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地日记
西藏,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梦!为了这个久存心中的梦想,为了今生不留遗憾,2018年春踏上了高原,亲近了一次雪域大地。由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和气候因素,内地人对去西藏往往是憧憬的多,行动的少,本人也是纠结了很多年,才一脚迈进了西藏的。今天就应好友建议分享一下藏地经历,也为了把藏地感受做个保存。希望对进藏有想法,但还未能成行的朋友能有些借鉴。没去过西藏的朋友,看过本文也对西藏的风光有个概览。本文中的影像是2018年初的进藏影像(滇藏线进,青藏线出)。现在藏区有些旅游规定现在已经发生变化(如珠峰大本营关闭等…),如果哪位游侠准备去西藏的话,届时应浏览一下相关旅游规定信息,并最好熟悉一下西藏的地理,交通气象概况。温馨提示:进藏前你应体无大恙,别有严重心肺疾病就差不多。进藏前你应带全所有证件,如果你想去墨脱、阿里、珠峰等是要办理通行证的,居住地公安部门就免费办理,如果没在当地办,进藏后得花点钱可由哪个旅行社代办。如果自驾的话,车最好选用四驱越野车(其他车也可以,但不要下路)。好了,今天就算开个头,收拾行囊从深圳出发!带着心中的梦想和愿望走起!
温馨提示:完整浏览本文大约需要2个小时以上。浏览视频时,最好采用大窗口和铺满屏目的播放形式。
沿途风光(云南境内)
高速公路到白汉场收费站后彻底结束了,这个位置在丽江西边不远,道路变为214国道,路的右侧是金沙江,山开始大了起来,景色也和内地明显不一样了,能看见的雪山开始多了起来,山大但植被不多。路况一般,道路宽度有的地方还不及内地的县级公路,限速60左右遇到村屯和弯路时常有限速20或30情况,弯多坡陡情况开始多了起来,时不时会有落石提醒,行走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不到300公里走了一天),这个时候人的感觉是即兴奋又有点担心,海拔会越来越高,在高速公路结束时海拔就已经2000大多了,心情兴奋的是终于要迈进西藏了,就像迈出了人生的一个坎,都走到这里了,本次旅途不管是进地狱还是上天堂都要承受了,总觉得对自己的身体有些忐忑。好了别管那一套了,今天是4月1日,这旮瘩气温还和云南也没啥差别,晚上8点都不黑天,把相机位置信息打开照相!打开相机位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对以后图片的处理和对号入座非常有用。进藏最好也带个专业相机。再就是穿的衣服不管是啥季节,你都要带上点棉衣还有墨镜,当然了不是驾车的情况除外,联通信号不是很给力,有部分路段没信号,移动手机有一段也够呛,不过稍好点。还有就是把你的手机流量买足哟。沿途看的第一个景点是大峡谷,在哈巴雪山附近。沿途还经过虎跳峡景观,但没有引起兴趣,一瞥而过。
沿途风光(迪庆境内)
4月1日傍晚进入迪庆市区,先安排好了住宿后,街上吃了点面条,长时间坐在车上胃口不是太好,迪庆市区很现代,但藏族特色也随处可见,街上穿藏装的人已经很多了,住宿酒店的服务人员基本都是藏族同胞了。物价比内地高的多了。迪庆市区的海拔高度是3300左右,略感不太明显的头疼,晚上没敢洗澡,因为洗澡本身就活动量大,并且浴室本身空间小就缺氧,也不敢剧烈活动了,浑身胶粘随它去吧。对了,又想起来一个事,想上西藏的一定要带一点唇油什么的,早上起来感觉很干,嘴唇很干,鼻子很干,鼻涕都不是醒出来的,反正我都是抠出来的嘎巴,因为在里面很不得劲,房间里有个加湿器就好了(当时房间里有地热采暖),后来才知道高原在这个季节本来就是很干燥的。4月2日早饭应该说是对付了一点零食,因为街上找不到什么对口的粥铺一类的饭店,再一个就是当地人都起的很晚,8点以前店铺都不开门,算了,逛逛老城去。老城位于市区南边,没啥好看的,与丽江古城相仿,但规模很小,建筑风格当然都是藏式的了,街道地面都是石板路,茶马古道都这样吧。古城边的高处有一寺院,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还是很虔诚的请了一柱香,祈求一路平安!
沿途风光(迪庆-德钦)
4月2日上午在迪庆老城逛了逛,又赶紧赶路了,目标是芒康,川藏南线与滇藏线在这里交汇。出了迪庆市区下一个大一点的地方是德钦县,还归迪庆管辖,也就是说过了德钦才真正进入了西藏境内,出了迪庆市区不是很远,这里有一片草原,看上去还有点湿地,在大山的掩映下景色应该是很美的,但是我们来的早了一点,还没有绿色。可能山青水绿时景色就不一样了。在进入迪庆境内就很少见到平地,所以有一片草原就会叫人眼睛一亮,所以香格里拉美景与这个可能也有关系。再往前走路变得弯道坡道占90%左右了,少有直道和平道,区间测速开始多了起来,在金沙江大湾景区停了片刻(收费,因为是云南境内,西藏景点在5月之前一般都是免费的)。天气有点冷了些,海拔在4000上下波动,应该是真正进入高原了,身体还好没啥反应,离德钦不远路过白马雪山垭口,当然要照一通像了。
沿途风光(迪庆-德钦)
过白马雪山垭口,其实就是过一个山脉的山顶,打开地形图就会看道到,这里是三江并流区域,横断山系。迪庆一线在金沙江边上,到德钦后又在澜沧江边上了,过了芒康向西还会穿越怒江。下了一阵坡后来到了德钦县城,县城在路180度大转弯的环绕内的山谷里,县城的大小和内地的乡镇差不多,溜达找个地方吃饭,可还是又吃了一碗面,是用高压锅煮的,可想而知这几天喝的开水,连90℃可能都打达不到。一路上吃面比较多,原因是开餐馆的基本上都是四川人,辣味太多不对口,吃面口味还能将就,并且快不耽误事。晚上才能找对点胃口的吃。离开德钦县城就又开始爬坡,不远就到了梅里雪山景区附近,因为这些天看雪山太多了,对雪山的兴趣已经麻木了,加上天有点一阵一阵的毛毛雪,所以车都没停,在车里抬手照了一张半张的就过去了。再往前走就要离开迪庆州界了。路上遇见一个黑龙江的车,开的特别稳,超过去后不远到了一个观景台,黑龙江的车也停了下来。让我们惊讶的是开车的是一个老爷子,并且就一个人,看上去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穿着满身都是兜的衣服,拿着一个很专业的照相机,他看我们也是东北人就聊了两句,结果让我们大为惊讶。绝对是一个大侠级的人物,76岁了 ! 西藏来6次了,新疆也走遍了,哈尔滨的一个退休医生,他简要的说了进藏进疆的经验,使我们受益不少。啥也别说了,76岁都能做到,你差啥! 分手后没走多远就进芒康管辖界了,一路上藏区的安检开始了,身份证扫码、驾驶证、行驶证检查,后备箱检查,说清楚要去哪里。终于在天刚黑的时候到达芒康县城。
