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一波三折哈天下撤记

一波三折哈天下撤记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一波三折哈天下撤记 2024-03-08 08:54:49

一、关于路线

云南哈天线,即是从哈巴雪山穿越到天宝雪山的徒步路线,全程80多公里,沿路雪山、山脊、森林、河流、草甸以及众多海子。海拔基本在4000米到4500米之间,要翻越多个垭口。秋季是观赏该路线景色的最佳时期,可看英子的那篇游记,天气相对稳定,秋天的清晰视野和缤纷色彩使得徒步体验最为丰富,同时,秋季也是拍摄美景的好时机。夏天雨季,网上lishaocchun有一系列视频,天空都是阴层层,景色大打折扣,天气变化无常,容易遇到连绵阴雨,这不仅会影响景色的观赏,而且会增加徒步的难度和危险性,泥泞的路面和潮湿的环境可能导致行进缓慢和不适,当然这也看运气,碰上好天气才有好景。冬季徒步则主要是观赏雪景,但同时也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大量积雪会增加行进的难度,甚至可能因为积雪过厚而迫使撤退,同时冬季的低温和大风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次我们遇到的雪更厚,也是下撤的主要原因,冬天穿越需得慎重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正穿难度大于反穿,从爬升就可以看得出来。


可能路线海拔都在4000米到4500米之间,那天我们进山的人基本没什么高反症状,冬天高原线能这样,实属不易,当然也可能得益于良好的个人准备和体能。路线南北走向,东西两侧的山沟都可作为潜在的下撤路线,即使没有相应的轨迹,但只要会看地图,辨别地形,也容易找到好的下撤路线。这也是我冬天选这条路线的一个原因,下撤容易,这次成功下撤也正是在没有轨迹指引下,仅靠队友探路辨认路迹结合地图来下撤。看地形,需穿越多个山脊,翻越多个垭口,这条路线上的风势也很大,在攀越阿布吉措垭口时,我120多斤加上40斤背包,但猛烈的瞬时强风仍然让我难以站稳,不得不停下来,借助登山杖来稳定身体,说是7级风并不为过。

关于路线攻略,由于本人没有走完全程,所以做的攻略准备只是在理论层面,仅供参考,攻略在活动贴~~
夏、秋季节的哈天线推荐作为初级高原徒步路线,可选为初次体验高原线,累积经验,至于春、冬季节,就要谨慎了。海拔不算高,对高反会好,并且可以在丽江或香格里拉先适应一下,特别香格里拉,海拔已经在3300米了。路线本身强度不大,天气适宜,则难度一般,路况较好,牧场牧道也多,沿路都可找到牧屋。路线偏长,夏、秋季节虽然可以走6天,但考虑到各大假期时间,未必够时间走全程,可以走其中一部分,比如反穿可以在白水台下,或者哈巴村下,也能领略哈天线的精华段。再然后是这条线交通较好,起终点近丽江、香格里拉,我们香格里拉包车到反穿起点洗脸盆垭口,差不多一小时车程,300元/车,人均50元,终点的白水台,海巴洛,哈巴村都是旅游点,打车,顺风车都可能有人接单,包车更简单了。


二、关于高原徒步食物准备的方案

这次比较想写一下高原徒步中的食物方案,供大家参考,这些方案来自和其他山友的交流,或是看到的,我试过的,设想的。

准备食物首要原则是,自己能否吃得下,不反胃,适合自己口味、饮食习惯。因为在高海拔,高原反应下,头疼,恶心,食欲下降,甚至呕吐,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高反只会越来越严重,体能下降,进而走不动,下撤,严重的更会危机生命安全。所以准备的食物,一定是要在低海拔徒步中,自己测试过的,自己能接受的。

再然后是轻量化,食物的轻量化即是脱水处理,水分含量越低,食物越轻,营养成分的重量是恒定的,而水分则可以在途中补充。基础装备重量是固定的,必须全程背负,剩下就只能在水和食物上落手减轻背包重量了。建议对食物进行脱水处理,这样即便是食物重量相同,低水分含量也意味着你携带的营养更加集中。

其它的注意点,易于消化的食物,因为高原上身体可能不易消化过于油腻或复杂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均衡配给,建议大家可以看下张诺亚的一些视频,觉得说得有道理,行进中吃碳水化合物这些易于吸收的食物,晚上多吃蛋白质、脂肪这种消化慢一点的大分子食物,避免晚上饿醒,并利于补充这些物质。还要烹饪简便,毕竟有时到营地都累成shi了,太复杂的烹饪只会让你不想动。。。还有分餐打包,防水包装,垃圾处理等,特别说一下垃圾处理,一些食物的外包装可以先撕掉,预处理食材,还减轻了重量。

海拔的上升会导致水的沸点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随之下降。在较低的大气压力下,水分子需要更少的能量(即温度)就能从液态逃逸成为气态。因此,水在较高海拔的沸点会比海平面的沸点低。简单来说,水的沸点是指水开始沸腾并转化为蒸汽的温度。在海平面上,标准大气压下的水沸点为100摄氏度。但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力下降,水分子更容易进入气态,因此水的沸点随之降低。所以在较高海拔地区,食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煮熟,或者煮不熟,也没法实现高温杀菌。在高海拔徒步中携带高压锅成为了一种常见做法,它能帮助缩短烹饪时间并节省燃料。不过,考虑到高压锅本身的重量通常超过900克,这更适合团队共同使用,而非个人携带。尽管淘宝上有售轻量化的个人高压锅,但要烹饪好一顿饭,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操作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有些难度。

