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剑阁四古:古关、古道、古柏、古城——记2024年3月广元古蜀道游

剑阁四古:古关、古道、古柏、古城——记2024年3月广元古蜀道游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剑阁四古:古关、古道、古柏、古城——记2024年3月广元古蜀道游

2025-05-05 23:54:14 3311

一条古蜀道,映照中华史。


蜀道指中国古代沟通四川陕西、由多条道路共同组成的交通体系,普遍认为包含北四南三,七条道路,北段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蜀道的开通,使中原与大西南紧紧相连,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蜀道的开通推动了巴蜀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连接了南北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华多族群、多区域、多元化文明的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巩固繁荣,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金牛道历史地位


四川广元地区分布有南段的金牛道、米仓道以及联系川陇的阴平道,是蜀道遗址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是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核心区。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自陕西汉中至四川成都,全长600余公里,因“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等典故而得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描写的就是这条古蜀道,是蜀地通往关中乃至中原地区的极其重要的交通、文化和经济动脉,是古代秦蜀国家驿道中线路最长、时间最早、资源最精华的官道。


金牛道广元段全长近260公里,是道路设施保存完好、历史文化资源富集、自然风光独特瑰丽、保存利用价值极高的代表性段落,是遗存至今的世界级古代交通陆路活化石。

天下雄关——剑门关


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部,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的景区组成,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景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峰丛形丹霞地貌,有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景观,其地貌特征可概括为“雄、险、峻、奇”。


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半云半雾,昼夜温差较大;景区河流属嘉陵江水系,剑溪河穿山而过,且瀑布、沟谷繁多。景区属四川省松栎林亚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2%。


三国时,诸葛亮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要隘;唐朝以后,开始改称为剑门关。


景区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于一身,曾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共有剑门关楼、七十二峰、姜维墓、金牛道、梁山寺、鸟道、玻璃景观平台等观赏景点300余个。

《剑州柏树》


清 ·张问彤


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

世代焉能辨,经过得未尝。

蟠根惊窜蟒,弱干识栖凰。

抱石珠凝绿,流胭玉切黄。

十围才博大,千尺气轩昂。

不雨犹浮翠,疑晴亦作霜。

卑枝堪大厦,密叶讵冬藏。

世自需良木,才宁老道旁。


张问彤(1768-1832),字受之,号饮杜,四川遂守人。精通音韵学与工古文诗词。


张问彤出入北京数次经行剑门古蜀道,其《剑州柏树》诗是对翠云廊里程、古柏枝干根叶特征等作了全面描写和盛赞,是古人描写翠云廊古柏的好诗。

蜀道明珠——剑阁古城


剑阁县,地处广元市西南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接合部。


剑阁古城是以钟鼓楼为中心,有古城垣及箭楼、学宫等古迹。钟鼓楼耸立于古城中心,楼基占地面积115m2。楼分三层一底,通高15.9m,顶层高3.5m,二三层各高3.6m,四周安装雕花镂空带格门窗。屋顶复盖筒形灰瓦。屋脊有瑞兽、浮雕等装饰,古朴典雅。1988年被列为省管文物。


剑阁古城垣,始建于刘宋时期,唐代已具规模,明朝时曾三次拓修和整修。古城垣外为条石砌成,中夯土层,内为青砖镶砌。总长1,852m,高8m,墙厚7m,城势雄伟。现仅存南门、小南部左右两侧城墙467m。剑门古城垣城门上均建有箭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维修。

剑阁四古:古关、古道、古柏、古城。


就是因为剑阁四古,这一年的春天,心中揣着对2300岁古柏以及对剑门关“蜀道难”的渴望,带着母亲,坐上了广州-广元的高铁。


因为想带母亲看春天的花花,发神经就买了高铁票,直奔剑门关,正是这段说走就走的行程,竟然让我看到了历史书上并未刷上浓厚笔墨的古柏,历经千年依旧葱郁,穿插在山头村舍山的金黄油菜花、粉艳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更是品味了剑阁人的浓浓好客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豆腐宴!


剑阁,一个有历史、有古迹、有人情味的地方!

