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延边> 阿坝名珠川主寺镇1~5

阿坝名珠川主寺镇1~5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阿坝名珠川主寺镇1~5

2025-08-27 06:14:03 782

阿坝明珠川主寺镇1:黄龙九寨站-祁嘎仓·德吉民宿-川主明珠泉-黄龙民族艺术团-茶马互市-川主镇名碑
上午在九寨沟蓝天停车场乘大客来到黄龙九寨站下车,往回走八九百米,入住藏族人开的祁嘎仓·德吉民宿。“德吉”在藏语中是“吉祥”的意思。原本下午去松潘古城去看看,然后,来到黄龙九寨站,没有去松潘的车,尽管这里离松潘二三十公里,但感觉时间还是有些紧,于是打个出租车去附近的川主寺镇转了转。
川主寺镇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下辖镇,被誉为“高原明珠,度假天堂”,海拔2980米,位于松潘县城北部,东靠岷江河,是川西北众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四条旅游干线的十字交汇点。以东39公里是黄龙风景名胜区,以北87公里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以西40公里是大草原,以南17公里处是松潘古城。这里是藏、羌、回、汉多民族聚居地,辖区面积18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10903人。
川主寺藏语称“卓藏贡巴”,是阿坝州最早有人类聚居生活的地区。“卓藏贡巴”中的“卓藏”可能是当地的一个地域名称或者族群名称的音译,“贡巴”在藏语中通常指寺庙。镇名源于纪念治水功臣李冰的川主庙,曾是松潘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自唐代起便是汉藏商贸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川主寺始建于元代,是苯教在藏区的重要遗存。早在公元前316年至公元前263年间,秦汉时期就在此设湔(jiān)氐道,故址在今元坝子村。川主寺相传为纪念蜀王刘璋建庙于此而得名。
这里有红军长征纪念碑,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是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镇内还有8座藏传**寺庙、1座清真寺,**文化浓郁,还有川主寺,始建于1270年,建筑金碧辉煌,香火旺盛。
出租车把我们送到川主国际饭店附近,我们下车先进一家面馆吃了午饭,然后沿金星路、红星路来到红军长征纪念馆。

阿坝明珠川主寺镇2:牌坊-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碑园-碑志-雕塑-元宝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纪念馆陈列
【碑志】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千古江山英雄辈出,惟万里长征举世无双。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远征艰难,受命于危难之际,转战于生死之间。遵义会议转危为安,凌历万里逶迤千城,前赴后继,披肝沥胆,任雪山莽莽,任草地茫茫,跨万水千山,伴月冷星寒,汗飞三江水,血染九重山,纵横神州十一省,长驱两万五千里,胜利会师铁流三万,悲壮历程,天惊地撼,中华威,民族魂,创一代天骄,垂万代风范。
历史播迁,春秋迭易,五十年后,**">**决定建碑于松潘,彪炳英烈,昭示后人。古松潘方圆千余里,叠峰重峦,玉嶂参天,三路红军同征此间,爬雪山,过草地,战包座,打塔山,确立北上方针,奔赴抗日前线,在此建碑,旨意深远。
碑园山势雄伟,松柏苍翠,一水横来,四路交汇,背靠雪山,面对草原,寒春登顶,望云崖雪莲藏娇,于芙蓉雪浪,金秋远眺,看层林尽染,落笑于枫叶飘丹,侧连九寨风光,后接黄龙仙境,三景鼎立,隔山呼应,游人络驿瞻仰,丰碑四海赞颂,万众心遂。
高原建碑,历尽艰辛,中央决策,前辈关怀,三军鼎助,四方支援,顶风破冰,奋战三载,丰碑落成,艺苑璀璨,长征路上史诗重现,金碑照河山,功业耀人寰。
红军长征纪念碑是**">**">****、中央**委员会委托成都**四川省负责领导修建的一项重要工程,由建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于一九八八年奠基,一九九零年落成。
【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是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决定在四川雪山草地修建一座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总碑”,选址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1987年**">**和**决定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兴建红军长征纪念碑总碑园,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竣工 ,原**">****常委、****">****出席了竣工仪式。
纪念馆门前是雕塑“黎明火种”,引人注目。门厅中间呈现红军在雪山、草地中的场景,中央摆放着红军长征路线图,两边悬挂着10余块由中央领导和红军老前辈题词的楠木匾额。
