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快被港人遗忘的角落——石澳鹤咀/船湾郊野公园(户外寻思)

快被港人遗忘的角落——石澳鹤咀/船湾郊野公园(户外寻思)
相关活动:逛香港石澳连鹤咀,探人烟稀少吊灯笼
视频集锦,先睹为快
前言
随着玩户外的时间越来越久,对户外魅力和意义的思考不断持续和加深。美丽的风景,丰富的人文,久违的伙伴,自我的提升,深刻的体验........这些之前奉为“户外真谛”的内容,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自己内心的渴求。



走着走着,一种身心疲惫感油然而生,户外是什么?我为什么喜欢户外?真的是喜欢吗?喜欢它哪里?如果真的喜欢,为什么会有疲惫感和怀疑成分,又为什么一定要找寻户外的意义?如果不把这个事情想清楚,以后再玩户外,想必会如鲠在喉,远远没有当初刚接触户外那一丝心动,爱的那么“死去活来”、“茶饭不思”。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讲,玩户外,如同谈恋爱,也会有心动期、热恋期、稳定期、震荡期、成熟期/退出期。而经过3年基本每周末都出去户外之后,此时的我,应该过了热恋期,开始踏入稳定期,以后如何和户外相处,各自扮演何种角色,想不清楚这个问题,后面可能会非常尴尬了。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非一蹴而就,还是需要不断和户外去磨合,过程中去思考,找到自己对户外的一种新的认知和意义,想必,对自己,对他人也会有更多裨益。当然,你也可以自动忽略这一段,权当我“无病呻吟”,也许户外如生活,原本就没有意义,或者意义已融入到生活之中,一定要将它找出来,原本就是一种“痴人说梦”、“杞人忧天”。

啰嗦了一大通,开始进入我们正式的话题:石澳鹤咀休闲游,吊灯笼逛郊游径。
之前,也有想过,游记的作用是什么?无非有三个:第一,总结问题与不足,以史为鉴,避免再犯;第二,记录活动点滴“奇闻异事”,欢歌笑语,“爱恨情仇”,留作日后纪念之用;第三,记录行程安排与注意事项,留作他人攻略准备之用。当然,我一直认为,游记还有一个作用:对作者自身而言,精神层面可重走一遍活动路线,于自己内心成长受益良多,毕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我们身处其中,身体在“煎熬”,无暇全身心欣赏风景和思考,也很难以旁观者视角看待整个活动的经历。所以,活动中身体在享受,活动后写游记则是灵魂在升华。

活动概要
1、活动缘起
本次活动在周三才决定发起,起因有两点:第一,自己突然想去走走香港休闲路线,真的是“说走就走的旅程”。虽然本周末驴友小p早已组织了香港大东山凤凰山活动,但去过多次这条路线,想走走没走过的路线;第二,周二晚上安安突然发了一篇鹤咀的文章,台湾的垦丁——鹤咀,就在石澳旁边,我之前一直想去石澳村但因事迟迟没去成,所以,临时决定去香港石澳鹤咀。一般去香港我们都会露营,所以,又选择了另外一条“被港人遗忘的角落”——船湾郊野公园的吊灯笼郊游径。

前排从左至右:藏木、森林、李翔、法官、江南
后排从左至右:玉婷、多多、一念、Betty、安安、艳子、蒙牛
决定后,周三中午发帖召集,最终11人参与,周六早上过关,蒙牛捡到一枚帅哥江南,实际活动人数12人。
2、费用情况
本次活动是费用不高,主要体现在交通费,因为石澳与吊灯笼相距较远,为了节省时间,打的往返,花费较多,具体分工表和费用详细见下表。


