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郎半日行

江苏 七星楼主
“浙江西南有江山,江山南有江郎山。江郎山中三爿石,三爿石上欲问天。”这首诗所说的江郎山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南部大约25公里的石门镇江郎乡余家坞村。
江郎山自然景观奇峻,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农历五月初六日,被尊为户外徒步鼻祖的“游圣”徐霞客,与族叔徐芳若,从故乡江阴出发南下,不远千里,历经多日后,到达衢州府江山县,并于五月二十三日游览并考察了江郎山。
数百年之后的公元2025年7月19日,借助于轮休带来的可乘之机,我追慕先贤的脚步,踏上了前往江郎山的征程。







1
按照既定的计划,我们必须在今天上午完成游览。为此,我们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洗漱之后,我们从昨晚下榻的民宿步行去1公里之外的江郎山游客中心。
今天虽然是晴天,但是体感这里显然要比南京凉快多了。
我们一边赶路一边赏景。向北望去,三座山峰形态各异,孤峰挺立,拔地而起,高耸天际,气势雄伟,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江郎山的LOGO——当地人所说的三爿石。
七点多,我们达到江郎山游客中心,发现这里大门紧闭,还未开门纳客。问人才知,游客中心在八点钟才开门。无可奈何之下,我们只好耐着性子等待了。
“为了向往已久、近在咫尺的美景,一切等待不再是等待!”我在心里如是对自己说。
八点过后,游客中心的大门缓缓开启,我们鱼贯而入,验票后,达到游客中心后面的第一停车场,从这里乘坐景交车上山。
大约二十分钟后,我们到达伟人峰下的山上停车场。这里是景交车在山上的终点站。游客们次第从车里钻出来,如鸟兽散,各奔前程。
这段乘车路程大约4公里,有十余个弯道。从第二停车场开始,沿途经过翠微亭、塔山观景台、江郎书院,直到山上停车场的这段大约3公里的景区专用公路称为Z401。
我之所以一反常态地选择乘坐景交车上下山,一是担心步行上下山天热中暑,二是担心步行上下山占用时间。
八点半左右,今日的江郎山之旅正式开始。