沿途风光(白马雪山-德钦-芒康)
芒康县城是滇藏线和川藏南线的交汇点,海拔高度在3900m左右,由于是晚上到这里的,看上去挺热闹,建筑物超过三层的不多,旅馆看上去很多,但又很满,有的旅馆卫生间甚至是蹲便,更有甚者卫生间在室外,洗个澡就更谈不上了,大一点的快捷酒店基本就找不到,向我们这样的生客,想找个住宿条件好点的还是费了点周折,最后住了一家卫生间是蹲便的旅馆,下水还一弄就堵。照比内地服务设施有点差距了,可能还是供求不平衡,宾馆少游客多吧,由于建筑都不高,一般旅馆都没有电梯。就这条件了入乡随俗吧,也不是来享受的。晚上也没研究芒康有啥可看的景点。早上起来在一个小超市补充一下食品,就上路了。在离开县城时遇到警察检查,查我们车的是一个30多岁的藏族女警察,看了证件后说了一句‘’东北那旮瘩的哈‘’,哎哟挺亲切 ! 我们说你去过东北吗,没有,宋小宝不是东北的吗?,啊!这么了解的东北人那。318国道离开芒康时间不长就开始爬大坡,油门踩的很重,汽车发动机声音很大,速度就是上不来,汽车也出现缺氧情况了。人、车第一次开始经受高海拔的考验,当爬到坡顶时是进藏第一个超过5000米的东达山口,海拔5130米。脚下、周围都是白茫的,下了车挺兴奋,有点千难万险脚下踩的感觉,5000多米高了也没有大反应,这青藏高原这么禁区、那么反应的,看起来夸大的成分多了一些。说是说我的呼吸还是有点粗,没有其他感觉。照几张像吧,都上这么高了有点成就感吧。继续前行在左贡县城没有停留, 过了邦达镇后来到了西藏最危险的一段路72拐《业拉山99道弯》,也就是说,一面山坡一共有99个弯,大部分是180度的回头弯。过了72拐后不远在怒江边上走了一段,然后跨过怒江,离八宿县城就不远了。
沿途风光(芒康-八宿)
到了八宿县城天还没黑,小城即干净又恬静,一点也不乱,也就是比较整齐,还有几栋算是高层建筑。住宿条件的可选性好多了,晚饭吃的是饺子,吃完饭还走了两公里多,海拔高度3300左右挺好,活动活动筋骨。睡觉前整理了一下白天照的相片,发几张到朋友圈证明我还挺好的,也让隔屏关注你的人了解你的情况。总之真正进藏的第一天还挺顺利的,天气也很给力的蓝天白云比较多,就是手机信号不给力,动不动就啥也发不出去,也不算啥,毕竟不是主要问题。顺便说一下,我们来的这个季节早了点,在影像中可以看到,山上有时有很多小灌木,这些小树叫野杜鹃,在5月后就陆续开放了,非常美!《高原红》唱的就是这满山的红花吧,这也是一个遗憾,或者是想再次进藏的理由之一吧。好了早睡早起。早上起来后早餐吃的是小笼包和粥,粥很稀,可能这里的人都不像北方人有喝粥的习惯吧,餐馆的经营者还是重庆、四川方面的人。吃完饭顺便买了一些饼路上吃,这种饼有点类似新疆的馕,但比馕软一点,不容易坏,一进迪庆就有这种饼,可能是早前牧民放牧带着方便形成的一种食品吧。早上出行还是一样,县城海拔都低一点,出了县城就爬坡,八宿还在横断山脉的大褶皱范围,但风景越来越美了,我们在一处美的触动心灵的高山湿地旁停了下来。雪山就在眼前,雪山和山间湿地互相映衬真的是有点醉人。还有一个在此地更难忘的事情就是,有一藏族父女二人,在我们照相时和我们打了个招呼,扎西德勒!哎哟你好!扎西德勒!我们一看是藏族同胞,手上拿着袋子和类似铲子的工具,我们问你们这是在干啥,父亲回答捡牛粪,啊明白了留作烧火用。我们边问边打量这父女俩,看上去挺朴实的,汉语说的不是太流利,父亲不到40岁的样子,小姑娘也就10多岁,名子叫巴桑,很腼腆,眼睛都不正视我们,我们说可以给你们照个相吗,点头可以。于是给父女俩照了两张我们又和父女俩照了两张。挺好,我对父亲说有微信吗?发给你,他把手机交给我,手机不是很现代,但有微信,高原太阳很晃眼看不清,到汽车影子旁刚能看清,他的手机没有流量,我共享了我的手机,我扫了他的码加朋友,我把手机还给他说你只要接受就行了,可是三次都没有成功,他的手机里也有三条信息,是黄色的字咋也看不清,好像应该是接不接受的消息,按哪个键,一时也没弄明白,嗨这样吧,你回去找一个会弄的人再把我加上行不行,他点点头,等加上我好把相片发给你,咱们也交个朋友,挺冷的我们就先走了啊,扎西德勒!就这样再见吧。完了我们就上车走了。直到今天这个朋友也没加上!成了心里的一个愧疚。其实当时我们走后就后悔了,要他一个电话号呀,过后咋都能联系上,说的事没办成,觉得有点失信于人了,特别是小姑娘让人挺怜悯的,加上微信适当的帮助他的心都有(当时有给一点钱的心理,但没那样做,怕伤了他的自尊,加上微信啥都有了)。当时遇到这父女俩点位置大概是八宿县俄绕村和贡果村之间的318国道上。期盼还能找到他们。
沿途风光(八宿-然乌湖)
离开高原湿地不远,就开始下坡,在快离开八宿县时,来到了比较有名的景点,然乌湖景区,非常的赏心悦目,雪山湖泊天然融为一体,然乌湖是个L形的湖区,我们只在顺路的这一面欣赏了一通,这种景观如果在内地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的话,我想一般人嘴是闭不上的,我们看了无数个雪山,到这后还是惊讶半天,难怪76岁的老爷子说,有些景观你看到后会莫名的感动甚至会掉泪。继续走过波密后路边的江叫帕隆藏布,江上离波密不远时有一个古乡湖景区,也非常美。就是比然乌湖小点。太好了!壮美!离开八宿界下坡一直延续到波密,从4000多米降到波密的2700左右,波密县已归林芝地区管辖,这里的气候和之前的地方大不一样,一扫之前的荒芜感觉,半山下都是绿,郁郁葱葱,不落叶松树很多,当然雪山还是常见。在波密县城这个地方没有停车,直接奔林芝去了,在快到林芝的色季拉山下山段还堵了一阵子车(交通事故),到林芝已经华灯初上了。今天出了挺多遗憾,由于功课做的不够,没有系统一下行程安排,在过了波密离林芝不远的鲁朗林海左右,下车方便方便。活动活动,又随手看看地图,后悔的感觉就开始有了,这种感觉可能就是你二次进藏、或多次进藏的动力和理由。当时我们都想回去了,因为波密这个地方是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的道路分叉位置。去南迦巴瓦峰也是在此线上,后来考虑返回太远了,加之回去也挺麻烦,由于从深圳走的没有办通行证,如果去墨脱还得在波密办墨脱的通行证,也需要时间,好了!留个遗憾吧。啥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
沿途风光(然乌湖-波密-林芝)
然乌湖另一侧图片

