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活动 > 9月30~10月3日黄山,三清山穿越赏景

分享到:

22

26

9月30~10月3日黄山,三清山穿越赏景

  • 徒步 旅行 山野
  • 出发地广东-东莞

  • 目的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售票处
  • 费用AA
  • 日期2023-09-30~2023-10-03 共4天
  • 截止时间2023-09-29 20:59:59
  • 集合点
    • 集合点1:东莞市塘厦镇光辉装饰城公交站 04:30
    • 集合点2:东莞市凤岗镇沃尔玛广场公交站 05:20
    • 集合点3:东莞市清溪镇三中台联厂对面红绿灯 05:40
    • 集合点4:东莞市清溪镇政府政府办公楼门口 06:00
  • 已确认参加 53人 ( 参加上限 55人 )
V26

奔梦

  • 5.0分

0人已评价

发起活动337

2023-08-18 发布

已结束

活动介绍

【风景介绍】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道教名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1],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古称黟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饱经风霜,仍有千百种姿态屹立于云海之上,承载着属于黄山的传奇故事。

活动强度

【强度指数】★★★☆☆ 【难度指数】★★★☆☆;

黄山:土路山路约16公里;

三清山:土路山路约15~22公里;


路线行程

头尾是4天,路上是30号和3号各一天。

第一天:9月30日早上5:00出发,晚上住黄山附近的民宿,聚餐。

第二天:爬黄山,晚上住三清山附近的民宿;

第三天:爬三清山,下山后聚餐,返莞。

第四天,3号中午到家,回家后各报平安!

行程亮点

【风景指数】★★★⭐

联系方式

领队:奔梦(13662936266)

费用说明

本活动属于AA,多退少补,计划包车。(已经成行),人均900元之内。

补充说明

报名截止时间:9月29日中午13:00

个人装备

1. 登山鞋或军胶(必备)、双肩背包(必备)、登山杖、雨具(必备)、头灯/电筒(必备)、手套、垃圾袋、防晒帽、防晒油、手机(带好充电宝)。

2. 药品(蛇药、十滴水、藿香正气口服液、云南白药、创可贴等)及自己需要的特殊物品。

3. 午餐(自带)、2升以上饮用水 1升的运动饮料,可带少量榨菜、瓜果、奶糖、牛肉干等零食。

户外装备

公共装备

队旗、对讲机,GPS,静力绳,公共药包等

活动守则

1、报名前了解本次活动强度、危险程度,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与。

2、确保自己身体健康,状态良好,也没有罹患不适合剧烈户外运动的疾病。

3、出发前一天晚上休息充分,没有大量饮酒,也没有其他可能影响良好体能、判断能力的行为。

4、出发前请确认已购买保险,将活动信息和领队联系方式留给紧急联系人。

5、携带合适的装备和足够的水粮,自力更生。

6、自备垃圾袋将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全部带下山。

7、在整个户外活动过程中接受领队的协调配合,不脱离队伍独自行动、不从事其他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的举动。

8、一旦自己发生身体不适和其他危险,能够在第一时间通知领队和协作,以获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并配合他们采取必要的避险、治疗措施。

风险提示

户外风险与防范规范

免责声明

一、 本人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自愿参加此次约伴活动,自由结合,组队前往,该团队和约伴平台并无组织、委派等其他任何法律关系;团队中各成员均处于平等地位,所作分工仅仅为了发挥各自优势,并无上下级或者指挥与被指挥关系。

二、 本人已经充分了解活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迷路、跌坠、山洪、泥石流、落石、雷电、涉水、中暑失温及冻伤、中毒、疾病、动物袭击、山火、捕兽器具伤害、天气异常、第三人带来的伤害、交通意外…外力所致和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其他风险等等。出发前,本人已经了解、掌握了面临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应该采取的减轻和避免伤害的措施。

三、 活动过程中遇到危险,相信团队中其他所有成员均会尽力救助,但即使如此仍不能完全避免伤害的产生时,声明人不向其他成员主张任何赔偿责任,除非该伤害是由于其他成员的故意所导致。

四、本人已经仔细阅读、完全理解和认同本声明。

轨迹列表

没有上传轨迹数据!

相关作业贴 ( 1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二维码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