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长沙> 达悟:这些年那些事

达悟:这些年那些事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达悟:这些年那些事

2022-10-29 16:03:32 737

文/达悟

引子:自2010年以来,由于体重一度达到近200斤,身体各项指标也开始或即将亮红灯,身体机能也感觉每况愈下。从2013年起,有意识地开始锻炼身体,首先从骑行开始,减轻身体重量,提高肢体力量,后来开始跑步、徒步爬山、越野等户外运动。本篇主要是写这些年骑行、跑步、户外爬山的事。题目:这些年那些事。记之以自娱!

锻炼从骑行开始

2013年4月21日,买了一辆美利达挑战者5山地自行车,潜心开始骑车锻炼。之所以选择山地自行车,理所当然地认为骑行没有跑步累、枯燥和单调。记得年轻时上体育课跑1500米后小心脏突突地都要跳出来、喉咙里闻到血腥味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就这样开始骑行一直骑到2014年的冬天,差不多10000公里,自认为很努力。不到两年的骑行,体重有所下降,肚皮上的赘肉有所减少,但都不是很明显,离我的要求也还远,毕竟这时的体重还有170斤左右,但腿部力量增加明显,这期间总共骑行上岳麓山达到200趟,骑行上黑麋峰也能冲顶。

到了2014年冬天,骑行的新鲜感大不如当初,冬天骑行,平路不出汗,骑行上山出汗太多要换衣服,挺麻烦,慢慢不怎么想动了,晚上沙发躺平看看手机、翻翻QQ、浏览微信朋友圈,那时还没有短视频可刷,常常一晚上就打发了。直到发现朋友圈里有人晒跑步,一张截图、速度配速、轨迹距离、步频步幅等指标一应俱全,记录很详细,很人性化,正当我冬天很迷茫的时候,朋友们竟然在跑步,这对我触动很大,心想别人能跑步,我为何不尝试一下呢?于是从2014年11月开始先在家附近学校操场跑道上跑了三圈多约1500米。由于是慢跑,配速应该是6-7分钟,感觉很好,心脏没有难受的的感觉。第二次、第三次、连续好几次又一次性跑完5圈8圈甚至十几圈,并成功挑战了10000米,当完成10公里的跑步后,此时的兴奋感、成就感、满足感、内心愉悦感和自我佩服感是前所未有的。这时用nike进行记录,没有分段数据,于是向朋友打听后并下载了XX圈。2014年12月31日第一次用XX圈记录我的跑步轨迹。

从这以后,骑行运动开始退居二线,和朋友们阳春三月踏春赏青、秋高气爽阡陌漫游时才选择骑行。

二、正式步入跑圈

2015年1月1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自然是要用一场跑步迎接新年的到来。跑步成为我生活中的新常态,骑行退居为辅助性、恢复性、调节性的运动方式。所以, 2015年1月1日这个具有仪式感的日子,是做为我正式开始跑步的日子。

爱上跑步后,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要打开卫星地图查看,规划要跑步或徒步的路线,以便第二天跑步时做到大致心中有数,通过脚步丈量熟悉这个地方,把轨迹记录下来,给自己在这个地方留下痕迹。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来过总要留下足迹吧!足迹也成了到过一个地方最好的证明。

□首个半马

当我能完成10000米以后,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冲击半马了,于是在2015年1月19日,在跑道上不经意地跑了50圈,加上到离操场的前后距离达到21.10公里,成绩02:22:20。一周后,又在马路上完成了一个半马,成绩02:13:48。

两次半马尝试后,看到XX圈有线上马拉松,之前XX圈使用不深入,很多功能不知道,以至于到扬州马拉松举办前夕才知道有线上跑,于是赶紧报名线上半马。2015年4月19日,顺利完成个人第一个有App认证的扬州线上半马,成绩02:09:15。

£冲击全马

跑步就是这样,喜欢自己跟自己较劲,喜欢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也是源于一份执着和坚持,其它的锻炼方式大抵也是如此。跑完3公里想跑5公里,跑完5公里想跑10公里,跑完10公里想挑战半马,我现在跑完半马马上想到冲击全马了。年轻时也爱运动,喜欢踢足球、打排球、工作后经常打羽毛球、乒乓球、斯诺克,但田径运动只是我观赏的项目,马拉松选手和42.195km的距离与我的距离太遥远,至少两个月以前,即使自己跑完了半马的距离,我也还没想过跑全马,但现在我正式完成了线上半马,我才开始对全马有了蠢蠢欲动的期待了。

