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从慕田峪至贾儿岭,明长城尚未明确的事项——行走北沟一慕田峪一莲花池段

从慕田峪至贾儿岭,明长城尚未明确的事项——行走北沟一慕田峪一莲花池段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从慕田峪至贾儿岭,明长城尚未明确的事项——行走北沟一慕田峪一莲花池段

2021-04-17 20:49:59 1014

4月3日,与偶遇走北沟-慕田峪一线。

这一带,见到了辛营城堡文保碑,贾儿岭遗址的定位点,另外,从北沟村往慕田峪的路途中,见到一座疑似早期石台,以及一段奇怪的连接北沟至慕田峪的山脊通道。

 

(一)辛营不辛

关于辛营,《昌平州志》昌平州舆地图显示,应为“新营城”。

《四镇三关志》载:渤海新旧营城二座。

《昌平州志.土地记第三下》载:新营,采访册距城一百二十里。东至慕田峪,南至苇店村一里,西至渤海所五里,北至桃峪二里,东南至河西,南至河东,北至贾儿岭,西北至河。

此处关于新营的描述,已经成村,但村名仍为新营。

《四镇三关志》载:渤海新旧营城二座。

《昌平州志.土地记第三下》载:新营,采访册距城一百二十里。东至慕田峪,南至苇店村一里,西至渤海所五里,北至桃峪二里,东南至河西,南至河东,北至贾儿岭,西北至河。

此处关于新营的描述,已经成村,但村名仍为新营。

因此,辛营,实为新营。

嘉靖二十二年,慕田峪关被攻陷,完备陈舜战死。

嘉靖二十七年,设渤海新营,与加强慕田峪的防御有关。

穿越新营村,只为寻找辛营城堡。

正前方那个垭口,即是箭扣的箭口。

(距离起点0.14km 当前海拔189m)

因此,辛营,实为新营。

嘉靖二十二年,慕田峪关被攻陷,完备陈舜战死。

嘉靖二十七年,设渤海新营,与加强慕田峪的防御有关。

穿越新营村,只为寻找辛营城堡。

正前方那个垭口,即是箭扣的箭口。

(距离起点0.14km 当前海拔189m)

长城遗产网的资料,辛营城堡“砖石结构,呈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90米,开西、南、北三门.现堡已毁,四至不清,残存有城堡东北角城墙,条石砌筑,残高3米左右,残宽5米左右,残长18米,残墙占地面积90平方米.城内保存十字街,街中心东南角有古树一棵,周长3.85米,树冠高16米,城内全部为新建民房”。

(距离起点0.31km 当前海拔193m)

长城遗产网的资料,辛营城堡“砖石结构,呈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90米,开西、南、北三门.现堡已毁,四至不清,残存有城堡东北角城墙,条石砌筑,残高3米左右,残宽5米左右,残长18米,残墙占地面积90平方米.城内保存十字街,街中心东南角有古树一棵,周长3.85米,树冠高16米,城内全部为新建民房”。

(距离起点0.31km 当前海拔193m)

村中的这棵老树找到了。

(距离起点0.37km 当前海拔198m)

村中的这棵老树找到了。

(距离起点0.37km 当前海拔198m)

可是那段石墙到底是哪一段,却未能确认,一路也没有遇见知情的村民。只在民居墙基之下,院墙旁边,发现几段老石头筑就的墙体,可能利用了原城堡的石材。

可是那段石墙到底是哪一段,却未能确认,一路也没有遇见知情的村民。只在民居墙基之下,院墙旁边,发现几段老石头筑就的墙体,可能利用了原城堡的石材。

(二)贾儿峪城堡有点假

于是北行去北沟村,寻找贾儿岭城堡。

下图左手边的大道,通桃峪村,即今田仙峪。

(距离起点0.83km 当前海拔190m)

(二)贾儿峪城堡有点假

于是北行去北沟村,寻找贾儿岭城堡。

下图左手边的大道,通桃峪村,即今田仙峪。

(距离起点0.83km 当前海拔190m)

关于田仙峪,这里顺便插一句,以待以后找机会前往勘察:《昌平州志》载:“三里曰田仙峪砦,明永乐二年建。山险,有沟一道,置水关,缓。

关于田仙峪,这里顺便插一句,以待以后找机会前往勘察:《昌平州志》载:“三里曰田仙峪砦,明永乐二年建。山险,有沟一道,置水关,缓。

关于这个描述,其实至今在长城主线上无法找到对应的关口,特别是有沟一道,置水关。

从近期连续对驴鞍岭口、磨石口、擦石口、撞道口、陈家峪关、驼岭关的观察,以及对大长峪口的推测,明代早期的防御思路,以守口为主,上述数个关口,均在沟谷的内口。详情参见发下各篇:

