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白洋淀冬日骑行记:《在雄安新区寻古访今》

白洋淀冬日骑行记:《在雄安新区寻古访今》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白洋淀冬日骑行记:《在雄安新区寻古访今》

2022-02-20 21:50:03 3370

(上)萧萧北风直向南,凛凛冬日下雄安

环白洋淀的骑行计划,自打去年就在彦臣的心里扎根了。

扎根就要发芽,发芽就会成长。

于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今年说什么也一定要去看看!”当秋天来的时候,他就这样对自己说。

有人说: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但对于彦臣来说,有些事即便当时不做,早晚也会去做的;而那些以后就不会做的事情……想想,不做也就罢了

约有三两人

当彦臣从10月份百公里越野跑的疲惫中恢复过来,再处理完一些琐碎的事情,真正把这个计划提上日程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2020年,到了寒冬腊月最冷的三九天里。

今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彦臣明显感觉到气温一直在下降,于是,他又对自己说:“再不去就要过年啦!”

最终他看了一下天气预报,1月11日和12日两天虽然有些阴云,但空气质量还不错,便把出发时间定了下来。彦臣原先就跟朋友们提过这个计划,但当他最终确定时间之后,只有宛君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除了宛君之外,小昭也对此行抱有期待,不过因为时间上刚好和自己的一堂兴趣课撞期了,她一时间难以抉择。下决定的时间一直被小昭拖到了周五下班之后的最后时刻:“去!准备逃课了,任性一回!”

就这样,小昭和宛君两个女生刚好可以做伴,她们便一拍即合了。

彦臣倒不是一个非要约伴才能出发的骑行者。

只不过,一来,他觉得几个朋友对他说过约伴骑行的想法,此时如果不说一下自己的计划,有点儿不近人情。二来,他很佛系地觉得骑行这事儿,有伴儿和没伴儿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乐趣,两者之间没有什么优劣,也无法相互替代。

最终确定了行程和人数,彦臣便给之前联系好的车店老板打电话,预约了自行车。三人又各自买了第二天的汽车票和两天的意外保险,就开始分头准备行装去了。

是晚,一夜无话。

南下趁朦胧

月落日升,天空因为有云雾盘绕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没有醒来的惺忪睡眼。

天刚刚亮的时候,宛君和小昭就先彦臣一步早早地到了集合地,她们两人还没有等彦臣相互介绍就慢慢熟络起来。等彦臣再到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他打过招呼,就带着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汽车站。

计划是匆匆的,相见也是匆匆的,太阳匆匆升起,他们匆匆坐上大巴车,一路匆匆南下。

虽已临近春节,这种短途大巴车上反而空荡荡的,一共也没有几个乘客。愈发阴郁的穹顶之下,冉冉升起的朝阳却失去了耀眼的光泽。彦臣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就彻底阴天了。

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大巴就开进了雄县。

在五道口下车之后,三人沿着熙熙攘攘的街道慢慢往自行车店方向行走。这是他们和雄安新区的初次见面,打算一边走着,一边好好看看。


小城未新颜

沿街的商业楼大多都不足六层楼高,还常见一些七八十年代左右的老式楼房,客用电动三轮车和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窜来窜去,小汽车拥挤着停在路边。

除了路灯杆上关于雄安新区的宣传标语之外,一切的模样都和普通北方小县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很少看见什么高层建筑。

从大街上转进一条城中村的小巷时,周围的环境突然安静下来。

曲曲折折地走了一路,那些关于“新时代,中国梦”的宣传墙绘就看了一路。虽然没有什么人气,小小的村委会门口已经开始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了。

新时代里充满着进取的新气象,似乎正冲击这座小城市安谧慵懒的生活节奏。所以,虽然整体上的气氛是冷冷清清的,但看到崭新的墙绘和整洁的路面,依然让人感受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冲淡了小城老街里那种垂老的气息。

彦臣的这种感觉虽然不过是一种由面及里的联想,但每一位观者的这种联想,都是在表面形象的积极影响下产生的。“由表及里”再“由里带表”,最终就会促成相互印证吧

车店小遇

他们轻轻推开门走进自行车店,老板抬起头问道:“你好,看看什么……”

“老板,我昨天跟您联系过,要租车子的。”彦臣赶紧回答。

老板很快就想起了他们昨天的约定:“哦!是你们啊!”