我毫不犹豫地在XX圈报了大连马拉松的线上全马,考虑到从半马到全马的跨度大、时间短,后半程没有任何经验和体验,本着对自己负责和对马拉松的敬畏,我在2015年5月1日独自雨中完成了一个30公里的LSD(长距离慢跑),也算是我第一个全马的热身和拉练吧,后面30-42公里就靠5月9日那天的发挥和表现了,赛前查阅了很多跑者心得、跑马攻略、饮食补给、穿戴事项等等,做为首个马拉松的知识准备。到5月9日,约莫4-5点钟就起来了,洗嗽完成喝了一碗早已煮好的稀饭,在楼下活动了筋骨,按照早已规划好的线路出发了。为了检验自己的跑步能力,如实地反映自己的水平,跑出满意的成绩,一路上马不停蹄,自我激励,30+公里后迎来了家人和朋友的补给,似乎毫无悬念地就这样完成了我的人生第一个全马,成绩04:41:37。真的太不可思议了!由于是手机记录,在穿过高楼大厦的时候,GPS难免发生漂移,会给里程造成误差,这次的全马路线经过后来自己反复量测,GPS送了我800米左右的距离,正因为这个原因,也是这次线上马的一个瑕疵让我心里有一丝不爽,不久就收到了XX圈寄来的奖牌,奖牌上竟然没有42.195km的字样,这也是这次线马不完美的地方。正因为有这个不爽和不完美,必须用一个完美的全马重新刷新。

2015年6月13日,兰州马拉松的比赛日,线上马同日开始,我如前次全马一样,按照预先规划的线路,没有穿过高楼大厦,尽量走空旷的区域,尽量不钻涵洞,力求做到距离精准,这是一个跑者对自己的要求。有了前面的一次全马的体验,这次主要是按照真实的路线和距离完赛,弥补上一次的瑕疵和不足,最后成绩04:45:52,收到奖牌也很满意。

由于我跑步起步晚,基础不牢,从几公里到半马、全马,上的很快,大有突飞猛进、大干快上的感觉。因此,在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成绩跑下来也算不错了,毕竟50+的人,体重又大,要想进一步提高点成绩,降低体重是当务之急,毕竟大多数跑者都比我轻20-30斤,与他们相比我就像一辆重型卡车,满载货物蹒跚前行。经历过线上半马、全马之后,总想着体验一把线下跑马的感觉与氛围,一场线下正式马拉松已经在我心里规划了。

£疯狂马拉松

2015年10月18日,第一届长沙国际马拉松如期举办,早早地就完成报名抽签缴费选号等一众操作。由于名额所限,为了志在必得,还利用一定资源确保抽签榜上有名。在此我不打算花笔墨描述第一次马拉松的激动、兴奋,以及后半程撞墙、奔溃、完赛后抽筋等感觉。总之,最终以5:02分的成绩完赛。从此以后直到2019年6年里,先后完成了长沙(15年-19年5次)、南京、武汉、北京(16年-19年4次)、常德、福州、厦门、兰州、贵阳(17年18年2次)、大连、南昌、南宁、深圳、海口、银川、太原、郑州、上海、昆明等城市的全程马拉松和本地、省内的一些半程马拉松和越野。其中2019年11月3日北京马拉松创造3:56:43PB成绩。

为了能获得上述马拉松的比赛资格,利用所在地区的同学,甚至找到奥运冠军、教练、政府官员,以保证名额的可靠。所以,说疯狂马拉松一点不过分。

£跑遍中国

用脚步丈量一座城市,是马拉松的一句口号。基于对于马拉松的热爱,衍生到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周围一群志同道合的跑友有志于在有生之年跑遍全中国,即在每一个省级行政区跑一个全马或半马,让自己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跑遍中国”群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疫情这几年

2020年伊始,由于疫情原因,全国如火如荼马拉松基本处于停办状态。这一年正好身体出了点状况,跑步少了很多,下半年单位体检,之后年底动了一个手术。手术是微创,部位很敏感。这一年的长马没有举办,如果长马正常举办,我将不得不首次缺席长马。

2021年下半年慢慢恢复跑步,报了长马的半马,至于能不能跑完、多长时间跑完,先报名再说,就因为这些年长马一直有我。最后因疫情原因临时取消比赛。

2022年全面恢复跑步,但属于健康跑、佛系跑,也重新思考了跑步的初心。比如以前不怎么跑半马,现在的心态是:全马半马都叫跑马,跑快跑慢只要不被关,有个奖牌、有个成绩足矣!