经过虎跑泉后,我们到达开明禅寺。
因位于江郎山上,开明禅寺原名江郎寺。江郎寺始建于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堪称千年古刹。江郎寺原本默默无闻,后来因为一位开明禅师而名扬天下,并更名为开明禅寺。
世事沧桑,开明禅寺屡建屡毁。现在的寺庙重建于1990年,外表黑瓦黄墙,正门所书的“开明禅寺”四字是已故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左右分列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为弘一法师真迹。
寺内有两位慈眉善目的佛教徒值守,内塑宝相庄严的菩萨佛像120余尊,包括宁静肃穆的十八罗汉。
开明禅寺香火旺盛,据说每年端午节朝拜者达万余人。开明禅寺给人的感觉在于“清幽”,当人们来到开明禅寺时,仿佛进入了一本尘封的佛典,纵览古今佛意。
开明禅寺门前左侧有一条山路可以下山,人称“十八曲”。十八曲是半山腰处的一条蜿蜒于密林中的古道,因有十八个弯而得名。它是一条千年古道,直通Z401盘山公路,全长500米,台阶461级。这十八曲每一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景,诸如二曲的小溪、三曲的怪石、十五曲的摩崖石刻——“江山如此多娇”等。
由于时间紧迫,十八曲只能暂时忍痛放弃了。
从开明禅寺出来,我们走上台阶继续游览。走过一段很短的台阶后,我们来到会仙岩。不少游客在这里驻足,或打卡,或赏景。
会仙岩是一个很大的内凹式天然洞穴,宽大约35米,深数米至十数米,高大约1~4米。它是丹霞地貌中典型的顺层岩洞景观,在坚硬的沙砾岩层中夹有一层泥岩,泥岩软弱易于风化而凹进成洞。会仙岩坚硬的砂砾岩由大大小小的河道卵石胶结而成,时代为晚白垩纪,表明如今的山地曾经是晚白垩纪的冲积平原,反映了地球沧海桑田不断变化。
这里据说是“漂洋过海、各显神通”的“八仙”召开PARTY的场所,因此得名。“八仙”是一个另类的神仙小团体,被边缘化的他们居无定所,经常东游西荡,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个理想的角落聚会、下棋。
会仙岩洞前一石如盘,据说是“八仙”下棋之处,称棋盘石。走进岩洞,左右两块巨石,形似一小一大两只海龟,谓之“子母龟”。
离开会仙岩,继续前行,不远处有一路口,向左走是一线天,向右走是霞客亭。为了向霞客前辈致敬,我们决定往返一趟霞客亭。
霞客亭是一个二层六柱的亭子。一层上书“霞客亭”三字,左右有楹联“遍访名山独尊江郎奇幻 长思伟著共仰霞客风流”。霞客亭后有一石碑,正面竖着写有“霞客游踪”四字,背面镌刻着徐霞客的《江郎山游记》。
次处为三爿石最佳观景点。对面塔峰的山顶岩体上中国最大的“江山如此多娇”六字摩崖题刻也更加清晰可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往返霞客亭后,我们前往一线天。一线天俗称小弄峡,呈现西北-东南走向,有数百级台阶,高约312米,长约298米,最宽处约5米,最窄处约3.5米,被专家勘定为“全国一线天之最”。
一线天左右两壁,阴阳判若两界。左边的崖壁寸草不生,而右边的崖壁却一片绿,体现了大自然阴阳协和、孕育万物的定律。
走在一线天之中,挥汗如雨的我几乎被一阵刺鼻的气味熏昏。根据经验,我推断十之八九那是蝙蝠们的“五谷之余料”散发出来的。低头一看,果然是蝙蝠们随地大小便的“杰作”。
一线天走起来不甚费力,权当热身。它的尽头是一个小广场,不少游客在此歇息。
这个小广场叫作是登天坪,海拔大约615米。它是一个鞍部平台,自此可登上通天的江郎山绝顶,因名“登天坪”。





举目仰望,寻觅多时的三爿石近在眼前。三爿石其实是三个石峰,集奇、险、陡、峻于一身,以残存的孤峰耸立于海拔大约500米的众山之上,从东向西按“川”字形排列着,分别是郎峰、亚峰和灵峰,形成了“三峰鼎峙”的天下奇观,是全球迄今所知最高大的被陡崖环绕的砂岩孤峰之一。
郎峰是三峰中最大的一座石峰,它海拔大约820米,外形庞大,成椭圆状,长约420米,宽约240米,四周都是丹崖赤壁,丹崖高度为300~369米,被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奇峰”;亚峰海拔大约740米,上巨下敛,兀立峰间,这种陡直俊俏的丹霞险峰在国内较为罕见;灵峰海拔大约770米,峰顶尖而险峻,峰腰挺拔。
郎峰与亚峰之间的峡谷叫作大弄峡,呈现西北-东南走向,西北宽阔而东南狭窄,很像一个喇叭口的形状。亚峰和灵峰之间的峡谷就是小弄峡。郎峰与灵峰之间峡谷叫作百步峡。
三峰之中,只有位于登天坪东北方的郎峰可上,亚峰和灵峰无路可上。我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登顶冲动,决定一马当先,乘胜追击,尽快攀上郎峰之巅。
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时期,古人就想从登天坪搭建支架,上到郎峰之巅,然而并没有完成。最终,这个梦想是由江郎山当地石匠完成的:1987年,江山市政府斥巨资在郎峰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登峰石阶,历时3年,3500级登顶小道终于凿成。
这段数千级的台阶路几乎是以“之”字形绕着山体通达山顶的。台阶不陡,两边也有钢筋护栏,走在上面轻松又安全,周遭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遗。
登顶小道上,江郎山砂砾岩一层覆盖一层,粉细反复。砾石来自东南方向的石英正长岩、熔结凝灰岩及玄武岩,记载了晚白垩纪山顶剥蚀、盆地堆积的历史。穹状凸坡上的弧形节理,斑状崖上的风化鳞片与生物膜告诉人们地貌形成的演化机理。
从登天坪一鼓作气步行十多分钟后,我达到一个小平台,对面就是郎峰之巅。这段风景叫作“郎游天峰”。
小平台和郎峰之间有一道称为通天峡的裂隙,好在上面有一座天桥连接彼此。
走过天桥后,我逆时针沿着小道行走,往返舒心坪后,沿着钢铁台阶继续上行,不多时就到达郎峰之巅。
这个地方又叫“巨人峰”,面积不大,旁边竖着一颗“绝顶问天”的介绍石碑,还有一个宛若伞盖的问天亭,还有明朝理学家“壁立万仞”的题刻。





