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自由行如何安全愉快的玩耍?
相关轨迹:仙居公盂环线
小时候过年还是有点“人来疯”的,长大以后,生活的磨砺虽也不至于将我从一个妥妥的“e”人转变为“i”人,但每当逢年过节,想到景区“人从众𠈌“的壮观景象,难免心里发怵。今年春节假期国内4.74亿人次出游,全域人员流动量更是超23亿人次。误入景区的驴友们也是各种哀嚎,说好的户外不知去了哪里?!
最近因为写了姑苏旺七的游记,就有好友来问:户外经验不是特别丰富,是否建议挑战这条线。这个问题很难答。因为自己的情况,自己是最了解的,就和搞投资一样,赚钱了还好说,万一亏本了呢?但是这不是一个一般的朋友(可能她自己也知道这点,所以一个敢问,一个敢答),还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基于对她的了解,给了一个尽可能妥帖的答案。最后的结果看起来是好的,也是万分幸运了。
那么,户外经验不是特别丰富的人,但又想在节假日避开“人从众𠈌”,安全且愉快的玩耍,究竟是怎样的打开方式呢?
年初四,在湘湖边的老虎洞山遇到了两个结伴出行的女生,同行一路,才知她们是本地户外新人。看我们是外地来的,就让我们推几条好玩的户外路线给她们。一时语塞,找合适的线路这件事看来简单,实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省时省力的方法,是把这项工作交给商业团队,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会牺牲一部分自由,比如宿在哪里,有些住宿条件会让人非常辛苦,我们就曾经为了避开武功山发云界的铁皮房,尝试了沈子村到明月山的一日穿越;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商业团队不一定是真的非常专业,而户外是一项具有较多风险的活动。不过,户外自由行也不能保证住宿就不辛苦。记得有次,我们为了第二天早点开始徒步,宿在离起点最近的村庄,大晚上也就抓了二十来只臭虫吧。而且,这臭虫是不能杀生的,只能拽在裤兜儿里,扔到屋外去放生,不然就会很臭!
其实,一次户外自由行是否能平安顺利的完成,早在选定轨迹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大半!所以,问题的核心关键变成了轨迹如何选择。平台上的大部分的轨迹分享者以记录自己的行迹为主要目标,他们在乎的不是轨迹的可复刻性,只有少量的分享者会在乎轨迹的质量,自己的轨迹能否切实帮助到后来的人。我们最失策的一次,是走了一位户外产品经理踩线的轨迹,路比我们想象中野得多,很多地方表面覆盖着很厚的青苔,走完不仅把尾椎骨摔伤了,几个月做不了瑜伽里的船式,两个人小腿上挂的蚂蝗加起来有十多条!
所以,在选择轨迹的时候,总体而言,要尽量选时间近的,标注点丰富的,记录者的实力经验与自己相当或者稍多一点,轨迹尽量清晰干净的。
关于时间相近这一点。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放到山野里尤其如此,一条山间小径,在没有维护的前提下,经常有人走,还是能大概保持原貌,如果平时不走,落叶、枯枝很快就会把“路”覆盖,时间一长,就不知到哪儿去了。刚开始徒步那阵子,我走过一条领队记忆中的下撤路线,那会儿疫情刚过,我找了老半天怎么都找不到路,还掉进坑里。那时候也不知道轨迹是什么。后来发现,同队还有三个小伙伴也和我一样,找不到这条路。好在最后有惊无险。领队之后去踩线,证实了这条轨迹因为时间太久没人走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
标注点越丰富,可参考性越强。以记录为主的轨迹分享者几乎不会有意识的去主动标注一条轨迹,我自己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标注过轨迹,毕竟这是耗时耗力的。所以有标注的轨迹,需要分享者做更多的工作,也往往更有参考价值,但是否真正有价值,还需要使用者自己去判断。
记录者的实力和经验这一点,有的人会想跟着大神的轨迹走,觉得这样挑战大、进步快,问题在于如果自身实力与大神相差太远,有些大神能顺利完成的挑战,对于普通户外人而言,可能不仅非常困难,更甚者有性命之忧。这就好比一个得A-的学生以为自己和得A的学生的差距只有那一个“-”,殊不知A-是自己实力的极限,而对方得的A是评估系统向上的极限。好吧,有点扯远了。安全起见,找一条实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标注的轨迹,认识了解的那就更好了。实力是在不断的锤炼中增益而来,没有捷径。
户外人找不到路、感到迷茫、心焦如焚时,轨迹上呈现出来的也是一团纷乱,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看到了绝美风光,四处拍照流连。轨迹上的杂乱是纠结,还是兴奋所致,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轨迹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记录者当时的体能、情绪、面临的外部环境状态等。我们在南太行时决定从莲花村穿越到郭亮村,当时采用的轨迹有一段路呈现出来的状态是相当纠结、甚至痛苦的,我们那时经验少,没有特别在意,自己走的时候,在同一处面临同样的纠结和痛苦:往上是断头挂壁路,往下是碎石坡,最后因为行迹看起来是沿着河床走,才下定决心经碎石坡到河谷,这个选择事后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一条做到了以上几点的轨迹,就是否真的在轨迹这方面安全无虞?
今年大年初二,我们在仙居公盂环线。这是一条非常成熟的户外线路,一路各户外俱乐部的标清晰可见,轨迹的版本也比较单一。问题在于,仙居公盂的旺季是每年的五一和十一之间,这段时间天气炎热, 溯溪不仅不会是挑战,还会是一种享受。但此外的时间,走这条线可能就要面临冬日溯溪的难题。虽然淡季走线,好处其实也挺多的,而且我们也安全过关了,但跳出轨迹本身,考量季节、海拔等气候、环境因素,对户外人而言,也是一项必要的功课。冬日溯溪对我比较辛苦,除了万一落水、温度较低,由此更具挑战以外,还和自己身上有轻微肌肉拉伤有关。所以还要结合自身的实力和身体状况做综合评估。
如果说户外带给人的无可比拟的体验是命运馈赠的礼物,各种自然带来的考验和对肉体的折磨就是那暗中标注好的价格,而非常多的思考、学习和实践,身体力行的敬畏自然,仅仅只是让价格标签上的数字看起来更可承担一些。
给老灵鹅奇遇记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