4月5日早上,在林芝吃完早饭,去西藏农牧学院看了一看,照了两张迟了40年的像。因为40年前在林芝的西藏农牧学院与我有约。由于父亲的反对没有报到。但还是在心里留下了烙印,既然来了就应该看一眼,行了跑题了。都说林芝的桃花沟桃花开的很美,本想去看看,后来想想,内地有的是地方能看桃花,这种不太不具备高原特点的风景就算了,昨天过波密不远的嘎朗王宫遗址,在路边上都没去看看(4月份西藏的景点都是**的),走吧!拉萨等着我们呢!林芝到拉萨的林拉公路是高速等级的,不收费。车速这回快了,限速100公里,沿途路边也有很多桃花正盛开,景色也很美。高速公路在林芝到拉萨的一多半处,米拉山隧道没有修完,又上318国道开始爬山,山顶就是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当时还有点飘小雪,下山的路有点堵,原因是个别的车不守规矩,一堵车就逆行上前面来等着夾楔,结果两侧都不通了。特别要说一下,在米拉山口看到了一个带蓬三轮摩托车,也是进藏旅游的,想想看三轮摩托车都能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游走,进藏又这么难,那么难的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下了山又回到高速上,很快就到拉萨了,进城前的安检人比较多,安检口离路边远一点挺慢。安检完后再走时就有点转向了,本来是由东向西,可总觉得是在由西向东进城,南边方向也反了,这个感觉一直到离开拉萨也没转回来。在布达拉宫后面(北面),住下来,天还没黑,看看夜景去,别忘了带身份证哟,进布达拉宫广场也要安检的。
沿途风光(林芝-拉萨)
4月5日晚上,看看夜景后,开始研究下一步行程,拉萨有两个景观是必须去的,一个是大昭寺,一个是布达拉宫内部。大昭寺只在上午开放,进去需要安检和身份证的,布达拉宫内部需要排号(还是排买票的号,虽然当时免费,号还是必须排的,同样也要身份证),这下子可纠结了,由于没在当地走,边防通行证也没有 ,4月6日是周五4月7日办公部门休息了,斟酌再三还是把边防通行证先办了吧,否则大行程会受到影响的,身份证交给一家旅行社了并商量好了,4月6日中午必须身份证得返回来。因为布达拉宫内部排号又交给另一个旅行社排号,再去布达拉宫广场都需要证件(原本可以用一家就可以,还是弄麻烦了),排号花点旅游团费免去不少麻烦,否则啥事都没研究了。就得这样了挺着吧,4月6日早上起来,还是去了大昭寺,没有身份证进不去到地方再说,这是一个藏区佛教的圣地,很多藏族信徒匍匐在地三步一叩首,一路风尘就是要来这个地方,这里应该是一个大慈大悲的地方,我们的年龄都是60后了,况且都是善心良民慈眉善目,撞撞运气吧!和安检的警察们商量了一下,果然吉星高照佛祖显灵!就这样我们被允许进入了大昭寺,阿弥陀佛!先在寺外的广场看看,在正门处双手合十默默的祈了一个愿,然后排队,排队很长很长,最长时延八廓街围大昭寺转了一圈,离进寺不远的地方有很多卖酥油的,你可以买一些为佛前的灯添点油哟。寺内是不可以照相的,供奉的诸佛像都有很多故事,想要更多的了解,只能回头看看相关书籍了。我们看完内部出来后,随着当地的藏族信众,围大昭寺转了一圈,就相当在转经了。顺便说一句,当地的藏族同胞进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是不要门票的。好了不啰嗦了。总之大昭寺是黄教(宗卡巴创立的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其历史涉及拉萨城的起源,西藏的历史沿革,藏地现主要佛教形成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好了,今天能进大昭寺看看也算是圆满了。
沿途风光(拉萨大昭寺)
4月6日下午3点身份证和边防通行证才回到手中,拉萨下午3点和东北的1点差不多,刚过中午,去布达拉宫广场吧,住的地方离布达拉宫广场不远,打车不超过10元(起价就10元),如果打人力三轮车就最少20元。这回白天好好看看布达拉宫吧,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是旅游淡季,广场上的人不是很多,宏伟的布达拉宫就在眼前,这个感觉无论看多么好的图片是找不到的,也突然觉得人的智力不能太高,否则顾虑太多,要不咋能站在布达拉宫前呢。广场北部是北京中路在布达拉宫前通过,中部有国旗和国旗卫兵。广场南侧有一个白色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广场南部有彩色喷泉,中部有一个几平方米的红色理石板,上面标有拉萨市海拔高度3646.31米,在广场看看后,天色还很早,罗布林卡就在布达拉宫西边,离广场不远,顺便去看了一眼,也是内部不可以照相,罗布林卡解放前是DL的夏宫,也就是DL的家差不多,在园中看了一看就出来了,因为对罗布林卡没有深研究和很多地方也没开放,也没看到太夺目的景致。出来后在路边的藏面馆吃碗面,尝尝酥油茶,顺便说一下,藏面的口感有点像荞麦面,可能青稞面的原因吧。酥油茶是按暖瓶收费,酥油茶和内蒙古的奶茶味道差不多,都是现打的,喝起来有点膻味,因为酥油本身就是羊奶或牛奶做的。另外一件事顺便说一下,在藏区,凡是有JJX的地方,地面所设的JJX是不可越过的,管理是非常严的。行了,回去赶紧把身份证交给旅行社,安排明天的行程。
沿途风光(布达拉宫广场)
4月7日上午8点多钟随旅行社的中巴车开始了一天的行程,由于进布达拉宫排在了下午,上午去了几个可以购物的地方,当然购不购物是自愿的,我们先去了一个像是拉萨比较大的珠宝市场,在这里虽然啥也没买,但长了关于西藏天珠的知识。在卖藏药的地方看了一下藏医,然后买了点藏药,都说藏药比较有效。最后一个地方是牦牛肉加工厂,并直销各种味道的牦牛肉熟食,在这里是免费品尝的,各式各样的如果每样都尝一下的话,你会吃饱的。有的味道也真是不错,当然也买了一些。中午是旅行社负责的午餐,在一个挺大的就餐场所,吃了一顿圆桌饭,菜的样数挺多味道还挺可口。吃完饭就等着去布达拉宫了。上午的路上导游介绍一下行程安排后,陆续介绍了一些西藏的风俗习惯,和进布达拉宫的注意事项。导游有二句话到现在我也没忘掉,就是如果在不许拍照的地方,如果没遵守规定的话,你有可能坐牢,还有一句话就是,西藏没有骗子。这两句话我都往心里去了,在内地这种话是听不到的。因为看看那些匍匐在地的佛教信徒,你就会理解藏族人的佛教理念已融入骨子里,他们非常看重来生的轮回,这就造就了行善事修善果思维,守规矩当然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了,特别是在藏传佛教的圣地,不守规矩就有亵渎之嫌。