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十里相送 风雅长亭(其一)

十里相送 风雅长亭(其一)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十里相送 风雅长亭(其一)

2020-06-26 22:44:09 6179

“我要是年轻个三十岁,铁定不能留你。”

深秋时节,六点一过,天就黑了。

H25路盘旋在燕山深处的公路上,明明只剩几站的路程,走了好半天都还是不到。路上时不时遭遇,各式大中型客车,本就不宽裕的路面,局促而拥堵。退退走走,让让停停。

公交车上只剩下四个人:司机师傅,安全员,小小少年,初来乍到的我。

安全员说这些满员的“大轿子车”都是从西栅子出来的。

声名显赫必然带来火爆异常。千般思量,万般筹谋,计划跟不上变化。

安全员说:“村子里的农家乐早都爆满了,一个月前预订一空。”

心态急转直下,悠哉瞬变焦虑:“那咋办,您能不能帮我找个住的地方?”安全员满口答应。又问小小少年,在哪里下车?答曰:二队。他说他家也有农家乐,不过得到家后才能知道还有没有住的地方。赶紧加个微信。

公交车终于开到终点站西栅子西,仓皇下车,网贴里层出不穷屡见不鲜的驴友据点横在眼前。安全员转身去了休息的屋子。停车场边上的小炒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价格同样分外感人。旧水坑的小巷里,各家各户,门扉紧闭,无处容身。

山里的秋天,说凉就凉了。

又退回停车场,沿着公路往回走,遇见三两个冲锋衣结伴而行。急忙上前搭话,顺便打听住处。他们手指路北可见的院落说,那个院子里可能还有地方。

大门没锁,院子不大,厢房的窗户亮着灯,老人家坐在炕上盯着电视。

敲了敲窗户,示意我进去。口若悬河把自己的遭遇复述了一遍,等候发落。

王奶奶:“这个点了,我把你赶出去,不合适。能住的床铺都被人提前订了,有的人还没来,我再打电话问问。”

“要不这样,你要是不嫌弃,今晚就睡炕上吧”,奶奶补充道。

我赶紧点头,满口答应。紧绷的弦儿松了一大半。知会小小少年,不用再走路去他家了。

屋里有暖气片,是凉的。北方农村,还是火炕暖和舒服。

奶奶塞给我一个红肖梨,“吃”。

“这是自己家树上结的吗?”我问。

“买的”,奶奶纠正。

“我要是年轻个三十岁,铁定不能留你。”王奶奶一本正经。

“哈哈哈……”我和奶奶都笑了。

家里其他人,都进了城,住在怀柔。

老伴三年前去世了,城里住不惯,没地方溜达,还是山里待着舒服。

孙子,和我模样一般大。

院里的小屋,租住给爬墙的旅人。

“吃饭没,饿不饿?”

“锅里还有些汤,我给你热一热。”

“什么汤?我看看。”跟着奶奶一起钻进厨房。

“我一个人,平时也吃不了多少。”

“有人来,也只管住,不管饭。”

奶奶把锅置在炉子上热着,我告诉她这汤,我们那儿也有,叫做拌汤/盼汤,可能各地的称呼不一样,家里的长辈以前也时常做。

小盆中倒入面粉,一边加入少许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变成小块的面团,用手揉搓成絮状。将拌好的面絮颗粒分次倒入锅中,搅拌均匀。文火煮熟后浇上浆水、热油炝过的韭菜,调上油泼辣子,即可食用。浆水拌汤,其味别具一格,酸辣清香,入口回味无穷,且有开胃消解暑热之功效,看来它应该调剂着广大北方人民日常的饭食。

热过的汤,微微烫嘴,几口下肚,温胃暖肠。

我一直以为有些东西,因为地域的局限和传播的阻隔,只存在于特定的片区。不曾想在这幽燕故地,峰峦环抱的小山村里,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或许这一切早就在镐京,周武王分封天下,将燕赵大地纳入中华版图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饱餐过后,我和奶奶坐在炕上拉着家常。

手机和相机在柜子上补充能量。

电视里不知道放着什么。

两个中年大汉推门进来,头灯都还没来得及卸掉。

“我们是山东来的,探路的时候选错了道,走到了崖上,七绕八绕才从山上撤下来,太危险了。”声有余悸。

“四处问了好多家,都满员了,您行行好,给我们个待的地方,打地铺也行,明早儿坐班车走。”满脸倦容。

奶奶没有犹豫,下炕跺到院子外面,拨了个电话。

“那你们也睡炕上吧,一人五十,我去邻居家。”

夜深了,火炕暖暖的,钟表不慌不忙,滴答滴答。

呼噜鼾声此起彼伏,挣扎好久悄然睡去。

……

心不静,火不灭。梦魇来袭,瞬间惊醒。

两块砖的宽度,五米高的墙,不,五百米高的墙!

4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龙侠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龙侠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