--数据来自网络

团队伙食通常会选择携带高压锅烹饪腊肠饭或腊肉饭,这些食物烹饪简便且营养丰富。如果想要追求更多样的口味,可以额外准备一些轻便的汤品,如用紫菜和虾米等干货制成的汤,或者是方便快捷的苏伯汤。对于追求更加豪华餐食的,可以考虑带上新鲜的蔬菜、牦牛肉和猪肉丸等食材,在高海拔地区,即便是夏天,低温也有助于这些食材的保存。最为奢侈的选择可能是现场炒菜,只要负重能力允许,高海拔的餐食也可以和低海拔一样丰盛。由于在集体伙食没有什么经验,就不怎么写了,哈天这次还是一个失败经验,以后我应该是不会再弄集体伙食了。

👆绿豆汤

这里主要讨论单兵伙食的选择,一般早餐和晚餐选择开炉,吃上热食,午餐则干粮,我这里写的也是早餐和晚餐的选择。

一、方便面+奶粉+坚果类,这个方案最简单易得,方便快捷,甚至方便面可以直接啃,也有多种口味选择,厨具只要炉头+一个煮水锅兼面碗就可以,奶粉补充蛋白质,避免减肌。但是方便面体积偏大,我觉得不顶肚子,容易饿。传说石头走大横断,背了200包方便面。。。

二、麦片+坚果,一般适合做早餐,只要煮热水冲泡就行。

三、冲泡米+虾米干或冻干脱水蔬菜等,只要煮热水冲泡10来分钟即可吃上米饭,但一定要先试吃,测试能否接受这种重制米,有些人接受不了那种塑料口感,有些山友介绍一些品牌的口感会好点,可以买多几家来测试。而且这种米价格不贵,一般几块钱一包(100g左右),如果能接受,应该是高原徒步中比较理想的主食。

四、山之厨,口味多,轻便,只要煮热水泡10来分钟即可,比冲泡米更简单,一般喜欢轻量化的首选,但一样要先试吃测试能否接受,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贵~~

五、易煮熟的面条、粉丝,要买那种比较细的面,更容易煮熟,厨具也只要炉头、面锅就可以。目前知道的信息,海拔5000多是可以的,但是上到6000多就不确定了,希望试过的山友补充信息,不过目前大部分高原线的营地海拔在6000米以下,问题应该不大。这个选择相比前面的食物,消耗的燃料更多,毕竟水煮开了还要继续煮一段时间面条才熟,而且随着海拔升高,需要煮更长时间,燃料消耗更多。冬天推荐煮汤面,吃口热的,其它季节,也可选择拌面,带上各种牛肉酱、辣椒酱、花生酱等,口味也可以多种选择,就是酱料的含水量比较多,重。酱料倒到塑料瓶,不用原装玻璃瓶,甚至,还可以把酱汁烘干,山上用水还原~~

六、单人轻量高压锅煮腊肠饭、腊饭等,这高压锅重量也有近300g,再加上饭碗等食具,厨具装备还是会重一点。同时对个人高压锅煮饭技术有要求,要事先多次使用,熟练掌握,把握水:米的比例,很容易会煮焦,如果配SOD 310炉头,难控火更加容易煮焦,煮不好甚至还会夹生,不过现在想想拿来煮粥貌似可以简单点。这个方案适合对食物有追求,喜欢折腾研究的人,我在家里煮得好好的,上到高海拔使用又会有不同。。。

七、带面粉制作各种食物,这适合队伍里有大厨的人,只是在群里听说过有这样操作的。

八、酥肉、卤肉及其它你的厨艺能弄出来的减少了水分的食物,保存需注意,夏天最好真空包装。酥肉看过队友带过,自己制作,可以煮酥肉汤,也可以直接吃,经过外理,水分含量也降低了。卤肉的水分含量也低,并且西部很多菜市场都有卖。

九、烘干脱水食物,简单来说就是在家里煮好食材,然后用烘干机烘干脱水,脱水后的食物轻,易于保存,干燥存放大半个月是可以的,在高原用热水还原后口感也还好,缺点是你要买烘干机,也有用空气炸锅、烤箱来制作的,烘干机最好买8层以上的,一次可以烘干更多食材,事前准备繁琐,要花时间制作,要懂一定的烹饪知识,但是会弄的话,可以在高原享受不错的美食,并且背得轻,还节省燃料,只要炉头+煮水锅。米饭煮好后,先放冰箱冻一天(先冻着是为了烘干后不那么结块),再捏开放入烘干机脱水,烘干后的米饭重量和米一样重,用热水泡着就可以还原,当然不可能还原成饭那样,但是米的口感至少保留8成,更多的时候是和其它烘干菜、肉煮成大杂烩,也可加入调味料。蔬菜也可以烘干,但要注意温度、时间,别烘焦了。红萝卜、青瓜、土豆、洋葱、秋葵等蔬果类比较好烘,并且还原后适合加入米粥里,我一般先蒸熟,再烘干。土豆要切薄片,不然烘干后很难还原,洋葱、青瓜这种含水量很多的蔬果,烘干后超轻,一条半斤重的青瓜烘干后只有十几克,加热水后能比较快还原,还原后竟然还有一定的口感。带叶子类蔬菜不怎么适合烘干,厚度不均匀,比较难把握烘干时间。当然,淘宝上也有那种冻干脱水蔬菜,但是价格比较贵,量也少,本来这次买了几包去测试的,但放在先下撤的队友那,没有测试到。还可以做肉干,自己把握水分含量程度,适合自己的口味,我一般选鸡胸肉来腌制后烘干,不至于太干。另外水果干只要有时间,都可以随便烘干,带去吃,香蕉烘干后,觉得比那种冻干零食更香。
十、有其它方案的山友欢迎评论区讨论~