所以就应了那句话,‘’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好了,该进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是拉萨和藏族的标志,蓝天下显得很雄伟,安检十分严格,过了最后的安检就已经来到半山腰了,天气不错,蓝天白云还有点热(出布达拉宫就变成阴天了),坡又很长,据说需要走一千多步台阶,加之还跟了个家人,时不时的需要搭把手,海拔三千六七百米还真是个力气活。,半路上有不少年轻人都放弃了,进了布达拉宫内部的台阶有的更陡,最后有几处都是木爬梯了。好了说说内部的事吧,先到的地方是布达拉宫的白宫,这里解放前是历代DL处理政务的地方,过了白宫才到红宫,这里是灵塔和佛堂所在地,然后可以再到金顶。布达拉宫也是历代DL的冬宫居所,也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中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其中的灵塔、佛像都用铜和金铸成的,每尊佛像用的铜是以数顿计的,黄金是以吨或几百公斤计的。这就是布达拉宫,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宫堡式宫殿。行了,一句半句是难以说清楚的。如果来布达拉宫,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请导游,不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最后说一个事,参观内部时稍加注意你会发现布达拉宫很多窗户是堵上的,外面看有窗,内部却没有。这可能与僧人修行环境要求有关吧。内部不能拍照,但网上有内部的部分照片,分享一个链接给大家https://mp.weixin.qq.com/s/HO8FcVZ7HCw5d__Q3LZ50g
沿途风光(布达拉宫近景)
4月7日看完布达拉宫内部后,研究了一下行程,因为想从阿里离开西藏绕道新疆再结束行程,又想看看赫赫有名的圣湖纳木措,所以得先去纳木措,然后再奔日喀则方向。4月8日早上动身开始了纳木措的行程,去纳木措在当雄县离开青藏线,途中经过纳木措风景区售票处和安检口,那根拉山口,山口海拔5190米,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原以为已经是四月天了,即使是淡水湖也应该是碧波荡漾了,何况是咸水湖呢,可是到这以后还是很遗憾,湖全是冰冻状态,正赶上是阵雪天气,风还挺大还真是挺冷。看了一看没呆多长时间就返程准备去日喀则方向了,回程返回山口时雪下的有点大,下山时还遇到一段山体落石,等了一会才让过去。去日喀则方向在羊八井镇就分叉走省道304了,到羊八井时天色有点晚了,看看地图再往前走没有较大的地方,就决定在羊八井住下,羊八井虽然是个镇子但是感觉比个村子还小,都是平房还很稀疏,有那么一点荒凉的感觉。由于已经离开了青藏线(G109),在羊八井镇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温泉度假村住宿环境能好一点,想想还是现实点,啥度不度假的,就近找个地方住下吧,就这样住进了一个藏民开的民宿。我们把车停好后,往前走了一点找了一个河南人开的小馆子,特意要了几个北方菜吃了一顿饭,因为省道304有一段修路,这个河南人是随工程在这里开饭馆的。吃完饭回到住的地方,好好看了一看环境,屋子挺大,床是沿墙环形放置的除了被褥外,还有典型的藏毯(牦牛毛毯挺硬),厕所在外面的园子里,取暖用的是电,由于这的海拔在4300米左右晚上还是挺冷的,这一宿觉睡的不太舒服,到今天都没忘掉。
沿途风光(拉萨-纳木措)
4月9日早上起来后,去G109国道一个加油站加满了油(来时记得这有一个加油站),到加油站时还没上班,进出口都用杆子拦上的,西藏的加油站多数都这样,不像内地加油站是24小时的,还有一个事也顺便说一下,在西藏加油是需要登记身份证和行驶证的,并且加了多少油都被记录的。在加油站顺便买了点东西,交钱时用了几个硬币但没花成,后来才弄明白在藏区硬币一般都不收,原因是藏区公交很少,硬币没有大需求没太流通,再一个是硬币上没有藏文,所以藏民不太认这个钱。回头再说说,如果昨天晚上来加油的话,住宿情况就能好多了,因为加油站附近有挺多旅馆,人就是这么回事,老天注定要你在羊八井体验一下生活留点念想吧。加完油回到原路走了不是很远,就发现304省道在修路,路很不好走,修路修多远也没有提醒,这可不行得弄个清楚,一问才知道修路有很长一段,非常不好走。这一早上折腾的,一个多小时没离开羊八井,可见羊八井与我们缘份不浅。返回G109奔拉萨再往日喀则绕点远吧。拉萨到日喀则的公路还是318国道,一路大部分是沿雅鲁藏布江上游行进。历史上西藏分为前藏和后藏,前藏大致是西藏拉萨以东的区域,后藏就是拉萨以西区域,管理前藏的是DL,管理后藏的是班禅,班禅和DL都是黄教LX,他们一般是互为师徒,也就是说如果DL圆寂了,当时的班禅就会成为DL转世灵童的师父,同样如果班禅圆寂了,当时的DL自然就是班禅转世灵童的老师。好了,历史上的事不去说了。一路上除了荒芜的大山还是大山,没有太亮眼的风景,午饭是在尼木县西一点的路边小吃店吃的饭,纯藏族馆子,但吃的饭是普通的盖浇饭。快到日喀则时开始敞亮起来,出现了草原谷地,由于目标是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所以在日喀则边上的机场高速就绕开了日喀则市区,傍晚来到了拉孜县城,在一家不错的旅馆住了下来。小城挺干净也不乱感觉也挺好。顺便要提一下的是,路上的区间限速越来越严了,很多区间测速牌限速标识是这样写的:《限速XX 这里~那里 XX km XX 分钟》,就是说速度快了不行,时间短了不行,更有甚者是在上一个安检处发你一个卡,上面标有啥时候到哪。也就是说看到提醒后,得马上看看现在的钟点,再算一下到结束点的钟点,记住这个钟点,到测速结束点时,看看表是不是提前了,如果提前了就得酌量着办了。即使这种限速也还有翻车出事的,路上遇到很多造事车辆的残骸,被架在路边的台子上作为警示标志。还有就是拉孜县发现有东北人开的餐馆了。听说最好的藏刀也是拉孜县产的。
沿途风光(拉萨-拉孜县)
