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万州角落的古寨子
距今2.48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时期,今万州地区仍被一片古地中海所淹没。到距今2.08亿年的中生代三迭纪晚期,古四川盆地基本形成,并且形成"巴蜀湖"。在盆地湖底沉积并形成了数千米厚的沙岩。到距今1.4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末期,盆地四周隆起,四川盆地拗陷,褶皱。而在万州地区形成了七曜山,方斗山,铁峰山等。在这些山之间又沉积并形成了很厚的砂岩和页岩。这个湖底平面,就是现今的太白岩顶,天生城顶,都历山顶,翠屏山顶,鸡哈寨顶,它们都是等高的。当然,由于千万年的风化,浸蚀,其顶部也不平坦了,而是小丘起伏,在低洼处,则成为人们蓄水的堰塘。从卫星图片来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护城寨,关口到抗建湾的大片地区,翠屏寨(今飞机场)地区,都可以看到许多堰塘。
距今53-36.5百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时期,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到200百万年前,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由于长江及其支流(大桥溪,苎溪河,纸房溪,落凼溪,长生河,大河沟,龙宝河,五桥河等)河水的长期切蚀,将万州这块湖底沉积层的砂岩、页岩互层纵横分割,形成许多孤立而险峻"桌子"或"方山"。
这种地形地貌,在战乱中被人们利用来御敌,建成了许多"城"或"寨"。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 巴志",有"朐忍县... 山有大、小石城势。"即万州天生城和云阳盘石城。天生城曾是南宋军民抗击蒙元**的重要据点,与合川钓鱼城、奉节白帝城等合称为"川中八柱"。万州城寨多数建造于清代中、后期,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清同治《万县志》中《地理志·寨堡》载:"川楚教匪之乱,蜀以坚壁清野制之而定。此古人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之善法也。万县多山,旧有寨洞。滇匪入蜀,民益即岩为寨,就岭为堡,绝壁洞之,广坪碉之,交错盘踞,远近相望,不可胜计。故盗贼入如在连营叠阵中,惧不得出也。……"罗列了当年存在的寨、碉(楼)、洞(俗称蛮子洞),其中城寨竟达278个。近年,尚残存城寨30多座,碉楼近20座,洞寨近百处。环绕县城,附近有护城寨,鸡哈寨,天生城,万斛城,椅子城,马鞍寨,葵花寨,翠屏寨以及举安寨,玉安寨,老鸦寨,白羊长石寨,分水镇皇兴寨等。
护城寨位于万县城北,柱顶山是其标志,长江乘船在上沱或南门口一带,遥望都历山,恰似一立柱,故俗称柱顶山,为古万州八景之一,建于清代。1977年,我们从关口入寨,从抗建湾出寨,见到山寨有寨门,其内有田地,民居,堰塘,单独自成一个生产和生**系。东西南北有通往山下的道路8条,隘口上均建寨门。现尚存4门,分别是绥靖门(抗建湾寨门)、肃靖门、万安门(俗称"关口")、滴水岩卡门。现存有举人关、陈家花园、丛林寺、大公报遗址、抗战炮台等许多名胜古迹。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南浦倔驴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