之前每天的食物我按500g~550g来准备,走了一次后,发现带多了,后来按450g。这个量需要自已实践后确定,那次也可能是因为准备的是烘干食物,午餐也多是能量棒这种高能量、低含水量的干粮,实际营养物质是多的。不过高原徒步,一般也倾向带多点食物,以应对意外发生,但也不是无限制的带,所以需设一个范围,按每天的食物量×(天数+1),在这个范围上不要超太多。除了主食,一般还会带上自己喜欢的零食,这部分重量我不算在每天的食物重量,只是在自己的负重能力内带,一般也不会带多少,看个人喜不喜欢吃零食,还有在高反之下,食欲减少,其实吃零食的欲望也会降低。
葡萄糖粉和维C是必带的,喝上一口热葡萄糖水可以缓解一下高反,此外咖啡,奶茶粉,豆浆粉,豆腐花粉都是提高徒步体验的饮品,可少量带上。


三、徒步前那些事

由于冬季少人考虑走高原线,这次提前一个半月就发活动贴,做攻略更是前大半个月就断断续续地做了。然后莫名其妙的很快就满人了,还都是熟人,都一起走过线。

放一个本帖子队员的合照,一共6人,还有一个是前面的摄影师。从左到右 98、披萨、阿录(本人)、华华、暮色,拍照的Nero英文名(黑衣黑裤黑包),大家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很有过年气氛,四个利是封和一个金元宝😁

👆📸 for Nero

👆6号晚到了香格里拉青旅集合才发现他们4人都穿了红色冲锋衣,活像4个利是封

春节较多时间空余,最后确定7号进山,这次是高铁出行,4号一大早出发,转车,5号早上到香格里拉。现在昆明开通了到香格里拉的高铁,去更方便了。去到青旅老板不在,就放包在那,先去逛一下,采购公共物资。而98、英文名、华华则先去了大理,走苍山九峰,但是海拔3700米的地方,就雪很厚了,英文名在此路线又双下撤🙂还是到不了顶,继续下次吧。

👆📸 for Nero 苍山大雪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记住这句话

👆📸 for Nero 好可爱

6号早上起床,看向窗户外,竟然下起雪来了,不管对明天的徒步是不是有影响,2023年底看到雪总是兴奋的,毕竟啊,对南方来的孩子,这可是稀罕啊。出去吃饭,发现今天的雪不算大,大街上行人走的地方都没雪,掉到地上就化了,但是青旅的小院子里,挺好看的。青旅叫在云端,便宜划算,但是按青旅的模式,不提供个人洗漱用品,比较适合山友去住,老板也好人。冬天是旅游淡季,除了在独克宗古城看到多一点游人,出了到市区那边,街道很少人,也很少车。

👆青旅院子

去到菜市场吃早餐,当地的一种炒糕,还有炸土豆,主打一个接地气。这里的人逛街买菜买年货,都喜欢背着一个篮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延续牧民在山上的习惯,男的背,女的也背,觉得这样挺环保的,不用塑料袋,又循环利用。而且,还看到竟然可以背小孩😦接着采购物资,我们找到一个向阳路农贸市场采购,牦牛肉,卤肉,腊肉,菜都有。

👆市场小吃早餐

👆炸土豆

👆咸猪肉

👆箩背小孩

位于海拔3300米龟山公园内大佛寺旁的转经筒,被称为吉祥胜利幢,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之一。其高度达到21米,重量达60吨。筒身由纯铜制成,是工匠们的杰作。

筒身上部用浮雕精细地刻画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菩萨,代表着智慧、慈悲、救苦救难和伟大的愿力。下部则刻有佛教中的八宝(又称八吉祥、八瑞相),包括宝瓶、宝伞、双鱼、莲花、**、法螺、吉祥结和胜利幢,各自象征着不同的吉祥意义。

转经筒内部珍藏着124万条经咒、无字真言以及多种佛宝,这些被认为是弘扬佛法、散播祈福的重要载体,通过转动经筒,相信可以将佛法普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据信,每转动一圈,就相当于默念佛号124万声,转满三圈,则能消除灾难,带来祈福和幸福安康。

下午在青旅看到暮色先去了龟山公园大转经筒打卡,不禁也想动一下去打卡,离住处也不远。爬龟山公园都有点喘阿,毕竟这里也是3300米的海拔了,一些适应性不好的人,在这也会高反了。转3圈转经筒打卡,很多游人在这打卡拍照,并且可以俯瞰下面的独克宗古城建筑。知道我上来了,已经下去的暮色又爬上来,于是,和他一起又转了3圈转经筒。我们下去后,披萨和八夜也上去,然后,我们俩又上去,转了一圈大佛寺,这就是暮色的三进三出大佛寺。

👆转经筒平台俯瞰独克宗古城

披萨想去蹲日落,看了一下地图,有机会能看到的就是独克宗古城西面的百鸡寺,在一个海拔3400米的山包上,看着地图找路,走错了几次😅嗯,那是修路封路的锅。爬上百鸡寺的山脊,视野更开阔,全瞰香格拉里市,要是下雪,爬上这里欣赏雪景应该更不错。百鸡寺周围长满树林,挡住视野,看不了日落,不过今天的阴云也厚,肯定蹲不了日落。