《看山看水||证伪一段“北齐长城”》

《看山看水||寻找磨石囗二道关,了解更多磨石口一带明长城零星遗存》

《看山看水||“秦皇旧址”原是擦石口长城,“耷拉边”长城并非修错:一段长城,揭开诸多谜题的钥匙》

驼岭关,一座失忆的长城内口

《乍儿峪城堡”有玄机,北京圆形**已经超过十座——行走陈家峪西台子段长城》

看山看水||让山脉来作证,让河川来作证——明早期的大长峪口至小长峪口一带的关防形势

《愚者昏语||吹风坨南的隘口墙的名字——从黄花城到大长峪城》

田仙峪关,既然在山脊主线上没有对应的关口,必然也符合上述规律,应当在沟谷内口。这将是不久以后需要考察的内容。

关于这个描述,其实至今在长城主线上无法找到对应的关口,特别是有沟一道,置水关。

从近期连续对驴鞍岭口、磨石口、擦石口、撞道口、陈家峪关、驼岭关的观察,以及对大长峪口的推测,明代早期的防御思路,以守口为主,上述数个关口,均在沟谷的内口。详情参见发下各篇:

《看山看水||证伪一段“北齐长城”》

《看山看水||寻找磨石囗二道关,了解更多磨石口一带明长城零星遗存》

《看山看水||“秦皇旧址”原是擦石口长城,“耷拉边”长城并非修错:一段长城,揭开诸多谜题的钥匙》

驼岭关,一座失忆的长城内口

《乍儿峪城堡”有玄机,北京圆形**已经超过十座——行走陈家峪西台子段长城》

看山看水||让山脉来作证,让河川来作证——明早期的大长峪口至小长峪口一带的关防形势

《愚者昏语||吹风坨南的隘口墙的名字——从黄花城到大长峪城》

田仙峪关,既然在山脊主线上没有对应的关口,必然也符合上述规律,应当在沟谷内口。这将是不久以后需要考察的内容。

按照地图的定位,在接近城堡的农田处,有一道较宽的石墙。地势平坦,不会是阶坝子;不同农户的地界,不会有这么宽吧?

(距离起点1.37km 当前海拔202m)

按照地图的定位,在接近城堡的农田处,有一道较宽的石墙。地势平坦,不会是阶坝子;不同农户的地界,不会有这么宽吧?

(距离起点1.37km 当前海拔202m)

定位点只是一个点,最接近定位点的,是一堆碎石与土交杂的一道土垄。

难道,这就是贾儿岭城堡?这太假了吧?

(距离起点1.53km 当前海拔205m)

定位点只是一个点,最接近定位点的,是一堆碎石与土交杂的一道土垄。

难道,这就是贾儿岭城堡?这太假了吧?

(距离起点1.53km 当前海拔205m)

(距离起点1.58km 当前海拔206m)

(距离起点1.58km 当前海拔206m)

向村民打听,皆不知。

那么,文物部门是如何定位的?按说还应有见过城堡或知道其位置的人,就像前几天寻找亓莲关城堡,最终还是能够找到其定位。

(三)寻找贾儿岭口

关于贾儿岭口,也是一桩悬案。

《昌平州志》载:五里曰贾儿岭口(距慕田峪),明嘉靖十五年建。界碑石迤西安宁台大管仲渠至德胜台止,内险外平,牵马可上。余通步。”

向村民打听,皆不知。

那么,文物部门是如何定位的?按说还应有见过城堡或知道其位置的人,就像前几天寻找亓莲关城堡,最终还是能够找到其定位。

(三)寻找贾儿岭口

关于贾儿岭口,也是一桩悬案。

《昌平州志》载:五里曰贾儿岭口(距慕田峪),明嘉靖十五年建。界碑石迤西安宁台大管仲渠至德胜台止,内险外平,牵马可上。余通步。”

《四镇三关志》的记载与其一致。

但这个关口具体在何处,却让人云里雾里一般,无法认定。

慕田峪景区慕字十捌号台内嵌有一块界碑石,应是两本志书所提到的界碑石。碑文曰:“界碑,迤东系慕田峪地方,迤西系贾儿岭地方”。

《四镇三关志》的记载与其一致。

但这个关口具体在何处,却让人云里雾里一般,无法认定。

慕田峪景区慕字十捌号台内嵌有一块界碑石,应是两本志书所提到的界碑石。碑文曰:“界碑,迤东系慕田峪地方,迤西系贾儿岭地方”。

但是,这块碑是景区开发时发现并被砌到这座**的,其原始的发现地不详。

自慕字十八号台以西,山势渐为高峻,一般而言,似乎峙险可守,无需设关。

另外,早期的关口,往往在沟谷内口。按界碑所指,贾儿岭很可能在北沟附近,会沿袭这个规律,将贾儿岭口设在北沟的内口吗?