老板说罢便招呼他们坐下,也没有谈价钱,就开始着手准备自行车了,安装配件,擦车调试……

闲着的功夫,彦臣三人被车店里的各种装饰吸引住了——挂满完赛奖牌的架子,摆满奖杯的桌子,塞满自行车杂志和书籍的书架,尤其是那一台拆了外壳直接把零配件挂在墙上的电脑主机,更是让他们觉得新奇不已。

“老板,你们车队赢了这么多比赛啊?”

“嗨,随便玩玩……”

“老板,这主机是你自己拆的吗?”

“是。没办法了,地方小,放不下一整个主机啊。”

“佩服,佩服。好厉害!”

聊天的功夫,老板就准备好了自行车,还特意擦掉了落在车架上的灰土,对他们说:“都能骑,就是些旧车子,没那么好。”

车店老板显然没有为他们可能的到来提前做什么准备,他也说自己并没有专门用来出租的车子。彦臣便说道:“没事儿,能骑就行。咱们白洋淀这边租车的不多吗?”

“嗨,别提了。我安新那个开自行车店的哥们儿,还弄过一阵子租车的事儿,结果一直也没多少人来骑车,最后就做不下去了。”老板的言语中,透露着对白洋淀的旅游市场的失望:“这里不像青海湖之类的地方,总得有人流量才做得下去……”

可到底差在哪里了呢?老板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你们是不是交个押金?”

彦臣心想这当然是理所应当的,怎么还有商量的意思,便说道:“那肯定得交。”

“你们给1000块钱吧,我再留一个身份证信息,登记一下就行了。”

彦臣又问道:“老板,那租车费多少钱?”

老板又和彦臣商量道:“80?100?你们看着给吧,等你们回来再算就行。说实话,这三辆车里面随便一辆都不止一千块钱。都已经租给你们了,我还能在乎这些个嘛!”

老板的爽快和随性出乎彦臣的意料,就像他车店里的朴实的装饰品一样,就像自行车那简单的链条传动一样,去掉了很多浮夸。


饭店小遇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彦臣三人在出发前找到一家饭店,准备吃个午饭。在三个人点菜的间隙,因为见彦臣背着相机,饭店老板便问道:“你们是记者吗?”

“不是,不是……我们就是来玩儿的。”

在一旁吃饭的大叔也搭话说:“你这个样子看起来真像个记者,就是看谁做坏事儿,拍下来发网上去的那种。”

“哈哈哈,记者也可以报道好事儿啊!”彦臣一边笑着回答,一边觉得有些哭笑不得。毕竟他几年前还梦想过做记者去见证时代之类的,只是不曾想如今却只会走马观花了。

吃过午饭之后,三个人终于开始了他们“骑车观花”的白洋淀之旅。对于那远方的一方水土来说,偶然路过旅人总是匆匆略过,总是来不及驻足,只能难免的片面认识而离开。

出发白洋淀

这两天正值一股冷空气过境白洋淀,厚厚的阴云遮天蔽日,失去阳光的空气里透露着丝丝凉意。

骑上自行车之后,稍稍加速,寒风就似乎更加凛冽了,手脚也越发难以经受得住低温的考验。身体的寒冷开始莫名地催人奋力加速,似乎以求用内热抵御外寒。

沿着一条主街一路向南骑行,既是通往任丘市的主要通路,同时也是沿途各个村落的主要街道。

水泥路面有些破败,做各色生意的楼房在道路两旁错落排列,虽然各种基础设施也都有些陈旧,但依然感受得到乡村小镇特有的热闹劲儿。

百货日杂各色商业形态颇有些繁荣,但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稀稀拉拉的,三个骑行者难免会时不时地引起一些关注。一连骑了好几公里,也不知道穿过了几个村子,颠簸不已的路面开始让人觉得有些乏味。