3、实际行程概要
原定行程计划可看活动贴,实际行程出入还是有点大,说明一开始做计划时,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攻略,下文将会详细展开,以下是实际大致行程。
D1 12月1日(周六)
石澳村+鹤咀 全程约13公里 全程以水泥路和土路为主
1、09:30 福田口岸过香港关后升降电梯口集合
2、09:30-10:45 打的/地铁+的士前往涌背营地
3、10:45-11:45 到达营地后,营地满是香港人,好位置都被占领了,只能分散扎营
4、11:45-12:45 打的/巴士+的士前往石澳村
5、12:50-14:30 队员介绍、行程和注意事项说明,自由活动逛石澳
6、14:40-18:40登鹤咀山,探一线天,拍蟹洞,看鲸鱼骨、赏海上夕阳
7、18:40-21:30 巴士+的士回到涌背营地
8、21:30-22:30 晚餐火锅
9、22:30-23:30 喝茶闲聊
10、23:30-睡觉
D2 12月2日(周天)
乌蛟腾+三桠村+荔枝窝+吊灯笼+谷浦+凤坑村+鹿颈村,全程约23公里,以水泥路和土路为主
1、7:00 起床拍日出,
2、7:30-9:30 洗漱吃早餐,收拾营地
3、9:45-17:00 吊灯领郊游径
4、17:00-18:00 回到营地收拾东西
5、18:00-19:30:00 的士/巴士+的士回深
12月1日(周六)
早上集合时间是8:30,而作为领队更要早点到集合点。早上给安安买好早点后,开始赶往公交站,与安安汇合后,B685直达福田口岸,8:10到达集合点——福田口岸过香港关后的垂直电梯口。也许是最近一直阴天下雨,好不容易等到阳光明媚的周末,大家好像不约而同全部集体出动,在集合点处竟然集结了众多去香港徒步的人,在这里竟然偶遇到了威林、笨鸟、李勇等朋友。



新老朋友见到后,又是一阵寒暄,这也是我每次出行前很期待的一种状态——出发前的小兴奋,未知和“美好”即将来临前的期待,新老朋友再见时的熟悉感和曾经一起走过的“豆蔻年华”。由于两位小伙伴因事迟到,所有人在9:30集合完毕,打的前往涌背营地。关于活动集合需要强调一点,建议以后活动尽量按照提前半小时到来安排出发时间,以备路上出现小的突发情况,同时,到了集合点,自己又能从容处理小问题和小需求。
大概10:30,所有人到达涌背营地。记得上次到这个营地已是一年半前,也许是因为晚上到营地同时下雨的原因,整个营地基本没人,而现在竟然全是人,好的成片的位置基本都被港人占领了,大家只能各自寻找边角地带扎营。


扎营收拾妥当后,已经11:30多了。把贵重物品带在身上,准备打的前往石澳村。由于营地位置较偏僻,的士很少,4人打到的士直接赶往石澳,其他八人坐20C巴士到大埔墟,计划到市区再打的去石澳。
所有人到石澳村已经12:50左右了。大家一直在赶路,也没有时间集合讲一下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最关键是要相互认识,毕竟队伍里还有新的队员加入。在石澳沙滩所有人集合后,彼此介绍认识、讲了注意事项之后,大家就地解散自由活动,吃午餐、闲逛石澳村。



石澳,古称石凹,位于香港南区的东部,除了石澳泳滩之外,还包括石澳郊野公园和鹤咀。石澳是香港岛南岸的半岛,面向南中国海。石澳景色优美,环境清静,不少粤语流行曲的音乐影像也到此取景。 有不少爱情小说文学作品也是以“石澳海边”为背景。





石澳是香港岛南岸的半岛,近来石澳人气颇高,每隔两三步游客就会发现坐落其中的村落房舍与高级别墅。此处的自然景观十分雄伟,除了有美丽的海滩 、一座通往东岸的花岗岩入口,还有令人心旷神怡的山脊小路。龙脊是一条颇为刺激的山脊小路,沿途的海洋与群山美景皆可尽收眼底。