👆去百鸡寺经过的一座道观?貌似荒废了

👆壁画看得像是道教的

👆白鸡

👆遇上兔子

👆披萨

👆香格里拉,下雪应该上来这座山看

👆看到以前的土墙,打卡打卡

晚上聚餐,这里要说一下7号进山走哈天线的队伍,一队是我们这广州队6人,二队是深圳队4人,参考我的攻略,有一人认识,三队单兵凑合队3人,有阅路山群友八夜,猎鹰群友老邓。本来打算是我们6人聚餐的,然后来了另一个云南阅路山群友望山面基,一起吃饭,哈哈,平时不怎么在群说话,想不到和群友面基了几次,望山,八夜,我,披萨。那就一起聚餐吧,人多热闹,去了望山推荐的**牦牛,牦牛火锅,量大管够,实现牦牛肉自由。竟然八夜来了,那单兵凑合队也一起聚餐,最后,从大理过来的98他们在青旅又捡了一个人来聚餐,于是,就出现了11人的热闹聚餐情景了。

单兵凑合队里八夜之前从江西赣州过来广州参加我组织的从化鸡枕山清野就认识了,一个曾经徒步过318的大摔锅😁未婚单身可撩,想要徒步搭子&背夫的菇凉注意啦,无走宝啦,图片在下面😁老邓则是前天在猎鹰群里加上我微信,聚餐时才知道叫老邓,猛然惊觉,大神啊,这不是前不久才和满哥他们48小时走完大东山三姐妹的变变变态吗,都是属于只能在朋友圈仰望的大佬啊。

之前约了哈啰顺风车,然而给放飞机了,还好老邓找了司机,联系一下,价格也可以,每人50块,6个人七座车,6个大包也放得下,甚至单兵凑合队3人也一辆车,一样的价格。司机人不错,去洗脸盆垭口40多公里,即使打车也要150块左右,但是冬天大早上未必能打到车,出租车也难找。

👆这看得,我都想参与进去了,比丽江的有氛围点

👆聚餐

👆处理食材

👆大片来自这里

四、徒步DAY1 开局即下撤?营地烤火聊天不香吗

早上七点坐车出发徒步起点,车程差不多1个小时,到达洗脸盆垭口,下起雪了,出发时香格里拉没下雪,嗯,有种不好的预感。。。深圳队早我们一点到。稍作调整,背包上山。一开始是平缓机耕路,很好走,这里也是阿布吉措新线的起点,从小中甸镇上被封了,车不给开上去,所以现在商业队或向导都是带这边去阿布吉措,再原路返回,路程长。

天空阴沉沉的,刮起了白毛风,虽然想到可能雪厚,但既然是冬天徒步,自然也对这有了心理准备。心里是矛盾的,既想下雪,看一下苍茫雪景,银装素裹,踏一下松软的雪地,又怕雪太厚,风太大,行进受阻。不过,既然踏上了徒步征程,总是兴奋的。单兵凑合3人组,走得快,先在前面开路哈哈,我们后面的,不能浪费这雪景,该拍照的拍照,造型摆起来。

👆📸 for Nero 开始徒步不久

👆📸 for Nero

👆Nero,一个不追求拍日出日落,云海,日照金山的摄影师,拍的人像和周围景色相得益彰,我表示这样的摄影师给我再来一打

👆八夜

阿布吉措之前,一连经过几个牧场,其中穿梭在树林之中,冬天的树木脱落了叶子,漆黑的树身,和白雪相映,现在向着,要是在那飞一个无人机,拍下白雪黑树,应该也是不错的景色。不过,看树,最美还是秋天,一片金黄,这段路是一个精华路段。一开始大家也在适应这冬天徒步,好在大家高反良好,没啥问题。一路遇上轻装走阿布吉措往返线的游人,TA们都是请了向导带路,目的是为了看阿布吉措海子。

11点半到腊卡牧场,这里的牧屋开了,之前经过的几个牧屋都是门锁着,轻装队已经在烤火,那就在这休息吃午餐吧。单兵凑合队走前面了,后来知道就在上一个坡的牧屋等我们。腊卡牧场是个挺好的营地,有流动水源,有三四间牧屋,不过就是里起点近,一般只能作为中途休息点。

👆📸 for Nero 雪花纷飞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这颜色,必须超级显眼包

👆📸 for Nero

👆📸 for Nero 群友合照

👆📸 for Nero sao起来

👆📸 for Nero 98想驰骋牧场

👆前面等后队啊

👆刮白毛风

👆摄影师姿势销魂,核心强

👆敬业

👆单兵凑合三人组,八夜,老邓,小骚

走到错喀岔路,这里上阿布吉措有两条路,继续往前走向西面,是先上山脊,再下谷线,后再干上阿布吉措垭口。另一条是左转向南走,一起爬升上阿布吉措垭口,做攻略时,我选了左转向南,为了少点爬升。然而,这条路只适合夏秋这两个没雪的季节,这面是阴坡,雪特别厚,所以我们在错喀营地前几百米下撤了。98、英文名、华华在前面趟雪开路,我、暮色、披萨走后面,披萨走得慢,暮色就走前赶前队,我在后面收尾。一路雪越来越深,不过跟着前队倒也还好,然而等到我们追上前队的时候,就是坏消息了,前面要上一个坡,雪已经到腰深,第一次走这种雪线,我也没啥经验,前队开路趟雪体力消耗很大。于是,我作出了下撤的决定。这几天得出一个经验是,到腰深的雪,还要上坡,就走不通的啦,体力消耗大,走得慢。

下撤时遇到深圳队,跟着我们的脚印上来了。下撤到错喀岔路,那里有一间牧屋,但是锁上打不开,虽然有大空地,但是这里风实在太大了,扎营不好扎,我们又决定撤回腊卡营地,有牧屋。见到了单兵凑合队了,他们走西线上,然而那边风很大,也下撤回来。这又是一个坏消息,两条路都有难点。那天,甚至第二天,走一天往返的轻装队都没有能上去垭口的。

回到腊卡营地,大家住一个没有人的帐篷营地,烤火,煮饭,聊天。临近过年,气氛要有的,这也是回到这里的一个优势,有一个大的避风空间,大家能坐一起聊天,才有气氛。至于明天的安排,最后定下是先走到错喀岔路,尝试走西线看能不能上垭口,大家再决定要不要下撤。

👆📸 for Nero 第一晚的汽车帐篷营地

👆📸 for Nero 华华

👆📸 for Nero 难得拍的风景照,雪山八金刚??

