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活动 > 【探险高级】厦门“五谷疯登”

分享到:

51

3

【探险高级】厦门“五谷疯登”

  • 山野 徒步 技术攀登
  • 出发地广东-深圳

  • 目的地厦门市
  • 费用AA
  • 日期2023-07-08~2023-07-09 共2天
  • 集合点深圳市深圳北站 07:30
  • 已确认参加 9人 ( 参加上限 25人 )
V12

z无名

0人已评价

发起活动74

2023-06-25 发布

已结束

活动介绍

活动简介        

      跳石】——

     不同于普通登山的户外运动。路线包涵了溯溪,攀爬石头,穿越竹林,穿越石洞等等特色,有爬山探险的味道,路程较短,但运动量极大,需要运用不少爬山技巧,沿途风景更是美不胜收!

     厦门的户外跳石爬谷,从10多年前的滚蛋谷萌芽,发展到现在的鹭岛群山21谷,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线路。路线:洞房谷→青蛇坑→跳跳谷→恶魔谷→天心谷→食人谷→第一堡→王谷→熨斗谷→滚蛋谷→神龙谷→迷糊谷→鹰翅谷→景幽谷→枫叶谷→风云谷→鱼旦谷。

     今天我们走经典的五谷路线。这条线路集难度、海景、一线天、爬树根、爬树藤、爬树、钻洞、攀岩、徒步、丛林穿越等诸多户外元素于一身。


活动强度


【部分路段需要绳索攀爬,要求有基本攀爬能力,有身体平衡性,不恐高】

全程8公里左右路线,累计爬升约500米。


【强度指数】★★★

【难度指数】★★

路线行程

周六早上,7:30深圳北站高铁出行。 约11:00左右到达厦门开始跳石,路线“五谷丰登”。 

晚上住宿附近酒店。 

周日早上7:00出发跳石,路线“滚蛋谷”。 

下午13:00左右结束,高铁回深圳。

**方式

     微信:   无名(zh007ang)




行程亮点

   【风景指数】★★★★★

【滚蛋谷】


滚蛋谷是厦门跳石运动的发源地,位于东坪山南麓,由于远古造山运动,山谷堆积了许许多多巨大的卵状砾岩(卵 岩),貌似巨大的蛋在谷底滚动,因此得名“滚蛋 谷”。 滚蛋谷是厦门户外爱好者们非常热衷的户外运动之 地,由于滚蛋谷内卵石巨大,人称“腿短不能爬” 户外爱好们如果想顺利征服一个接一个的岩石,通常 需要有经验的领队带队先上卵岩,然后用绳索协助其 也队友攀爬,大大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谷疯登】

在厦门户外圈,岛内“五谷疯登”应该是驴友必须要 走的一条线路了。所谓“五谷”,指的是厦门岛内东 坪山中的几个山谷的名字,分别为“洞房谷,恶魔 谷,跳跳谷,天心谷,蟒蛇壁”,这几个山谷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就是谷中横亘着数量众多的巨石,是岛 内相对有难度的一条户外线路。





费用说明

本活动为AA自助式户外约伴活动,费用AA,责任AA。

不同于常规旅游的活动路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风险性,报名者须有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技能(每个人都是领队)。请认真做好自己身体、心理、体能、装备、信息、食品、安全、环保等准备,才能进入郊野山区活动,且自己有难时,应以自救为第一要素,约伴人和队友不能保证能及时给予救援成功,活动参与者需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并同意遵循共同爱好、自由组合、自愿参加、自我管理、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的活动原则。

补充说明 

【一旦确认报名,即视为自愿接受本次户外活动的风险,并愿意独立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后果。参照《民法法典》第1176条款 

【安全制度】             
       

一、"二人同行"安全制度:             
                     

      在穿越或登山或其它户外活动进行其间,不一定要求整队统一前行,但要求至少二人一起结伴同行,不得个人单独行走!             