以上是从网上找的一些关于石澳村和鹤咀的介绍。而多数人知道石澳,想必源于星爷一步电影《喜剧之王》,里面多数场景即取自石澳村,如星爷教张柏芝接吻的枯树院子(虽然最近因为台风“山竹”被破坏)、星爷张柏芝接吻的沙滩、星爷教小弟收保护费的天后宫等等。



(台风山竹破坏后的场景)
当自己身处其中,回想当时的场景,将自己代入那久违的内心深处,和着微微的海风,任凭阳光洒满全身,不远处海浪一波卷一波的用上岸来,拍打着亘古不变的岩石,惊起岸边的人儿几阵欢叫,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此情此景,想必才是闲逛石澳正确的打开方式。


石澳村,还有另外一个吸引大家纷至沓来的亮点——颜色鲜明各异的房子,是摄影拍照的绝佳之地。房屋或粉红、或海蓝、或浅黄,加上绿叶花朵的点缀,人为设计元素的融入,曲折绵延的道路,来几个专业模特,穿一身或白或红的长裙,摄影师选好角度,啪的一声,一张大片就此诞生,基本无需后期修图,哈哈。





嗨,醒醒。如果你以为以上是我们的打开方式,你就错了,上面那种方式适合休闲打卡者,而我们作为户外徒步者、驴友,徒步穿越才是我们的打开方式。大家在村子里一边闲逛、一边找吃的,不知不觉就到了大头洲。大头洲远远的看,就是伸出海岸,身子小,头大的一处岬角,站在上面可以看到石澳村的“全貌”。但却不是最佳观景位置,因为并不能看到石澳沙滩,而石澳南面的鹤咀山半山腰才是观赏石澳村全貌的最佳位置,后文会有介绍。



大家在村子里闲逛穿梭,而作为星爷粉丝的我一边闲逛,一边也在寻找那几处打卡点。石澳村虽然是一个村子,但这里居住的多是富人,所以路两边随处可以看到豪车跑车,甚至还有稀缺的“老爷车”,一直沿主干道走,就可以走到大头洲。路上原本有一座蓝色情人桥,因为石桥宽度只能并排容纳2人,因此得名情人桥,但也是由于台风的原因,早已不复存在,不免惋惜。无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现在不去体验、珍惜,也许就会错过,不免留下些许遗憾。

(情人桥已不再)

大家走到大头洲上的凉亭处,休息了一会就准备返回了,而我继续找寻没找到的那些打卡点。台风过境,物是人非,好多经典之处早已不在,也许经典只能缅怀,触手可及反而会失去那份渴望,虽然心情有些失落,但如此想,也可稍作安慰。

大家于14:30集合,重整旗鼓,补水后开始前往下一个地方——鹤咀。
鹤咀是港岛最东南端的海角,也是全港唯一的海岸保护区,里面设有港大海洋科学研究所,这里的蟹洞、鱼骨和灯塔,都吸引了很多摄影师、旅客来拍照取景。

鹤咀是一个不容易到达的地方,只有少数当地车辆才可以开车进去,否则只能坐巴士到鹤咀道公交站,再走3公里公路才能到鹤咀灯塔。而还有一条徒步路线可以到,那就是在石澳村穿过鹤咀山顶,到达鹤咀无线电发射塔,下山后到公路再走1公里到鹤咀灯塔。

此图来自网络,侵删
大家从石澳沙滩最南面的一户人家后面开始登鹤咀山,入口不太明显,需要绕到房子后面,沿小道上山,道路以岩石和灌木丛为主,所以一定要户外着装行进。大家攀爬至半山腰,回望石澳村,美景一览无余。我们在山的背面,顺着阳光照耀的方向看石澳沙滩,碧绿碧绿的大海,五分洲、大头洲、石澳村一收眼底,并且是那么高清,视野绝佳,大家忍不住驻足拍照马叉。