而北沟附近及其峪口,也并不符合内险外平的地势特点。

至此,贾儿岭口的位置,成为尚未破解的一个谜。

本次特意向村口值班的老人打听,一个标志性的地名是大管仲渠。还真打听到了。老人说,就在慕田峪长城上“忠于***”附近,墙外侧,有一条沟,就是大管仲渠,很好找。长城上有人,还可以打听。

于是,带着这个线索,我们沿慕田峪与北沟交界一带的一条小山脊向北偏东方向进发。

下图为面向西南北沟与桃峪之间的山口方向。

(距离起点3.20km 当前海拔365m)

但是,这块碑是景区开发时发现并被砌到这座**的,其原始的发现地不详。

自慕字十八号台以西,山势渐为高峻,一般而言,似乎峙险可守,无需设关。

另外,早期的关口,往往在沟谷内口。按界碑所指,贾儿岭很可能在北沟附近,会沿袭这个规律,将贾儿岭口设在北沟的内口吗?

而北沟附近及其峪口,也并不符合内险外平的地势特点。

至此,贾儿岭口的位置,成为尚未破解的一个谜。

本次特意向村口值班的老人打听,一个标志性的地名是大管仲渠。还真打听到了。老人说,就在慕田峪长城上“忠于***”附近,墙外侧,有一条沟,就是大管仲渠,很好找。长城上有人,还可以打听。

于是,带着这个线索,我们沿慕田峪与北沟交界一带的一条小山脊向北偏东方向进发。

下图为面向西南北沟与桃峪之间的山口方向。

(距离起点3.20km 当前海拔365m)

沿途都是果园与梯田挡墙。

一路上行,至一个小山头,山头上大量分布的石块有些异常。

(距离起点3.45km 当前海拔428m)

沿途都是果园与梯田挡墙。

一路上行,至一个小山头,山头上大量分布的石块有些异常。

(距离起点3.45km 当前海拔428m)

特别是在山包顶部,像是聚焦性的石堆,但半被土壤掩埋,年代像是更久远。常见的明代的墩台,石堆都比较明显,石材以出露地表为主。

特别是在山包顶部,像是聚焦性的石堆,但半被土壤掩埋,年代像是更久远。常见的明代的墩台,石堆都比较明显,石材以出露地表为主。

个别地方,还有一定立面残存。

这不应该是梯田挡墙,位于山头最高点,再往上没有泥土流失需要筑坝去挡了。

(距离起点3.47km 当前海拔428m)

个别地方,还有一定立面残存。

这不应该是梯田挡墙,位于山头最高点,再往上没有泥土流失需要筑坝去挡了。

(距离起点3.47km 当前海拔428m)

这是什么?是早期的一个台子吗?

如果是早期的一个台子,是什么朝代的?明代的吗?如果是明代的,为何会在此处出现一座烽火台?用于向贾儿峪城堡传递信号吗?还是与明代早期关口设在内口有关,与早期的贾儿岭口有关?——如果按老乡的说法,大管仲渠在现在的主体边墙外侧,也就应该在山脊的外侧,现在的慕田峪-箭扣一线的边墙,基本沿山脊主线修建。那么,贾儿岭口应该在山脊主线上。可是,后期修建连续边墙上的贾儿岭口,与早期没有连续边墙、以守口为主的早期防御策略下的贾儿岭口,会是同一个地方吗?会不会像驴鞍岭口、擦石口、磨石口、撞道口、陈家峪关一样,早期的关口并不在现存的边墙主线上,而在内口?

如果不是,又是哪个朝代的遗存?更早的朝代吗?比如北齐?——怀疑这一点,是因为这个台子比我所见的任何一座明代烽火台更显古老,更有沧桑感。

(距离起点3.47km 当前海拔431m)

这是什么?是早期的一个台子吗?