展室内的陈列按照红军出发长征的先后顺序,反映了红七**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六**西征、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挺进陕南、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以及红二、六**开始长征,还有南方三年游击战等板块,综合反映了红一、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及红二十五军这四支长征队伍的征战历程。此外,还展示了各地修建的长征纪念建筑照片。部分展厅采用大型声、光、电合一制作的景观,生动再现红军在阿坝翻雪山过草地的真实情景。
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场景复原和声光电展示等,让参观者深刻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承载着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起到了关键作用,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新时代不断奋进。
2005年11月被**">**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
此外,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还包括雄伟的主碑和壮观的大型花岗石群雕等。主碑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碑型为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紧密团结,碑顶红军战士铜像金光璀璨。大型花岗石群雕高10多米,长90多米,由多个主题场景组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群雕之一,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
【红军主力上征途  战略转移去远方】
1933年9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顾问李德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之后,红廿五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亦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七**北上】
为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和中革军委于1934年7月决定红七**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深人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图为《**">**、中央**、中革军委关于红七**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向闽浙挺进的作战命令》。
【红七**北上抗日出发时组织序列】(1934年7月)
第七****长寻淮洲,**委员乐少华,副军长**,**部主任刘英,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
长征起始终止时间:1934年7月-1935年1月。

阿坝明珠川主寺镇3:红军长征纪念馆陈列
【红六**西征】
1934年7月23日,**">**、中革军委关于红六**向湖南中部转移给红六**及湘赣**的训令。
1934年8月,红六**9700余人开始西征。连续突破国民党军数道封锁线,抵占湖南省桂东县寨前圩。
【红六**西征时组织序列】(1934年8月-10月)
红六****会****,委员萧克、**;
红六****长萧克,****,参谋长李达,**主任张子意、甘泗淇(后);下辖:
第十七师,师长萧克(兼),****(兼),辖: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团。
第十八师,师长龙云、戈勇(后),**甘泗淇,辖: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团。
红军学校。
【中央红军长征时的组织序列】
**序列:
红一**:**长**,****,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
红三**:**长**,****,参谋长邓萍,**主任袁国平。下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
红五**:**长董振堂,**李卓然,参谋长李屏仁,**主任刘伯坚。下辖第十三师、第三十四师。
红八**:**长周昆,**黄苏,参谋长张云逸,**主任罗荣桓。下辖第廿一师、第廿三师。
红九**:**长**,**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主任黄火青。下辖第三师、第廿二师。
野战纵队序列:
第一野战纵队(代号:红安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是全军战略转移的总指挥部。**员">**兼****,参谋长钟伟剑,**主任王首道。下设四个梯队,第一梯队负责人**,第二梯队负责人罗彬,第三梯队负责人武亭,第四梯队负责人陈赓、宋任穷。
第二野战纵队(代号:红章纵队):由**">**机关、中华苏维埃**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等组成。**员">**兼**罗迈(李维汉),副**员">**兼副**邓发,参谋长张宗逊,**主任邵式平。
【红廿五军挺进陕南】
1934年11月,红廿五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图为红廿五军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
红廿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时组织序列】(1934年11月)
第廿五军,军长程子华,**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主任戴季英,下辖第二二三、第二二四、第二二五团和手枪团。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22日,**">****、中革军委电示红四方面军采取行动,配合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转人川西。
红四方面军取得嘉陵江战役胜利后,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四方面军长征初期组织序列】(1935年4月-6月)
西北革命**委员会,**张国焘,**">**陈昌浩、**。
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主任陈昌浩(兼),**副主任曾传六、傅 钟(后),下辖:
第四军,军长许世友,**王建安,副军长刘世模,**主任洪学智,辖:第十师,师长余永寿、王友均(后),**叶道志,辖第廿八、第卅、第卅四、第卅六团;第十一师,师长周仕元、陈再道(后),****,辖第卅一、第卅二、第卅三团。
第九军,军长孙玉清,**陈海松,**主任王新亭,辖:第廿五师,师长韩东山,**陈海松(兼),辖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团;第廿七师,师长、**李德明,辖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团。
第卅军,军长程世才(代),****,副军长程世才,**主任李天焕,辖: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郑维山,辖第二六三、第二六五、第二六八团;第八十九师,师长邵烈坤,**张文德,辖第二六二、第二**、第二六六团;第九十师,师长汪乃贵,**何重之,辖第二六七、第二六九、第二七〇团。
第卅一军,军长余天云,**詹才芳,**主任张成台,辖:第九十一师,师长余家寿,**易良品,辖第二七二、第二七三、第二七五团;第九十三师,师长陈友寿,**叶成焕,辖第二七一、第二七四、第二七九团。
第卅三军,军长王维舟,**张广才,副军长罗南辉,**主任李伯选,辖:第九十八师,师长、**蒋群麟,辖第二九四、第二九五团;第九十九师,师长王波,**王德安,辖第二九六、第二九七团。
红军大学,校长倪志亮(兼),副校长李特。
**团。
特务团。
妇女独立第一、第二团。
【红二、红六**开始长征】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多个团、约20余万人、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中共湘鄂川黔**和军委分会决定:主力向湘黔边转移,创造新的根据地。图为刘家坪红二**总指挥部旧址。
红二****长**(左)、****(右)、副**关向应(中)合影。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分别在湖南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誓师大会。尔后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图为红二**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红六**长征出发地瑞塔铺。
【红二、六**长征时组织序列】(1925年11月-1926年6月)
中国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委员**、关向应、夏曦、萧克、**。
第二**,**长**(兼),****(兼),副**关向应,参谋长李达,**主任甘泗淇。下辖:第四师,师长卢冬生,**灰恒汉,辖第十团、第十一团、第十二团;第五师,师长贺炳炎、王尚荣(后),**谭友林,辖第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第六师,师长郭鹏,**廖汉生,辖第十六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
第六**,**长萧克,****,参谋长谭家述,**主任夏曦、张子意(后),下辖:第十六师,师长周球保,**宴福生,辖第四十六团、第四十七团、第四十八团;第十七师,师长吴正卿、刘转连(后),**汤样丰,辖第四十九团、第五十团、第五十一团;第十八师,师长张振坤,**张振坤(兼),辖第五十二团、第五十三团、第五十四团。