关于马叉这件事,我觉得是一种把美好定格的希望。定格美好恰巧是人性本善的表征,成为自己有形回忆的一部分。或许大家更希望把美好留住,而对于哪些痛苦的事情选择遗忘,选择性记住和遗忘,想必这也是一种处事生活的哲学吧。




港岛龙脊这一段,在天气好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很多人玩滑翔伞,而滑翔伞飞到鹤咀山时,背后海天一色,远方一艘快艇恰巧呼啸而过,风吹我身,队友长发飞起,恰恰又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



这时候,不免想起一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虽有些许困惑和艰难,但总会过去,美好的事物也不少,从容应对问题,积极拥抱美好,也是我们应有的一种乐观心态。有时候,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每个年龄段、每个阶层都会有自己的焦虑和问题,而现在我们青年时期的困惑和迷茫,正是我们成长该有的阶段和环节,不经历这个思考和探索的阶段,很难迈入“不惑”的境界。

此时已经接近四点钟了,大家加快脚步,到达山顶的无线电发射塔,就是水泥路了,大家快速下山至公路,左拐经过鹤咀村,直奔鹤咀灯塔。当我们大家到灯塔时,已接近傍晚,此时,远方火红火红的夕阳透过海平面,将温暖和煦的光芒照耀大地,大家一同静静的享受这一份宁静和美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有些许惋惜,但这也是自然规律,我们无从改变,也正是稍纵即逝,稀缺性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和重视。








附近的打卡点也不少。
一线天,顾名思义是两块石头的夹缝,而这里的刚好是在海边,在海水的加持下,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当然不同的造型和玩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如下图。


蟹洞,众多旅人争相打卡之地,所谓蟹洞,也是海水侵蚀和风化的一种地貌,上面岩石类似一座细细的小桥,透过这个小洞,望向大海的方向,不同的时点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这里一定要有一个“模特”介入,当然最好是长裙长发,更能体现出那份意境,户外着装嘛,我就不好评述了,有图有真相,大家自行判断,哈哈。

此图来自网络,侵删

此图来自网络,侵删


鲸鱼骨架,相传是上世纪60年代,一条白鲸在这片海岸搁浅,后来海洋研究所将其尸骨放在此处,成为鹤咀的重要标志之一。骨架最底部是水泥,在水泥上面用几根铁结构将其托起,我不知道此中用意。不过,这让我想起海的女儿,来自于海,终将回归于海,似我们人类,来自于自然,终归回到大自然,如此循环,方得始终。



鹤咀灯塔,1875年开始启用,屹立于香港岛最东南岬角,是香港第一座lighthouse,见证了香港的百年历史变迁。灯塔高9.7米,底座和拱形入口均由粗琢石块砌成,是一座典型的花岗岩筑起的圆筒形建筑。灯塔为海上的船儿指引着方向,也为世人内心指明未来之路。

在来之前,听安安发的一篇文章讲到,鹤咀灯塔被称为台湾的小垦丁,垦丁也有灯塔叫鹅銮鼻灯塔,处于台湾岛最南面,也需要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细想来,前两年去的鹅銮鼻灯塔,与鹤咀灯塔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同样的海岸地貌、同样的岬角、同样的“人迹罕至”,同样的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真是奇妙。


(2016国庆环台骑行在鹅銮鼻公园的队友合影)
此时,夕阳已经完全落山,天也黑下来了。饥饿不堪的我们,迅速撤离“战场”,摸黑行走了3公里才到鹤咀道公交站,路上偶尔会有几辆车缓驰而过,照亮了原本漆黑一片的夜空。不知身处大城市的我们,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彻夜通亮,想必已经好长时间忘记完全黑暗的状态了吧,黑暗虽然恐惧,却也能带给我们一片宁静,而这份宁静却是我们在城市里不曾有过的,同时,这也许也是现代社会出现集体焦虑的一个原因吧。