👆趟雪开路

👆营地帐篷内

五、徒步DAY2 头铁狂风中萧瑟,峡谷木屋暖烘烘

由于预期今天下撤,所以第二天起床随缘,大家磨磨蹭蹭的收拾,吃早餐,10点多才出发。今天的难点是怎么翻过阿布吉措垭口,南线雪厚是肯定过不了的,只能尝试西线。到了错喀岔路,停下等轻装队的,有一些向导下撤下来,问下前面的情况。头铁的英文名、98、华华最先按耐不住,先去试试能不能走,我们在下面等,等了一个小时,还没有下来。其实我是想下撤的。。。上午起步就感觉状态不行,肚子有点不舒服,可能早餐吃少了,也可能前一晚睡不好,休息缓一下好了点。之后对讲机得知前面一段山脊还好走。这里出现了分队,我、暮色以及单兵的老邓一起翻阿布吉措垭口,八夜和披萨下撤,之后也去走了其它线。

走上山脊段,风更大了,强力阵风下,我一百二十多斤加40斤的包都站不稳,要停下用登山杖撑着才不倒,不过好处是没有雪。下到河谷风小点,但是一些地方雪有膝盖深,给轻装队踩过,倒是好走。过程中知道前队翻过垭口了,好吧,看来是不能这么早下撤了,干吧。到了最后干垭口的那段坡,考验才来,风特别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冷,身体还好,有保暖,主要是手脚这两个保暖薄弱处冷,我都觉得我的脚趾头会不会被冻伤,已经僵得没知觉了。

艰难翻上阿布吉措垭口,遇上了深圳队的陈攀,深圳队其余3人下撤。然而,翻过垭口,从对面天宝垭口吹来的凛冽寒风,更大,直面狂风,之前干垭口的风是从后面,侧面吹来还好点,只要站稳就行。这直面吹来的风,一下子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刮得眼睛疼。

下垭口用对讲机联系前队,一直没收到回音,由于之前和他们说过阿布吉措海子可以下撤尼个咋再绕过天宝垭口的路线,以为他们先下去尼个咋了。下到阿布吉措海子风还是很大,海子边都不过去看了,直接下去,下去尼个咋的峡谷,竟然一路都有手机5G信号,联系到华华了,才得知他们在阿布吉措海子前一点扎营。只能兵分两路了,不可能再干上去了,而且天也黑了。他们在阿布吉措营地吹风,我们下去找到我至今住过的最好的牧屋~风太大,而且华华、98也没有炉头那些,只能啃干粮。所以啊,以后除非休闲高原线,不然绝不搞集体伙食,意外因素太多了,出现分队的情况,走不下去下撤的,又要调整,特别冬天这种极端天气,更不能搞。现实又给我上了一课,不过,经历不就这样来的吗,不遇到又怎么有经验。

暮色不亏是下坡一条龙,找路经验也丰富,在前面找到一间豪华牧屋,我、暮色、老邓、陈攀组成一小分队。到牧屋完全天黑了,卸下包赶紧去打水回来煮饭。附近还有不少牧屋,一条大的河流们,这个地方开车可以到达的,看到很多车辙。

👆📸 for Nero 前往阿布吉措

👆📸 for Nero 这张氛围感爆满,山水墨画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在看什么?

👆📸 for Nero

👆📸 for Nero 阿布吉措营地

👆📸 for Nero

👆📸 for Nero 记住这句话

👆📸 for Nero 果然是98少年

👆上坡

👆黑与白

👆老邓,你干嘛了!!!

👆前面雪多,先切上爬坡

👆上了垭口,老邓说要打下卡

👆风太大,赶紧下垭口了

👆结冰的阿布吉措海子

👆险峻的峭壁岩石

👆从海子下去,看到这个背景,老邓又要打卡

👆我也来一张

👆落日余晖洒在雪上,金黄与白雪,黑森林拖着长长的影子,太漂亮了

👆尼个咋的豪华牧屋,有5G信号,有床,有烤火

👆😴

👆床!

👆尼个咋牧屋

六、徒步DAY3 峡谷雪地好风光,前后汇合仙女湖

前一晚睡得不好,此处手动@老邓😶住牧屋的好处就是不用收帐篷,起来就煮早餐,羊杂面,终于消耗了这一斤的羊杂,减轻负重啊。今天我们这队的行程虽然绕过了天宝垭口,但强度就提高了,因为昨天继续下坡,也就是昨天下坡多少,今天就要爬多少回来,比前队多爬升了六七百米,再切回原轨迹和前队汇合。此处内心活动是真想直接下去小中甸镇好了,有高铁站回丽江或者香格里拉~~

开始沿着平缓峡谷走四五公里,这段平时应该是机耕路,但是雪大盖过了路迹,走错了三四次,需要强切回轨迹,经常是走着走着,前面还是明显路迹,后面就看着明显不像路,只能向着轨迹方向强行爬上去。不过这段路在雪景加持下,还是挺好看的,两边是尖锐刺向天际的山尖,那是远古时期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利剑,下面风化的碎石,见证了世间岁月的变迁,再坚硬的岩石,在百亿年漫长的寒风中,也会一点点的脱落,或许以后,会成为海边的一颗沙子。

