两边颈动脉,腹股沟处,额头处)
B夏天大量冰凉的河水,对于轻微中暑的人,降温速度也是非常迅速!
C有一定空间,高度,大量的山风,降温效果也可观!
D轻微中暑了,喝水有一定效果
⑥来自评论区的建议,也是相当专业!
体能和控水 也比较重要 。
精英选手,假如平时训练规律,有意识的控水。
对于大多数普通大众,可能中暑的难度路线。
对于精英选手,很可能因为体能非常好,很早就跑完,在太阳非常大之前。而且平时他们本身有意识的做控水训练(降低对水的需求),身体处于炎热,对水的需求也不大。
普通大众容易中暑的路线,对他们而言,几乎没有中暑可能。(只要跑得快,太阳就追不到我。只要喝的少,我就像骆驼🐫一样能耐“沙漠”哈哈哈 )
当然,这种境界,我等普通大众,可望不可及!
就算精英选手有这种实力,也还是要有防中暑的防范意识!!
写在最后,高温夏季户外,预防中暑,可能并不仅仅是我们所知道的,预防中暑,那么简单!你觉得呢?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大哥的睡美人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