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鹤踏白雪,昂首向天歌
相关活动:瑞鹤呈祥
瑞鹤踏白雪,昂首向天歌
闲暇中翻看以前在香山走过的路线,无意中发现有两条路线的轮廓很像吹风机,其中距离长的那条约20公里,短的在12公里左右,于是将它们拼接为一条徒步路线,并取名为“两个吹风机”。2023年12底,我将近期设计的图形路线发到朋友圈展示,水水同学眼睛敏锐,说“两个吹风机”很像是回头的大鸟,我仔细一看还确实如此,遂决定对路线进行修改。
两个吹风机
图形很快就修出来了,大鸟既可以回头状呈现,又能设计成昂首高歌的姿态,各有千秋。我将设计图发给大家品评,绝大多数都喜欢回头的,水水同学才思敏捷,还随即引用了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本人觉得昂首高歌的鸟也很有气势,决定对其肚子略作修改,这样就有两个不同的版本。至于给它们取什么名呢?将以前见过的大鸟在脑回路里过了一遍,似乎只有鹤与它们比较接近,于是就给它们定名为“仙鹤”。
瑞鹤
仙鹤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鹤是长寿、圣洁、吉祥、清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民俗也有“松鹤延年”的叫法。鹤的象征寓意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1. 象征德才兼备、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2. 象征品质高洁、志向远大之人;3. 象征隐士及其隐逸生活;4. 象征家族和睦,友情诚笃;5. 象征恋人情浓,夫妻恩爱;6. 象征年老体迈或健康长寿;7. 寄寓思乡之情及离别之意;8. 是环境氛围惊恐险恶的象征;9. 是神话传说中神仙的坐骑,是仙人及仙境的象征。
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其性情高雅、体态飘逸优美,被称为“一品鸟”。古人常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仙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一个寓意深远的作品总是能引来众山友的追捧,新年伊始我就将寻“鹤”活动排上了档期,考虑到山上的雪仍然比较厚,“回头鹤”需要经过乱石纵横的水源头西大沟,路况估计不会太好,而“昂首鹤”不用走这条路,无疑是当下时节的最佳选择。
1月7日早晨,按时到达的伙伴们从集合点出发,有一个队友迟到了,就让他后面追吧,谁让他跑的快呢!还一个队友就近从潭峪出发,她起的比鸡还早,7点左右就上山了,那时天还没亮呢,而且冬日清晨的寒气太重,想想就觉得冷。我们出发时太阳已挂上了东方的天空,阳光刺破寒空,给我们带来了些许温暖,起始的万花山路段处于阳面,除了个别地方的路面上有冰,整体来说还是很舒适的。
瑞鹤的眼睛在水源头西南面的山坡上,雪基本没怎么化,不过已经在设计路线时考虑了路况,按逆时针方向走,这样就可以把陡一点的坡作为上行,如果从陡坡下行的话,那估计只能滑雪下来了。我们画完眼睛往防火道上走时,正好碰见了从潭峪出发的队友,不久那位迟到的队友也赶上来了。
鹤喙是在植物园北部一环至三环防火道之间穿梭,由下往黄道岭上面走需要切两段走的人比较少的路,不过路迹还算清晰,路况也还可以。四棵树再往南就是六七公里的步道或公路,非常适合提速,这为我们后面的行程争取回了不少时间。
11点半左右我们开始画鹤的第一只脚,往返约4.5公里的路程,狮子窝是重要的地标,因为积雪的关系,有人在狮子窝路口拉了警示带,说来也是巧,我从警示带下面弯腰钻过去时,警示带正好顺滑地穿进了背包的拉链扣中,而我们将警示带取出来却费了很大的劲,拉链扣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如此概率,队友皆开玩笑说可以去买**了。
户外虽然以随遇而安为主,但个人觉得也要讲究一定的品位,特别是在可以选择的时候,狮子窝北部山地的视野极好,还有不少天然雕饰的石头,这自然就成为了我们午餐的风水宝地。补给完继续画另一只脚,往返4公里左右的重复路,其中有一段是在摩崖谷(也叫磨盘沟),沟里的积雪与山石相互辉映,别有一番意境。两只脚的重复路走的确实有些枯燥,这让决定对另一个版本的仙鹤进行优化,不然会有更多的重复路。
仙鹤优化版
画完鹤脚之后就只剩两个小爬升了,一个是从双泉寺东边至天泰山,爬升约160米,一个是潭峪至挂甲塔的山谷,约230米爬升,可以毫无悬念的在天黑前完成,为此我们也闲云野鹤般地在山中游荡起来。关于闲云野鹤还有一个典故,唐末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时逢黄巢起义,中原之地战乱频起,民不聊生。贯休为避难,远赴越地,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钱缪颇为赞赏,但要贯休将诗改成一剑霜寒四十州,以彰气势,才肯与他相见。贯休不从,又留诗一首:“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后扬长而去。钱缪派人去追,贯休已别吴越投奔蜀国,得蜀太祖赏识,封邑八千,任三品紫袍,总管佛教教务。贯休的“闲云野鹤”换得高官厚禄虽有些令人唏嘘,但却留下了那令人无限遐想的境界!
言归正传,鹤背的最后3公里下山路并非是山友们常走的小路或防火道,而是需要从挂甲塔东边300米附近切到香炉峰北坡的山腰路上,此路也比较成熟,只是走的人比较少,但也有个好处,那就是路上的雪没有被踩实,因此也没那么滑。稍微麻烦一点的是沿线岔路较多,需要时不时查看是否走岔,速度也就很难提上去。由于前面的速度还可以,我们最后也顺利在下午四点半之前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这样的结果还是相当完美的。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火勺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