在剑阁三天,分别徒步三条线路。


第一天,汉阳镇-普安镇古蜀道,汉阳镇翠云社区一七里村一汉源桥一亮垭村一抄手老街一飞凤村一碑梁村一普安镇卧龙社区一剑门路出口,全程14km,用时4h,免费


第二天,剑门关景区翠云阁,主要看古柏,其中广元区域内年岁最久的那棵2300年古柏,正是被保护在翠云阁景区内,全程3公里,用时2h,需要门票


第三天,剑门关景区南南环线,南门~姜维雕像~关楼~雷鸣桥~柿树坪~石笋峰~仙女廊~抱龙山~妈妈崖~仙女廊~抱龙山~鸟道~大穿洞~小穿洞~梁山亭~滑索~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姜维点将台~南门,全程10公里,用时4.5h,需要门票


以下就分别就三条线路的景观特点进行叙述。

金牛道广元段的免费徒步线路


线路一:昭化古城一剑门关段


昭化古城(桔柏渡)一凉亭子一十里碑一天雄关一牛滚凼一新铺一塘坊湾一竹垭铺一桥沟里一大朝驿—双龙桥一铁闩子桥一望夫桥一松宁桥一架枧店-高庙铺一任家垭一七里坡一志公寺一剑溪桥一剑门关(北游客中心)

距离:全程27km,用时约8h


线路二:汉阳镇一普安镇段


汉阳镇翠云社区一七里村一汉源桥一亮垭村一抄手老街一飞凤村一碑梁村一普安镇卧龙社区一剑门路出口

距离:全程14km,用时约4h


线路三:普安镇一拦马墙一柳沟镇段


普安镇鼓楼社区后西街一双剑村一周垭子一原清凉村一清凉桥一拦马墙一原凉山乡一蒲家湾一水沟湾一柳沟镇

距离:全程16km,用时约5h

第一天,汉阳铺-普安镇古蜀道


由于三天都是住在剑门关南门酒店,时间限制,因此广元境内的徒步线路,我选择了汉阳铺-普安镇的14公里古蜀道。

古蜀道是中国古代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大动脉,主要由“北四南三”组成,其中南边主道是金牛道,全长600多公里。


作为古代由关中通往蜀地的道路,秦蜀古道是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蜀道开通于先秦,开拓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两宋时期,完善于元明清。

汉阳铺古道入口的护林员大哥


剑阁的人情味,是此次蜀道行的最大感受!当天早上,从酒店包车前往汉阳古蜀道入口。


刚进入古道,便看到了一位身穿“剑阁生态保护”红色马甲的护林员大哥,在他的指引下填写个人资料。因为古蜀道旁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过千年古柏,因此即使古蜀道是免费开放,进入都需要登记个人资料。


“这么早就来啦?一个人吗?”

“对的,我前面有人吗?”

“前面有支二十多人队伍,其他就没了!你是广州来的吗?这么远也来了?”

“对的,一直想来看看2000多岁的古柏!”

“呵呵,我小孩在深圳工作!”

“这么巧?现在高铁方便,能经常回家看看吧!”

“能,南方好!今天天气好,前面300米就能看到油菜花,再有500米,还能双生柏!”

“好呢!谢谢大哥!”

“注意安全,沿着台阶路走,小心上下台阶!”


无论去哪里,风景是一种收获,而温暖过客的绝对是当地人文!走在古蜀道上,我就自言自语地录下这两天在剑阁县遇到故事,有出租车师傅的,有豆腐宴老板娘的,有护林员大哥的,将心中的感慨通过视频号抒发了出去。没想到视频被热情传播,似乎全剑阁人都在欢迎着我的到来,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更转化为对每一位客人的热情,这份好客感动着每一位来到或者即将来到剑阁的远方来客!

古蜀道门槛石


门槛石,即在一定坡度古蜀道中间嵌入石板或块石,使上、下铺路石板相对固定,保证了干百年来其所铺路面石板不滑动走样,确保了古蜀道至令能正常使用,对进一步研究古代蜀道科学筑路技艺等提供了重要例证。

凉石头茶店子遗址


遗址位于汉阳镇镇七里村2组古蜀道上凉石头处,该长方形的青石顶部残存一圆形石穴为古人放置茶缸之用。


据该村老支书刘建林讲,在古代,附近乡民利用该处蜀道上天然宽敞青石路面和古柏遮阴地势,将谬言酒糟、汤圆之类小吃在此售卖,以解决蜀道行旅饥渴之急。


一般情况下,路人小吃付钱,茶水常免费饮用,从而体现了古代蜀道上小商贩施舍茶水的善行义举。

清•李调元《剑州路柏》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县(今四川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人,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


《剑州路柏》诗为李调元路径剑门时留下的七言绝句,该诗对进一步考证明正德十三年(1518)剑州知州李璧古蜀道植柏提供了重要史料佐证。

我们是有编制的!