就在他们穿过这条长街,路过两个简易的棚铺,被一排金黄色的熏鱼吸引目光的时候,一抬头就发现前方突然豁然开朗起来,马路边没有了楼房,只剩下一大片生长着芦苇的水塘。

(中)| 芦苇深处新面貌,久处不厌旧滋味


芦苇深处
第一眼看到芦苇的时候,彦臣的心情颇有些激动。他觉得与白洋淀的初见预示着旅行的正式开始,而身后那色香味俱全的熏鱼已经顾及不上了。
他心想:“ 这种属于当地特色的摊位,应该还会有很多的吧。到前面有机会再拍照,再买来尝尝也不迟……
白洋淀的苇塘已经结了冰,隆冬的芦苇颜色显得有些破败。偶尔遇见几个种莲藕的池塘,冰面上也只徒留着低垂的莲蓬头和褪色的荷叶,目光所及的萧瑟感总是比美感还要多一些。
继续骑行,发现有一个路牌标明他们已经进入沧州境内。他们这才恍然发现白洋淀位于沧州和保定交界处,东南角有一部分竟属于沧州任丘市。
当他们逐渐骑行来到枣林庄水闸时,站在水闸大坝上,视野就变得更加开阔了。即便这一天的能见度非常好,但穷目远眺,依然看不到芦苇荡的尽头。
白色的冰面上,间或有一小丛或者一大片的黄色芦苇向远方铺展直到天地相接。
岸边上有几户临水而居的人家,好像是这方天地的享有者,或者亦是守护者。 在这些一撇而过的旅行者看来,这场景难免使人有种世外桃源的想象。

一抹童趣
正当彦臣三个人站在堤坝上休息,欣赏这番景致的时候,忽然有几个孩子跑到了冰面上,拿起水库冰场上的冰橇溜起冰来,全然不顾它们是否有主人。
“这些东西是没有人看管的吗?”彦臣好奇地问道,“咱们要不要也下去玩一会儿?”
三个人相视,犹豫了一下,便放下自行车也走下了冰面。
彦臣慢慢走近几个孩子,问道:“你们玩这些东西,没有人管的吗?”
“不知道啊。我们也不是这个村子的,从别的村子过来玩的。”
“那我们应该也可以玩儿吧。”
这么简单打听了两句,他们索性也坐上冰橇溜起冰来。冰场很大,没有围栏,尽头是一片芦苇,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就像天空中的鸟御风飞行一样。
沉浸在短暂而简单的趣味中,他们三个也像这些刚上初一的孩子一样,肆意欢笑着。
玩得起劲儿时,突然听到冰面突然发出了一阵阵“咯吱、咯吱”的断裂声,小昭和宛君被这颇有些恐怖的声音吓了一跳,赶紧弃了冰撬逃回岸上。
彦臣一边笑两个南方人没见过北方冬天的阵仗,一边也跟着走回了湖堤上。
这时,有一个大叔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靠了过来,指着下面的冰场,问道:“你们下去玩了没有?”
小昭灵机一动:“我们就是去拍了两张照片。”
大叔似乎没有怀疑,但也没有放弃,继续说:“要不要下去玩一会儿?”
“不了,我们来骑车的,还要赶路。”彦臣也配合着小昭的机灵,一口回绝道。
大叔走开之后,三人不禁窃喜着,随后也骑车离开了。

农村新气象
继续沿湖堤向前,又回到村子里“走街串巷”。
主路两边所有的墙面,都被绘制成了统一的灰白色,有关雄安新区的宣传标语被写满了每一条大街小巷。
这一带的村子已经实现天然气入户,家家门口都有一个垃圾桶。这一幕虽然是乡土样貌,却显得干干净净的,活脱好像是**里才会出现的“新农村、新气象”。
转弯路过李广将军广场,一条千里堤路紧邻湖边一直向南延伸,他们也随着曲曲折折的湖岸线,蜿蜒着向前骑行。
左手边是一排一排整齐干净的湖畔人家,右手边是淀里没有收割的芦苇荡在随风摇晃,堤坝上有三个年轻人你追我赶。
彦臣见景色不错,打算加速向前找个机位,等两人过来的时候,拍个骑行中的照片。于是赶紧变速、加力、保持、再加力……
吭哧吭哧地一顿操作,估摸差不多了,赶紧刹车拿出相机。但是还没等他准备好快门,只见身后的宛君如风一样掠过,小昭也紧随其后。
见彦臣站在路边,两人颇有些摸不着头脑,也赶紧停了下来,喘着粗气问道:“哎?为什么突然加速了?”
彦臣叹了口气说:“我突然加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想找个位置给你们拍照,谁知道你们也骑得这么快……”
小昭觉得哭笑不得:“我在最后慢慢骑,一抬头你们两个都不见了,跑出去那么远!我还以为出了啥事儿呢,可不得追呀!”
“哈哈哈,这是还没有默契……”
虽然眼下已经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但淀子里的水道因为有船只忙着收割芦苇,却没有结冰。
因为看见岸边空地上有几个人正在将芦苇捆扎装车,彦臣觉得好奇,便上前询问:“师傅,咱们装这些芦苇是准备做什么呀?”
其中一个师傅随口说了句是卖给造纸厂的,然后便继续低头忙碌着,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兴趣和三个不速之客搭讪。
人们总是对别人的日常感到新奇,却让别人觉得颇为无聊。
时间来到午后,云层变得薄了一些,阳光也稍微多了几分,但是空气依然寒冷。彦臣见时间已经不算充裕,提醒她们要抓紧时间了。
又路过一道水闸时,他们看到施工地的外墙上写着“引黄入淀工程”的字样,这几个字不免让人对白洋淀缺水的前景感到些许担忧。
水闸对面,有一座新式教堂伫立在河道边岿然不动,教堂的影子倒映在水波里荡漾着,这一幕在一片灰突突的民居中显得格外突出。