如果是早期的一个台子,是什么朝代的?明代的吗?如果是明代的,为何会在此处出现一座烽火台?用于向贾儿峪城堡传递信号吗?还是与明代早期关口设在内口有关,与早期的贾儿岭口有关?——如果按老乡的说法,大管仲渠在现在的主体边墙外侧,也就应该在山脊的外侧,现在的慕田峪-箭扣一线的边墙,基本沿山脊主线修建。那么,贾儿岭口应该在山脊主线上。可是,后期修建连续边墙上的贾儿岭口,与早期没有连续边墙、以守口为主的早期防御策略下的贾儿岭口,会是同一个地方吗?会不会像驴鞍岭口、擦石口、磨石口、撞道口、陈家峪关一样,早期的关口并不在现存的边墙主线上,而在内口?

如果不是,又是哪个朝代的遗存?更早的朝代吗?比如北齐?——怀疑这一点,是因为这个台子比我所见的任何一座明代烽火台更显古老,更有沧桑感。

(距离起点3.47km 当前海拔431m)

翻过这个小山头,沿山脊继续往慕田峪方向进发。

回望走过的山脊、古石台,以及北沟附近的地势, 我在梳理贾儿岭口的可能性。石台向下延伸的矮山脊,接西侧沟谷对面的另一道小山脊,构筑一个可以封堵北沟的地形。

(距离起点3.53km 当前海拔443m)

翻过这个小山头,沿山脊继续往慕田峪方向进发。

回望走过的山脊、古石台,以及北沟附近的地势, 我在梳理贾儿岭口的可能性。石台向下延伸的矮山脊,接西侧沟谷对面的另一道小山脊,构筑一个可以封堵北沟的地形。

(距离起点3.53km 当前海拔443m)

会不会,也像前述各口一样,存在着一个早期守内口的贾儿岭口?

会不会,也像前述各口一样,存在着一个早期守内口的贾儿岭口?

一道奇怪的山脊

沿山脊前行。

山脊上一路都有大量的石块。这一带的已经远离村庄,不再是果园,基本是荒山。开始还感觉像是坝阶子。

(距离起点3.62km 当前海拔470m)

一道奇怪的山脊

沿山脊前行。

山脊上一路都有大量的石块。这一带的已经远离村庄,不再是果园,基本是荒山。开始还感觉像是坝阶子。

(距离起点3.62km 当前海拔470m)

(距离起点3.62km 当前海拔476m)

(距离起点3.62km 当前海拔476m)

但渐渐地,感觉不像是阶坝子了。在这些石块出现之处,没有垒梯田的必要,没有筑阶坝子的需要。

(距离起点3.63km 当前海拔483m)

但渐渐地,感觉不像是阶坝子了。在这些石块出现之处,没有垒梯田的必要,没有筑阶坝子的需要。

(距离起点3.63km 当前海拔483m)

部分地段利用了山险,内外两侧皆很陡峭,很像是人工铲削过。山脊顶部基本在四五米宽,一直都比较均衡,像是刻意而为的一道山梁。

(距离起点3.71km 当前海拔488m)

部分地段利用了山险,内外两侧皆很陡峭,很像是人工铲削过。山脊顶部基本在四五米宽,一直都比较均衡,像是刻意而为的一道山梁。

(距离起点3.71km 当前海拔488m)

因为后来站在长城之上俯拍这条山脊的时候,可以看出这条山脊本应是很缓和、风化严重、大部分已经演化成土石山的小山岭,两侧不应有陡峭的山崖。但在山脊顶部往两侧下看,却均是陡坡。

就是说,这道山脊从顶部往下看所见的陡坡,应是刻意而为的,是人工加工过的。

因为后来站在长城之上俯拍这条山脊的时候,可以看出这条山脊本应是很缓和、风化严重、大部分已经演化成土石山的小山岭,两侧不应有陡峭的山崖。但在山脊顶部往两侧下看,却均是陡坡。

就是说,这道山脊从顶部往下看所见的陡坡,应是刻意而为的,是人工加工过的。

这一处的的石块,也有立面,怎么看都不需要筑阶坝子。

(距离起点3.93km 当前海拔494m)

这一处的的石块,也有立面,怎么看都不需要筑阶坝子。

(距离起点3.93km 当前海拔494m)

可疑的石材。

(距离起点3.99km 当前海拔504m)

可疑的石材。

(距离起点3.99km 当前海拔504m)

我想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怀疑,哪儿的山脊可能会是一道墙,是这些疑点无法合理解释。

(距离起点3.99km 当前海拔505m)

我想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怀疑,哪儿的山脊可能会是一道墙,是这些疑点无法合理解释。

(距离起点3.99km 当前海拔505m)

巨石内侧,是陡崖,这条山脊明显的特点是,内侧比外侧更陡。即使攻上这道梁,也难以下到防线之内。

(距离起点4.02km 当前海拔514m)