【编号】151082300458

【树龄】1500年

【保护等级】一级

【筒介】柏木,别名:皇柏,是柏科柏木属植物。乔本,高可达35米,胸径可达2米;木质优良,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四川北部山地常有生长茂盛的柏木纯林。


剑阁市人民政府2020年1月制

盘龙石


该石位于普安镇飞凤村一组古蜀道上,由一整块红砂石自然形成,如苍龙盘绕于地表,龙首、龙身、龙尾清晰可辨。旁侧一株古柏,主干生发十余枝,如九龙飞舞,与盘龙石相伴而生,当地人称之为“九龙柏”。

参天古柏——千年老寿星


凝望密密匝匝的千年老寿星,它们没有丝毫龙钟老态,而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与松齐寿"的古柏还是吉祥之物,传说魍魉喜食死人肝脑,但最怕柏树,所以人们常在墓道旁植柏避邪。


在梓潼至今仍有煨柏桠、插柏枝驱瘟避邪的习俗。节庆时还有人将柏枝、柿饼、桔子放在一起,取义百事大吉。

蝦蟆石


蝦蟆石位于汉阳镇七里村四组汉源桥北端50米咎古德东西横蹲着一长24米,高7米平面大体呈三角形

古人视三足蟾蜍为灵物,具有卜地旺财之神通,此乃古代民间金蟾崇拜之俗。

大塘垭遗址


塘与汛,指明清时期为保障地方治安而在各交通要道上没置的哨卡。据《南明史》载:“塘汛之制,十里立塘,以次验票稽查,无者以奸细论。”


大塘垭遗址位于普安镇亮垭村一组古蜀道旁,是南扼剑州古城、北卫剑门关的重要哨卡。


今有清代块石垒砌烽火合及“剑州汛石洞沟塘”残石碥、石柱等遗迹。

幺店子‌


幺店子‌是四川方言中的一个词汇,指的是路边小店。幺店子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功能,这些小店通常位于场镇之间的路上,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住宿和简单的餐饮服务。由于这些小店通常简陋、朴素且具有乡土特征,因此被称为幺店子‌。


此外,幺在四川方言中也有“小”的意思,但幺店子中的“幺”并不完全表示“小”或“排行最末”,而是指中间、中部的意思‌2。这种解释可能与幺店子的地理位置有关,即它们通常位于两个较大的场镇之间。

汉源桥


汉源桥,又各七里驿道桥,住于剑阁县汉阳镇七里村三组石洞沟上,呈东西走向,始建于朋代。


为西墩三孔式石平桥,无桥栏。东孔跨3.4米,中孔跨3.57米,西孔跨3.4米,桥面全厂10米,通宽2.84米,通高2.7米。桥面由厚0.4米、 宽0.94米的3組9块青石板平舖。

嘿嘿,

孤玉山及邓艾墓


邓艾墓位于剑阁普安镇五星村孤玉山北麓,为三国魏将邓艾、邓忠父子石椁墓,墓南侧今北庙小学内有清代“彰顺王”庙,今仅存正殿。据宋代王象之《蜀碑记》载:“唐时剑州已有邓艾庙碑,斯庙之兴,其在唐以前乎。”前蜀王建于天汉元年(917)封邓艾为“彰顺王”。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间,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入蜀经过抄手铺时有记载“…二十里抄手铺,隔山望邓艾墓宰木。

梨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主要包括纯洁高雅、离别哀思、爱情永恒、生命轮回等核心内涵。其象征体系既包含色彩符号(白色象征纯洁与悲伤)、“离”的谐音隐喻,又与季节特征(清明时节开放)和文学作品意象密切相关。

桃花朵朵开!


桃花与樱花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花序形态、花瓣特征、花期差异及文化象征四个方面:樱花呈簇状开放且花瓣有缺口,花期稍晚;桃花多为单生且花型圆润,色彩更为丰富。两者的树形特征、花叶共生关系及果实形态也存在显著差异。

时代的印记

古蜀道旁的烟火气

古蜀道旁的水牛

剑州驿


站在古蜀道遗址上,不难想象蜀道兴盛时期的场景。既是中国古代贯穿南北地理分界线的**要道和交通大道,古蜀道也是联系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古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重要交通纽带。

第一天打卡完成


北四南三的七条古蜀道之一的金牛道,汉阳铺~抄手铺~剑州驿,14公里徒步线路,4小时打卡完毕!可惜时间不够,不然金牛道全程130公里走一遍,比光读历史有意义多了!