大家先坐巴士到筲萁湾,然后在附近的超市采购肉类,打的回到涌背营地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大家分工行动,洗菜、烧水、开火,涮起火锅,红酒、黄酒也是不可少,累了一天,而晚餐又这么晚才吃,大家很快就把食材消耗了大半,收拾营地,烧茶聊天。



貌似户外大家都喜欢腐败,但于我而言,我却喜欢佛系。很多人问我何为佛系,我对佛系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粗茶淡饭”,并不是说“大鱼大肉”就不是佛系,佛系更不是佛门玩法,佛系更应是一种心态,一种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放空自己,充分感受大自然的一种状态。我们玩户外的重点不是各种腐败,而要把精力放在“清心寡欲”之上,抛掉城市里的喧闹、焦虑、烦躁、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可以放空大脑,也可以思绪万千(这里的思绪不是工作烦恼,也不是生活困扰,而是一种回归最基本需求的冥想),虽然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一直向往这种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去思考,才能去掉城市里的各种自我设障,才会发现很多困扰多是自寻烦恼,也才会知道到底哪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才会明白我们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我在路上对“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的重新诠释。

大家喝喝茶、聊聊天、吃点水果、就各自洗漱回帐篷睡觉了。半夜醒来的我,发现帐篷外面有人聊天,灯光亮起,出来一看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港人还不睡觉,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并且听语气还很沉重。“多愁善感”的我,不免疑问到底是什么让大家现在如此的焦虑和烦恼,欲望?快节奏?算了,既然找不到答案,还是顺其自然吧,回到帐篷里继续睡觉。
12月2日(周天)
原本说好早上起床看日出,但六点钟的闹钟响了以后,困得要命继续睡觉,一直到七点多才起来,也许是昨晚没睡好的缘故。趁大家还没起来,赶紧先去水库边拍日出,虽然已艳阳高照,但湖面平静异常,一些鸟儿嬉戏玩耍,在太阳的照耀下,倒也显得惬意,风景如画,想必也就是现在这种状态吧。




再回去时,发现一些队友已经起来了,简单洗漱后,给大家煮早餐——白粥面条。多谢Betty的帮忙,煮白粥主要都是她在做,倒省去了我很多事情,当然还有其他小伙伴的共同协助,集体动手,吃的才香。

所有人吃完早餐,准备出发时已经是9:45了,比原计划晚了半个多小时。今天全程约18-20公里,累计爬升约600米,因为还要在天黑前回到营地收帐篷回深,所以行程还是有些赶的,心里盘算完毕后,暗暗决定路上前紧后松。而李翔和多多有事先回去,今天徒步只有10人继续。沿公路走1公里后,过小桥开始进入山路,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第一个村子——乌蛟腾村。





乌蛟腾是革命英雄村,则是最后徒步快结束时,看到革命英雄纪念碑才知道的。战前100余户,500多人,是客家村。以农业为生,民风淳朴,不畏强暴。抗战时期,两位村长为了不透露游击队员的信息而被日军杀害。大家穿过这个村子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觉得是一个普通的较为偏僻的山村罢了,有几处人家,一些屋子快废弃了,也许青年一代早已搬到大城市生活,留下来的多是老人。



城市化过程中,将所有人集中到一个地方,虽然带来集聚效应和资源的充分协调高效利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对生产关系,对原有生产体制和风土人情影响到底如何?想必只有后人才知道。想必这个村子也是中国大多数村子面临的现状,农村作为延续几千年的一种生存生活形态,也许不会消亡,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但此情此景总少不了一些伤感。



村子里有士多店,大家补水后继续前行。前面这一段基本都是水泥路,路上偶尔会见到一些同为爬山的港人,但相比香港其他路线,人已算很少了。穿过水泥路,开始进入山路,一路基本没有爬升,大家速度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印洲塘海边。海边上长了很多红树,成片的红树林像是人工种植的,这和深圳的红树林保护区不同的是,香港是开放的,两种保护形式大家自行判别好坏。