早几年发现身体的一个自身免疫系统病症,今年出现了一些症状,吃了几个月中药也没有多少缓解。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治不好,只要症状不严重,能忍受先受着!该干嘛就干嘛!其实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毛病吧!我平常玩的都是运动锻炼、户外爬山、挑战自我的一些活动,展示的也是正面、积极、健康的形象。自身的病痛外人也不能体会和感受,说了也不能减少我的痛苦,身体是自己的,不足为外人道也!

2022报了长马的半马,做好了比赛的准备,还是因疫情取消了。

£不是戏说跑步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不可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不知大家认同否?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太对了!意思就是:我们成年人别指望再长高了,但你不运动锻炼,分分钟让你长胖。让你胖一斤跟玩似的,瘦一斤跟玩命似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科学证明,运动锻炼、尤其跑步运动,是可以让身体长高、横向又不无差别地拓展宽度,可以让我们无所顾忌地享受美食,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凹凸有形,干练紧致,可以让我们远离油腻,永远保持十八的状态。我们热爱跑步,可以增强骨骼肌肉的强度,提高身体的敏捷度,拓展身体的各个维度,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广度。我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我们喜欢跑步?
有时烈日当头、寒风刺骨,
有时满天飞雪、暴雨如注,
这些依然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
我们总是毅然决然、出门下楼、义无反顾,
除了上面讲的理由,还有我们对于**的追求,
强身健体是跑步的结果,美体塑形或许是最初的理由,
跑步运动让女士该凹的凹、该鼓的鼓,
让男士朋友增加强度刚度和耐久度,
奔跑的路上思绪信马由缰、内心并不孤独,
跑步使我们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健全的内心应对工作生活的挑战与变故,
跑步使自我不断完美和进步,
这些也不能足以解释我们为何喜欢跑步。
苏轼有一首诗我们不一定记得,但里面有一句大家都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表明读书与人的气质的关系;而跑步、运动与人的形象的关系,我一直想用类似的七个字表达出来。意思是你读过的每一个字都体现在你的气质里,同理,你跑过的每一步都展示在你的身体的形象上。

£关于跑步的领悟

1、跑步不是嘴上的热爱,而是跑步路上你一直都在;
2、不高估跑步的好处,不低估伤痛的危害;
3、别把跑步太当回事,也别把跑步不当回事;
4、长期跑步有伤害吗?可能会给周围的人、认识你的人造成伤害;
5、跑步不伤膝盖吗?常规的跑步不伤膝盖,只有任性的跑步才伤膝盖;
6、是跑步在生活里,而不是生活在跑步里;
7、跑步是一辈子的事,不是跑多少半马、全马,也不是几个月、几年的跑量堆积;
8、跑步的这几小时、几十分钟的时间,是与自己的内心私语;跑步是一个跑出去的动作,更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9、跑步的精髓不是快,而是快乐;跑步是发现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自己却不是更快的自己,而是一个更满意的自己;
10、跑步是边妥协、边坚持、边接受,生活工作如此,人生生命如此,现实也是如此;
11、跑步是日常运动,马拉松是竞技体育,两者不能画等号。如果想挑战自我,你可以去尝试马拉松;
12、让跑步服务自己、服务生活,让跑步使身体更加强壮、使人生更加美好。

三、户外登山自驾游

说完骑行和跑步,除了这两个活动外,也喜欢周边的野外徒步、远足。由于对于各种app和电脑不陌生,常常在手机和电脑上寻找一些地方、规划好要走的路线,利用周末约上三两人、或独自一人按照规划的路线实地走一遍,获取实际线路数据。也会跟着一些户外机构出行一些较远的地方爬山。先后去过湖南周边的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湖北的一些山,徒步上下梵净山,越野奔跑天门山、崀山...,也利用跑马拉松登了宁夏的贺兰山、山西的五台山、恒山。自驾出行云贵川贡嘎冰川行、青藏川珠峰大本营,还搞过一次美西远征科罗拉多大峡谷观风景。

四、智能手表

每次跑步都要带着手机、打开APP记录,开始也没觉得怎样,跑多了总觉不方便,若是不带手机记录,有没打卡或旷工或白跑的感觉。这其实已经被APP绑架了,要是能有一块手表能与APP共享数据,就不用了开手机记录了。这时候的智能手表(带卫星定位功能)不多,网上找到了一款芬兰的Suunto手表,刚好也是本APP认证共享数据的品牌,一向追求高新尖的我,没怎么犹豫就在2015年5、6月买下了当时顶尖的、价格近5k的Suunto ambit 3 peak,具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心率带,可以实时记录心率数据。还推荐同学买了一块。从此进入了智能手表时代,每次跑步、徒步、骑行、爬山都有记录,甚至为了获得一条路线,驾车、坐飞机也会把线路记录下来,再导出来看经过了哪些地方,通过线路研究,也因此熟悉、了解了许多人文山川地理。