教导团。
其中,第五师、第六师,于1935年11月上旬由地方式装编成,分别编入第二、第六**织序列。第十七师、第十八师于1935年反“围剿”前后恢复。
红六**部分干部在湖南省新化县合影。前排左三为****,左四**主任夏曦,左五**长萧克。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这是1934年10月8日**">**给中央分局的训令。
**">**">****给中央分局的训令——红军主力突围转移、中央苏区厂泛发展游击战争(1934年10月8日)
**:**">**分局**、中央****员">**兼**、中央革命**委员会中央苏区分会**。
**:**">**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主任。
【**">**分局、中央**办事处组成名单和中央**序列】
(1934年10月-1935年2月)
**">**分局:****,专员**、**、**、贺昌。
中华苏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主任**、副主任梁柏台。
中革军委中区分会:****,委员**、贺昌;中央**:**员">**兼****,参谋长龚楚,**主任贺昌,下辖:红廿四师,师长周建屏,**杨英;江西**,**员">**李赐凡;福建**,**员">**龙腾云,**万永诚;闽赣**,**员">**宋清泉,**赖昌祚、钟循仁(后);赣南**,**员">**蔡会文,**钟循仁、阮啸仙(后);闽浙赣**,**员">**刘畴西,**(后)、唐在刚(后),**聂洪钧、曾洪易(后);闽北**,**员">**李德胜、吴先喜(后),**黄道;红十军,军长刘畴西(兼),**聂洪钧(兼)(1934年11月,红十军与红七军组成红十**);红十**,军**员会****,**长刘畴西,**乐少华,参谋长**,**主任刘英。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各游击区主要**】
(1934年秋-1937年秋)
一、赣粤边游击区
**:**">**分局**、中央****员">**兼**、中央革命**委员会中区分会**;**:**">**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主任;李乐天:中共赣粤边特委**、赣粤边****员">**;杨尚奎:中共赣粤边特委副**、**。
二、闽赣边游击区
赖昌祚:中共瑞西特委**;刘连标:瑞西****员">**;杨世珠:瑞西****;钟德胜:中共瑞西特委委员、少共瑞西特委**、瑞金游击队负责人、汀瑞游击支队支队长。
三、闽西游击区
张鼎丞:闽西南军**员会**;**:闽西南军**员会**">**;**:闽西南军**员会**">**;万方:闽西南军**员会**主任。
四、闽粤边游击区
黄会聪:中共闽粤边特委**;何鸣:中共闽粤边特委代理**、红三团**、团长;何浚:赣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张敏:中共闽粤边特委代理**;卢胜:中国工农红军闽粤边独立营**、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长兼**。
五、皖浙赣边游击区(前期为闽浙赣边游击区)
关英:中共闽浙赣(后改为皖浙赣)****;唐在刚:闽浙赣****员">**。
六、浙南游击区
刘英: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会**、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闽浙边临时省****;**: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中共闽浙边临时**组织部长、闽浙边临时省****员">**。
七、闽北游击区:黄道、黄立贵、吴先喜、管镜冰。
八、闽东游击区:叶飞、马立峰、詹如柏、叶秀蕃、阮英平、范式人。
九、闽中游击区:王于浩、黄孝敏、刘突军。
十、湘鄂赣边游击区:陈寿昌、徐彦刚、傅秋涛、严图阁、涂正坤。
十一、湘赣边游击区:谭余保、彭辉明、段焕竞、刘培善。
十二、湘南游击区:彭林昌、蔡会文、周礼、李林。
十三、鄂豫皖边游击区:高敬亭、罗成云、方永乐。
十四、鄂豫边游击区:张星江、周骏鸣、仝中玉、王国华、陈香斋。
十五、琼崖游击区:冯白驹。
【懋功达维大会师  红军转战在阿坝】
红军在阿坝艰苦转战,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达维大会师;**召开了多次**会议,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和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严格执行党的民族、**等政策,得到了藏、汉、羌、回各族人民的拥护。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政权组织,组建了地方革命武装和游击队;克服了千难万险,征服了雪山草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诗篇。
【结束语】