误入田野
继续向前,他们左转进入一条更加狭小的乡村小路上。南墙下的积雪躲开了太阳的辐射,冻结在路面上。
骑行在结冰的路面上,让人觉得心忧不已。小昭因为前些日子刚刚在下过雪的路面上骑车摔过一次,眼下这一路上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
宛君骑行在乡村这种狭窄的胡同里,反倒觉得自在,她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河南老家,各种熟悉又陌生的遥远记忆纷纷涌上心头。
彦臣对村子和道路都没有什么感觉,他只是觉得这个导航实在不靠谱,怎么就带他们走进了这么一条狭窄又破旧的小路,风景没有了,想加速也加不起来了。
不曾想,还没有等他打消掉这个嫌弃的念头,当他们骑出村子之后,发现就连破败的水泥路面都没有了,彻底骑进了纯粹的田间地头里。
乡间土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更加稀少,周遭的环境也更加安静,难得的泥土气息又给骑行增添了几分闲情逸致——看着一台台的抽油机忙着“磕头”工作,听闻种鸭场里传出了“嘎嘎嘎”的叫声,目光所及皆是荒草和农田……

寻寻觅觅
这一段“酸甜苦辣”的行程,在进入刘李庄镇之后才渐渐平息下来。
小昭在一家超市前停下了车子,她本想找些适合带走的特色食品,但却失望而归。其实,不光小昭一路上都在寻找着特产美食,彦臣也一直在寻找上午错过的那个好看的熏鱼铺子。
眼看两人一无所获的时候,在路的尽头一拐角,他们发现了一个用老式工艺制作爆米花的小摊——葫芦瓶一样的压力罐,长长的麻袋,米香四溢的爆米花,这一幕包含了似乎已经消失很久的童年回忆……
“等下,我要去买一些!”小昭赶紧停下车子。
他们买了一大包爆米花,又跟老板要了两个袋子,三个人各自分了一些才继续上路。
没有过度的添加的爆米花,保留了玉米原始的香甜口味,完全爆开的玉米颗颗香脆可口,闻起来香气醇厚,入口甜而不腻,吃到肚子里却感觉轻松而没有饱腹之感,实在是上佳的健康零食。
彦臣吃了几口就停不下来了,索性一路上边骑边吃,也顾不上手冷了。
彦臣暗自想起,有些食物虽然入口香甜浓郁,但吃多了,难免觉得腻口,反倒是这种吃不腻的味道越来越难得。
就像做人一样吧,有些人初见之时虽然令人欣喜,但是时间一长,就发现“乍见之欢”终归不如“久处不厌”。

骑行过河?
又骑过一段泥土路,他们才找到了车店老板说的那个摆渡码头。在这个码头坐船过河,可以省去了好几十公里的颠簸。
显得有些破败的小小码头没有任何硬化地面,灰土土的湖岸边上只有四只栓缆绳的木桩和两块铁制的跳板。
他们到了码头刚刚停下自行车时,恰好看见一条船已经装上了几辆汽车,所剩空位已经不多,眼看马上就要准备出发了。
这时有一个人站在船舷上冲他们喊到:“嘿!嘿!你们上不上?”
“还有地方吗?现在就可以上吗?”
大叔反问道:“怎么不可以?上船就走!”
他们赶紧推着车子快步走了过去,给那人十五块钱之后,就稀里糊涂地上了船,麻利又顺利……