4月10日早晨由拉孜县城动身,继续珠峰的行程。其实拉孜县也有可以看一下的景点,但由于还是去珠峰是主要目标,所以在拉孜县没有停下来。拉孜县到珠峰大本营也就剩200公里左右,没有特殊情况估计半天就应该到达,路况还不错,从拉萨向西走就大货车不多,318国道在过了拉孜县不远就向南奔定日县这个方向来了。走了时间不长在拉孜县到定日县之间三分之一的位置,来到了加措拉山口,停车看了一看,山口有点简单建筑和几个藏包,还遇到几条不知道是散养的狗或是野狗,反正还是需要加小心的,嘉措拉山口海拔5248米,是一路上遇到最高的山口,当时是早晨挺冷所以没有久留,在离定日县城不远的时候,有一处喜马拉雅山和珠峰的观景台,这里也是刚进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的范围,在这里看珠峰是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当时的天气也挺好,这里还有几个藏族同胞在卖当地珠宝类的东西,上观景台远远的看珠峰非常清晰,心情也小有些激动,不管是喜马拉雅还是珠穆朗玛,我离你不远了!上车继续!
沿途风光(拉孜-加措拉山口-嘉吾拉山北坡)
过了最后的安检不远,就开始翻越嘉吾拉山,此时的路已在前一个安检处(离定日县城不远)变为珠峰路,珠峰路的路况比较好,因为是前几年才修的,也基本没有大车,在翻越嘉吾拉山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满眼美景应接不暇,就翻山的路本身就是一大景观,它的盘山弯道甚至比72拐还多,据说有个新名词叫珠峰108盘,但这里的弯道比较敞亮,嘉吾拉山北坡周边是怪状林立的山体,有的山体你多看几眼都有点瘆得慌,快到山顶时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几次停车欣赏。越过山顶后南坡的风光更是美的一塌糊涂,喜马拉雅山脉和珠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夺目,在下坡不远处有一个观景台,下山的盘山路和远方的喜马拉雅山掩映在一个画面中,这种美真的叫人无法表达,所以在这里相照的也多了一些。下了山走了不是很远,就到了离珠峰最近的乡镇叫扎西宗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基本是去珠峰的一个最后可住宿和补给的乡镇了,顺便说一下这个地方家家都挂国旗,可能是快到边境的原因吧。
沿途风光(嘉吾拉山口-嘉吾拉山南坡)
离开扎西宗后,遇到的最后路边村子是巴松村。过了村子走了一段后珠峰路就拐进了能看到珠峰的山谷里,然后一直对着珠峰走,也一直能看到珠峰,离大本营不是太远的地方,有一个西藏最高的寺庙叫绒布寺,也是最后有人居住的地方。走到珠峰路的尽头是一个深色的房屋式帐篷区,有饭馆不知道能不能住宿,条件啥样也没看,一走一过就离开了帐篷区,再往上走就是几公里很窄很临时的碎石路,这个时候心情很感慨,世界上最高的山我来了,你的名字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烙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今天作为一个卑微的生命千里万里来到你的面前,来仰视你的尊容,来了却一个愿望,来感知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生命实在是渺小和微不足道了!到了再不能走车的地方了,这里是一个类似广场的停车区,这里的服务设施只有厕所,和几头能驼运物品的牦牛,再往上的路就被警戒线拦住了。在停车区上方有一珠峰大本营的标志碑,往上上,是一个土坝子,在坝子上可以尽情的欣赏珠峰的尊容,不过这里风很大,再一个就是略有遗憾,当时珠峰被云雾遮挡了很多,并一时半会不会散去。看完珠峰在下午3点多钟,发几张朋友圈吧证明张老爷子来到了珠峰脚下,并且身无大恙。其实当时感觉就是风大有点冷,别的不舒服的感觉一点也没有,如果让往前再走的话,估计到海拔6000米左右还差不多不至于要命,行了,别吹牛了,老天已经够关照的了,扎西德勒!返程吧。下山后走到到定日县住了下来。返程时在嘉吾拉山南坡又拍了几张照片,因为实在太美了。
沿途风光(珠峰大本营)
珠峰图片(绒布寺位置,现在只能在这看珠峰了)

4月10日傍晚天还很亮,就到定日县城了,县城离国道318还有几公里,在分叉地方就有一些住宿的旅馆,但为了能住上条件好一点的,还是去了县城,进了县城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合适旅馆,差不多好一点的都满员,最后又回到318国道的岔路口找了一家一般的旅馆住了下来,去了一家黑龙江人开的饺子馆,当然是吃饺子了。吃完饭开始看看去阿里的路线,从地图上看还有一千公里左右,按现在路上的限速情况大约得4天以上能到阿里,新疆境内还不知道限速是个啥情况,在去阿里的路上太亮眼的景观都有啥也没有印象,纠结了,最后决定阿里不去了时间可能太长了,由青藏线出藏,看青海湖去,就这样4月11日开始了奔青藏线的行程,早上在拉孜县管辖范围的一个加油站加满了油,加油时还和加油站发生点争执,因为加油机标一个价(略贵),今日油价牌子又标一个价(可能是昨天的信息还没改过来),最后还是按标价牌的价格算的帐。加完油又到拉孜县城一个东北人开的饭馆吃了一顿面。在藏区凡是吃面,价格都在30-35元/碗左右,吃个青菜一般都是30-40元/盘左右,物价很高,可能是物资运输成本较大有关系,因为西藏自产的东西不是很多,都是外运进来的。由于来时没有进日喀则市区,所以返程去扎什伦布寺看看吧,并且拉孜县到日喀则不翻大山了,中午时分就到日喀则市区了,扎什伦布寺外面有很长一个小市场,多数都是卖当地的特产和旅游产品的,进寺的时间是在下午一点半才可以,先逛逛市场,又吃了一个地摊小吃,是黄色的类似粉皮一样的东西,名子叫啥想不起来了,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东西。扎什伦布寺最初由宗喀巴的弟子一世**根敦珠巴于1447年创建,扎什伦布寺是后藏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进寺需要身份证登记,进去后看看主要建筑,然后进了十世班禅的灵塔大殿,拜拜班禅大师。顺便说一下,十世班禅大师有个女儿,还有个外孙,时不时的还回扎寺祭拜。从扎寺出来天色还早,上路继续,傍晚到曲水县住了下来,这个地方是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上游在这里交汇,然后南下再向东流去。好了不说了,休息!