平路上铺满白雪,也不深,最多过脚,走起来还是挺有感觉的。刚开始太阳出来,照在松树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正好没有风,就想飞一下无人机,然而第一次在冬天飞,没有经验,温度低,电池显示电压低,刚飞起来就掉下来了。应该在前一晚把电池放睡袋里捂热,后来第四天就顺利放起来了。

👆阳光正好,还有绿树,白雪,树影

👆牦牛来了

👆没有日照金山

👆天气不错

👆向着太阳走

👆冰雪世界

👆又是特殊的美景

👆陈攀

👆路过一个豪华牧屋,空间更大

👆阳光好,必须打卡

👆峡谷两侧高山树海雪原

👆平路棉絮

👆暮色要拦路抢劫

👆这么好的地方怎能不装一下呢

👆走一下

👆小动物的脚印

👆牦牛拦路?

👆原来是牦牛给我们开路

👆哈哈哈

好走的路终究是走完了,后面要干坡了,前面还好,应该还是类似机耕路的,后面进到森林,雪又厚了,渐渐的状态又不行了,不时停下来吃点干粮,老邓和暮色在前面找路开路,有强力队友就是好,跟着路迹走就行。这里虽然有轨迹,但是只是参考作用,看方向对不对,实际的路,还是要看现场情况,那里好走走那里,那里雪浅走那里,爬得好辛苦。

终于出了森林,到了碎石坡,能看到蘑菇垭口了,但爬上垭口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时联系上华华TA们了,还在后面的流石坡,离我们有2公里吧,约定在仙女湖汇合。碎石坡其实还好走,都有一条条踩出来的路痕,只要不怕就行。阴坡上不时有雪厚的路段要绕行,增加了难度。干坡又不行了,暮色和老邓又甩开我了,先上了垭口,我在垭口前几十米,找一个没风的,又吃点干粮,才有力气接着爬。上到蘑菇垭口,难得有信号。下去仙女湖这个方向,是阴坡,一大块的积雪,基本这段都是趟雪下坡,海拔高点的雪冷,硬一点还好,踩上去陷下去不深,但随着下降,雪变软了,某些地方已经到腰深了,还好是下坡,爬也爬得下,要是上坡,估计够呛。

经过蘑菇湖,仙女湖全都变雪了,找不到流到水源,只好找一个平坦的地方扎营,后队还没到,暮色卸包回去接应他们,我和老邓扎好帐篷,开始融雪取水,煮饭。大概8点吧,全部人都到营地。营地风还算好,不是特别大,第二天早上甚至可以放一下无人机。

初次集体伙食,经验不够,煮的饭少了,导致有些队员那晚吃不饱,好吧,我应该耐心煮第二锅。这天走得很辛苦,总算全部人汇合了,但是这种情况,肯定是走不完全程的了,还打算过黑森林,从白水台下撤,但后面的进程,继续出现波折~~统计了一下气罐,也只剩下3瓶450G

👆峡谷都是雪

👆远眺流石坡,左边是山腰是前队要横切过来的

👆黑森林

👆走啦

👆陈攀前面开下路

👆森林乔木

👆出了森林,两个变态等我

👆我在远远的后面

👆碎石坡

👆老邓笑眯眯的在看啥?

👆峡谷风光

👆雪地横切

👆两个快干上垭口了

👆蘑菇垭口

👆前面两个下去了,我走右边下

👆走了两条路,画了一颗心

👆老邓踩着的,就是蘑菇湖,都化雪了,没有水

👆📸 for Nero 前队翻天宝垭口,走了山脊,雪少点才赶上去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射雕

👆📸 for Nero

👆📸 for Nero 快干上垭口了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这是不是孤独感拉满的照片

👆📸 for Nero 一路横切

七、徒步DAY4 雪厚阻路齐探路,喜提下撤欢乐多

实在没想到买的真空包装的猪肉是腌过的猪肉,于是,煮了一顿超级难吃的面条,太咸了。要等帐篷上的雪化了再出发,有时间再试试无人机,还好能飞,拍下了一些无人机镜头,也算不错,走到这里这么艰苦。到了差不多12点才开始出发,然而走了一会,就要偏离轨迹进入森林趟雪了,轨迹的雪厚走不通,还好森林这段路下坡多,等到后面我想切回轨迹,发现更加行不通,上一个两三米的坡,但雪到腰,完全走不动啊。队友找到了上切山腰的路,雪浅一点,一路横切过去,也要过几个阴坡,积厚雪。

👆仙女湖合照,老邓,暮色,华华,98,英文名,阿录

👆拍完就把我踢走了😂

👆无人机视频剪辑

👆仙女湖营地放飞机

👆仙女湖和蘑菇湖

👆营地

👆📸 for Nero 赞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大佬出场的气势

👆📸 for Nero 休息,趟雪太累了

👆📸 for Nero

👆📸 for Nero 继续横切,平时的路在下面

👆帐篷结霜了

👆仙女湖

👆小云海?