(下)| 往事历历皆英雄,今时知足见美景


白洋淀往事

时间已经接近日落时分,天空中的云层越来越薄。
昏黄的阳光洒在被船推开的水纹上,散成了粼粼波光,枯黄的芦苇也随着波纹摇曳着荡漾开去,正所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黄’”。
看着水波荡漾的白洋淀,彦臣忽然想起了“小兵张嘎”和“雁翎队”的游击抗日故事,想起了孙犁笔下的那段属于白洋淀的峥嵘岁月,想起了小英雄雨来的不屈传奇。
他们骑行至此, 正日落西山霞光渐浓,满目所及处处苍黄,愈发让人觉得这是一片属于英雄的水域。
飘荡着的芦苇荡发出沙沙声是在诉说沧桑悲壮的往事,夕阳下的芦花里充满着爱国爱家的光芒,浪花翻涌着的白洋淀里。
曾经的白洋淀,人人都是英雄,每个村子都是战斗的基地。一个民族不屈的性格正像这白洋淀里坚韧的芦苇,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英雄们用热血换来了安定和繁荣,而这里即将更名为雄安新区,背负上一个新的历史使命,还要续写辉煌。

西堤匆匆
他们三人都是第一次坐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客货两用平板船”,显得颇有些兴奋,又是拍照又是录像的。骑行者们上岸之后,今天的行程也就快要结束了。
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他们本来也可以抄近路直达安新县。但是,三人转念一想实在不舍得错过什么,最终还是决定沿着湖岸边的堤坝,继续骑行。
其实,这边的风景已经远远不如东岸的千里堤,几乎全程都在一个又一个的村子里穿行。路面是水泥铺就的,大多路段已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骑了一路,都在不停地颠簸。
村子里有低矮的平房,也有两层小楼,每家每户都会在墙头上贴着一块写着“泰山石敢当”或者“太君在此”的瓷砖。
因为一路上还碰见不少办喜事的,一时说起来年轻人在家结婚在外打工的现状,三人不禁唏嘘了一阵:“好像现在人结婚都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繁衍一样。”
风景和趣味都变得乏味,他们只顾着一路不停地骑行。
直到日落时分,他们刚好通过了白洋淀大桥,赶在天黑之前进入了安新县城。
找一个暖和的宾馆洗漱一番,寻一些可口小食满足食欲,再到一个特色的饭庄,点上一道铁锅炖鱼大快朵颐。
骑行一天的劳累,让傍晚的休息时光显得颇为幸福。
知足是福。 真正的幸福倒也不一定在日常生活的别处,也在日常当中。
只不过,需要仔细体会才能得到罢了。
深谙此幸福之道的并不是他们三个骑行者,更是在旅馆打杂的一位大叔。每当他们三人穿堂而过,路过大叔身边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起身打招呼。
当他们问起当地美食,或者问路的时候,大叔更是言无不尽。他总是笑着说:“顾客就是上帝…… 我就是一个打工的,服务就是本分 ……
办理入住的时候,大叔还为第二天退房的事儿多想了一步,对他们说到:“明天我不在,你们退房的时候,把钥匙放到前台就行。”
彦臣连忙称谢。
他又憨憨地笑道:“明天我该和另一个人交班了,我们隔一天上一天。一天60块钱,给他(旅馆老板)看店,嘿嘿……我们就一打工的,挺好……”
酒足饭饱之后,天已经黑严了,但小昭觉得时间尚早,建议买副扑克继续玩儿:“不为打发时间,就是难得可以图个热闹。”
彦臣反问道:“咦?你刚才不是说又困又累的嘛?”
“那得看是干什么。骑车是累了,吃喝玩乐还是有精神,哈哈哈!”
三人打牌玩到深夜,当困意重新占领大脑的时候,他们这才决定去睡觉。彦臣问道:“明天七点起床跑步,要不要一起去?”
两人不谋而合,一下子都犯了难,精神头又不见了:“我鞋子不方便跑步……”“我明天要睡到自然醒,起得来就去,看情况吧……”

晨跑偶遇
第二天七点整,彦臣收拾好跑步行头,给两人微信留言之后便出门了。他临时决定推着自行车跑过去,再骑上自行车就地逛逛。
彦臣出门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天色已然阴沉,看起来不像能看见日出的样子。他沿着通往白洋淀景区码头的方向,一路慢跑过去。
当他被码头施工的工地挡住去路的时候,就按下了跑步停止键。彦臣骑上车子,试图去寻找一些好看的晨光美景之类的。
然而,白洋淀码头的施工区域很大,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通往湖边的路,彦臣最终还是没有抓到日出,却偶遇了一个娇羞的月亮挂在屋檐上,刚好目睹一番“喜鹊啼月”的景致。
带着一点点难以抚平的遗憾和一点点意外的心满意足,彦臣胡乱想着: 对于一个游客来说,本来就应该随遇而安的,所见皆是景,所遇皆成情。
何必像是按图索骥的记者一样,有些的旅途或许是为了苦苦探寻什么 ,但更多旅途不过是为了一路上偶然的遇见。