沿途风光(扎什伦布寺)
4月12日早上起的比较早,天刚亮就踏上行程,晚上住到了安多县。曲水县离拉萨很近,不远就开始进入青藏线,青藏线路况就单说路是不错的,能够适应各种车型,同时也没有滇藏线那样道路弯曲和险峻,这是青藏线的一个特点,但青藏线的大货车实在是太多了,气候变化也像小孩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一天可能经历阴、晴、雪多样的天气,冷热变化也快,还一个是青藏线平均海拔比较高,在四千以上,前几天的纳木错行程就已经验证这种状况,今天的行程海拔也是逐步攀高的,从曲水县的3500多米到地热资源丰富的羊八井达到4300多米,再到藏北最大城市的那曲已经是4500多米,到住宿安多已经达到4800米左右了。第一次进西藏如果走这条的话,身体一般的走这条路还是慎重点,海拔快速提升,由于路比较平,车速也就快,提升也快,对体质的要求也就高了。沿途风景除纳木错湖外,主要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的万里羌塘草原风光,可惜的是我们来的早了一点没有见的绿色。这里应该是西藏粮草的主要来源之一吧。由于沿路的村镇越来越少,在哪里能住宿是要算计一下的,如果错过了,在无人区不是闹着玩的。我们夜宿海拔4800米生命禁区的安多,这是那曲至青海格尔木之间唯一的县城。我们很早就到达安多县城,安多县地处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脚下,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就在境内。我们跑几家宾馆,条件都很一般。都说海拔3800米是人的生命禁区,那么我们也是在超过生命警戒线1000米的地方住宿,据说平均海拔每升高1000米空气里面的氧就随之减少10%左右,安多空气中含氧量不足海平面地区的60%,虽然路上遇到几个超过5000米的山口,但都是短时间的。今晚可要一宿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了,唵嘛呢叭咪吽!睡觉。
沿途风光(曲水-安多)
4月13日离开安多不远就开始出现恶劣天气状况,开始堵车,开始都往安多返回了一段路程不行就不走了,时间不长,天气又好了一点,继续走吧,断断续续行走的很慢,路上的交通事故也多了起来,路上的车辆一度堵了多少公里,时通时断,特别有些大货车还不守规矩,抢行逆行夾楔,并且理直气壮,原因是路上没有交通违法监控。堵车的原因一半是天气原因,一般是人为的因素。青藏线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都是进藏货物的主要运输线,所以大货车流量非常大,如果不是必要的话一般别走青藏线。过了唐古拉山口就是青海管辖了,其实在西藏这山口那山口的,有的高差根本没有太大的反差,因为你本身就在四千七八,稍上个二三百米就上了一个山顶,所以在当时看到的山口并不是很高。过了唐古拉山口不是很远又过了一个风火山口,风火山原名隆青吉布山,有的地图标名为烽火山。山顶海拔在5019米,这里氧气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夜晚最低气温在零下40度以下,这里一天四季分不清,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真正的“生命禁区”。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这一段大多是长年冻土区,冻土层又厚,冬季最低气温达到-40℃。长江源沱沱河就在唐古拉山和风火山之间由西向东流过,风火山因其赭红的山岩艳红似火而得名,据说傍晚异常美丽神奇。我们过此地时可惜是雪天。第一次看到藏羚羊也是在这个地方附近。再说一个现象就是公路边上经常看到立了一些管子,这些管子是给路基降温的,以防冻土因路基增厚的覆土而产生融化沉降。原本今天的目标是格尔木,后来由于堵车的耽误,目标变成有个叫雁石坪镇的地方,打算在那住下。可是老天这个机会也没给,又一次在青藏线上给你打上了一个烙印,傍晚开始下起大雪来了,所有路上的车辆全部都停了下来,无法再走了。
沿途风光(藏北-唐古拉山口-可可西里无人区)
4月13日晚上由于大雪天气无法再走了,路上很多大小车辆都停了下来,天很快黑了下来,雪和风都很大气温也很低,如果下车方便一下都得运足一口气再开车门,风刮的你都有点站不住,车的雨刷器也冻住了,开一次车门得把要做的都想到一并做一下,车门可不能总开,冻死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得发动一下汽车暖和暖和,多亏早上加满了油。本来可可西里无人区就是世界三大无人区之一,它的恶劣天气条件和自然条件都非常恶劣,这地方因为海拔比较高(4600米以上)所以比较缺氧,空气非常稀薄,气压非常低,超出了人类的正常承受范围,所以形成了无人区。尤其是晚上气温特别低。并且这里的地貌情况非常复杂,泥潭、沼泽、沙漠、湿地在无人区里更是应有尽有,如果是独自一人来闯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话无疑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因为这其中的任何一样都可能要了你的命。除了恶劣的天气环境和地貌,另一方面危险则是来自无人区中不可知的野生动物。人类无法在其中生存,可可西里无人区就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它们可有很大杀伤力的。如果单独遇到穿梭在无人区中的它们,甚至有可能丢掉命。在车里发个朋友圈吧,在哪里停下了,情况如何让关心你的人知个情吧。身体除了又有点冷外感觉还可以,也有些朋友挺关心,都挺晚了还问候和提醒。好了不提这个了。第二天(4月14日)醒的很早,发现路上停留的车辆至少有上千台,前后一望无际都是车,并且大货车占90%以上,,因为双向路上停满了大车,路上雪很多,大车根本没有走的可能,后来下道去踏察了一下,决定下道顺路下的草地走一段再上去,躲开堵路的大车,老天保佑顺利达到了目的,这时候体现出四驱越野车的优点了,这样也还有陷进泥里的车走不了的。绕道上去后没走多远就又被大车大车堵了好几次,咳!不细说了,堵堵通通,并且断断续续的当了几个小时的临时指挥,两次下道绕行才离开了堵车区。在一个叫不冻泉的地方吃的午饭加的油(加油不用登记了),录一个挺实用的藏式炉子的小视频。离开吃饭的地方不远就来到了昆仑山口。