        前队探路、后队收尾、必须至少两个同行,不得单独个人开路或收尾,禁止二人超越声音清晰可通距离。             

        中队协作、指路、等候、接应 队员,必须至少两人同时一起接应等候。             

        

二、"包底应急物"安全制度:             

        1、巧克力、大白兔糖、饼干、咸菜 ——能量能品;             

        2、雨衣、防寒服——防雨保温装备;             

        3、头灯及备用电池;             

        4、至少500毫升应急饮用水——队员在下山前请至少保持500毫升的备用水;             

        5、个人应急药品。             

        

要求全体参加活动的领队及队员完全遵守上述关乎生命的安全制度。对于不遵守安全制度的个人,可能受到领队严重的斥责及批评。             

       

——《山野之约》    

         
        ♥ 带走垃圾,不随地乱扔 ;             

        ♥ 走小路,不踩踏农田 ;             

        ♥ 除非呼救,不大声喧哗 ;             

        ♥ 不吸烟,不篝火,不燃放鞭炮 ;             

        ♥ 使用背包,不用塑料袋 ;             

        ♥ 保护生态,不破坏花果树木 ;             

        ♥ "方便"远离水源60M,"方便"后用土掩埋 

        ♥ 在背包有空地时,捡拾别人丢弃的垃圾 ;             

        ♥ 向路人宣传  【山野之约】

        

【每个人都是领队】   

   每个登山队员都负有双重任务∶让队伍以安全的方式向目标迈进,以及凝聚团体向心力。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得负起领导的责任。   

    营造一种相互支持的氛围,这是领导的重要工作。队员必须知道他们的伙伴关心他们,而且愿意帮助他们。你应该积极参与,成为团队的一份子。   

   你也要为自己的知识、技巧和准备度负起责任。在投入前先对这次登山之旅探究一番,确定这次活动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用品和装备都要准备妥当;如果你对这次路线是否适合你或是该带什么装备存疑,事前就要问清楚。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你觉得事情应付不来,就要讲出来。艰难的路段最好请人协助;宁可放弃,也不要发生意外。要为队伍及其福祉著想,而你所能做的贡献就系于你为领导所做的准备——或许说是系于你最好的。 

【队员5个不要】   

          
        1、不要迟到和放飞机(学会尊重别人);             

        2、集体活动,不要以个人行为主,团队协作(拒绝独行者);             

        3、以参与为乐趣,不要求一定走完全程,量力而行,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美德;             

        4、不要没有做足心里和装备上的准备就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存在风险,我们要防范和避免风险的发生;             

        5、注意环保,请不要把不可降解的垃圾留在山野;         

个人装备        

1. 登山鞋或军胶(必备)、双肩背包(必备)、登山杖、雨具(必备)、头灯/电筒(必备)、手套、垃圾袋、防晒帽、防晒油、手机(带好充电宝)。

2. 药品(蛇药、十滴水、藿香正气口服液、云南白药、创可贴等)及自己需要的特殊物品。

3. 午餐(自带)、2升以上饮用水 1升的运动饮料,可带少量榨菜、瓜果、奶糖、牛肉干等零食。

户外装备        

公共装备        

对讲机,GPS,静力绳,公共药包等

活动守则        

1、报名前了解本次活动强度、危险程度,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与。

2、确保自己身体健康,状态良好,也没有罹患不适合剧烈户外运动的疾病。

3、出发前一天晚上休息充分,没有大量饮酒,也没有其他可能影响良好体能、判断能力的行为。

4、出发前请确认已购买保险,将活动信息和领队联系方式留给紧急联系人。

5、携带合适的装备和足够的水粮,自力更生。

6、自备垃圾袋将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全部带下山。

7、在整个户外活动过程中接受领队的协调配合,不脱离队伍独自行动、不从事其他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的举动。

8、一旦自己发生身体不适和其他危险,能够在第一时间通知领队和协作,以获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并配合他们采取必要的避险、治疗措施。

风险提示        

户外风险与防范规范        

免责声明        

一、 本人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自愿参加此次约伴活动,自由结合,组队前往,该团队和约伴平台并无组织、委派等其他任何法律关系;团队中各成员均处于平等地位,所作分工仅仅为了发挥各自优势,并无上下级或者指挥与被指挥关系。

二、 本人已经充分了解活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迷路、跌坠、山洪、泥石流、落石、雷电、涉水、中暑失温及冻伤、中毒、疾病、动物袭击、山火、捕兽器具伤害、天气异常、第三人带来的伤害、交通意外…外力所致和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其他风险等等。出发前,本人已经了解、掌握了面临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应该采取的减轻和避免伤害的措施。

三、 活动过程中遇到危险,相信团队中其他所有成员均会尽力救助,但即使如此仍不能完全避免伤害的产生时,声明人不向其他成员主张任何赔偿责任,除非该伤害是由于其他成员的故意所导致。

四、本人已经仔细阅读、完全理解和认同本声明。

轨迹列表

没有上传轨迹数据!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