3
休息片刻,拍照取景后,从峰顶下来后,继续逆时针前行。沿着山崖边的小路走了半圈后,回到天桥。为了不留遗憾,郎峰下所有的上下山道路都走过了,有些还走了不止一次,郎峰之巅去了两次。
有惊无险的是,天桥下方的通天峡小道有一段是几乎垂直的铁梯,高约10米,走在上面需要十二分的小心翼翼。
从登天坪到郎峰之巅的小道是在郎峰之南,下山的小道是在郎峰之北。这段路程从天桥到烟霞亭,有铁梯,也有台阶,只有大约3公里长,也像“之字形”那样曲曲折折,但是山路陡峭,而且景色也美不胜收、可圈可点。
沿途经过的静心石室宽约16.0米、深约13.5米、洞口高约5.5米、内高约3.5米。沿途经过的钟鼓洞宽约20.5米,深约26.0米,洞口高约3.3米,内高约2.3米~1.0米。
时间过得很快。到达烟霞亭时,已经是上午11点左右了。为了将这里的景点一网打尽,我以兵贵神速的紧迫感,先后光顾了坎坷岭和百尺峡。
回到烟霞亭,再回到景交车的山上停车场,在此乘坐景交车下山。12点左右,景交车到达游客中心后面的第一停车场,江郎山之行结束。


轨迹记录软件显示,这次江郎山之行总里程大约6.7公里,全程耗时大约3小时43分钟,其中运动耗时大约2小时55分钟,休息耗时大约48分钟;全程均速大约1.8公里/小时,运动均速大约2.3公里/小时;累计爬升大约693米,累计下降大约695米。从运动强度和运动均速看,这次江郎山之行属于休闲型。
从线路上说,这次江郎山之行游览的是前山。前山的这些景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由于时间关系,后山诸如观郎坪、须女湖、徐霞客雕像、江郎须女雕像、望湖亭、望郎谷、九姑崖、江郎书院、伟人峰等景点只能留待下次了。
徐霞客在《九鲤湖日记》是这样记录自己江郎山之行的:“二十三日始过江山之青湖。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下;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






据考证,江郎山原名不叫江郎山,而且原名甚多。唐朝高士廉《文思博要》中有“有江氏三兄弟登巅化为石,故又名江郎山”这样的记载。
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又久远的传说。上古时期,江郎山曾是海口,与东海龙宫相通。东海龙王的小女儿须女在此游嬉时,结识了当地采药、打柴的江氏三兄弟——江大郎、江二郎和江三郎,三人皆对须女相见恨晚、一见钟情。但人仙有别,须女最终被迫返回东海龙宫。痴情的江氏三兄弟登上山头,遥望须女渐行渐远的背影,日思夜想须女却不可见,最终化为这三块巨大的岩石。追悔莫及的须女泪如雨下,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的眼泪落在凡间,化成了须江和须女湖。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是江氏三兄弟对须女的用情之深依然令人动容!
作为久负盛名的丹霞地貌,2010年8月,江郎山以“中国丹霞”为名,与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丹霞山联合打包申请世界遗产名录成功,成为浙江省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也是我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多得的老年期高位孤峰型丹霞地貌自然景观。
大自然如此慷慨地馈赠人类,人类哪有理由不尊重和爱护自然?
(郑重声明:1.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本文图片全部来自本人或队友亲摄;3.本文部分文字参阅了《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手绘地图。)
给七星楼主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