👆雾锁雪山

👆蓝天下的蘑菇湖垭口

👆煮了一锅难吃的面

👆老邓出帐,感谢一直在融雪取水

👆远处看到伴拉断崖

👆双手插兜的暮色

上一个小垭口的时候,没注意看轨迹,走错另一个垭口的方向,一路走一路错,等到发现错时,要切回来的地方,雪到腰深,只能卸包,轻身出去,再把包拖回来,唉,那里的雪都盖过杜鹃林了,一步错,步步错啊。而队友早就爬上垭口,享受这5G网络,收着新年红包咯,上去也被他们取笑了。

👆📸 for Nero 走错的垭口

👆我谢谢你哦~

👆📸 for Nero 旁边是杜鹃林,雪到腰了,背着包移动不了,跪着也动不了

👆📸 for Nero 又是孤独感拉满的一张图

👆📸 for Nero 先上垭口了

👆垭口风景不错

垭口前行,遇到最大的挑战,杜鹃林的雪更深,而且都是软雪,踩下去直接陷到大腿,7个人分成三队去探路。这种路况,背得重实在走不动啊,背得越重,踩得越深,爬上来越耗体力。这越来越让我想下撤,本来今天计划走到刹觉曲河谷牧屋营地,路程7公路,然而在这种路况下,我们才走了2公里,就花了4小时,从时间上看是不可能走到目的营地。趟过杜鹃林的雪,到了伴拉牧场前一点,这时4点左右,我灵机一动,这里不就可以下撤吗?赶紧掏出手机看地图,这里刚好有一条河谷通到下面国道,下面也有村子,从地形上看是可以的,再说这里是一个牧场,那肯定有牧民上来的路,这条沟就很大可能是牧民上来的路。卫星地图上看到下面100米有牧屋,也佐证了这里有牧民前来,而且牧屋可以作为我们今晚的营地。

👆📸 for Nero 杜鹃林的雪啊,登山杖可以直接插进去

把这想法和队友说了一下,英文名看3D地图也觉得可以走得通,但还有几个队友在犹豫,还想干过半圆垭口,看看那边什么情况,但是我计算了一下,我们只有3个气罐,如果按规划行程走,倒是可以撑得下去,但是现在明显无法按预期走了,会多一两天的行程,那气罐肯定就撑不住。继续往前走也没有好的下撤点,所以,最终大家还是下撤下面的牧屋,明天出山。后来11号广州有一队从白水台上山正穿的木瓜队,之前我们有联系,交换信息,向他们询问后面的路况,确实也很差,雪也厚,也下撤了,就是另一篇哈天下撤的帖子。

👆📸 for Nero 这里好看,打卡

👆📸 for Nero 四人打卡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打卡点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 for Nero 每人都来一张

👆📸 for Nero 下撤欢乐多


👆📸 for Nero 奔向牧屋

👆多欢乐

👆欢多乐

👆乐多欢

👆欢乐多

👆前面下坡再干上去才是伴拉牧场

👆少年又来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下去牧屋

👆营地很大

👆破旧牧屋

下到牧屋,才知道荒废了,里面也是雪,找一间相对好的,收拾收拾,铲走雪,铺上木板,烤上火,刹时间有了家的生活气息。烤火,烤袜子,烤鞋,再煮晚饭,今晚的大厨是98这小伙子,真是深藏不露啊,煮的粥很可以,反正明天下山了,能煮的都煮,能用的气都用了,敞开了吃。这大过年的,总算有一天过得比较好了。老邓不愧是融雪小能手,传授了我们融雪小技巧,一般雪里面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土啊,木啊这些脏东西,融化后,再继续煮开,静置一下,那些脏东西就会沉淀到下面,上面的水就比较干净了,不用再用滤水器过滤,节约时间。英文名惯例在外面扎营,我们6个在牧屋打地铺睡。

👆整理牧屋,里面都是雪

👆烤火

👆烤脚

👆更多叫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煮粥,虾米,猪肉

👆老邓的做的牛肉炒香葱

👆大厨颠勺

👆老邓铺的地板,今晚就睡这上面了

👆这一放,刹时间有了家的气息

👆刚好睡6个人

👆融雪取水,煮粥

八、徒步DAY5 顺利下撤
既然都下撤了,就是睡到自然醒,再煮早餐,还是98少年掌厨,煮粥,好吧,粥真的吃不饱。又是差不多12点才出发,这么一早上干了啥?今天出山啊,徒步的一个原则,在山里可以不顾仪容,胡子拉碴的都行,但是出山了,一定要像个人样?于是,刮胡子,给皮肤涂个护肤品啊,补下水啊,英文名的,华华的都贡献出来了哈哈哈。还有K歌的,说实在不得不佩服暮色的眼睛,以前走白卡莲银捡过无人机,还有哪次的运动相机,这次都可以捡到一个蓝牙音箱,于是,也K歌啦~

👆取雪

👆有要求的大厨

👆勺子🥄削胡萝卜🥕

👆歌

👆少年啊

👆英文名老父亲般关怀的目光,指导别刮破皮~

👆粗剪

👆老邓竟然还带了电动的!!

👆把火灭了

终于要出发了,今天目标出山,昨天按谷线画了一下轨迹,今天大概8.7km,都是下坡,路况不明,不过可以预计到雪会深,毕竟是谷线,还有森林,容易积雪。果然一开始就要分开探路,找到相对雪浅的地方,还好是下坡,雪厚也容易一点下。地图上看到不远有个湖,要找路绕过去,湖还没完全结冰,那段也是一个难点。之后就进入森林,雪更厚,也软,一路众人探路开路,或横切山腰碎石坡,或下到谷底,不时可以看到疑似路迹的,只是雪都遮掩了。