再往前走一点就到了三桠村,大家在这个地方吃了午餐。虽然村子也有吃的,但我们自己带了午餐,因为着急赶路,村子很小,所以没在这里过多逗留。过了三桠村,后面基本没有爬升,沿着海边红树林走了一段时间就到了荔枝窝。此时,盐田只有近距离的一海之隔,而远处的梧桐山也是清晰可见,往常都在梧桐山上远看香港,而现在在香港看深圳,却也是非常漂亮。






荔枝窝,虽然没有麦径二段的经验与美丽,但却胜在“与世无争,安然自在”。在香港,除了许多郊野公园之外,还有六个独立地区:大埔滘自然护理区、东龙岛炮台特别地区、蕉坑特别地区、马屎洲特别地区、荔枝窝特别地区、香港湿地公园特别地区。而所谓独立地区,就是香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将一些特殊生态地区保护起来。


荔枝窝处在独立地区,保持着很多古朴原始的元素,村子里有一座协天宫和鹤山市,还有一座客家村,不过貌似村里人原来越少。大家这在这里吃了山水豆花,配上自制的姜糖粉和液态姜糖,味道还是非常正宗的。





吃完之后,再往前走,竟然看到一个类似教育基地的地方,里面展示的基本就是客家的屋子和农耕产品,后来查攻略才知道是客家围村。大家到里面转了一圈,雁过留痕,简单了解了村子的概貌,只能继续赶路。而前往下一站古埔的出路竟然就是在客家围村的西南角,如果不是看轨迹,还不好找呢。




继续往前出发,需要翻过一座200米高的小垭口,路口的路标显示,左上就是回到乌蛟腾的,直走是前往古埔和鹿颈村的。大家稍作休息,快速下山到了古埔村,这里俨然就是一片滩涂,感觉离深圳更近了,大家在此边休息,一边玩无人机。而村里也有士多店,下次过来的朋友可以不用担心补给问题。





之后继续沿海边走,基本都是水泥路,就好像在深圳湾散步,非常轻松惬意。边走边遥海相望深圳,原来深圳也是这么漂亮的呀。对面盐田高楼林立,似有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沧桑之感,三十多年前,从小渔村深圳看香港,想必就是这种感觉吧。



中间经过凤坑村,很快就到了鹿颈村,原以为会有巴士到回营地,才发现这个地方巴士只有到粉岭的。而已经走了18公里的小伙伴貌似都有些疲倦,这个地方的士也很少,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下策——沿公路步行6公里回营地。哈哈,想必当时小伙伴的内心是崩溃的,伙伴们,对不起,是我没做好攻略,让你们劳累了,不过,我是故意哒,呵呵。





下午五点多,所有人回到营地,速度收帐篷打包回深。最后还要啰嗦一句,涌背营地回大埔区的巴士只有20R/20C,还有一个275R,但275R最晚一班是18:00从新娘潭发车,营地附近的士很少,等了好长时间,一拨人打的直接回口岸,另一拨人先坐275R到大埔墟地铁站,再坐的士回落马洲回深。


结语
活动结束了,虽然行程很赶,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很多费用花在打的上面,但这两天的活动还是让我感觉很丰富很充实。休闲美拍打卡地——石澳村;人迹罕至处,香港小垦丁,经典海岸地貌,夕阳无限好——鹤咀;港人遗忘的角落,静谧古朴发呆圣地,古色古香历史人文——乌蛟腾、三桠村、荔枝窝;全程多树荫、红树林滩涂保护区——吊灯笼郊游径;日出湖畔生命气息,海鸟自由驰骋——船湾淡水湖;新老朋友聊天畅游欢聚——涌背营地。




户外没有终点,有的只是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风景没有好坏,有的只是不同心境的不同态度;生活没有答案,有的只是不同节点的不同经历。朋友们,且行且思考,期待再同行。

2018年12月17日
写于深圳下沙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藏木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