沿途风光(可可西里无人区-昆仑山口)
4月14日下午离开昆仑山口后,路上的车辆开始少了,车速也快了起来,想一想可能是昆仑山口到唐古拉山口,这段刚好是青藏线的中部,格尔木出发的车和拉萨出发的车差不多一天的行程也就到这段位置,所以这这段路非常容易拥堵。路的下坡多上坡少了,海拔高度在逐渐降低,天气也逐渐晴了。昆仑山北坡实在是太荒芜了,沿途满眼都是寸草不生的石头山,也少见村落或人家,由于全是石头山没有植被,什么藏羚羊藏野驴也没了踪影。沿途除了能见到几个车辆之外,路上偶尔能见到的就是矿厂或水利设施,再就是火车站。好了今天还算顺利,整个高原的行程总体上也算很顺利,苍天眷顾了我们,特别是我这个执着的老爷子!心情不错,格尔木也快到了。
沿途风光(昆仑山北坡-格尔木)
4月14日傍晚就到格尔木了,天色还大亮,在城中心找了一个如家酒店住了下来,吃了一顿馆子但不顺口,然后就休息了。原打算去青海湖看看就回程了,看看地图格尔木离敦煌不是太远,如果以后单独来一趟敦煌的话遥遥无期,已经来了就走一趟敦煌再回家。第二天早上(4月15日)踏上了敦煌的行程,这段路以有草原、盐碱地、戈壁、沙漠的柴达木盆地为主。格尔木海拔高度还在2800米左右,路上一直海拔高度变化不大,除了爬山下山外,路一直都比较平坦。敦煌市海拔在1200米左右,这个高差在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附近的几十公里内降下来的,下坡路上设了很多救命的冲坡道。在快到鱼卡收费站的地方(青海甘肃交界),和离阿克塞不远的地方又开始有检查站了,可能是因为离新疆不远有关系,据说新疆境内检查更严,检查人员都是武警。顺便说一下,格尔木到敦煌在青海境内叫柳格高速G3011,但高速不拿卡,收固定费用,高速的两幅路离的挺远,并且还可以调头。这可能因为是青海的高原气候恶劣和荒芜吧,遇到恶劣天气前进不了时可以随时调头返回吧。沿途没有太多的人家,在柴达木北部山区,有一个地方,路上有标牌不许停车照相,但还是有一些车停下来在照相,主要是照山,但山又不是很特别,至今也没搞懂有啥故事。快到敦煌时开始出现大漠风光了,路边的沙山上还偶有寻求刺激的越野车飞奔。到了敦煌还是如家酒店,早早的就住了下来,晚上逛夜市去。
沿途风光(格尔木-敦煌)
4月15日到敦煌住下后,酒店就有旅行社,安排了明天去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的旅游行程,这样省心不用去排门票,还有导游。夜市就在住宿的边上,进夜市时天还没黑,夜市卖啥的都有,多数还是旅游纪念品和文玩类商品,值得一提的是遇到一个自称是四次进罗布泊救援的队长,在卖一本书,就是他在罗布泊的历险经历,并且他还要进罗布泊。还一个是关于胡杨树的知识,我们常看的胡杨林的画面都是像秋天一样,胡杨树是黄叶子的,其实胡杨树无论是啥季节叶子都是黄的,并且胡杨木很硬,在这个市场上有胡杨木做的手串等装饰物。逛完了夜市,晚饭在夜市里吃了一个小馆子,这里有种叫黄面的特色小吃,很多这类馆子,我们主要是弄点青菜吃,因为一路上菜吃的比较少。物价很高,也是因为当地基本上就没啥自产的菜,又是一个旅游城市。敦煌、格尔木的城区都比较干净,并且在这里伊斯兰文化影响开始多了起来,因为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吧。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沿途风光(敦煌夜市)
4月16日早上随旅行社的车来到鸣沙山月牙泉景点,这个景点在以前的想象中,应该是一个远离人烟非常遥远的大漠深处,要去这里是不是得骑骆驼、骑毛驴或步行很长时间再能到达的地方,来到这才知道,它就在敦煌城边上不远。进了景区可以选骑骆驼在沙山深处体验大漠风光,然后再看月牙泉,还可以坐游览车直接去月牙泉,不过这两项都不是免费的,当然也可以就是徒步走到沙山上,泉水边尽情的体验大自然。图片中的驼队影像就是骑骆驼走在沙山中的样子。月牙泉的有水范围已经很小了,并且这种状况很难改善了, 因为泉水范围直观就能看出,这里的地势是低于城市周边的,因为敦煌城的自来水水源就是地下水,不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月牙泉迟早会干掉的。走吧,别瞎担心了,那是敦煌市政府应该操心的事!该到门口汇合去了。
沿途风光(鸣沙山、月牙泉)
4月16日中午随旅行社去了一个吃饭的地方,饭费自理丰俭由人,吃完饭后就赶往莫高窟景点,莫高窟景点离市区就远了一些,先到景点的一个中转站,所有门票手续都在这里搞定了,然后由接驳大巴送去景点,在进景点不远的时候,有一个排队发放导游讲解耳麦的地方,讲解员也是随机轮派的,每个讲解员的耳麦频率都是不一样的,当你听不到声音时你已经掉队了。这和布达拉宫内部参观是一样的,因为团多随讲随走,才能够形成参观的人流动起来。当时莫高窟开放的洞窟就十几个,每一个都是一个典故,特别是顶上的洞窟,还得走栈道,为了保护文物洞窟内都很黑,不让照相,只有讲解员手持一个小电筒,没走几个就没兴趣了,因为讲解员讲的东西,只要有一句两句没听清或没听懂,下面的就连续不上了,因为你不了解所讲的历史,话又没听全,你站的位置看壁画的角度又不好,很快就听得乱七八糟了,变成鸭子听雷蒙圈子了。走了五六个洞窟就不走了,耳麦还给讲解员,还是好好看看洞窟的景吧,要想好好了解这里的典故回去看看相关书籍吧。
沿途风光(莫高窟)