剑州古柏,每棵都见证了日月星辰千年历史,太漂亮!传说中存活2300年的古柏还没找到,只看到1800年的,已震撼得很!


后面才在翠云阁发现2300年的古柏。

第二站 翠云廊


第一站的14公里汉阳铺古蜀道有点长,不适合老母亲走,而第二站翠云廊是在收费景区内,路线大约3公里,地势平缓,因此就带上母亲去逛逛了!


翠云廊的古柏林,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翠云廊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怒。

    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

    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

    回柯垂叶凉风度。

    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

    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

    奇人怪想教人妒。

    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


翠云廊的得名,正是源于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这首诗。在诗序中,乔钵专门提到:“自剑州,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剑州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树十万,今已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钵因曰‘翠云廊’。”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批准地方官员的奏请,诏令川陕两路转运司,督领沿线兵士“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栽植土地所宜林木”。


这是翠云廊的一次大规模植柏,也是有历史可考的具有皇帝详实诏旨的一次奉召植树。林业专家确证,此柏正是种植于北宋时期。

隆中对柏


此对古柏正如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谈之势,一个聆听,另一个倾囊。诸葛亮日,“若跨有荆.益…则霸业可成”。刘备从其计,于公元211年率军入蜀,途径剑山,立足葭萌(今昭化),后西取益州(今成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汉**。

剑门蜀道,古柏森森。


整个翠云廊现有古树20973株,其中拥有自秦汉以来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当地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剑阁境内的古树平均树龄1050年,最高树龄达2300年。


为何翠云廊的古柏林能延续上千年?


这些古柏能完整保存下来,得益于历朝历代的保护,从历史上的植柏护柏制度到现在的林长制、树长制,从古代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翠云廊的古柏群。


现存古柏多为汉、晋、唐、明等朝代栽种,其中“张飞柏”“皇柏”等树龄超过两千年。这些古柏平均高度30米,需数人合抱,历代官府曾立碑严禁砍伐,形成了中国古代少见的持续性生态保护范例。古柏夹道的景象绵延数百里,被誉为“蜀道灵魂”。


2300年的古柏,终于在翠云廊找到了。

剑门七十二峰观景台


剑门关有七十二峰,主峰是大剑锋,相传乃是太古时期神仙大战时不小心从天上掉下的一把神剑所化,后又从此神剑上逸出七十一道剑气化为七十一座山峰。

第三天,剑门关景区


剑门关景区有东、南、北三个门,景区里面的路线是错综交织的。如果所有景点和线路都要走到,就必然走不少的重复路线,也不太现实。所以,一般是有选择的走,也没有特别固定的线路。需要对照地图去自己研究一条线路,多样性和选择性也是游剑门关的乐趣。


(1)南门。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南门离剑门关关楼很近,从南门往上到玻璃观景平台、梁山寺,是一路往上,步行走过很多主要景点。

(2)北门。北门离关楼比较远,选择北门进入的主要是坐索道上,直接到玻璃观景台,要么上到观景台附近逛逛,从东门出。这将错过鸟道和猿柔道,除非又下来。

(3)东门。东门这边是在景区的高处,一般是出的门。东门有公交车到南门。也有人从东门进,往下游,从南门或北门出,但这样会错过鸟道和猿柔道,因为这两条道是单行往上的。登顶后可从玻璃观景台坐索道下去。


走哪个门进哪个门出也有多条线路选择,根据自己的体力、时间、兴趣等等去决定。

因为酒店在南门,所以我选择了剑门关景区南南环线,南门~姜维雕像~关楼~雷鸣桥~柿树坪~石笋峰~仙女廊~抱龙山~妈妈崖~仙女廊~抱龙山~鸟道~大穿洞~小穿洞~梁山亭~滑索~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姜维点将台~南门。


全程10公里,用时4.5h,需要门票

从南门登山,过了剑门关,回头一看,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

雷鸣桥

猿猱道、鸟道安全告知


游客朋友:由于猿猱道鸟道坡陡、路窄,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癫痫、精神疾病、恐高症、孕妇、残疾人、儿童、60岁以上老人等,严禁攀爬猿猱道、乌道。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猿猱道、乌道实行单边放行(上行)。

猿猱道、鸟道是两条不同的登山步道


如果想把猿猱道、鸟道都走一遍,需要二登顶,也就是先爬一条,然后从其他步道下来再走一条,如果不畏高,问题都不大,每条道大约30分钟即可完成。

站在猿猱道上看向剑门关镇。

这位小哥哥原本在我前面,但他有点慌,因此我就系上安全带,先走了。


因此走这条道,需要不畏高,因为毕竟装备是需要自己操作的。

猿猱道


猿猱道是剑门关景区内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段山路,全长440米,最高落差达200米,无防护栏杆,呈“之”字型贴崖壁蜿蜒而上。