阿坝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时期,阿坝人民继承红军优良传统,弘扬不朽的长征精神,紧紧围绕在**周围,在中共阿坝州委、州**正确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精神风貌,不断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业绩,铸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离开红军长征纪念馆,前往西山下的川主寺。
阿坝明珠川主寺镇4:元宝山红军纪念塔-牌坊-川主寺-转经筒-镇名碑-牌坊
【川主寺简介】
川主寺亦称佐仓贡巴,全称为“成熟解脱兴盛林”,位于松潘县**以北16千米川主寺镇**所在地,是到黄龙、九寨沟、若尔盖大草原的必经之地。川主寺属本教寺院,现有僧人14人,信教群众主要来自巴郎社区居民,约500余人。
本教史籍记载,佐仓寺院建在一方属于嘉仓坝的地方,寺院地形风貌为:天形如八宝**、地形如八辨莲花、右山形如大象雄姿、左山形如青龙奔腾、前山形如大鹏展翅。周围还有许多重叠的形如狮子和飞马的山形。背山是崇山峻岭的巴朗郭波三兄弟年神神山,此年神为东藏年神之首小西天神山的白鹤大臣,因大臣性格威猛而称为郭波。
此神山脚下则是弘扬本教佛法的一代宗师——大成就行者佐帕达瓦坚参圣者的住锡地川主寺。所以川主寺的开山鼻祖为佐帕达瓦坚参大师。
藏历第十三绕迥,该世系中出现了一位名叫佐仓翁波雍仲邓真的喇嘛,他重建了川主寺。该寺院在“**”时期被毁。雍仲邓真喇嘛之后是佐仓长子阿克智亚、次子索明邓甲、小子幸绕邓真三兄弟,幸绕邓真出家为僧并有所成就,长子智亚成家立业并生有儿子雍仲彭措,至此,佐仓世系到根杂坚参(俗名邓真)以上,都具备与生俱来的佛性。自身能做到佛法闻思修的修行,对有情则能普法讲道。
1994年3月19日,在西藏雍仲林寺比丘幸绕邓真喇嘛和川主寺部分高僧的关心与指引下,确认了寺院原址并举行了寺址奠基吉祥仪式。此后,开始了寺院重建,经过僧众及所属民众的努力,重建了三层诵经大殿,内外装饰华丽,殿内置有木质雕刻的佛祖辛绕弥沃佛像、尊胜佛像、良美西绕坚参佛像、千尊佐帕达瓦坚参佛像等。供有《甘珠尔》及《丹珠尔》等五百多部本教**;拥有展示法舞的佛塔、大号、唢呐、小号、法鼓、铜钹、单钹等法器。寺院外部转经廊内置有大小三百多转经筒。
另:川主寺简称“卓仓贡巴”又称“卓仓明卓达介能”,于公元270年由卓帕达瓦见村活佛创建。到解放初始,寺院共有房屋86间,其中念经大殿建的雕梁画栋,五彩缤纷,雄伟壮观,整个建筑占地27亩,寺内供奉有大小泥塑菩萨2018尊,大小铜铸菩萨1025尊,银子锁呐两对,大莽号四对,唐卡350幅,各种经书3250卷,舍利塔两座,大小转经筒524个,木雕菩萨120尊。“**”期间,寺院和大部分财产被毁损,只有少部分镇寺之宝、文物和经书得以保存。1997年经人民**批准在原址重建。该寺院座西向东,寺庙属于苯波教,现有僧人23人。整个寺院气势非凡,庄严肃穆。

阿坝明珠川主寺镇5:牌坊-巴郎古渡-川主寺隧道-藏家酒店
【巴郎古渡】
巴郎古渡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巴郎村,在临河南路与213国道交叉口东100米,是岷江之上的重要交通节点。它是四川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地 。 
据传,巴郎古渡曾经是藏传**的重要道场,也是藏羌彝等多个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古渡有一座大的铁索桥横跨岷江,桥对面是几座山,山上植被丰富,秋季时杨树变黄,风景优美。远观“元宝山”,可见山上的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与巴郎古渡相互映衬,成为川主寺镇的重要景观之一。过了吊桥有一片草原,草原上有一排规模较大的流水转经筒,是当地居民转经祈福的地方,体现了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  
【松潘简介】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北部,幅员8486平方公里,辖7镇10乡12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6万人,是以藏族、羌族、回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岷江涪江发源地、红军长征纪念地、藏汉和亲见证地、茶马互市集散地、民族团结和谐地。松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置县2300余年,是历代汉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集散地和**重镇,素有“高原古城”和“川西门户”之称。松潘县旅游资源丰富、品质出众,拥有“五项桂冠”的黄龙风景名胜区,牟尼沟、丹云峡、红星岩、雪宝顶景区等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壮丽多姿;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会议遗址、沙窝会议遗址等红色景点雄壮豪迈、慷慨激昂;松潘古城墙、小河古城墙、大悲寺等人文景观浓郁厚重、源远流长。
转完川主寺,回到廊桥附近,沿301省道徒步三四公里,回到酒店。(2025-4-21)

1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延边太极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延边太极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