本着对于品牌的迷信,2019年又买了它的最新款Suunto 9 baro,找到全国总代还要4k多,号称电池好,结果不尽人意,用了3年多。感到不好意思的是,还推荐周围几个朋友买了这款。目前智能、户外、运动穿戴设备发展很快,很多品牌出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传统Suunto、Garmin、新贵Coros(基普乔格代言)价格虚高,但外形的设计感、材质的科技感亮眼,Coros Vertix2还是入了我的法眼,4999的价格限制了我的冲动,犹豫不决甚至还准备在xian鱼上搞一个二手打折,观望之际,朋友又说到某米Amazfit T-Rex2的一款智能手表性价比很高,再次提到于是详细了解了一下,果然是金子,式样、功能、性能都很满意,我毫不犹豫就下单了。下单之前,已经先把S9 baro在xian鱼出手,目前还保留Ambit3留作永久备用。

智能手表设计、功能、长相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与手机进行链接,把手机功能进行外延与扩展,通过一系列的硬件模块植入、软件算法优化、人体生物指标提取,从而获得运动、生理、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智能化、人性化的功能让你欲罢不能。

电子产品终究更新换代快,加之疫情肆虐,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何去何从?只能谨慎观望,任何时候消费也要秉持一个理念:感性憧憬,理性消费。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五、关于膝盖

总是有人问,你们经常跑步、爬山、越野、跑马拉松膝盖是怎么保护的?跑那么多膝盖不疼吗?我怎么稍微运动一下膝盖就不舒服?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理解和认识。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构造复杂、使用最频繁的关节,只能在一个平面内做屈伸运动,与肘关节、指关节同属滑车关节,其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足以满足人的一生劳作和运动所需要,膝关节能否正常发挥功能,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人体关节通常可以类比机械,它们既相同又不同。基本规律即原理相同;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各要素在一定环境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即机理不同。
机械为了减小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采取润滑油降低摩擦、散热,定期维护保养等措施,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必须废弃或更换。人体关节随着年龄增长也会老化进而出现功能退化,这一点可以类比机械。但是,人体不是机器而是一个生物体,生物体有生长、修复、再生、记忆、适应、进化的功能,通常所说的“用进废退”,即使用的越多越进化和提高,越不使用就会退化。人体的关节也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运动就是延缓老化、防止退化、刺激进化的最佳方式,当然这个使用和运动频次不是超限超负荷破坏性的,实际上日常生活和常规运动锻炼远远达不到膝关节的极限强度。试想一辆汽车,停在那里一年不使用和一年正常使用,哪个坏的快?再比如,一个平常不怎么运动的人,上下楼电梯,进出门坐车,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能站就不走,能走就不跑,突然让他某天多走一点路,多爬一下山,他肯定会脚疼腿疼膝盖疼,你认为是运动强度大而给他的关节造成了伤害吗?显然不是,是因为长期不运动其功能退化了,不能承受突然增大的负荷而产生疼痛报警。
长时间不开动的车,润滑液都沉淀到机器底部,原来附着在机械表面的润滑液由于长时间没有运转也已干涩没有润滑效果了,所以,一旦重新开动只能是怠速慢行,逐步让润滑系统重新进入机械表面,才能确保机械不会造成无法恢复的磨损。同理,人如果长期不怎么运动,关节功能得不到一定负荷的刺激,各种营养物质也不会供应到关节之所需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功能退化,能力降低,一旦某天突然运动大一点,各种不适应随之而来,就是这个道理。
那该怎么办呢?是继续运动还是为了膝盖不受伤害而继续不动呢?显然是要运动,这个时候就要循序渐进,逐步恢复人体关节的功能,让它逐步适应外部的强度,通过生物体一系列的内在机制,调动身体的营养增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骨骼的综合协调能力,慢慢提高关节的耐受力,从而适应不断增加的运动负荷。这就是生物体与机械的本质区别,可能你某一天在运动中突然量很大,膝盖等关节产生了疼痛,也不必惊慌,只是这一天的负荷过大,关节不太适应,稍微休息一下,不会因为这一天的大负荷造成膝盖永久而不可恢复的伤害。相反这一天的大运动量也是对人体大脑的一个刺激信号,表示关节还要承受更大的负荷,从而刺激关节的生长与提高,下次你再有这样的负荷,关节不会再疼了,因为你的能力又上了一个高度,这也是一个人运动能力提升的道理。

关节没有那么脆弱!膝盖没有那么矫情!脆弱和矫情的洽洽是你的内心!

2023年7月22日

3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达悟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达悟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