带上专业安全设备走在猿猱道上,除了惊险刺激的感受外,还能观赏到剑门关雄、奇、险、秀的独特美景。

必须拿手机出来嘚瑟一下。

鸟道


剑门关的鸟道和猿猱道一次性都刷完了,鸟道比猿猱道安全很多,有护栏,最窄处大约一人身宽,如果这两条道都不愿意走的话,可以做缆车以及正常登山步道,无需挑战自己心理极限。

大小洞天

天梯峡的溜索,如果不上下天梯峡谷走栈道,可以选择天梯峡的溜索,蛮有意思。

剑门关虽然景区名为“关”,但实际更多为“山”,老人家如果腿脚不好,可以只是看关楼,老人**,像我母亲一样,进进出出景区好几趟,最远也就登上关楼。


如果要体验一下蜀道之难。剑门关的鸟道、猿猱道攀爬难度类比华山的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只是名气没那么大而已。


觉得必去的几个点:关楼(标志性建筑)、天梯峡栈道(领略两崖绝壁天险)、鸟道(体验古蜀道的险绝奇险)或猿猱道(刺激的攀岩项目),这几个点不去,等于没来剑门关。另外,红军血战剑门关行军线路、大小穿洞,也挺有价值走走。

剑门阁的视频

剑门关哪哪都是豆腐宴


相传剑门豆腐始于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险隘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


因此如果说剑门关有啥特色餐食,那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是剑门豆腐。剑门豆腐宴实际原材料并非本地产,黄豆是外地的,但因为剑门地区过千年的积累,将一款家常豆腐,做成了上百种特色佳肴,很值得品尝。

豆腐宴名不虚传,每家店都有至少20款豆腐任君挑选,最多的有40、50道,总之尝不完……至于费用,我和阿婆两人,每顿吃到撑也就50-80元,有肉有菜噢!


吃了一周四川辣椒,竟然没有一丝上火的迹象!山好水好人好!

豆腐宴餐单(一家餐厅的餐单,惊不惊奇?)


水煮豆腐24元

鸡扒豆腐24元

酸菜豆腐22元

罗汉豆腐26元

香菇豆腐22元

葵花豆腐30元

三鲜豆腐26元

八煲豆腐30元

崩山豆腐22元

肘子豆腐50元

砂锅豆腐26元

锅贴豆腐36元

烂肉豆腐20元

虎皮豆腐24元

鱼香豆腐20元

鱼皮豆腐24元

鲫鱼豆腐70元


熊掌豆腐20元

剑门豆腐30元

锅巴豆腐24元

麻辣豆腐20元

雪花豆腐22元

锅塔豆腐22元

银花豆腐22元

菱角豆腐20元

桂花豆腐20元

怀胎豆腐22元

东坡豆腐22元

笋子豆腐22元

珍珠豆腐24元

四喜豆腐24元

菠菜豆腐26元

口袋豆腐28元

青椒豆腐24元

姜汁豆腐24元

牛肉火锅

广元蒸面,又称蒸凉面,是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面类特产。其外形和陕西凉皮近似,但其原材料为大米而不是面粉。广元凉面口感滑腻爽口,清凉宜人。

辣子鸡丁

剑门关,打卡推荐


金牛道广元段是连接中原与巴蜀的重要古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战国时期,秦国以“石牛粪金”的传说诱使蜀王开道,由此打通秦蜀通道,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要道。张仪、司马错经此灭蜀,诸葛亮北伐时在此运送粮草,唐玄宗避安史之乱也曾途经此地。朝天峡绝壁上的栈道孔遗迹,至今仍见证着这条古道的沧桑。


作为古代交通动脉,金牛道促进了南北文化交融。杜甫经此写下“剑门天下壮”的壮阔诗句,陆游在此留下“细雨骑驴入剑门”的羁旅情怀。古道上的拦马墙至今保留着宋代防滑凹槽,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印记,印证着昔日商旅络绎的盛况——北运蜀锦、茶叶,南输盐铁、马匹,使金牛道成为持续千年的经济文化纽带。


如今,这条集**、生态、人文于一身的古道,仍以实物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古道徒步亲和力好,非常推荐带着孩子老人来打卡!

1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丁丁妈妈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丁丁妈妈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