4月16日下午看完莫高窟后,回到住的地方,开始琢磨这里离玉门关很近,是不是去看看,玉门关叫李白弄得几岁小孩都有印象,但从旅游LOGO上看,玉门关现在已经不是啥关了,纯粹一个残缺的土门洞在那里,进疆主要交通根本不走玉门关了,玉门关已经变成荒芜之地了,只有个小路通那里,仅仅是个纯景点了。之所以还有人去看,就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弄的。玉门关古时候主要是和田玉石进内地的主要通道,官府在这里设关主要是收税,是不是税收的太厉害了,弄得人心很凉才有李白的‘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个词吧。算了,玉门关不去了。研究青海湖的路线,本来想走酒泉、张掖,领略一下祁连山脉的风光,看看彩色的山再去青海湖,但是由张掖再去青海湖路就有点远了,还是原路返回重上高原奔青海湖去吧。就这样4月17日早上动身重返青海,在敦煌城边看了一看敦煌古城,就又进入高原了,路上又到G3011不让停车照相的地方,还是有人照相,也顺手照一张吧,留着研究一下。这个地方好像在G3011青海与甘肃交界青海境内《哈拉伊曲律》附近。据说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也是G3011边上的都兰县有一个九层妖塔的地方。反正这个地方肯定是有啥典故的。由于路况较好车又不多,晚上到达青海湖应该是没问题的。开车在路上啥情况都可能发生,有时你根本想不到,再快到大柴旦镇时一条大狗突然从路边窜上来,刹车根本不可能了,车从狗身上过去了,但没发生任何碰撞,从后视镜看到这条狗毫发无伤,阿弥陀佛!惊出一身冷汗,这狗命真大。还有一个是快到德令哈市的时候,路牌标了一个外星人遗址,又弄的丈二和尚没摸到头绪,上网查了一下在这确实有点超常规的遗迹,至今也没弄明白,权且叫外星人遗址吧,若是旅游景点,这个标志可有点太吸引人的眼球了,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真正的外星人任何证据呢。傍晚来到了青海湖西南角的黑马河乡住了下来,这个小镇子全是为旅游而存在的,住宿、饭店比比皆是,青海湖海拔在3200米左右,晚上还是挺冷的,吃完晚饭早点休息,明天早上看青海湖的日出去。
沿途风光(敦煌-德令哈-青海湖)
4月18日早上6点就起来了,日出的时间是6点半左右,看日出的人很多,都开车去湖边的一个较大的停车场(收费),一时间湖边人声鼎沸热闹起来,车有百八十辆差不多,看完日出后就延湖向东,边观景边走欣赏一下青海湖南侧的景致,由于来的比较早,湖畔的草原也没绿,总有点荒凉的感觉,一般都说看青海湖最好在七八月份最好,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周边的景点有很多:
二郎剑:青海湖官方主景区
鸟岛:青海湖边的鸟类天堂
沙岛:青海湖周边玩乐性最高景点
茶卡盐湖:中国的天空之镜
日月山:文成公主进藏由此经过
倒淌河:穿着藏服骑牦牛
金沙湾:性价比超高的沙滩游乐园
环湖西路:环青海湖最美路段
环湖东路:以沙漠景观为主的公路
再远一点还有什么塔尔寺等等,如果把青海湖游遍的话至少也得三天以上。由于进藏时间有些长了,眼观、兴趣、身心都有些疲劳,不走了,回程。离开青海湖后很快就路过西宁、兰州进入宁夏境内,西宁和兰州周边的地貌还都很荒芜,海拔还在2000多米,一路上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国土虽然挺大,但西部的高原、荒漠、和戈壁却一望无际,满眼荒芜,好一点的东部去再掉山区,较好的土地不是很多的。算了,又杞人忧天了。回归正题,宁夏的中宁县城到了,住下,买点中宁枸杞再说。
沿途风光(青海湖-西宁-兰州-宁夏中宁)
4月19日早上起来,就又踏上了返程的路,这次从青海湖奔宁夏这边走,是受两个因素影响的,一个是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都走了,北部的黄土高原没有踏足。黄土高原和内蒙古沙地的黄河流域,是个啥样子也想看看;再一个是京津冀的交通,南部车流比较拥挤,所以选了这个路线。19日从宁夏的中宁县开始,先后路过榆林、鄂尔多斯、呼和浩特附近、乌兰察布、河北的怀安住了一宿。20日经张家口、北京六环、承德、朝阳、阜新、四平然后到达长春。回途的路上时不时还在回味高原经历,思绪没能完全从高原走出来,所以路上没有太想去看的地方。沿途还是满眼的荒凉,过张家口时状态才开始好一点了,有树有山,有耕地和农田,村屯也比较多了。终于又闻到家乡习惯了的味道!一万多公里的高原行程就要结束了,人无大恙活着,车没出毛病,大吉大利!应该说苍天这次一直是睁着眼睛的,这么大的岁数了,一身毛病,本来四十几岁时就想付诸实施的愿望,由于身体等原因都逐渐要放弃了的想法。今天实现了。在决定上西藏前,思想上是非常挣扎的,不好的后果都有哪些,甚至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没活过来,给身边的人填多**烦都想过。这次高原行程重重烙印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藏地情结,很多感受促动心灵深处,进藏是因为神秘的雪域使你梦寐向往,离开高原反而更增加了再来看它的欲望。这次经历会一生感动和难以忘怀。内地的一些景观是无法与西藏的壮美山水相提并论。所以借这次分享把影像也做个长期保存,再一个是有的朋友对西藏也挺感兴趣,想看的点开看看,因为西藏谁都可以去,行了,本文记录了青藏高原风光和豪放的天籁,壮美青藏风光在路上!我这个60多岁的老爷子能不顾一路风尘踏上高原,自认为人活着为了梦想执着一点还是必须的。青藏高原我们只是踏足了一小部分,还有诸多美景在等着你和我。人的一生应该去几次西藏,去冲击一次视觉!去洗礼一下灵魂重新感悟一下生命!再去把你丢在那片净土的❤️找回来。好了就在这里打住吧。我还得适应几天低海拔的嗜睡醉氧生活呢。
沿途风光(宁夏中宁-鄂尔多斯-长春)
向浏览完本文的君致意!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山里人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