👆出发回家

👆一开始就要趟雪

👆还好是下坡,雪到大腿了

👆营地下一点点的森林湖泊

👆湖泊一部分也化雪了

👆过独木

👆老邓说要打下卡

👆摄影师上线

👆入森林

👆走了不同的路,他们在前方,快快压雪过去

👆一点点横切

👆比个耶

👆继续横切

👆有看到小动物的脚印

👆📸 for Nero 摆照型

👆📸 for Nero 就为了那块冰

👆📸 for Nero 有点意思

👆📸 for Nero 刚好有阳光洒下来,一起来一张

👆📸 for Nero 这……

👆📸 for Nero 哎呀,雪滑,摔了一跤,被拍了

👆📸 for Nero

👆滑雪

随着越来越近,大家心情放松,还有心情打起雪仗,妹的,在上面的好有优势啊。终于,看到牧道林道了,这条路是对的,后面穿行于牧场,海拔降低,雪也融了,不时看到牧屋。下到安南村,这个地方差不多在香格里拉和丽江的中间,大家都想去丽江,好安排之后的行程。可以找村里的村民找车,不过价钱略贵,还有随时被加价的可能,毕竟大春节的,我们打哈啰顺风车,不时有人接单取消单,其实都是这附近做租车的生意,价格要谈。最后我们运气起不错,打到还算顺风车的顺风车,都按平台的价格,打到2辆车回丽江,价格算划算了。

回到丽江,老邓有个当地朋友,一起去吃一顿烧烤,之后就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安排咯,至此,哈天之旅结束。

👆📸 for Nero 回到明显机耕路了

👆📸 for Nero 休息,思考人生

👆📸 for Nero 大爷

👆📸 for Nero 一起走

👆📸 for Nero

👆📸 for Nero 不错的牧屋,拍照

👆📸 for Nero 看什么?有什么?

👆📸 for Nero 村花😂

👆📸 for Nero

👆有摄影师就是好

👆后面这种路加水泥路到村子

👆安南村小卖部,后来老板回来,喝上可乐

👆小卖部烤火,等车

👆虫

👆烧烤


九、关于装备配置复盘,小经验分享

冬天徒步,有很大概率要雪地徒步,甚至要来回趟雪探路开路,加上高海拔,极耗体力。所以,一定要精简装备,不带沒必要的东西,很简单的道理,同等体力下,肯定是背得轻的走得轻松。回来后检讨带去的东西,仍是带去了一些没用上的装备,大概有一斤多。重新按单兵的配置收了一次装备,冬天徒步的基础装备可以控制到24,如果是夏秋季节,还可以轻一到两斤。按每天500g食物,1L水,那走5天线的背包重量也可以控制在32斤左右,10天37斤左右。这只是这次复盘后计算得出,按我收包的习惯,估计食物不自觉的会多一两斤,带多食物的做法是正确的,不过实际重量效果还有待下次验证。


这些装备配置,是走过几次长线,测试体验后得出的。比如以后,即使冬天,我也可以只带蛋巢,不带气垫,经过两次冬徒,只用蛋巢+G1000,也没感觉到冷。即使天气突变,还有羽绒衣裤穿上睡,而这次,在牧屋里,试着穿羽绒裤+气垫+G1000,睡到中途热醒,要把羽绒裤脱了。第一次冬天徒步,把厚羽绒、薄羽绒都带上,然后发现其实带一件就行了,厚羽绒足矣,行进中确实一件抓绒衣保暖就OK,营地就羽绒保暖,夏天冬天的区别就是厚薄的差别。还有充电宝和太阳能板的配置,也是要自己测试、徒步天数,来确定带多少,不能盲目带多,也不要带少。至于厨具的配置,依据你的食物做法而定。下身保暖方面,以前都是听别人的做法,带两件软壳裤+羽绒裤,一般是徒步中穿一件软壳裤,另一件替换备用,或者下山后换干净的那件,如果结束后回到原酒店就可以寄存,不带上山,羽绒裤营地保暖或不带就用另一件干净的软壳裤,这次测试了硬壳裤+保暖棉裤+羽绒裤的配置,重量上比两件软壳裤轻,测试OK,硬壳裤+保暖棉裤行进中可以,趟雪也不觉得冷,如果突发降温,可以再套上羽绒裤。并且硬壳裤比软壳裤更防水,脏了用水擦下表面就可,之前走梅里北坡软壳裤湿了还得穿上实在太难受了。以后夏天高原线大概是硬壳裤+保暖裤+速干裤的配置,全开侧的硬壳裤过河也方便。

装备适合在什么情景下使用,装备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一次次测试体验得出的,所以我不建议抄网上所谓的装备清单,那只是适合其他人,可以参考其中的思维做法,再思考自身的情况,这件装备到底适合自己吗,自己能完全发挥其作用吗,我应该怎样使用,和现有的装备能不能搭配使用,一句话讲晒,你是否能驾御这件装备。想一步到位买好装备我觉得不实际,该踩的坑,还是要踩的。如果能先借别人的来体验,我觉得就不错。

上次贡嘎冬天徒步,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次做出改进。
1、防晒头巾容易掉下去,就改造剪一下,两边可以挂在耳朵上,或者买那种可以挂着的防晒头巾,这次脸就没出现大面积掉皮了。雪地徒步防晒一定要做好,不然就是毁容啊。
2、戴眼镜的,要带防起雾喷雾,避免眼镜起雾,喷雾晚上要放进睡袋保暖,避免结冰。
3、冬天干燥,我手指非常容易皲裂,必须自备凡士林,一有时间就涂一下,这次就不严重,只是小小裂一下,上次贡嘎裂到见血,惨不忍睹。至于其它的一些护肤品,能背的我建议也可以带上,不是爱美,而是必须,天气太恶劣,避免皮肤受伤,可以提升徒步体验。



4、冬天要融雪,带一个大塑料袋装雪,就不用一次次去铲雪,我还是看到英文名带一个小密封袋装雪,才想起我带了一个大塑料袋,本来打算垫着厨具隔脏的,正好用来装雪,不用一次次出牧屋装雪。

👆📸 for Nero 晚上温度基本在-15℃~-18℃

69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阿录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阿录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商业活动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21:00)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