巨石内侧,是陡崖,这条山脊明显的特点是,内侧比外侧更陡。即使攻上这道梁,也难以下到防线之内。

(距离起点4.02km 当前海拔514m)

类似的可疑石堆还有很多。

(距离起点4.03km 当前海拔518m)

类似的可疑石堆还有很多。

(距离起点4.03km 当前海拔518m)

(距离起点4.10km 当前海拔543m)

(距离起点4.10km 当前海拔543m)

西北方向,即是箭扣、田仙峪一带的险峻山岭,峰林如刃,直插云霄。

西北方向,即是箭扣、田仙峪一带的险峻山岭,峰林如刃,直插云霄。

内侧陡崖壁立,正符合内险的特征。至于是否外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不过,在牛犄角边东侧有一块,确实以前曾经见过一条沟谷,外侧比较平缓。

内侧陡崖壁立,正符合内险的特征。至于是否外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不过,在牛犄角边东侧有一块,确实以前曾经见过一条沟谷,外侧比较平缓。

登上慕田峪长城。大管仲渠该在何处?其东侧,对应北沟的垭口,从地形判断,并不符合外平内险的特点。就是说,北沟对应的垭口,不应是贾儿岭口。

那儿,为何贾儿岭城堡,又设在北沟内?

登上慕田峪长城。大管仲渠该在何处?其东侧,对应北沟的垭口,从地形判断,并不符合外平内险的特点。就是说,北沟对应的垭口,不应是贾儿岭口。

那儿,为何贾儿岭城堡,又设在北沟内?

“忠于***”几个大字,大概与怀柔110号**平齐。

“忠于***”几个大字,大概与怀柔110号**平齐。

而我们最高只能到达景区西界,怀柔108**。再往西,景区封住了,并且由于小长假游人众多,看管较严,无法从景区出去,无法再前往寻找大管仲渠与贾儿岭口。

而我们最高只能到达景区西界,怀柔108**。再往西,景区封住了,并且由于小长假游人众多,看管较严,无法从景区出去,无法再前往寻找大管仲渠与贾儿岭口。


关于慕田峪重边

站在慕田峪长城之上,远眺北侧的摩天大岭以及摩天大岭东侧的亓莲关长城,偶遇提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长城为什么不沿那道山岭修建?

这引申出一个问题,慕田峪重边。详情参见上次的《看山看水||百思不得其解的莲花池村北长城,竟然是慕田峪重边》。


关于慕田峪重边

站在慕田峪长城之上,远眺北侧的摩天大岭以及摩天大岭东侧的亓莲关长城,偶遇提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长城为什么不沿那道山岭修建?

这引申出一个问题,慕田峪重边。详情参见上次的《看山看水||百思不得其解的莲花池村北长城,竟然是慕田峪重边》。

小结:

1、辛营城堡,作为渤海所的营城之一,现在痕迹已经很少了。

2、贾儿岭城堡,当地人也知之甚少。

3、贾儿岭口,尚待寻找到大管仲渠后进行判断。

4、从北沟至慕田峪之间,发现有一座早期石台,沿途的山脊,似为早期边墙防线。其年代不明,或许为明早期与修建连续边墙之前的贾儿岭口有关,或者年代更早,可能是明前长城遗迹。

5、田仙峪砦,一定不在现存的边墙主线上,一定在内口有沟、可以建水关的地方。

由于珍珠泉一带有沟,常年有流水,是重大可疑之处。这个等待以后再作探察。

6、慕田峪北侧的防线,与亓莲关边墙相连,应为慕田峪重边。详情参见《看山看水||百思不得其解的莲花池村北长城,竟然是慕田峪重边》

 

2021-04-03,10-11日补记

小结:

1、辛营城堡,作为渤海所的营城之一,现在痕迹已经很少了。

2、贾儿岭城堡,当地人也知之甚少。

3、贾儿岭口,尚待寻找到大管仲渠后进行判断。

4、从北沟至慕田峪之间,发现有一座早期石台,沿途的山脊,似为早期边墙防线。其年代不明,或许为明早期与修建连续边墙之前的贾儿岭口有关,或者年代更早,可能是明前长城遗迹。

5、田仙峪砦,一定不在现存的边墙主线上,一定在内口有沟、可以建水关的地方。

由于珍珠泉一带有沟,常年有流水,是重大可疑之处。这个等待以后再作探察。

6、慕田峪北侧的防线,与亓莲关边墙相连,应为慕田峪重边。详情参见《看山看水||百思不得其解的莲花池村北长城,竟然是慕田峪重边》

 

2021-04-03,10-11日补记

1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客舟听雨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客舟听雨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