冰封的码头
彦臣回到酒店,又等到九点多,小昭和宛君才起床收拾东西准备出发。此时已经日上三竿,早点摊已经收工了,三人索性直接开始了今天的行程。
彦臣有了上午吃闭门羹的经验,便带着两人换了一条路,向东直奔白洋淀景区。虽然一路上都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路边还是偶尔能碰见几个给游船娱乐项目拉客的大妈。
冰面上,除了远处有人捕鱼之外,整个白洋淀码头都看不到几个人。
他们三人也走上了冰面,拍照,滑冰……自由自在了一番,又收获了一些自得其乐的开心。
相比昨天的愁云惨淡来说,今天可以说是阳光明媚,有微风不冷,天空也泛着浅浅的蓝色,冰封的白洋淀似乎也不再那么萧条,却多了几分妖娆的美感。
如果风景是一位美人的话,天气则决定了她的妆容。

折戟绕行
当他们打算沿着湖堤一路返回雄县的时候,却又被施工的工地挡住了。
这么一个冰天雪地的时节,这里的拆建工程却干得是热火朝天的,不得不令人想象——再过些时日,这里或许真的就有新区该有的样子了吧。
彦臣问了几回路仍然没有找到湖堤入口,他们见时间已经接近正午,最终决定直接绕过这一段路,顺便回镇子上吃个午饭继续前进。
最终,他们三人在中六村吃过午饭,穿过北六村才重回湖堤,继续一路向前,直奔雄县而去。
这一段路没有了沿湖兴建的村落和建筑,只剩下高大的白杨树,干干净净地立于道路两旁。
这条路上车辆不多,骑行在曲折而平坦的柏油公路上,沐浴在风清气正,阳光暖人的天气里,目之所及是白洋淀茂密的的苇塘,耳之所得皆是纯粹的风声和鸟鸣, 自由骑行的感觉又开始令人陶醉了。
美中不足的是,修建于堤坝上的路总是高高在上的,让那些白洋淀里的风景显得有些高冷,总是拒人与三丈开外。每一个经此路过的人也只能远观,不能近看。
骑行在这条路上,好像是在放映一个超长镜头的风景片,他们大多也只是浏览,并未驻足。
当这一段“影片”结束的时候,“环白洋淀”骑行的行程也就结束了。

告别
三人回到车店还车的时候,老板问道:“感觉怎么样?”
彦臣的最初目的就是来看芦苇荡的,于是便脱口而出:“好像,芦苇也没有那么好看……”
当他再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车店老板已经低下了头。
好像一个外地人对自己家乡景色感到失望,他多少有点儿无奈。至少,老板觉得这个回答并不意外,要不然这租车的生意怎么就做不下去呢?
彦臣觉得自己有些失言,其实这一圈下来,他的各种感受还挺多的,并没有什么失望。但他也没有再说什么,毕竟 此时再说什么,都似乎是一种类似掩饰的解释了
三人又对老板连连感谢,便告辞了。

驴肉火烧
此时,距离午饭后才刚过两个钟头。他们摸摸半饱的肚皮,决定去吃一次当地的驴肉火烧,算是正式的告别。
随便走进一家卖河间长火烧的店,点了餐之后,彦臣随意拍拍照片。
店里有人见彦臣拿着相机拍照,便好奇地问道:“你们是拍抖音、快手的吗?”
“不是,不是,哈哈哈……就是来玩的,随便拍拍。”
“我看那些拍小视频的,都拿这么专业的东西!”
三人哭笑不得:出发的时候还像是个“记者”,回来之后就是个拍短视频的了……
小昭吃过之后,觉得味道还不错,便叫老板又做了三个,准备打包带回去。
老板嘱咐说:“回家用烤箱或者饼铛热一下,味道和刚出锅的时候是一样的!”
小昭把火烧装进背包,开心地说:“ 圆满!
(全文完)

P.S.

我是望月尘Yann,一个爱生活爱记录

骑行

的人。

4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望月尘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望月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